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央美才女18岁凭借一幅《大卫》名声大振,37年过去了依然无人超越(组图)

[复制链接]

2021-10-9 15:12:37 46 0

在西方美术史上,米开朗基罗的
《大卫》被视为最优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
而在中国,画家喻红的这张《大卫》素描
被公认“中央美院史上最好的大卫像”
37年,至今无人超越

w1vehvus10k.jpg

w1vehvus10k.jpg

这张大卫是喻红央美一年级时
第一张素描作业,画了4周
这张素描被评价为具有
文艺复兴时期素描的血统和精神
还刊登在全国高校美术教材的封面

alr3acmhaks.jpg

alr3acmhaks.jpg

8岁那年,喻红说她想做一个艺术家
1966年,喻红出生于西安,她的童年是在文革末期中度过的。当时,小孩们几乎不怎么上课,看到有人在街上敲锣打鼓地游行,就跟在他们后面跑。

gggr0kooorh.jpg

gggr0kooorh.jpg

而喻红从小便有着细腻的内心,以及艺术家的那份敏感,而这又与她的母亲相关。

ia4dznbyxop.jpg

ia4dznbyxop.jpg


xrca33uwqg3.jpg

xrca33uwqg3.jpg


h3icn3aryut.jpg

h3icn3aryut.jpg


fyuur4ptj2s.jpg

fyuur4ptj2s.jpg

喻红的母亲早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后来从事美术编辑。小时候,她问喻红长大想干什么,喻红便回答要做一个画家。1974年,八岁的喻红在北京市少年宫开始学画。

m1ortfavlle.jpg

m1ortfavlle.jpg

“文革末期我开始学画,从几何形体开始入手,原本以为学画是画当时每个孩子应该画的,莺歌燕舞阳光灿烂的儿童画,不想一遍一遍的画素描,弄的满身手都是黑,还是不得要领,老师还不停的要说:徐悲鸿先生常说:宁方勿圆,宁脏勿洁。”
这种审美使一个十岁的孩子又一次感到困惑。

ydiqyl00dim.jpg

ydiqyl00dim.jpg

后来经过漫长的素描学习,喻红画的越来越熟练,已经能学会了分面、排线、处理虚实,这时的她渐渐对美术有了些自认为粗浅的了解。

wdebzvfvj1l.jpg

wdebzvfvj1l.jpg


mjy44sgag5w.jpg

mjy44sgag5w.jpg

但每次打开画册时,那些被奉为经典的人体素描还是困扰着她。
“因为这些素描跟我们学的素描完全不一样,既不排线,也不分面,柔和的线条和优雅的明暗,勾勒出有血有肉的人,好像能感受到温度。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我开始对自己的素描惯性产生疑惑。”

aikyoybglaq.jpg

aikyoybglaq.jpg

《大卫》让她18岁就名声大震
附中毕业后,喻红进入了央美油画系第三画室,而考上油画系的她,是班里唯一的女学生。

nep0ktr5dbi.jpg

nep0ktr5dbi.jpg

会选择油画第三工作室是因为希望有一天能画出在母亲所藏的苏联杂志和画册上看到的东西方古典绘画,而其母也是从第三工作室毕业的。

w3wr5gokjzg.jpg

w3wr5gokjzg.jpg

进入央美学习后,她的第一张作业就是《大卫》。
喻红说:“大卫是米开朗琪罗的代表作,有体积感和美感,有整体又有细节,是比较难的课题,也是美院的必修课。”

m5xg01c1sdk.jpg

m5xg01c1sdk.jpg

她画《大卫》很投入,总共画了4个星期。后来这幅《大卫》入选了教材,让她18岁就名声大震。
“画这幅我试着近距离的观察《大卫》头像,用铅笔尽可能的去接近这件伟大的作品,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的这张《大卫》广受好评,被登在《中国高等美术学院作品全集》的封面。”

ct03ryej4h4.jpg

ct03ryej4h4.jpg


sbe34msaw3w.jpg

sbe34msaw3w.jpg

这对那时一个大一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殊荣,它不仅使她打下了扎实的造型基础,也使她更深刻的理解了造型理念,这种理念使喻红对事物的观察和对艺术的表达从容自信,不再会被各种表象困扰。

