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钟南山叫她姑婆,袁隆平由她接生,她的一生像爽文照进现实(组图)

    [复制链接]

    2021-12-17 11:20:17 32 0

    2020 年,中国有 1200 万个小生命顺利来到人间。今天的中国女性,在安全的环境下顺利生育,新生儿的健康也有保障。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新中国成立前,孕产妇死亡率高达 1500/10 万,婴儿死亡率高达 200‰——许多产妇与孩子的生命全都被拿捏在只凭经验的接生婆手中。
    可想而知,妇产医学发展至此,背后是多少代医者付出的汗水与心力。
    其中,就有一位妙手仁心的医生,她一生只专注于一件事,把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倾注于妇产科学,将超过 5 万个健康婴儿接到人间,包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她为我国妇产科学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连钟南山院士都要尊称其一声「姑婆」。
    她就是「万婴之母」林巧稚。
    妇产科新人林医师
    1901 年,林巧稚出生于厦门鼓浪屿一个南洋归侨之家。作为家中的老幺,她从小就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得到了最优质的教育,能够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
    在她五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幼年时的她,只隐约知道母亲是害了妇科病去世。直到多年以后,林巧稚才知道,原来那妇科病竟然是宫颈癌。这令年轻的女孩久久不能释怀,也在她的心埋下了一颗学医的种子——她暗暗地下定决心,要为妇科医学作出自己的贡献。

    q12qzigg0yp.jpg

    q12qzigg0yp.jpg

    青年时期的林巧稚 图片来源:新华社
    1921 年,20 岁的林巧稚成功考取了协和医学院。历经 8 年的寒窗苦读,林巧稚以榜首成绩获得了协和医学院最高荣誉「文海奖」,在众多医院科室主任争相的邀请中,决然地选择了妇产科。
    尽管有许多同学老师替她惋惜,认为干内科或外科更有前途,她坚定地说:「妇产科需要我!」在当时海外专家济济一堂的协和医院中,她是为数不多的中国女医生。
    1929 年的圣诞节,初出茅庐的林巧稚遇到了足以颠覆她人生的第一个挑战。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医院内的外籍医生们早已陆续离开去参加圣诞节聚会。偌大的医院中,只有林巧稚还在悉心地记录病人资料,直至深夜。
    正当她准备小憩片刻,急诊室却收到了一位产科急症患者,眼下需立马进行手术。
    作为助理住院医生的林巧稚资历尚浅,按流程,她第一时间便拨通了妇产科主任的电话。可是电话的那头传来了抱歉的声音:「因为距离太远,我恐怕来不及赶回医院。」
    可病人正危在旦夕!想到这里,林巧稚果决地通知立刻动手术,开始了这次「越权操刀」。手术台上的她,沉静干练,下刀、缝合,动作干净利落,熟练得丝毫看不出是个第一次动手术的「新兵蛋子」。
    聚精会神操着刀的她,唯独没有想的,就是万一手术不成功她将背负的巨大责任——但凡出点事故,她可能连工作都会丢了。
    但好在,凭借着基于大量训练与学习的精湛艺术,林巧稚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也并未因此被问责。她反而觉得,自己肩上背负的责任更加沉重了。
    和普通病人站在一起
    一心扑在妇产事业上的林巧稚,尽量回避所有与医疗与病患无关的事务,更是谢绝了诸多橄榄枝:
    1940 年,林巧稚受协和派遣到美国进修,最后婉拒芝加哥大学妇产科的挽留;
    1949 年,专心行医的林巧稚,甚至错过了仅与自己相距 1 公里的开国大典现场。直到听到礼炮声时,才想起桌上那张珍贵的邀请函……
    不在乎名利,专注医治病患。林巧稚一直坚信,医疗并不是钱权阶级的特权,而应当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她一直在尽力,让更多穷苦普通人得到平等的照顾。
    为此,1940 年,她曾经顶着北平沦陷后连天的战火,冒着生命危险在东城区东堂子胡同里办起私人诊所,为底层妇女同胞看病就诊,最终在 6 年的医诊中留下了 8887 份珍贵的病历档案。

