|
石一
发表于 2023-9-25 15:27:31
这个话题其实我很有感触,作为本身兴趣爱好就很广泛的父母,加上参加过十几项活动的孩子的妈妈,我还特地写过一个帖子
安利一下:https://www..com.au/bbs/ ... p;extra=&page=1
当时总结了一下:
如果希望孩子成为某一行业的专业人士,那么最佳的方案是自己努力先在这个行业打拼一个天下。这话说的有点晚,因为家长都已经定形了,要跑出现在所处的舒适圈是非常不容易的,人会突变往往是因为迫不得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很有一番哲理。
话又说回来,说晚也不晚,小孩子的家长二三十岁,还是有相当的可塑性;即使四五十了也只不过人生过半而已。我们即使成不了专家,但至少可以通晓一些常识,保持一个常学常新的状态。
小孩子学琴学音乐,我就跟着听歌剧,听交响乐,听室内乐,听弦乐重奏,看芭蕾,当然听得最多的还是钢琴协奏和独奏。
小孩子踢足球打网球,我就跟着学习规则(哈哈,原来足球和网球规则都不懂),爸爸去考了个草根教练,妈妈帮着做球队经理捡球童。
小孩子学游泳,我这个旱鸭子也做榜样,把最简单的蛙泳有板有眼学会了,不能拖全家后腿。以后儿子碰到女朋友问他掉河里救妈妈还是救女友的问题就不用犹豫了。
小孩子学编程,我回头把很久不用的C语言大学教程又拿出来看一遍。日蚀又拿出来玩了一玩。
小孩子难得对艺术有兴趣,我们跑墨尔本、跑堪培拉,就是为了看一个画展。去之前功课做好,画家生平和著名作品都浏览一遍。
小孩子喜欢飞机,特地再飞一次墨尔本看飞行展览。事前还把要表演的战斗机们全预览了解了一番。
小孩子喜欢天文,我陪着他看原版纪录片,看讲座,维基百科用得欢。天文台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
我想表达的最终意思就是:以身作则。
做为家长这不是牺牲也不是妥协,我们必然要认可孩子所感兴趣的内容,从心底里去接受和喜爱,这样才能有感染力,孩子才能坚持。而了解只是喜爱的第一步而已。
孩子们能继承的是我们做事情的态度,孩子们能感悟的是父母做事情的方式方法,孩子们能享受的是父母给予的支持与陪伴。至于将来成为什么职业,选择什么兴趣爱好,怎完全由他们的自由意志所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