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大众号投中网(ID:China-Venture),文丨竺晶莹,编纂丨董力瀚,钛媒体经受权公布。2020年十一月,完善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上市之际,曾有投资人对我描述,那种觉得很bittersweet,苦乐参半。甜天然是甜的,这家新消费品牌从天使轮到IPO,只花了不到四年,以逸仙电商上市之初的市值预算,面前机构不乏有10亿美元量级账面报答的。至于苦,在于退出时的不舍,一来陪伴公司生长多少有感情,二来既然置信这家公司,那就该坚持长时间主义才对,何况如斯之短的投资周期,想必也没有迫于存续期的退出压力,若你信它股价一路下跌,怎么舍得退出?
不外,假使没有退出,将见证这间公司的股价会在2021年2月5日从24.55美元开始一路下滑,直到明天每股0.75美元,想必投资人们当下会更感香甜。
逸仙电商只是缩影。是股价一路急速下滑的中概股的缩影,是股东们挂牌风光、收益惨然的理想缩影,也是中国VC短暂以来囿于退出问题的缩影。而这个列表内股票的名字还能够列出得多,逐日优鲜、叮咚买菜、一同教育、新氧、水滴、知乎、容联云……
主观地说,往年,尤为在3月中旬当前,中概股强烈震荡的行情下,当初去指摘VC不懂退出、或者“伪装IPO赚了得多钱”似乎不太公允,势有起落,谷底谁的账面报答都欠好看。这两年IPO时,机构们想跟媒体吹水的明星名目,在一路下滑的股价里,投资人们如今大略欲辨已忘言。
然而,大市惨然也偏偏给了咱们一个机会来透视“退出”这件事,咱们试着以建立性的形式来议论它:VC做欠好退出,怪谁?总不克不及全怪情势欠好。那末究竟甚么在影响退出?为何VC做欠好退出?一个好的退出是甚么样,又是如何被促成的?扫视过往好的退出,能在多大水平上解决将来的问题?
乃至更进一步地,我想抛这个问题出来:当下,“好的退出”是站在长时间主义对峙面的吗?
对于退出,LP、开创人、GP都在想甚么?
人们总爱提一句俗典叫会投的是师傅会退的是徒弟。而一个容易被无视的事实是,这句话是有潜台词的,就是“退出比投资难很多”。
那末,缘故呢?咱们从最症结的“决策”要素去扫视可知:入场的决策比登场的决策容易患多。
我的意思是,关于一家从零起始的守业企业,在第一波生长期去押注它的发作点是相对于单纯的事件,究其缘故,是影响因子较少,投资人能够更简略地去尝试从业务上捕获它的“转点”。但退出则是个繁杂得多的事件,要斟酌基金周期,企业增速,二级市场行情,LP诉求,买卖对手,股东瓜葛,企业家瓜葛等等。
咱们先看看其中牵扯的人际瓜葛,在影响决策的要素里,人永久是更不不乱的一种。
首先是LP关于退出的影响。一名美元GP告知我,LP永久但愿你早点退,见好就收,他能够早点拿钱。但这里是有悖论的:即假如你真的退太早,报答率不敷高,他下次就不会投你;万一你退晚了,全军覆没,他也不会再投你。
所以,VC在退出上,首先需求处置和LP的瓜葛。DCM中国开创合伙人林欣禾告知我:“实践上,繁多名目你不必太在乎,由于他投的是你的基金。LP的工作是配置,他的登程点不是为了名目。最首要的是,LP认可你这个团队的形式、格调,而后及时跟他沟通,就算你这次报答率纷歧定是最佳的,然而够好,他也会持续投给你。”
广东淘石金投担任人关恒锋则表现,在基金募资阶段,你需求胜利退出的案例去压服LP,去投合母基金或市政府疏导基金的规范,你说你的名目很赚钱,但始终退不出,他人就纷歧定认可你。报答率又跟政府疏导基金的期限挂钩,好比领导但愿任期内看到效果,上会时就会被LP问,你是不是曾经筹备好一些退出措施。
其次,投资人也会由于与被投企业开创人瓜葛变动而影响退出。去年采访一名基金合伙人,他就坦言遇到过“IPO之后开创人锁仓”的状况,“他拒不签字,要求股东锁定更长年限”。
关恒锋指出,开创人的理念和诉求会产生变动,好比你刚投他的公司时,他颇有冲劲,要做成中国哪一个细分畛域外面的龙头,要整合行业云云。但通过几年开展后,当他成为被资本追捧的明星守业家后,可能钱一到账就给公司乱花钱,更离谱的是开创团队散了架,也有开创人IPO胜利后想着股分一卖就财产自在,这类时分投资人就会斟酌危险,主动退出。但这也依赖于GP是不是足够尽责,投后办理的跟踪严密状况。
最初,GP和LP的瓜葛是不是无效绑定也是问题。好比有些机构利己,假如有些GP不讲品德,可能由于他集体缺钱或团队想赶快分奖金,但从专业判别来讲,或许这个名目前面增幅还有很大空间,他也会为了集体利益而把前期可能增长更多倍数的投资在后期退出。
为何VC做欠好退出?