oowfkcvy12w.jpg

oowfkcvy12w.jpg

不同角色的转换
1988年,喻红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毕业后就留校任教了,作为一名写实主义绘画的先行者,喻红除了给学生基本的指导之外,更多的是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去关注世界、关注人。

z0h2hcx0lh4.jpg

z0h2hcx0lh4.jpg

那时起,她的创作便偏向个人化风格,选择去画身边的同学、朋友。
“现在你画身边的同学、朋友很正常了,但那个时代不是这样的,只有英雄人物的生活是生活,普通人日常琐碎的生活就不是生活。”喻红回忆。

fspgwswhv0f.jpg

fspgwswhv0f.jpg

















她还曾为章子怡、李宇春创作油画肖像,章子怡精致的五官让喻红感叹不已,透过喻红敏感而独特的审美视角,与极具个人风格的笔触,笔下的章子怡更家从容有韵味。
适合暖色调的李宇春在暖色的背景衬托下,更显飒爽而无畏的性格。





就在1994年,新生代画家喻红迎来了人生又一次重要的身份转变:她成为了一位母亲。此后,女儿成为了喻红的关注点。

她决定用画笔画出她的成长故事,同时记录女儿的成长过程。喻红的早期作品通常表现女性青春意识中对未来的茫然和焦虑,女儿的出生促使她在艺术创作上实现转向。





喻红着手创作她的代表作《目击成长》系列,记录自己和女儿两代人的成长历程。





而《目击成长》取材她和小女儿作为两代人的成长背景,孩子就像艺术家面前的白纸。作画前几乎不可能知道最终的结果,父母也不可能决定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喻红通过绘画方式,讨论成长的问题。





她从自己的儿童时期画起,将画和同一年的新闻图片并置在一起,画到女儿出生那一年,就开始画女儿的成长,“通过个人的线索再现一个社会的变化”,喻红这样评价。





这个系列已经画了40多幅,严格按照当初的计划,每年一组,是喻红最具自传性的作品,并且永不对外销售,可见它的弥足珍贵。





在这系列作品中,有一件特别重要的作品:《1996年30岁》:短发花裙的喻红靠在沙发上,注视着熟睡中的女儿。女儿从脱离母体开始,逐渐成长,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这是喻红沉寂几年后重新开始的创作,她是女人,她是母亲,她属于家庭,而最后,还是艺术让她觉醒。

喻红表示:走美术这条路,首先还是要喜欢,如果不喜欢,再怎么画、怎么坚持,一样还会转行,直到找到自己喜欢为止.......







她的作品色彩浓重,不着意于对深度和典型的追求,总是表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以写实的手法,突出一种没有情节但戏剧性十足的效果。










喻红88年进入央美油画系,毕业至今任教央美。她不算是那种热心的画家,更不是那种追求形式、制造效果的艺术家。





但她始终关注人的成长,自己、家庭、朋友,以及陌生的人与生命。
喻红说:“我生活在人群里,发现了许多令人心灵感动又无法言表的东西,这些都是关于人性的敏感、脆弱、尊严、隔膜、无助、真诚和情爱的故事……所有人都被它驱使着,于是生活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它们成了我作品的主题。”



这位中国天才女艺术家的视角总是随着生活的变化而行进,她苦心孤诣于以艺术创作的方式来观察作为本质的人群和个体。

从一个少女,成长为一个母亲,也作为一个青年知识分子,一个女性。但她更是一位颇具才华的艺术家。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4

帖子34

积分148

图文推荐

  • 撞穿学校栅栏害死十一岁男孩的司机不必坐牢

    一位女司机撞穿学校栅栏、害死了11岁男孩,被罚20

  • 全科医生正告花粉症时节正在好转

    全国各地的全科医生正告春季的开端标记着花粉症时

  • 新西兰总理:出世在新西兰的新纳粹Thomas S

    新西兰总理拉克森称新纳粹Thomas Sewell是坏人,

  • 新州护士和助产士承受暂时加薪3%的前提

    新州护士和助产士投票承受政府提出的暂时加薪3%以

  • 新纳粹份子如何利用“普通父母”的掩护在反

    星期天,新纳粹份子在反移民集会开端前大约一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