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对中国经济负面情绪蔓延之际,林毅夫的老成谋国之言(图)

    [复制链接]

    2022-2-16 11:10:24 43 0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2021年下半年以来,笔者经常在不同场合,听到认识的人对于中国经济现状的忧虑。不少人都担心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好日子可能一去不复返,认为接下来的每一年都可能是过去40多年以来经济发展形势最严峻的一年。

    笔者一位同事在2021年岁末一篇文章当中所写的一段话,颇能反映当前中国社会不少人对于经济形势和未来的心理感受:“数年前,受公司委派赴香港交流,与香港青年做了一些交流。彼时,香港经历多年经济增速低位徘徊,人们薪资水平也多年裹足不前,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对未来普遍比较悲观。反倒是内地,尽管经济转型等压力越来越大,但每年经济增速还是相当可观的,工资水平也基本上每年都在上涨,大家对未来的预期当时是非常乐观的,认为经济形势出现的困难都是暂时性的。然而,仅仅数年,我们很多人都难以再抱持这样的乐观态度了。”
    不久前,关于这点,已经退休的中国《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写了一篇文章《越来越多的人有了经济下滑的预期和焦虑,这非常值得重视》,说道:“最近老胡在周围听到有越来越多的人表达对中国经济疲弱,今年实际增长可能掉到5%以下甚至更低的焦虑。我觉得这种信心的缺失是个严重问题,它显然对应了经济工作的一些真实问题。我想说,保持经济强劲是中国内外所有战略主动性的根,是基石的基石。一旦经济出现非合理的趋势性下滑,将很可能转化为若隐若现的政治后果。所以,我们决不能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经济就是最大的政治,中国没有资本经济上熄火、休整一阵子。我们这个国家不进则退,不进则险。对此我们需要有非常清醒的认识。”他建议中国“要毫无疑义地形成重振经济强劲发展势头的全社会共识和氛围,以及下力气抓经济压倒性的政治正确性”。

    一段时间以来,对于中国经济的负面情绪正在弥漫,这种现象值得中国社会和政府重视。(新华社)
    胡锡进的提醒是必要的。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确实面临困境和风险,社会层面对于经济形势的负面情绪仍然在四处蔓延,而这必然会反过来削弱政府宏观调控的功效。这也是为何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管理部门已着手进行政策调整,释放利好信号,但市场反应并不乐观。去年底,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这说明当下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和社会层面的信心不足是可以预见的,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怎样才能早日有效扭转公众已经转弱的预期,警惕对于中国经济的担忧演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
    坦率说,今天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困境更多是指相对于往年,增速出现明显下滑,而非是指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事实上,经过1949年中共建国以来的累积,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所奠定的基本经济经济格局,今天中国经济基本面其实依然向好,发展潜力仍然很大,已经从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尝到太多甜头的政府和民众,都不缺乏继续快速发展经济的强劲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奇迹绝非偶然或者一天两天形成的,必然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一个良好的的基本面。随着中国经济深入发展,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基本面还在,砥柱不是空心的,大厦就绝不会那么容易倾倒。正因这样,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在网易经济学家年会的演讲中认为,“我自己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是抱有信心的”,之所以去年下半年经济增长减速,主要是因为政策造成的,包括疫情反复防疫政策、房地产调控政策、电力紧张和减排政策,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调整,今年“经济潜在增长速度就是在5.5%-6%之间,而且政策又相对宽松,所以回到潜在增长率上面应该没有大的问题”。
    无独有偶,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对于2022年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走向有更进一步的论述。林毅夫教授是一位有着强烈报国之心和士人家国情怀的经济学家,曾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过去30多年以来,他多次在国际上“中国崩溃论”盛行的背景下为中国经济发展背书和建言,并在1990年代大胆预测中国经济走向,后来均被证实,令人钦佩。不同于近年来中国社会出现的认为中国经济不可能也不应该再以快速增长作为目标的观点,林教授认为“今年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速是政治,是大局”,“快速发展仍是中国未来30年关键中的关键”,“发展是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在林教授看来,不论是实现中国第二个百年目标,还是成功化解来自美国的围堵压力,建立一个新的稳定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都与中国能不能保持一个较为良好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很大关系”。关于第二个百年目标,林教授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均GDP必须赶上,发展是基础,没有发展,任何目标都难以实现。”
    关于应对美国挑战,林教授说:“什么时候世界格局才能进入一个新的稳定期?我认为,要等到中国人均GDP达到美国的50%左右时。当我国的人均GDP达到美国的50%,我国的发达地区——北京、天津、上海和东部沿海的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五省,人口加起来4亿多一点,人均GDP可以和美国人均GDP相当,人均GDP代表着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平均产业和技术水平,美国就会失去了卡我国脖子的技术优势。同时,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经济规模是美国的2倍,美国再不高兴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诚如斯言,一旦中国能够在经济实力和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平均产业和技术水平上全面超越美国,那么美国主导的现有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将丧失经济基础,必然难以为继,而中国则具有多年以来一直倡导的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全球政治经济体系最坚实有力的经济基础。现代世界的国与国竞争,真正能够长久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石是经济综合实力。正是因为过去数十年经济快速发展的积累,今天中国才有和美国竞争的可能性,未来只要继续踏踏实实地发展经济,夯实国家崛起的底部,超越美国便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林教授通过研究德国、日本、韩国在人均GDP上追赶美国的历史认为,中国尚有后来者优势和“换道超车”的优势,若能牢固确立“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按照比较优势高质量发展,未来发展潜力会很大。他说:“如果把这些优势都用好,我相信到2035年平均每年还有8%的增长潜力,只要我们努力,可以实现每年6%左右的实际增长;2035年到2050年,我们靠后来者优势与换道超车优势,每年应该有6%的增长潜力,只要努力,就能够实现每年4%左右的实际增长。”
    笔者曾写过,“经济工作事关国家大局,是政治稳定、社会和文化发展、人民民心向背的基础性工作”,“对于这一点,但凡有一点生活阅历,品尝过现实艰辛的人都深有体会”。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的困境和社会上弥漫的负面情绪,林毅夫教授放下意识形态,立足现实主义,从理解中国政治经济现实出发,发掘中国经济的潜力和内在优势,提出建议,目的是希望中国摆脱困境,克服美国的挑战,从而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让人民普遍过上富足的生活,实乃老成谋国之言,值得世人重视。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7

    帖子35

    积分147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