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提起“李泰伯”这个名字你或许会陌生。
但是如果你在网上搜索2010年北京高考理科状元,李泰伯的名字会充斥整个屏幕。
11年前的那个夏天,李泰伯以703分(语文138分、数学146分、理综279分、英语140分)的成绩夺得北京当年的理科状元。
他并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除了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他还是班长、学校志愿者负责人,学生会主席和模拟联合国的主席,参加的社团活动以及所获奖项不胜枚举。
人大附中的副校长沈献章就在接受采访时评价这样评价李泰伯:“德、才、貌三者集于一身,是领袖级人才。”
og0o1howc52.jpg
也因此他心气高、志向远,立志要出国留学,他将求学简历投给了美国11所知名大学,却无一例外地被拒绝。
这样的打击,足够让人一蹶不振的吧?
2bkivq41j0p.jpg
当时很多媒体用犀利不友善的言辞对准了这个18岁的孩子,四周都是批判和嘲讽的声音:
“书呆子”、“高分低能”、“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活该”......
e5xajipktqz.jpg
jb3ndgadgeq.jpg
btxdscn0giw.jpg
当初夸耀他的声音有多么动听,如今批判他的声音就有多么刺耳。
从神坛跌落,面对外界难听的嘲讽,李泰伯失落过、惋惜过,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相反,他重整旗鼓,复盘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总结了经验教训,准备再战。
klwj1emmelb.jpg
他先是进入了清华大学,学习了一年,大二去了香港大学学习,并获得了香港三大名校的全额奖学金约64万港币。
大三的时候他获得了交换生的机会前往他曾经梦寐以求的梦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修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的双学位。
MIT不仅给了他全额奖学金,还让他进入全美最好的“电气工程与计算机专业”学习,并且给他提供了剑桥大学交流生的机会。
他完成了那个当年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硕士毕业后,他放弃了计算机行业优渥薪酬,选择重新开始攻读医学专业,并再次申请了多所世界名校。
而这一次的结果没有让他失望,在他报考的17所世界名校之中,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等多所7年前的拒绝他的大学纷纷向他敞开怀抱。
努力是不会说谎的。2017年秋,李泰伯在自己的微博账号上公布了即将前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医学与哲学双博士学位的消息。
04c25jzqqqt.jpg
霍普金斯大学是一所世界顶级的著名私立大学,单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37人。
这里的医学博士项目一年只招120人,其中医学博士双学位项目的学生仅10人,国际学生的录取率极低。
yfo43oyqoo5.jpg
他就这样用11年的时间,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梦想,走进世界顶尖学府,狠狠打脸了当初轻视嘲讽他的那群人。
jyxgoyvyrml.jpg
面对过往,回首当年的那场舆论风波,李泰伯从刚开始就是释然的,如今就更坦然了,他仅仅回答了四个字“感谢拒绝”。
对于当年指责讽刺他的人,他表示:“我要感怀所有对此事发表见解的人,因为毕竟你们对我的关注,见证了我的成长。”
ywfskzpmvoq.jpg
当年申请失利后,李泰伯从头到尾反思了自己的求学过程,他在博客中复盘自己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他认为是:“自己申请失利,主要是申请文书表达问题,没能很好的综合展现自己。”
其实也就是没把自己的故事讲出去。
中学时代的李泰伯是一个全方位的人才,他的爱好很广泛,喜欢画画、会弹钢琴、爱听莫扎特的音乐、并且自己还会作曲。
在学校,他身兼数职,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是个有故事的男同学。
可是如此丰富的经历和故事却没有通过有效的途径让名校注意到他,委实可惜。
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预测高感性人群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主人,他们具备决胜未来的六大能力:意义感、娱乐感、共情力、故事力、设计感和交响力。
故事力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甚至成为一个人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
丹尼尔•平克说了一句非常精辟的话:“让人活下去的不是食物,而是故事。”
“是金子总会发光”和“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经越来越不适用于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了。
在资讯、信息、媒体发达的今天,一个有才华、会讲故事的人——其实也是拥有高超沟通技巧的人——更容易在生活和职场上获得机会。
一个人若想提升自己的影响力,用故事来打动人,比用权威、说服强一百倍。
故事直击人的心底,犹如冬日暖阳,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0hvulto0dnc.jpg
印象最深刻的是,2012年12月7日,瑞典文学院的报告大厅诺贝尔文学奖演讲现场,莫言,以“讲故事的人”为题,用3个故事征服了现场两百多名中外听众。
演讲结束,全场嘉宾集体起立鼓掌长达一分钟。
莫言通过“最痛苦的一件事”、“最深刻的一件事”、“最后悔的一件事”既展示了自己的成长,也让人们感受到中国作家的真诚。
对于这三个简单而透彻心扉的故事,外媒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柏拉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整个世界!”
