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限制科企赴美上市,中国监管层拯救“美国韭菜”?(图)

    [复制链接]

    2021-7-14 13:21:55 80 0

    本文转载自联合早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后中国公司要去美国‘割韭菜’,恐怕没那么容易了。”
    中国监管机构上周六(10日)进一步收紧对互联网企业国外上市的要求后,有网民发出了这番感叹。中国国家网信办当天公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要求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必须通过网络安全审查后方可赴国外上市。
    这条新规,无疑让想要赴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陷入左右为难的窘境。为了获得高估值,上市企业都希望用户越多越好;但如果越过100万这条红线,又意味着要面对更严格的监管。
    年活跃用户接近5亿人的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正是因为触及监管红线,本月来接连受到重锤。上市两周股价已下跌近四成,大批美国投资者也跟着遭殃。各方消息显示,多家中国企业已暂缓或取消赴美上市的计划。

    ybsw5pwi5cz.jpg

    ybsw5pwi5cz.jpg

    被中概股坑过多次的美国股民,在部分中国网民看来犹如不断被收割的“韭菜”。(互联网)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中国监管层限制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反倒避免了美国股民被近年来蜂拥上市、良莠不齐的中概股“割韭菜”。
    中国股民把不成熟的股票投资者戏称为“韭菜”,因为这种作物长势迅速,种植后不久就能收割,之后还能继续生长,就像不断追逐网红股票、吃亏后仍不长记性的股民一样。而被中概股坑过多次的美国市场,在部分中国民众看来就是一片“韭菜田”。
    上市后即下跌的“圈钱股”
    近年来赴美上市的中概股越来越多,其中既有像阿里巴巴这类股价持续攀升的龙头股、像蔚来汽车这样一年间股价翻了近四倍的新星股,也不乏一上市即跌破发行价、甚至不到一年就退市的“圈钱股”。
    曾打着“时尚电商第一股”上市的电商平台蘑菇街,2018年底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当天便惨遭破发,开盘价比发行价暴跌逾12%。上市两年半后,蘑菇街股价从14美元(18.93新元)跌至1.52美元,市值蒸发近九成。
    而曾获阿里巴巴加持的互联网借贷平台“趣店”,2017年10月上市时报34.35美元,但一年内就暴泻至5美元,成为当年美国股市表现最差的股票之一。如今趣店股价仅剩2美元,当年冲着阿里光环买入的投资者,若没有及时抽身,只怕是赔得血本无归。

    2m4ywgi23dp.jpg

    2m4ywgi23dp.jpg

    趣店股价在近四年间从34.35美元跌至仅剩2美元。(谷歌数据)
    而去年最为轰动的“割韭菜”事件,则来自因财务造假风波而退市的“咖啡界独角兽”瑞幸。这个咖啡连锁品牌在不到三年里完成了从诞生到上市再到退市的历程。瑞幸前期依靠疯狂烧钱来扩大市场,它在美国上市时就被不少中国股评人看衰,有评论戏称“中国股民应该感谢瑞幸不杀国内资本市场,远渡重洋割韭菜之恩”。
    就连近期计划赴美上市的中概股里,也有一些股票已被看出有“割韭菜”的气质。例如连续多年亏损的线上教育业者“掌门教育”,还有在共享脚踏车领域苦苦挣扎的“哈啰出行”。
    掌门教育今年5月递交了赴美上市招股说明书。这家中国最大的在线一对一课外辅导供应商,去年市场份额达到31.9%,超过同期排名前10位的其他公司总和,过去两年营收也大涨50%,看似潜力无限。
    不过,这家公司过去两年持续亏损,今年第一季度的净亏损由上年同期的203万元(人民币,下同,约42万新元)扩大至4.97亿元,这是由公司的营销和销售费用持续攀升导致。中国教育部今年来严打校外培训机构,为掌门教育的发展前景增添了更多未知数。
    而有“共享单车第一股”之称的哈啰出行,今年4月也递交了赴美上市招股书,但至今没有进一步宣布。有消息称,在强大监管压力之下,公司正考虑取消在美上市计划。
    以蓝色车身为标识的哈啰出行,已经历过共享单车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并成为最终存活的三巨头之一。但过去三年间,公司累计亏损48亿元;如果没有蚂蚁集团在此期间的多轮融资引流,这家至今尚未找到有效盈利模式的公司,可能早就被市场淘汰出局。

