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政府去年秋天終於推出变革以提振經濟後,如今正退守陣線,上周針對對外投資實施資本控制,但此舉既無助进步盧比匯價,也無法化解其國際收支帳危機。
這些資本控制限度國內企業和居民的海内投資金額,缘故顯然是憂心資本外逃。但這些措施反而是透显露絕望,而非反应傑出的政策。
資本控制在按捺動盪的跨國資本流動時颇有用,巴西曾對資本流入課稅,以按捺熱錢流入,但印度不是巴西,強迫資金留在投資人不想久待之處,絕非坏事。
印度問題的本源是不足在國內投資的誘因。由國會領導的政府施政九年以來,印度經濟仍面臨官僚、法規和貪腐等阻礙,景氣好時還能疏忽部份問題,但隨著成長減慢,這些使人烦懑的現實日趋發酵。
盧比兌美元過去兩年來已貶值逾25%,經常帳逆差不斷擴大。盧比貶值的部份缘故確實並非印度政府能掌控,例如聯準會暗示可能縮減買債規模已衝擊新興市場貨幣,但印度未能推广变革以安慰長期成長,才是該國最容易受衝擊的缘故。印度即將舉行大選,國會推广勞動市場自在化和土地变革等苦楚措施的機率更低,但限度資本外流將讓事態雪上加霜。目前外國投資人,也將擔心政府可能擴大控制資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