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4日下午,17名外来人员在福建漳州漳浦县某野海滩游玩,16人被卷入海中, 11人遇难。不熟悉海洋的人很少知道,在看似平静无害的大海上,危险,往往悄无声息而迅速地发生于瞬间。因为事发时间的海况资料及相关数据较少,迄今为止,仍然很难准确判断事发原因。
突然被卷入海中
8月14日下午三点半左右,杨先生刚停好车,就看到海岸上一名女子边跑边喊救命。来不及多想,他拿了三个泡沫就往海边跑。
杨先生是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亭前镇江口村人,在海边一家海鲜烧烤店工作。该村地处沿海一个小小的半岛上,地势开阔。杨先生到海边时,发现浪有一米多高。他游到海里,将看到的一个人捞了上来。对方告诉他,海里此时还有十几个人。杨先生意识到一个人救不过来,他游回岸后,去找自己的船,在船边找来几个人,一起开着船再次到海面上去救人。前后共救出六人。
一个小时后,厦门曙光救援队接到漳州市应急局通报:8月14日15时30分许,漳浦县前亭镇江口村海边17名外来人员在海滩上被海浪冲进大海,现场救出10人,4人已无生命体征,6人生命体征平稳,7人失联。厦门曙光救援队队长王刚告诉本刊记者,考虑到时间已经是傍晚,天黑下来后海上的能见度不足,救援难度大,他们一共派去了6个小组共111位救援者。
tbwrrkp3tun.jpg
到达现场时,海浪依然维持在一米左右,风力已经升到了 4~5级,伴随6级阵风,海平面已接近满潮,原来的沙滩早被淹没在潮位线以下。因为当时海水流动较大,救援队已经不能依据落水位置判断遇险人员的位置,只能将人员落水500米内作为搜寻区域。当地熟悉海况的人告诉救援队,水里很多暗流,王刚说,“这对潜水员来说比较危险。”最后的搜救方案是,安全潜水小组针对海岸沿线搜寻保障,水域小组操舟,声纳小组负责水底探测定位,潜水小组潜水打捞。
14日18点39分,曙光救援队在海岸附近打捞起第一位遇难者,男性,身高1米73左右,体重140斤左右。遗体被冲到了离海岸线十几米远的位置。几个小时后,剩余六具遗体在离海岸线200~300米的范围之内被全部找到。据漳浦县人民政府当晚发布的通告,最终,1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6人生命体征平稳。落水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变换的海况
落水人员游玩的江口村位于漳州滨海火山地貌国家地质公园内,景区在疫情前平时每天的游客量有四五千人,节假日能达到上万。
当地人杨数在 “火山岛”沿海大道的旅游区门口经营了一家饭店,他对遇难人员的数字感到震惊,因为即使在以往游客熙攘的时候,他也很少听到落水事故。
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最早参与救援的杨先生说,17个人是附近一个工厂的工人。
一段网上流传的监控视频显示,事发前,17人身着衬衣、西裤等工作装,陆续来到海边。根据杨先生了解的情况,遇险前,17个人中除了一个在远处拍照,其余人都手拉手在一起玩海浪。
一个海浪来袭,除了拍照的人,其他人全部被卷进了海水里。虽然江口村部分位于景区,但几个人前往的地点是一段野海滩,还未开发,不远处有一座坝口大桥,是杨数喜欢去海边钓鱼,但从未去过出事的地方。他和另一家海岸边的饭店老板都告诉本刊记者,大桥下的桥墩水流很急,与海岸的交界处会产生一个漩涡,形成暗流,在潮涨潮落时,尤其危险,因此本地人一般会避开这个地方,选择平而广的海滩。
nk4brxwljih.jpg
监控录像资料
杨数在海边生活了几十年,他知道,一旦起了大的风浪,在海边逗留是很危险的。根据经验,杨树知道每天涨潮有两次,相隔12个小时,根据当天的农历时间,每天大概推迟48分钟。初一和十五的涨潮时间是中午12点,可以以此类推。因为大海随时在进行潮涨潮落的运动,因此海岸线的位置是随时变化的。