除了LP、开创人、GP之间的不合,退出难,还难在二级市场幻化莫测,一级市场又跟风重大。
中科创星董事总经理李坚强在退出方面很有钻研。在他眼里,好的退出寥寥无几,差的退出俯拾皆是,他始终感觉大家疏忽了危险。
李坚强喜爱讲的一句话是“投资时要以退定投,退出时要以投定退”。一切投资与退出都是冀望值的计算,当失去的危险大于持有的潜伏收益时,就应该退出。尤为当该名目的持股市值占基金范围的比重很大,且基金组合里其余名目的报答相对于个别时,该名目一旦泛起危险可能对基金带来覆灭性打击。
在二级市场做欠好退出,李坚强以为个别有三个缘故:
第一,值得长时间持有的公司寥寥可数,而每集体都在标榜长时间主义,这就致使大家对公司价值的判别与市场相违抗,有些公司在一段时间内股价很高,这时候候大家以为它能涨得更高,估值判别泛起偏差。 第二,得多人没有阅历过在二级市场从高点跌到谷底的煎熬心态,没有危险认识。比如你兜里有10个亿,后果口袋破了没有及时补上,让10亿白白流走,和从没有过10亿比拟,心态彻底不同,具有过又失去才是最使人后悔的。 第三,美股港股上得多中概股的买卖量低,买卖形式也没那末多,这也在操作形式下限制了一些退出。针对二级市场的退出,红杉、达晨乃至建设了二级市场的团队。李坚强以为,个别基金其实不会设置专门在二级市场退出的团队,本钱过高,原本手上也就没几个上市公司,原先大家也其实不重视退出,之前去找LP募资,多半看的是账面报答,近几年才更关注DPI(投入资本收益率)。
那末既然IPO本就不容易,上市后假如恰逢往年3月这样的震荡行情,中概股市值一路下滑,基金所持名目市值极度缩水。又加上从17、18年以来就存在的一二级市场倒挂重大,那末是不是应该争夺在一级市场退出?
在过往的采访中,有些投资人说本人为了对LP担任,会有纪律地退出,能退一点是一点。有些投资人的战略间接是从退出看投资,明白预设退前途径,甚么畛域IPO门路最短,看市场需求甚么,他进场两轮就撤出。
每个机构有它的战略,关恒锋也能了解这两种形式。某些GP出于专业考量,在大环境变动时为了包管资金平安,不论IPO与否,先把本金落袋为安,剩下增值部份就能张望了。此外也有可能LP对比强势,自身对基金期限就有明白要求,乃至在投委会有些LP不只是视察员,仍是症结的投决委,这时候GP的独立判别对比受限。
同时,关恒锋以为IPO只是个目标,但并非评判投资人有投资才能的独一规范。“一个好的投资值得我去长时间持有,但我又能够在半途随时退出。假如这个企业能长时间盈利,我经过股东的分成或者其余的权利配送,完成原始资本的回流,这笔投资能够完成一个对比好的平安边际。”
在李坚强看来,当初首要的是,成为泡沫的敌人,在一级市场退出也不比在二级市场退出赚钱少。“这不是个明智的市场,你要拥抱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泡沫,但你不克不及成为泡沫的朋友,你要成为泡沫的敌人。当泡沫过来之后,假如你没有退掉,对不起,本来你能够根据200亿的估值退,你当初泡沫过来之后,只能根据30亿40亿的估值退。”
林欣禾很疑心一级市场好退出的说法,毕竟你想退出的时分每集体都想退出,所以价钱一定很蹩脚。“买的人也想捞廉价,或者基本不想碰,由于你怕他也怕,所以当初一级市场退出,冀望有点太高了。快上市的时分,公司更不成能让你卖,这么一卖,影响公司士气,所以就卡住。”
如何促成一个好退出?
