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悉尼晨报》:“爷爷奶奶银行”如何让我们本已分化的学校系统变得更加糟糕

    [复制链接]

    2025-1-9 11:13:30 423 4

    https://www.smh.com.au/national/ ... 0250103-p5l1x0.html

    作者:乔丹·贝克(Jordan Baker)
    首席记者
    2025年1月6日,下午6:30

    在我90年代就读的高中,没有一片草地。11年级有一块尘土飞扬的地面,或许曾经生长过植物。砖缝中偶尔有几根野草冒头。我记得更多的是潮湿的混凝土。

    条件并不理想。休息时没有场地可以运动,大人们担心冷冰冰的混凝土会让我们得痔疮。但那块尘土之地,成了许多聪明好学的学生展开关于人生和政治热烈讨论的场所。迷你的礼堂里上演过激昂的演出。而在有破损风扇、桌底沾着口香糖的教室里,教学质量大多依然是一流的。有激情、奉献和目标时,即使条件有限,也能做到很多。

    然而,也许如果我就读于一个草坪修剪整齐的学校,我会更成功。如果我们的书是储存在像苏格兰城堡一样的图书馆里,我对文学的热爱或许会更深。我们的管乐队曾获得全国冠军,但如果我们在由声学工程师设计的礼堂里练习,或许能登上国际舞台?或许对我人生影响深远的拉丁语老师如果在罗马授课,教学水平会更上一层楼?

    这些我们永远无从得知。如今,我为自己失去的潜力感到痛苦不堪。但有许多人确实认为这些表面条件对教育至关重要,因为他们愿意为了这些条件,花费超过5万澳元让一个孩子接受一年的教育。

    六年前,《悉尼晨报》曾报道,悉尼最昂贵的私立学校的学费即将达到3.8万澳元。今年,正如教育编辑露西·卡罗尔(Lucy Carroll)上周所报道的那样,这一数字将达到5.1万澳元。在维多利亚州,吉朗文法学校(Geelong Grammar)12年级学生的家长将支付52,612澳元。从一名学生完成高中的时间跨度来看,悉尼经济最优越的独立学校的最后一年学费增长了13,000澳元,而维州最富有的学校的学费则上涨了约7,764澳元。

    学费年涨幅过去是2%到3%。在新州,现在已达到7%到10%。因此,预计几年内学费将超过60,000澳元。现在为两个孩子报名进入高收费私立高中的家庭,将面临超过60万澳元的总费用。

    每当我读到关于学费的报道时,我都会被同一个问题困住:谁负担得起这些?在房价飞涨的情况下,家长们是如何凑出这笔钱的?而且还有校服、露营活动和去柬埔寨孤儿院的旅行费用?

    答案是祖父母。那些通过买房帮助孩子的“富裕的婴儿潮一代”(Boomers)。享受着各种税收优惠的自给自足的退休者们,想要确保自己的孙辈能获得“最好”的教育。尽管没有祖父母资助的数据,但从坊间传闻来看,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澳大利亚家长委员会(Australian Parents Council)主席詹妮·布兰奇-艾伦(Jenny Branch-Allen)认为,这种情况很常见。“(家长们希望)能够继续让自己的孩子在所选学校接受教育,我认为祖父母有时会被叫来确保这能够实现。”据我私下得知,在某些学校,一半的学费通知书直接寄给了祖父母。

    学校的学费并不受房地产市场的同样驱动因素影响。学校表示,他们根据员工成本(新州公立部门教师获得了显著加薪后员工成本激增)、维护和资本工程成本来计算学费。但祖父母的资助拉高了学校对家庭支付能力的期望。如果私立学校的常年难题是学费要多高才能迫使家庭用脚投票,这个答案显然因为祖父母的资助而变得更加遥远。

    我不禁想,家庭是否过于担忧“最好”的教育,而没有停下来想想他们是否物有所值。

    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孩子学业成功的最大影响因素是其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我们也知道,如果将优势学生集中在一起,这种效应会得到增强(将劣势学生集中在一起会加剧他们的劣势,这是问题的另一面)。因此,这与学校游泳池的大小无关,而与学生群体一切相关。你可以把这些学生送到我当年的尘土高中,他们的成绩依然会很好。精英学校和家庭实际使用的公立学校的结果就提供了大量证据。

    我也想知道,这种教育的奢华对孩子们有什么教育意义。当他们步入现实世界时会怎样?当他们需要自己支付房租(但或许爷爷奶奶也会帮忙)或者发现办公室没有最先进的健身房时会怎样?通过为孩子们打造五星级生活,这种教育最终是否会失败,因为没有教会他们如何与不同类型的人共处,如何适应较不舒适的环境?孩子们又如何与学校创立时“支持弱势儿童”的宗教理想对照?

    四十年的州和国家政策决定,导致了国家学校系统的分化。新州推崇精英学校,创造了两级制的系统,促使家长将普通公立学校视为最后的选择,并将他们推向私立教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John Howard)推动的“选择”理念导致了国家资助机制,帮助高收费学校进行设施竞争。

    家长们应该走上街头抗议这一点。但这是“温水煮青蛙”现象的真实写照;教育中的变化发生得如此缓慢,以至于影响在多年后才显现,到那时它已经成为既定事实。

    欧洲人看澳大利亚学校的方式,就像我们看美国的医疗系统一样,对我们将本该公平和免费的东西分层感到震惊。四十年前,父母不会在产房里开始为孩子的高中教育焦虑并存钱。我们没有将孩子划分为富人的学校、聪明人的学校和弱势群体的学校。我们不会因此破产,也不会动用父母的退休金账户。我们让孩子去家附近的学校。

    因此,澳大利亚成为为数不多的政府不仅创造而且资助一个富人资源最多、弱势群体资源最少的教育系统的国家之一。我们本应要求改变。但我们却向爷爷奶奶求助。

    乔丹·贝克(Jordan Baker)是《悉尼晨报》的首席记者,曾任教育编辑。




    全部回复4

    黑月亮731 发表于 2025-1-9 10:45:56

    黑月亮731 沙发

    2025-1-9 10:45:56

    en....所以有钱是原罪?
    就问问这个记者,如果他很有钱,是否会提供孙儿一辈的教育费用?
    与其分析这个,还不如想想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教育不公平,例如呼吁为大学提供一些教育专业奖学金或者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有才之辈多多参与教育工作。
    流浪的蝴蝶 发表于 2025-1-9 10:53:23

    流浪的蝴蝶 板凳

    2025-1-9 10:53:23

    把所有词汇换成私立医疗保险和公立医院试试

    张罗 发表于 2025-1-9 11:06:34

    张罗 地板

    2025-1-9 11:06:34


    ^ 这句话原文是讽刺的意思吧 就是即使她去的那个破旧学校 但是仍然成为了SMH的chief reporter  

    她说的一部分的确有道理 那些fancy的硬件设施不一定能对每个人都有“增加价值”:


    在她那个年代的确有可能, 因为那个年代老师整体水平(无论公校私校)比现在高,而且就业没现在卷,相当于吃了时代红利

    现在要是普通中学毕业 去西悉尼大学 学英文或者新闻学 拿个credit average 有几个能进去Sydney Morning Herald?
    felicityzhan 发表于 2025-1-9 11:13:30

    felicityzhan 5#

    2025-1-9 11:13:30

    這類文章看過很多,至今沒一篇讓我看出作者們究竟認為是父母教育背景決定了教育成就還是投入的資源決定的。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5

    帖子25

    积分93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