如果你去仔细观察,会发现成功的领导者,如奥巴马、乔布斯、马云等,他们所具备的,除了情商、智商、财商,还有一种大家往往容易忽略的“王炸”:故事力。
因此提高自己讲故事的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向外界展示自己。
rmgjaeih4qs.jpg
在李泰伯的微博中,我注意到这样一条留言:
“知道你作为状元被美国10多所大学拒绝,当时想完了,这估计是一辈子阴影,一辈子成为别人的笑柄了,这要是我估计一辈子都站不起来。没想到你依然阳光,依然优秀。”
0teel1zccoa.jpg
作为“天之骄子”的李泰伯,定然也有着强自尊,无论是谁无端遭遇这种网络暴力都会陷入一蹶不振,但生性乐观的李泰伯,全然接受了外界对他的一切批判,复盘反思,重新出发。
其实我们并不知道,走到今天这一步,他到底经历了多少次挫败。
大学期间,他喜欢音乐,想要加入学校的钢琴队,但是第一轮面试都没通过。
曾经是奥数冠军的他,遭遇过各种比赛的失利,简历改过10几次还是没有申请到心仪的实习机会。
后来在MIT,他想参加阿卡贝拉合唱团,结果因为没人起调就不会照着谱子直接唱,当面被人拒绝,称“我们需要更专业的人”。
“研究过程里的失败更多,我可能几天都说不完。”
……
从当初的屡屡被拒,到今天的逆袭人生,全然得益于他强大的逆商。
罗振宇说:“成长是主观世界遇到客观世界之间的那条沟,掉进去了叫挫折,爬出去了叫成长。”
一帆风顺时谁都能喜笑颜开,但是在困境低谷中,方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格局。
而内心强大的人都是在一次一次的挫折和失败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看过一部豆瓣高分美剧《This is us》,其中有句台词说得特别好:你要学会如何将生活赠予你的最酸涩的柠檬,酿成一杯甘甜的柠檬汁。
v4hr1bet4lc.jpg
人生中的逆境和危机数不胜数,只有逆商强大的人,才能在困境中看到希望,找到自己成长的绝佳机会。
ix0zjfpuuxh.jpg
出国留学、学有所成是当时李泰伯的终极目标,第一次申请美国名校失败后,他并没有“病急乱投医”地以留学为目标申请其他次等的学校,而是转而入学清华和港大。
从清华,到港大,再到麻省理工和剑桥大学,最后入学世界顶级的霍普金斯大学,他的追梦之路虽然转了很多个弯,但也正是这个“转弯”,让他不断成长,并且找到了自己一生致力的医学事业。
“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你总是在碰壁,不妨转个弯,换条路继续走下去,那不是半途而废,而是用更聪明的方式,抵达“罗马”。
很多人喜欢周杰伦的歌,就是因为方文山写的歌词太美了。
早年时的方文山一直有个电影梦,但那时他没背景、没人脉、没资源,根本无法进入电影圈。
于是,他转而写起了歌词。
他用心研究别人写词的技巧,总结它们的结构、记忆点、画面感,甚至用写小说的全知观点去写歌词。
后来,他遇到了周杰伦,成为他的御用作词人,也有了我们熟悉的《青花瓷》《东风破》,和他本人的名声鹊起。
如今,方文山在娱乐圈累积了大量的人脉和信任,也收获了知名度。
通过自学剧本成了某部电视剧的编导,绕了一圈,总算一点点完成了自己的编剧梦想。
很喜欢他在《奇葩大会》上说的一句话:“梦想,其实是可以转弯的。”
走弯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味钻牛角尖而错过了成长的时机。
人生,需要撞南墙的勇气,更需要有狠撞南墙还能转弯的能力。
当你处于困境,久攻不下时,不要忘记适时地转个弯,或许就是柳暗花明。
任何人的一生,都是顺境和逆境的交织,然而,我们每一步都不会白走,所谓的逆风翻盘,也不过是在自己的经历和故事里积蓄的力量,逆境中的坚守,和碰壁时的转弯。
就如同李泰伯一样,每一场逆袭,也都只是脚踏实地的努力下水到渠成的结果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