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应对通勤困惑,光年轻人多动脑筋还不够

    [复制链接]

    2021-12-25 21:09:10 33 0

    近日,经济学家管清友在某节目当中建议年轻人别在通勤上浪费过多时间,与其花2小时上班,不如在公司附近租住,把时间用来投资自己、充实自己。管清友认为年轻人在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要把时间有效利用好,为什么不在公司附近租住,这样比在偏远的郊区买一个房子划算得多?他强调,投资自己的回报率是最高的。  
    上述观点引发众多网友调侃:这道理我要你教?何不食肉糜?当然,管清友也承认,现在年轻人确实比他当时还要辛苦一点,很多人说近一点的房子贵,租不起,这确实也是存在的。  
    实事求是地说,大城市单程一小时以内的通勤,在很多上班族朋友看来,已经属于“祖上积德”。单程一个半小时甚至两小时以内的通勤,也是大有人在。如果把环沪、环京的那种极端通勤(高铁或跨市公交)也统计在内,已属“人间不值得”。但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个人既然较长时间内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那么说明他可以忍受,而这种忍受,也可能是他经过综合比较之后,一段时间以内的最优解。甚至不乏有人在其中发掘到某些小的快乐,而抵消了一部分因忍受而带来的痛楚。  
    在个人经济状况(通常是通勤时间过长的最主要原因)有质变之前,听到管清友的话,是会觉得太多经济学家一天到晚尽研究这些没用的。  
    但从理性角度去思考,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管清友的话有一定道理,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想法,而这些人也确实在这么做。如管清友所言,“我们上班不仅仅是为了糊口,我觉得应该调整一下,它的要害不在于你有多辛苦,而在于非常可惜地,你把大把的时间都浪费在路上,而且你很疲惫,你没有时间去做其他的事,你又没有时间思考”。特别对那些尚没有家庭和孩子负担的年轻人来说,工作与个人持续学习,通常是那种看起来很乏味,但实际上是能够获得个人最快提升的捷径。因为年轻,还能熬点夜;因为年轻,懒觉还能睡得着,所以,住得离公司近一点,路上时间少一点,就显得很要紧。  
    再说租房不等于不买房,年轻人一步到位,把第一套房买在市区,买在写字楼林立的CAZ(城市中央活动区)附近,可能不太现实,但租房可以。有了积累,房子可以先买在郊区,之后出租,郊区收租再加一点,作为自己市区房租,是很多人现实的选择。实际上,身边不少已经结婚成家的朋友,也在选择这种方式,毕竟,即便在上海,月租只要达到一万以上,基本上租客的话语权就很强,房东各种配合,也害怕失去优质租客,害怕空置。  
    当前,国内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将单程超过60分钟定义为“极端通勤”,并将提高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作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目标。45分钟通勤比重作为城市规划和交通服务水平的综合体现,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等多项国家层面规划都以其是否能达到80%以上,作为重要目标。这一导向自然没有错,不过一是正如管清友所言,虽然“住有所居”是国家针对提升大城市青年居住条件的政策,但政策落地生效需要时间。我们自己也要做一些取舍。二是各地对刚毕业工作的年轻人支持条件不均衡,以上海为例,很多保障房、公租房与人才公寓,都在市区不错的位置,适格年轻人用比市面更低的价格来租上这样一套自住,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些好房子,从来都不缺租客,出来一套被抢一套。这无疑值得很多城市学习。  
    (原题为《应对通勤困惑,光年轻人多动脑筋还不够》 作者 蒋光祥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中级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6

    帖子44

    积分206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