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缓解高通胀的压力,全球大多数央行已经或准备加息,但极具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体增加了不确定性。
本周,全球主要央行如美联储、英国央行和欧央行相继公布了利率决议。美联储加速Taper,英国央行抢跑加息,欧央行加量资产购买计划(APP)。
周五,俄罗斯央行宣布了今年第七次加息。此外,新兴市场如墨西哥、智利、巴基斯坦和亚美尼亚央行本周也宣布了加息,但亚洲主要央行保持不变。
01
美联储加速Taper,明年加息
周三,美联储刚刚做出近年来加码QE之后的最重大鹰派转变,但华尔街称,美联储的行动可能会比表现的更为鹰派。
美联储宣布,每月减少300亿美元购债规模,缩减速度翻倍。明年一季度末即完全退出资产购买。此外,美联储继续下调2021年GDP预期、同时上调2022年GDP与通胀预期。
美联储更新的点阵图显示,大多数联储官员预计明年和后年将各加息三次,并铺垫明年6月开始首次加息的预期。
事实上,本周五已有美联储高官放出不会等到明年年中、而是明年春季就加息的风声。
02
英国央行不得不抢跑加息?
英国央行将基准利率上调15个基点至0.25%,同时维持资产购买总规模不变,并预测通胀率可能在明年4月达到6%左右的峰值。
英国通胀高企,薪资增长强劲,就业市场乐观。失业率是英国央行加息的有力支撑,预计在今年底降至4%,远低于11月4.5%的预测。
华尔街见闻此前文章提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英国脱欧之后,无论在原材料供给和劳动力流动方面都面临比欧元区更强的障碍,这也使得英国短期内通胀压力更为突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央行下调了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的GDP预期,因为奥密克戎变体。
03
欧央行放水,明年可能不会加息
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明年3月即将到期,欧央行宣布,明年二季度APP将从每月200亿欧元提高至400亿欧元,三季度将缩减到300亿欧元,明年10月将缩减到200亿欧元。
欧央行维持主要利率不变,欧央行行长拉加德称“不太可能在2022年加息”。
华尔街见闻分析称,相对美国来说,欧元区的通胀风险确实更低。
一是因为欧元区没有像美国那样大规模地发放政府补助,居民收入存在缺口,消费支出肯定不及美国那么强劲。
二是因为欧元区整体货币供给扩张的高峰在10%-15%,而美国已经高达25%以上。
另外,欧元区的工资增速仍然温和,尚未出现像美国那样的工资加速上涨的情况。因而供给瓶颈是构成欧洲通胀上行风险的主要原因。
拉加德表示,供应紧张和能源涨价是近期经济发展的阻力,导致欧洲经济增速放缓并延续至明年初。此外,需要警惕奥密克戎可能对经济产生的负面作用。
此外,欧央行上调了2021年和2023年的GDP预期,下调了2022年的经济展望,并预计2024年将大幅放缓至1.6%。
04
俄罗斯央行今年第七次加息
周五,俄罗斯央行宣布加息100个基点,将利率上调至8.5%,这是其今年以来连续第七次加息。
目前,俄罗斯通胀率是央行4%目标的两倍,而且本月对于物价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升至纪录高位。
尽管今年以来,俄罗斯央行累计加息425个基点,但是在全球通胀压力叠加本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俄罗斯通胀率仍维持高位。
俄罗斯总统普京此前曾呼吁官员明年将通胀率压低到4%的目标水平。
俄罗斯央行表示,担心全球能源和食品市场动荡以及供应链受阻,可能会导致第二轮价格波动。
05
新兴市场经济体纷纷加息以抑制通胀
新兴市场央行通常紧跟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风向,而美联储已经暗示明年可能会有三次加息。
如果美联储加息,可能会对宏观经济基本面脆弱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产生不利影响。
美国因通胀压力而实施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将导致所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活动大幅放缓。
疫情当前,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复苏相对迟缓,外债规模进一步增加。若美联储加息,将会对这些经济体产生更加负面的政策冲击。
在美联储加息之前,本周,墨西哥、智利、哥斯达黎加、巴基斯坦、匈牙利和亚美尼亚央行纷纷抢跑加息。其中,部分央行还表示明年将进一步加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周的会议上,印度尼西亚、毛里求斯、菲律宾和埃及央行维持政策利率不变。
06
亚洲主要央行不着急加息
亚洲主要央行不着急加息是因为通胀率低于美国,无需跟随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步伐,且目前供应链中断的情况较少,暂无担心工人短缺会推高工资,也不太担心通胀会飙升。
周四,菲律宾央行表示:
经济复苏的下行风险源于奥密克戎变体的出现,以及全球金融状况的潜在收紧。因此,在当前时刻保持持续的货币政策支持,将有助于维持未来几个季度的经济增长势头。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央行成为疫情以来第一个加息的亚洲主要经济体。今年8月,韩国央行首次加息,11月又进行了年内第二次加息,皆因通胀压力太大。
另外,有经济学家预计,除日本和中国外,大多数亚洲央行将在2022年加息,因为担心随着美联储加息,国内的资金会流向美国。
以土耳其最近多次选择降息的经历作为警示,目前土耳其里拉兑美元汇率一路暴跌,通胀也持续显著飙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