    s2r5indcs2a.jpg

    s2r5indcs2a.jpg

    如果没有蚂蚁集团的多轮融资引流,哈啰出行可能早就被市场淘汰出局。(互联网)
    为什么美国韭菜更好割?
    上述“割韭菜”股的共同点显而易见,它们上市时业务都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且都是靠“烧钱”换取市场份额,其中不少企业都来自互联网行业。而这些特性,决定了它们更容易在美国上市,且更容易吸引美国投资者注意。
    要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市场挂牌的企业,需要达到较高上市门槛,例如企业要连续三年盈利,才能在大陆股市的主板上市。这一条就刷掉了许多连年亏损的互联网企业。而采取注册制而非审批制的美国市场,令企业能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进行公开募资。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股市能吸引更多正在快速发展、急需融资的中国企业。
    此外,中国庞大的14亿人口市场和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也令美国投资者对中概股抱有信心,尤其是当这些企业能够对标美国的商业巨头时。如今面临退市危机的中国社交平台“人人网”,10年前打着“中国版Facebook”旗号上市时,估值达到上千亿美元;瑞幸也在“中国星巴克”的光环加持下成为被众多投资机构看好的明星股。

    szzlgpyearm.jpg

    szzlgpyearm.jpg

    人人网10年前打着“中国版Facebook”旗号上市,也被质疑过抄袭Facebook。(互联网)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原主任易宪容曾撰文点出,不少中概股,尤其是金融科技公司只是“名称取得很好听”,但并没有走上创新道路,业务模式尚不成熟,“根本不适宜上市”。它们只是借助在美股上市寻求“一夜暴富”,过后表现欠佳自然不足为奇。
    “宽进严出”的美国股市,使得企业在上市后,要面对比中国更高的信息披露标准和更严格的监管要求。这使得不少外强中干的中概股光环逐渐褪色,甚至暴露出严重的经营问题。许多投资者这时才醒悟过来,但韭菜多半已经被收割过了。
    投资者对中概股还有信心吗?
    尽管中概股割美国“韭菜”并不是新鲜事,但美国投资者对中资企业的热情多年来似乎并未消减。今年上半年,赴美上市的中概股总融资额还从去年的28.9亿美元大增至90.5亿美元,投资者信心可见一斑。
    不过,接二连三的中概股造假风波,已引起美国官方警惕,并要求提高中资公司在美上市门槛和信息披露程度。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去年底签署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规定,如果外国公司连续三年不允许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对其审计底稿进行检查,股票就必须停牌。
    在中美对抗升级之际,中国政府将此举视为对中国主权和信息安全的侵犯,进而引发了对中国公司、尤其是赴美上市互联网公司的监管升级。这进一步打击了中概股的士气和投资者信心。据彭博社统计,过去一周内,在美中概股市值就蒸发了1300亿美元。
    交易平台Oanda Corp高级市场分析师莫亚(Edward Moya)坦言,没人知道这次整顿会到什么程度,最后如何结束。“风险很大,我认为很多投资者会感觉或许不值得冒这个险了。”
    滴滴在美国上市后即遭中国审查,已让它面对“在上市前未充分披露风险”的诉讼指控。有分析认为,这起事件可能永久改变投资者对赴美上市中国企业的态度。
    眼下投资者面对的风险,不仅来自中概股本身的良莠不齐,也来自中国监管层的出其不意。这一轮监管不仅是出于保护市场信誉和投资者,更涉及政治博弈、国家安全等多重复杂因素。不要说普通股民,就连身经百战的基金经理都难以预判,这一轮监管风暴还会持续多久,下一轮又会在什么时候来袭。能否逃脱被“割韭菜”的命运,恐怕不是投资者自己说了算。
    本文转载自联合早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

    帖子26

    积分107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