除了根据经验,杨数每天出门前,还会在手机软件上查询当天的风级与浪高。即便如此,海上出现的变化,常常还是让人难以预料。有时候,天气预报预告一米的浪,可能会涨到两三米;有时一艘大船经过,或突然起风,也有可能掀起大浪。在江口村,一年中,只有四月会短暂地风平浪静。出事当天的情况是,上午天气晴朗,下午开始起风。
rbxlbshclkn.jpg
《海云台》剧照
杨数虽然熟悉海况,也遇到过措手不及的情况。七八年前的一天,和往常一样,杨数坐在一块大礁石上钓鱼。天气预报里,当天的天气晴好,所以下午虽然起了风,杨数也没有放在心上。但钓了二十多分钟过后,突然,一个大浪打向礁石,随即反弹,激起近十米的浪花向他打来。他马上趴在礁石上,用双手死死抓住岩石,感受到海水巨大的吸力将他拉向大海。
幸运的是,他没有被拉进海里,但他非常后怕,意外差一点就发生了。那天的浪比台风天最高的七八米浪还高,让他至今仍然困惑,怎么会突然有如此大的浪。
离岸流和“疯狗浪”
浪,这是王刚在分析事故原因时,也不断提到的一个词。根据王刚的推测, “他们当时在手拉手玩水,一个人拍照,站的位置一定不会太深,如果仅仅是正常的涨潮落潮,不可能造成这么大的伤害力,很有可能是遭遇了很大的冲力,被卷进去了。”
王刚猜观察事发地点的地形,海域的东侧有一个堤坝,一侧沙滩又比较倾斜。他猜测17人可能遭遇了较大的离岸流。离岸流又叫裂流,是海水拍打海岸后,回流的波浪集中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形成一股狭窄但力量很大的暗流,可以将人快速地卷入海底。离岸流往往在瞬间发生,没有提前征兆,其所在的海水区域,浪花较其他区域更小,海水颜色更深。不熟悉海况的人,常常无法辨别。
王刚还解释,离岸流发生时“如果人在水里,会感到瞬间被巨大的海浪往岸推,紧接着会有一股纵向拉力,将人往海的深处拉(而不是往水里压)。”
根据风力和地形等情况,离岸流形成的拉力不一样,发生的范围一般在十到二十米。王刚说,没有大海经验的人很容易惊慌失措,第一反应就是直接往岸上游, “这种逃生方式容易耗尽体力,并出现意外。” 但根据王刚的救援经验,正确的做法是,遇到离岸流后,先顺流漂,等暗流拉力不那么大后,从侧面游出离岸流,之后往侧面回旋区游,大概绕个半圆形或直角形,游出离岸流的范围,最后往岸上游,就能脱险了。
svpnjkjxvtm.jpg
图|人民视觉
不过遇险的人遭遇离岸流只是王刚的推测,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江毓武有不同的看法。他告诉本刊记者,事件发生后,一些专家内部有讨论,猜测17人更像是碰上了 “疯狗浪”。
“疯狗浪”在英文中被称为“流氓浪”或“异常波”。人类历史上记录的第一个疯狗浪,于1995年发生在挪威的卓普尼海上石油平台上。当时激光测距仪记录下了从波谷到波峰高达25.9米的巨浪,而根据国际气象学委员会拟定的“蒲福风级表”,一般海域即使出现12级飓风,预测浪高也只有15米。这个十分罕见的巨浪,后来被命名为“卓普尼巨浪”。
疯狗浪的形成原因,在科学界至今未有定论,一个比较被接受的假说是,这是一种波浪的叠加效应,即当一个波浪追上另一个波浪,不同的波峰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更大的浪。“疯狗浪”的危害巨大,根据媒体报道,2013年11月9日,“疯狗浪”横扫台湾北部海岸,在一个学校的海边户外活动中,夺去了8条人命,另有8人受伤。
oswtj1d2oox.jpg
但江毓武也感到困惑,因为事发地当时的天气显示,并没有极端的大风大浪或暴雨天气,“所以我们也挺疑惑的,我们在海边待了那么久,包括我本人也经常去游泳,从来没有碰到这样的事情。”因为目前对事发当时的资料及相关数据知之甚少,他提醒我们,要对具体的事故原因谨慎下判断。
而王刚则更想提醒人们,看似平静无害的大海,往往蕴含着悄无声息的危险。根据他的经验,“中国的海岸线那么长,适合游玩的海滩,大部分已经被开发过了。野海滩没有被开发成景点,肯定有它的道理,一般都是开发成本或危险度过高。”
在多年的海域救援经验里,王刚见过太多瞬间被大海夺走生命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