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EB Grade2 A+ Pass with High Distinction
一个surprise的结果,对别人家的孩子或许是情理之中,但对我家姐姐,曾经的“钢琴渣渣”,绝对是意料之外的欣喜!
不早的学琴起点
我们起跑就晚了
姐姐学钢琴的起点时间是7岁,在目前学琴热情高涨的普遍趋势下,应该算是晚的了。
我自己没有学过钢琴,家里也没人有这方面的造诣,所以除了杵在那里督促之外,能帮上忙的地方是远不如数理化的。
但为了能帮姐姐,我还是很努力去记五线谱,只是越想记住就越觉得他们真的比孪生还twins。。。
于是乎,在内心的一个小角落里面,也还是挺同情姐姐的,父母都没做到的事情,孩子在去尝试,也就没什么理由予以苛责了。
从这个角度上,我们整个家里的态度就都还是满佛的。希望弹的好是肯定的,但是实事求是,量体裁衣,我们并没有push或希冀太多~
还必须要承认的是,姐姐的节奏感非常一般,我自我感觉还算良好的节奏感,很遗憾并没能遗传给女儿,悲催的随了121齐步走可能都踩不到节拍上的爸比~
但从另外一个维度,“缺啥补啥”,学习钢琴,更是姐姐应该补的一门课了。
没什么质变的学了1年半 还是没有上道儿
学了1年半,也基本如我们所料,果然是不愠不火,每次钢琴学校的汇演concert,获奖自是无缘,唯一能获得的,大概就是舞台体验了。
不能说是钢琴学校不好,也不能说是老师不好。或许是我们姐姐在众多“一点通”的有天赋资质的牛娃面前,普通的只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行的比较缓慢吧。
当然也有可能是我们在家里的练习也并不到位,我们基本保持每天30分钟上下,可能这个时间本身就是一种差距。
但是究竟该如何练?练多久?怎么练?确实一直是一头雾水。
走投无路的时候,我也甚至研究过小叶子等各种app????手的姿势不对的时候,我甚至也研究过各色淘宝神器????
图片
找到合适的路了吗?是不是跑偏了?
佛归佛,但想想姐姐付出的时间和全家的精力,我还是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也不能说学琴2年,去考了2级3级的孩子,都是天赋异禀的孩子吧?
是不是还是没有找到适合姐姐节奏的教学方式?
虽然我从来没把考级当成学琴的最大目标,但终归是个里程碑和衡量标尺。我们虽自知,没去想过成名成家,但是级别的认可,也是对学琴孩子自己的一种无上鼓励。
半年钢琴课逆袭 Grade2 A+找到方向就一切都不晚
现在的钢琴老师每堂课信息量极大,她语速快,不拖泥带水。也会及时发现曲子弹奏的问题,哪个方面的问题,立即纠正。有时候,都不用姐姐把一首曲子弹完,就立即纠正其中的每个问题,效率很高。
她的课,是30分钟/45分钟,但如果算容量,算内容,又是远大于时间本身的。
看到孩子真正的问题所在,用孩子可以听懂的语言讲述,用孩子可以速度学会的方法予以教学。有时候会根据姐姐的自身条件和程度,去调整不同于书本上的fingering的使用。
每次课都会有丰富详尽的随堂笔记,详细告知学了什么,回家练什么?如何练?这让我在家里陪孩子练琴特别的有的放矢。
家里的练习,也随时可以录视频给她,都会得到及时的反馈comments,问题就及时得到更正,不会积攒一个星期,到下次上课。可能毛病已习惯成自然,超级难以改掉了。(这其实是我当时想找小叶子的初衷,现在的老师把这些疑问和顾虑都一起打消了。)
这次冲击2级视频考试,她是比我们姐姐,比我这个妈妈,更要一丝不苟的那个人。
练了多少次,指导的详细程度,已经没法用文字来描述。就光到她的家里,录视频,现场指导,加一起可能也多于10个小时了。。。
有时候,我这个当妈的都心想,练到这个份儿上应该可以了吧,过就过,不过我们下次再来吧?
但老师却顽强的一遍遍的改进,一次次comments每一次的问题,一点点的改进,没半点懈怠~
现在的钢琴老师Siyao是华人家庭长大的ABC,毕业于悉尼大学音乐学院表演系,兼有有着澳洲本土的教学方式,又具有华人家庭严格认真的教学风格。
对学琴教学这件事情,她是我见过的最“态度端正”,和最“精益求精”的一位钢琴老师。
在她这里,没有“还可以”这个选项。
她超级认真、刻苦,对自身有着超高标准与严要求,她身上还有着一种不放弃的韧性与毅力,她这种种以身作则的良好品质,对学琴的孩子本身就是一种极具正能量的引导和影响。
学了这么久,都未曾见过她因一次个人任何原因,有过请假。
学到现在,我家姐姐是真正有点“上道了”,虽说区区2级,不值一提的小成绩。但是对于曾经“渣”起点的我们,还是很有成就感,也是很受鼓舞的。
学习钢琴,固然只是孩子成长历程中的一小部分,但是想要学成一件事情,学会一个本领,学习钢琴这里面所包含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自我的探索与坚持,却又是通用的General Ability,也是将终生受用的无价财富。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