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旅】乌克兰卷:卫生纸上的普京

    [复制链接]

    2022-3-21 09:53:43 25 0

    一、胖子屋
    胖子屋属于快餐版的大食堂,人气很旺,在座的都是当地人。
    拿个托盘,排队,想吃啥拿啥,有些是分装好的,直接端走,有些需要拜托窗口的阿姨给你盛。拣选完毕,到出口结账。
    餐食都很日常,我点了土豆泥、红菜汤、饺子以及几个叫不上来名的玩意,一共159格里夫纳。
    乌克兰人吃的东西和俄罗斯人差不多。
    饺子有几种馅,想吃哪种得管阿姨要,阿姨不通英文,我只能指着前面那人的饺子,比划说要一样的。
    阿姨把几个饺子一捞,又扣上一大泡酸奶油。
    等吃的时候发现,这饺子居盐是土豆泥馅儿的。
    那我还点土豆泥干嘛?
    红菜汤也很一般。在斯拉夫国家,红菜汤是个非常基础的料理,很考验烹饪功底,跟中国的西红柿鸡蛋差不多,看着简单,做好吃却不容易,一千个斯拉夫人能作出一千种不同的红菜汤。
    东西不好吃,我又点多了,很惭愧,剩了大半。

    2nahc4cjuoy.jpg

    2nahc4cjuoy.jpg


    吃完饭,巴西小伙拉我去酒吧喝酒。
    嗯?
    酒吧里挂了个电视,正在播放足球比赛,一群乌克兰男人大呼小叫。球迷。
    巴西小伙DNA动了,很快就加入他们。
    其中一个乌克兰球迷是英语老师,口语流利,听说他是巴西人,双眼怒放金光,恨不得当场圣母玛利亚在上就和巴西人结为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巴西人顺带介绍了下我,乌克兰老师冷淡地来了句奈斯兔咪秋,就继续和巴西人谈足球了。
    在酒吧里熬了俩小时才离开。
    乌克兰老师依依不舍,已将巴西人引为知己,非常豪爽地表示,要帮我们扛下酒钱,72格里夫纳。
    沿着赫雷夏蒂克大街往回走,此时入夜,街溜子明显多了起来。
    行经独立广场。这里有个购物中心,里面有个比拉(Billa)超市,巴西小伙表示要去买点东西,到时候做早餐。
    二、俄罗斯蜜饼
    “Billa”来自德文“Billiger Laden”(廉价商店),取两个词第一个音节合并而成。本来是个奥地利连锁超市品牌,在奥地利时,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它。1996年,德国的雷弗(Rewe)集团收购了比拉。雷弗也是个有名的超市连锁品牌。
    比拉在整个东欧开枝散叶,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乌克兰都有分店,光基辅就有近十家。
    东西很全,啥都有。
    我买了鸡蛋、西红柿、牛奶,一大瓶乌克兰葵花籽油、一袋乌克兰大米。
    正要去结账,竟撞见了曾经一见钟情的俄罗斯蜜饼(也有些人管它叫俄罗斯光头饼)。

    sdgqd1mnatu.jpg

    sdgqd1mnatu.jpg


    看上去像是巧克力饼上拍了薄薄一层糖霜,实际上是黑麦饼加蜂蜜做出来的,口感介于饼干和蛋糕之间。
    我第一次吃是在冬日的贝加尔湖上。湖水封冻,朔风寒雪,毛子司机在冰面上支起火堆,现场熬了一桶土豆鱼汤。
    那鱼汤有种让人死去活来的鲜美。
    司机在旁边支了个小桌,桌上放着一袋开了封的蜜饼。司机让我们就着蜜饼喝鱼汤。
    蜜饼长得太丑,一开始,谁都没动。是我第一个过去拿了吃。
    万万没想到,好吃到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一口鱼汤一口蜜饼,就着湖冰上侵的冷冽,居然有种炸穿灵魂、骨挫灰扬般的震撼,又有种洗心革面、再世为人的感动,美好到让我想要掩面痛哭,以头抢地,瞬间感觉自己被全世界所深爱着。
    我赶紧拉两个同伙过来吃。
    他们也毫无悬念地被征服。
    人类对美食的最高赞美就是犁庭扫穴。我们咵呲咵呲一个接一个,眼瞅着那袋蜜饼就要见底,这时候,同车的西班牙姑娘才过来拿了一个。
    我注意看她表情,就知道,果然,一口下去,她瞳孔放大,显然是惊艳到了,跟同伴呜呜哇哇说了几句啥,同伴也跑过来吃。
    很快,蜜饼一扫而光。
    那时,我天真地以为所有蜜饼都如此美味,后来又吃了好多次才发现,只有那一个牌子的才好吃。
    而那个牌子,我只在俄罗斯见过。乌克兰货架上这个,是最近似的了。
    绿色和蓝色是两种口味,只有蓝色的才好吃。一袋只要20格里夫纳。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见一次不容易,抓了两袋。
    最后结账,买了这么多东西,只要153格里夫纳。
    三、普京卫生纸
    回到住处,房间新来了一个土耳其人,精神小伙,发蜡可真没少抹,感觉一罐发蜡有半罐都整头上了。
    大家洗漱完毕,准备睡下时,他却穿戴整齐,走到门边,来了个wink,跟我们说:The day has just begun(一天才刚刚开始)。
    然后关上了门。
    第二天十点多才起床,我发现,土耳其小伙的床位还空着。他一夜未归。
    青旅有厨房,我做了西红柿鸡蛋汤,一边喝汤一边吃了蜜饼。
    饭后出门,前往安德烈斜坡。
    去地铁站又要经过赫雷夏蒂克大街。
    大街上有很多小摊贩,卖各种小玩意,冰箱贴、套娃、杯子、帽子、毛绒玩具等等,不知道是否也从义乌进的货。最引人注目的是,也卖成卷成卷的卫生纸。
    卫生纸上印着普京的头像。

