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你好!我们的遇见,就是久别重逢。点击上方“关注”,我们做一辈子的朋友!
tdw20hk3uem.jpg
文:十里
插图:来源于网络
都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深以为然,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如果家里老人,到了一定的岁数,老人身体还很健康,那就是后代子孙的福气。
因为老人随着时间流逝,增长的不止有年龄,还有经验和阅历,而这些经验和阅历,就是留给后人最大的瑰宝。
自古以来,那些源远流长的名言警句,就是最好的例子,不仅可以让世人警醒,还能让人豁然开朗。
人生路上,如果有人引导前些,那么一定能少走很多的弯路。
有些事,有些话,如果没人告诉你,那么你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亲身经历后才会明白。
wxacpqymmsz.jpg
就好比,50岁后,才能读懂的三句话
1.要珍惜人生好时光。
年轻时,母亲常告诫我,要珍惜人生好时光,珍惜过好当下的日子,未来才不会后悔。
那时,我特别不解,因为我认为自己人生并不好,父母的时光会比我的更好。
因为父母不用读书,不用做家庭作业,也不需要考试,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家里的决策权也都在他们身上。
哪怕书本上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我依然还是觉得父母的时光更好。
后来大学毕业,步入职场后,我又觉得老一辈们的时光更好了。
因为他们已经退休,不需要工作,每天睡到自然醒,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也是在一直的羡慕中,我也步入了中年。
sd4n4aivxbd.jpg
也是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了这话的意义。
我们一直都在羡慕别人的时光,却往往遗忘了当下最重要的时光。
人生最重要的时光,一定注重当下,只有过好的当下的日子,才能不负岁月,不留遗憾。
哪有那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当我们羡慕父母不用读书时,他们却熬着烈日,在田地工作,在外面奔波,为了一家老小的生活操碎了心。当我们羡慕老一辈们退休不用工作时,他们依然还在努力为我们分担压力和责任,从未真正的闲过。
2.子女在于精,而不在于多。
现实中,你会发现这么一个现象。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子女越多,反而越没人给老人养老。
如果父辈家庭条件不错,那么这个家庭的子女和父母,往往父慈子孝,一家其乐融融。
a0lnfffpxjw.jpg
因为父辈条件越好,子女从小受到的教育也会更好,自然未来的工作和待遇会更好,也有能力去抚养父母。
而如果父辈家庭条件不好,子女又多的话,那么这样的家庭往往是一地鸡毛,甚至有的老人根本就没有子女原意管。
父辈条件不好的家庭,往往孩子越多,越难翻身,因为孩子越多,资源分担越多,受教育的机会就越低,子女大多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大部分都只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家庭,根本无力赡养父母。
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难理解。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大家都懂得。
家里孩子越多,自然责任就越分担,大家都会推卸责任:“就算我不管,也总会有人管。”
v40cu4cvpp0.jpg
于是,最后的结局就是老人根本就没人管。
现实中,大部分子女不孝的家庭,往往是家庭条件不怎么好,子女又多的家庭。
子女自己都生活困难,又哪有能力去承担起这份责任,就算他们想,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那些经济条件不错的子女,就算是没时间照顾父母,也能为父母提供经济上的帮助,自然一家和睦。
对父母而言,只要给子女添麻烦多了,再孝的子女也靠不住。
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故事,大家都听过。
子女自身有能力,那么他们会帮你,而子女若是没有能力,那么哪怕再多的子女,也没人会管你。
3.真正对我们好的人,往往是我们忽略掉的人。
人们往往只会记得自己跋山涉水去见的人,而不会记得跋山涉水来见自己的人。
正如那首歌中唱的那样:“得不到的心在躁动,被偏爱的人,永远有恃无恐。”
“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4eixfeb03qk.jpg
一方越是无条件为另一方付出越多,对方就越是不会珍惜,甚至还会认为这是你的义务。
正如父母对我们的付出一样。
根本没几个人去郑重感谢过,大部分人只会认为父母对我们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这是他们的义务和等价交换,因为父母年老后,我们一样会赡养照顾他们。
可事实上,这真的等价交换吗?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父母于我们的恩情,我们一辈子都还不完。
父母可以毫无怨言的照顾我们吃喝拉撒,可我们却很难心平气和的去照顾她们的吃喝拉撒。
我们总是把自己好的一面留给了身边人,却把自己最坏的一面留给了父母。
我们总是认为,父母怎么都不会离开我们,于是才有了一次次的伤害。
v30umuwch0f.jpg
对于父母,我们应该改变自己的态度。
我们要学会感恩,对父母好些,因为这都是我们欠他们的。
有空,就常回家看看。
人生是一道减法题,父母会一天天老去,他们根本等不起,见一面就少一面。
不要和父母争论,要多理解和尊重。
因为即便他们的观点是错的,但大半辈子的价值观也不是你能轻易就动摇的。
和父母争论,往往没有结果,也没有意义。
特别是对于那些高知的家庭而言,因为父母懂得知识多,于是他们往往更偏执和难以改变。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生活在这些家庭的孩子,才更容易出问题,因为他们根本决定不了自己的人生,只能被当做提线木偶,自然更容易出问题。
于父母而言,我们要多一分珍重,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因为他们一定值得。
——END
今日话题:“你认为对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