既然退出那末难,那甚么样的退出称得上是好退出?
先从理念下去讲。
关恒锋以为,这取决于你对收益敏感仍是时间敏感,一种是疾速完成盈利,疾速退出,另外一种看资本增值的倍数。从财务角度来看,天然越快退出越好,投进去估值不停涨,不论这个公司有无上市,马上有人来抢你的老股分,那就是好的退出。但还有一种,你不以退出为第一目的,你投他也为了推进产业开展,置信前面能赚回来,只有这个企业能开展好,你随时能够退出,那也是好的投资。
那末,最首要的问题是:哪些案例又能被以为是“好的退出”呢?咱们又能从好的退出里学到甚么?
此前投中网的一次采访里,咱们曾问过一家VC的合伙人这个问题。对方给出的谜底是“有LP说,DCM退出唯品会很好”。
其实作为案例故事来讲,你能够在得多协会的案例集里看到唯品会。而我猎奇的是,DCM在里边的操作逻辑是怎么样的?LP观赏的点是甚么?
按过来得多年的规范来讲,VC阶段(1亿美元下列估值投进)单笔报答超10亿美元的名目,那都是机构值得在媒体上大书特书的好案子,好比红杉和DCM投唯品会、DCM投快手、金沙江投滴滴。
要求得高报答,容易被疏忽的条件是“投的时间点要对”。投对了时间,会给之后的退出留有很大余地。林欣禾关于什么时候入局曾提出过一个颇有意思的说法:每个新概念泛起后,先会阅历一轮被资本追捧将估值顶得很高的陡坡,假如这时候投进去,竞争剧烈估值又高,你会很难退出。当泡沫开始幻灭后,热度就会降落,投资最佳的机会就是投在第一次滑坡后最低谷处,由于投在这里之后会在一段时间内始终涨,涨到安稳之后有很长的时间窗口退出。
当曲线划出一个波段之后,寻觅退出的点就有迹可循了。
除了时间点,还要投有争议的名目。林欣禾告知我:“投资最佳的名目都是有争议的,没有争议的名目价钱一下子就下来了,大家都赚不到钱。然而不是每个争议你都会赢,争议是有缘故的,有可能就投错了,然而有争议的名目才可能有一个出乎意料的报答。”
林欣禾回想起他投快手就是在新概念冷却后那段时代,而快手也是有争议性的名目。2014年,DCM领投快手B轮。过后长视频曾经被投太多了,DCM没有出手,但关于快手,林欣禾的犹疑在于,短视频没版权,广告价值不知道在哪里。不外,他发现因为小米手机的盛行,得多三线城市尤为是西南的年老人,第一次有了摄像头,这些新用户就拍得多有创意的藐视频,新群体就代表新的时机泛起了。
DCM投唯品会A轮也同样,要上市前市场变冷,过后得多电商公司上市后做的欠好,没人置信电商能挣钱。“他人赌它永久不会赚钱,我赌它到一定范围之后就会赚钱。” 今次林欣禾坦言,一方面他的确看好唯品会,生长速度快,事迹好。另外一方面,他也是骑虎难下,过后DCM投钱给唯品会做IPO轮的基石投资者,再也不赌一把,后面的钱就打水漂了。
然而,投对了只是给予退出更多的空间,也不是抉择一个好退出的绝对要素,真正要做退出决策的那一刻是很难下信心的。
林欣禾的办法是,给本人找个严格按规矩服务的人,详细地说,是“找CFO吵一架”。每逢退出,投资人老是意难平。这类觉得林欣禾也经常有,他说:“每次退的时分都很惆怅。为何? 由于你投资名目时就很置信这个故事。” 但林欣禾有他的退出办法,那就是经过一种机制——找CFO来争执,来推进退出的决策。因为CFO对被投公司毫无感情,反而能从财务标的目的来感性剖析是不是该退。由争执到相互压服,在唯品会、快手等案例上,他们都吵了不止一架。
所以在快手IPO前夕,林欣禾终究仍是选择卖掉了部份老股,而过来3年,DCM给LP的现金报答超过22亿美元,其中仅快手就奉献了8亿美元。从DCM给出的一份数据看, 这家机构400余个名目里,有100多个名目都是被动退出。
卖,也不是一次整个卖。这会致使可能卖得太早,之后股价下跌。但也可能卖得太晚,之后股价跌了。但林欣禾经过卖老股反倒播种了好意态,反正低价时曾经卖了一部份,本曾经回来好多倍了,之后就缓缓减仓,不必焦急。
现在DCM在唯品会上的退出也是如斯。“流血上市”第一天就破发,第一年股价低迷,市值大约只要3亿美元。上市一年半后,唯品会股价开始腾飞,狂涨几十倍,市值最低落到200多亿美元,在2015年迎来顶峰。股价开始下跌时,DCM的CFO就对林欣禾说,股价够高,是时分退出,因而逐渐退一点,直到2015年退完。
对于退出,林欣禾强调:你卖的时分也得斟酌你的买方。DCM也做IPO前的退出,他将这比方成有来有往的赌局:“你卖给人家的时分要斟酌对方是否有赚钱的时机。就像玩扑克牌,你永久是赢家的话,没人跟你玩。”
长时间主义?
