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回首2021年,最难忘的面孔一定有他!

    [复制链接]

    2022-1-11 18:15:45 33 0

    “今年5月2号,我们的火星车驶离了着陆平台,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慢镜头,而且能听到这个火星车驶离的声音。”说到这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停顿了一下,画面上传出了非常特殊的、呼啸的声音,“由于火星上的大气与地球完全不同,因此火星上的声音无论是频率还是振幅特性都跟地球上不同。”
    2021年12月18日,张荣桥登上第三届环球人物年度盛典“百年·启航2022”的舞台,发表演讲,给大家带来了“来自火星的中国之声”。他还跟现场观众和直播网友分享了天问一号近火捕获制动、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两器分离、着陆火星关键9分钟、火星车与着陆器合影等珍贵的视频资料。

    wmznhpcck04.jpg

    wmznhpcck04.jpg


    回首2021年,张荣桥一定是我们最难忘的面孔之一——5月15日那天,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张荣桥站在人群后面,用手中皱成一团的纸巾擦着眼眶,然后缓缓戴上眼镜。那一刻他什么都没说,又仿佛说了很多。当天,“天问一号总设计师张荣桥激动落泪”的话题刷爆社交媒体。
    12月15日,英国《自然》杂志公布了“影响2021年科学事件的十位人物”评选结果,张荣桥入选该名单,成为今年该榜单上唯一一位中国人。接受《自然》杂志采访时,张荣桥回忆起落泪的那一幕:“我的内心百感交集,‘十年磨一剑’终尝所愿的欣喜、对工程研制不懈奋斗的感动、对各方力量鼎力支持的感激一时涌上心头,不能自已,流下泪水,又甜又咸。”
    中国成为第二个让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这是张荣桥和无数航天人为中国航天事业镌刻的一座里程碑。这座丰碑的背后,拓印着他们踏过的重重困难。
    中国探火工程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首先,火星地表环境复杂,气候变化莫测,火星探测器要在一片未知中艰难前行。为了“在未知中创造成绩”,张荣桥与团队在探测器方案设计之初就做了全面详实的任务实施计划。“探测器采用了六轮独立驱动的主动悬架结构系统,使火星车能够实现蟹行、蠕动等多种运动形态,以便探测器适应火星地表环境;针对火星大气稀薄且具有不确定性,我们研发了可展开配平翼变气动外形的气动减速技术,使着陆巡视器在降落过程中保持姿态稳定,确保火星车平稳着陆。”张荣桥介绍道。

    tghms42aiht.jpg

    tghms42aiht.jpg


    其次,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时,如何抓住宝贵的发射时机也是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张荣桥说:“每26个月一次的任务发射窗口是极为珍贵的,一旦任务未按期发射,就要再等上26个月。”幸好,工程研制人员的勇于担当和各级政府、有关单位的大力协同,给予探火工程巨大助力,最终按计划成功发射。
    如今,天问一号已在火星地表探测两百多个日夜,圆满完成了“绕、着、巡”的既定任务目标,极大推动中国空间科学、行星科学研究的发展。谈及这些成就,张荣桥倍感自豪。在环球人物年度盛典的演讲中,他用PPT向公众展示了天问一号的现状,分享了天问一号的“火星日记”。

    0jkcwha24sl.jpg

    0jkcwha24sl.jpg


    张荣桥说,2021年5月15日,探测器实施了这次任务当中最为关键,也是风险最大的一个环节,就是着陆火星。“降落到距离火星表面11公里的高度时,要打开降落伞减速;在距离火星表面大约8公里的高度时,要抛掉外形结构,使原来包裹在内部的各种测量仪器进行测距测速,从而控制着陆过程;距离火星表面1公里高度时,要把降落伞抛掉;到了火星表面100m高度时,要进行悬停,寻找最后的安全着陆点;之后,探测器缓速降到了火星表面。”这个过程历时9分钟,环环相扣,需要精确匹配,某一个环节出现失误,整个着陆就将失败。
    5月26日,火星车原地调整航向,成功获取着陆平台,鲜红的五星红旗终于闪耀在火星大地。“成功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电,他称赞我们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

    jvjbwqahnm4.jpg

    jvjbwqahnm4.jpg


    到8月15日为止,火星车完成了既定的90个火星日的巡视探测目标。目前,火星车已经累计行驶了1300多里,获得了大量的科学探索数据,状态依然良好。张荣桥动情地说:“浩瀚宇宙中,一个个星球,就如同茫茫大洋上的一个个岛屿,等着我们去探索。”
    演讲时,张荣桥身后的电子屏上映着“百年·启航”的字样。这是环球人物年度盛典主题,也恰好是我国航天事业的真实写照。走下演讲台,“60后”张荣桥身边坐着的是一位“90后”航天人,他是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任务北京总调度高健,网友们更习惯叫他“北京明白”。今年6月,高健在神舟十二号发射任务直播时用一声声“北京明白”让千万网友记住了他。高健在张荣桥之后发表了演讲,讲述航天人的薪火相传。在台上,张荣桥与高健,就如“中坚与未来”,向众人描绘出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与灿烂前景。

    aa2njs5keb0.jpg

    aa2njs5keb0.jpg


    当天,环球人物公布了2021年度人物——中国航天人,并发出倡议,邀请大家通过扫描二维码,给中国航天人写一封“太空家书”,发送自己美好的祝福。
    “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两千多年前,屈原用一篇长诗《天问》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种种现象发问。两千多年后的2021年,“天宫”揽胜,“祝融”登火,“羲和”探日,在探索宇宙、问鼎苍穹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造新的奇迹。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是中国航天人的浪漫和厚重。就像张荣桥在演讲中所说:“要遵照总书记教导‘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续写行星探测新高度。”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中级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1

    帖子43

    积分203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