    zyjbo4dnwfk.jpg

    zyjbo4dnwfk.jpg


    每家小贩卖的版本还有差别,我当时没拍,这是网上找的图。后来到利沃夫时,我拍了一张,长这样:

    fo3dguftu5s.jpg

    fo3dguftu5s.jpg


    通常上面会有两个词,一个是普京的名字,另一个是脏话。
    乌克兰民间对普京的敌意可以想见。
    一卷卖30格里夫纳,两卷有优惠,只要40格里夫纳。
    有时还能看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版的卫生纸。

    k5nl41iwksy.jpg

    k5nl41iwksy.jpg


    幸何如之,能和普大帝并肩。
    亚努科维奇是乌克兰独立后少有的亲俄派总统,也正因如此,2004年、2014年两次颜色革命,他都是被革命的对象。
    2004年总统大选,他本来都选上了,亲美派认定大选舞弊,发动橙色革命,50万人聚集独立广场,要求重选。重选时,他落败了。
    等到2010年大选,终于当上了总统,结果,2013年底,因为中止和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和俄罗斯眉来眼去,引发了乌克兰亲西方阵营的不满,2014年初,游行示威又上演了,镇压无效,议会罢免亚努科维奇总统之位,亚努科维奇流亡俄罗斯。
    乌克兰国内不依不饶,给他缺席判决“叛国罪”,还通过国际刑警组织给他挂了个红色通缉令,全球通缉。

    l43ikb1yi2g.jpg

    l43ikb1yi2g.jpg


    先留个印象,之后我会以乌克兰独立后的六位总统为线索,把整个乌克兰当代史串一遍,到时候再详细说他的故事。
    四、班杜拉琴
    经过一家服装店时,橱窗前坐着个卖艺的老人,在弹奏班杜拉琴。

    y0jneie02si.jpg

    y0jneie02si.jpg


    班杜拉琴是乌克兰民族乐器,长得像个胖胖的音符,几百年前,琴弦还只有5-12根,后来,越加越多,20世纪以后,增加到31根、56根,现在已经有68根了。
    在乌克兰旅行时,我好几次遇到街边有老人弹班杜拉。都是穿着这样蓝色的民族服饰。
    班杜拉的音色有水晶的质感,但明亮中总带着一股沉郁,像是阳光下俯瞰大海的幽蓝。弹奏起来,好似在诉说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传统上班杜拉琴的演奏者是眼盲的乌克兰吟游诗人,他们用乌克兰语边弹边唱古老的诗篇。

    55vddzv1051.jpg

    55vddzv1051.jpg


    沙俄后期对乌克兰的民族主义非常警惕,1876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法令,禁止乌克兰语书籍出版和流通,也禁止使用乌克兰语的表演,班杜拉演奏者因此遭到迫害。
    直到十月革命后,班杜拉吟游诗人重出江湖。苏联治下,音乐学院第一次出现了班杜拉演奏的课程。我见到过好几个描绘列宁聆听班杜拉琴演奏的主题画作。

    0ehks3cb2ej.jpg

    0ehks3cb2ej.jpg


    id52dxxtbut.jpg

    id52dxxtbut.jpg


    zalu5wwgxwz.jpg

    zalu5wwgxwz.jpg


    olo5ltm2wi1.jpg

    olo5ltm2wi1.jpg


    好景不长,慈父上位后,民族政策趋于强硬,要整治乌克兰的民族主义,学校不能使用乌克兰语,乌克兰语剧院被关掉,乌克兰语报纸被查封,班杜拉演奏者或多或少被贴上了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的标签,自然也受牵连,许多人被拉到了西伯利亚镀金。
    1932年-1933年,乌克兰上演大饥荒,保守估计死了250万人,大约乌克兰人口的十分之一。这一时期,去乌克兰化也在继续进行,班杜拉吟游诗人逐个减少,或者拉去劳改,或者拉去流放。
    有一则流传甚广的说法,1933年12月,哈尔科夫举行官方活动(当时,哈尔科夫是乌克兰的首府),邀请各地班杜拉演奏者和里拉琴演奏者前往。里拉琴也是乌克兰民族乐器,以乌克兰语吟唱,内容和班杜拉琴差不多,也是民族史诗、宗教诗篇,同属于官方认定的民族主义标志物。
    与会乐师大约三百人,事后,这些人被集体处决。
    哈尔科夫市中心现在有一座纪念碑,纪念的就是这件事。
    不过,这则事件的真实性有争议,目前为止,还没见到证明有处决这件事发生的文件,也没见到发掘的尸骨。
    之后,大清洗来了,原来的劳改和流放这时都显得温情脉脉了,许多班杜拉吟游诗人被枪杀。
    直到慈父去世,班杜拉的琴声才重新回到街上。
    坐蓝线向北,过两站到合同广场站下车。
    走个几百米就是安德烈斜坡了。
    循着地图找到了外面张贴着辐射标识和Chernobyl tour(切尔诺贝利旅行)的门店。
    进门,花了3000格里夫纳,预定了五天后的切尔诺贝利之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4

    帖子41

    积分194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