    5ney42tmzkv.jpg

    5ney42tmzkv.jpg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医术被千里传扬后,林巧稚收到了铺天盖地来自全国患者的来信。其中一封信件,引起了她的注意。
    写这封信的人是一个内蒙古女工,名字叫做焦海棠,此时此刻,她正怀着第 5 胎。可怜的是,她的前 4 胎都没有活成,且后 3 胎都是在出生后发黄夭折的。她写这封信,正是想哀求林巧稚救救这腹中的孩子。
    可林巧稚太明白,信的字字句句所映射出来的,正是令医者都胆战心惊的新生儿溶血症,连国际上都鲜有攻克记录。
    在三番五次收到这孕妇寄来的信后,林巧稚决定再搏一次。果不其然,孩子顺利出生后,3 小时候便出现了全身黄疸。她果断决定,给孩子进行全身换血。
    这已是不能更大胆的治疗了。要知道,到了今天,给成年人全身换血都是一件难事,给孩子换血更是难上加难,更何况是帮助一个新生的婴儿?
    林巧稚脸上沁出一层细密的汗珠,却依然保持常人难以具备的冷静,指挥着医生按每分钟抽出 15 毫升病血,再滴入 8 毫升新鲜血液,外加补给钙液的方式操作。在全身换血 3 次之后,这个 5 斤多的婴儿,终于呈现出健康的肤色。

    4qlrfbb4s2o.jpg

    4qlrfbb4s2o.jpg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也是全国第一例存活下来的溶血症患者。从此以后新生儿溶血症不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绝症」。
    在行医的岁月中,林巧稚在寻求突破疑难杂症的同时,永远将病人们未来的生活放在第一位去考虑。
    一生未婚的艰难决定
    谈起林巧稚,也有个外人看来遗憾的事儿:她接生了 5 万个孩子,自己却一生没有结婚生育。
    这一方面是林巧稚的个人志向,愿意为了妇产科付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但另一方面,这背后也是一个当年对女性并不友好的职场环境。
    当年的协和管理者认为,女人无法兼顾妻母和医生两个角色,因此女性在进入协和时就要签下一份协议:一旦结婚、生子,女性将无条件被医院开除。不只是林巧稚,那个时期的很多协和女大夫都是独身,为了事业,她们不得不做出选择。
    林巧稚的学生,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名誉院长严仁英也曾回忆:「林大夫不结婚,因为她在协和的那个地位,女的里头能当上教授、主任的就她一个人,如果她结婚了她就没有这个前途了。」
    当时的职业背景逼着林巧稚做选择,特殊的环境下,林大夫还是选择了病人。

    3uv4i2nzexq.jpg

    3uv4i2nzexq.jpg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不仅是接生,她还为宫颈癌的治疗做出了很大贡献。
    1958 年,她和张臣芬合作,制定了宫颈癌普查方案,选定北京市东城区作为试点,获得 50000 人的大量调查资料。接着根据北京地区的经验,团队在中国 20 个城市,相继对 110 余万、25 岁以上适龄妇女进行了检查。这也是当时全国范围内最大的一次妇科普查。
    在此基础上,林巧稚团队对子宫颈癌的诱发原因进行研究。据北京地区的统计资料,早期癌在子宫颈癌中被发现的比例上升了 8 倍。许许多多的普通女性因此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免于宫颈癌的痛苦。
    就这样,凭借过硬的医术,很多女性的痛苦被拯救,数以万计的婴儿被林巧稚抱至这个世界。家长们为了感谢她,纷纷给孩子取名「念林」,「敬林」。
    甚至连袁隆平爷爷,也是经由她手而出生的,而每一个由她接生的孩子出生证上,都写了林巧稚的名字。

    0jwju4kn30y.jpg

    0jwju4kn30y.jpg

    袁隆平出生证明 图片来源:央视
    这是一个真正心中有热爱的人。
    正如她说过一句话:「当接生的小宝宝在我生日的时候降临人世,那哇哇的啼哭声是最动听的生命赞歌。对我来说,那是最好不过的礼物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8

    帖子35

    积分140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