有一名动静源告知我:金沙江此前退出了昌盛优选。此事目前没方法求证,但若你对朱啸虎有所注意的话,那末你对此传言应该也不会心外,他从投到退的战略,在中国VC里称得上是最激进的一类,但他的激进,却着实为金沙江带来不少收益。
最经典的例子是ofo上,此前《他者朱啸虎》剖析过此事,关于投资ofo,朱啸虎很早就有个说法是“真实不行就卖给滴滴”,得多人当笑话听了,但其实回头看,这无疑是由衷之言。朱啸虎是什么时候喊出“同享单车3个月解决战役”的?恰是2016年下半年——滴滴实现对ofo投资的时辰。对朱啸虎来讲,帮ofo引入滴滴曾经是触及本来预设底限的选择,所以当他意想到ofo和滴滴破裂后,其余股东还在等,乃至还在持续尝试投资、推进合并,但朱啸虎绝不犹疑地退了。
另外,《VC伪装IPO都赚了得多钱》一文提到,金沙江创投在滴滴上市前,曾经退得“所剩无几”,而再加之朱啸虎在昌盛优选上提前离场的说法,可见他的投资战略能够概括如下:寻觅资本催化范围化的时机,最先投进去,最先退出来。你能够说他“持股战略是比谁都激进”,也能够说是“在退出上比谁都保守”。
而这类退出战略,和前文所述的DCM、红杉在唯品会上的战略截然不同。它波段周期更短,对持股乃至增持抱小心的态度,而且退得更早。
这么说吧,“最先退出来”在VC行业来讲,是一个规范意义的非共鸣,毫无疑难它站在长时间主义的对峙面,但吊诡的是,事实却证实它是最无效的。
另外一个让我没看懂的例子是长青基金,前几年,作为长时间主义的icon,得多GP也都尝试过召募此类周期很长甚至有限期的基金,但从投资战略上,我却历来没有看到哪家GP可以把“长时间”作为战略履行上来。去年一次交流中,我曾向一名头部VC的合伙人问过对此事的看法,而对方只是嗤笑着反诘:你感觉呢?
文章最初,再讲一个三年前我遇到的事件。
过后在与一名对退出战略很有钻研的投资人士交流时,恰逢猿辅导实现了那一轮22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来到惊人的155亿美元。在交流中,他坚定地告知我:VC在这一轮依然持续跟投是过错的,此时是离场的最好机会。
但问及缘故他却表示得讳莫如深,只是反诘我:在线教育一百多亿美元估值还不高吗?莫非你指望它能变为快手、字节吗?
我不懂得这句话面前,是不是还有没明说的理由,但仅凭这句逻辑薄弱的反诘不克不及令我服气,假如不克不及压服我,那就不克不及压服任何人。
但事实是甚么?事实证实了他是对的,事实不需求压服。我固然不置信他有预知将来的才能,也不以为站在2019年去看,K十二的片面折戟是可推算的事件,我只看到了一个事实,无论是朱啸虎,仍是这位投资人,他们对将来的战略都是基于短周期的,都是见好就收、现金为王。
是的,他们没有站在长时间主义这一边,他们从未想要穿梭周期,但他们居然都是正确的。
当股价从IPO高点一路滑落,当每一个位股东都声称有决心hold住股票,被质疑“伪装IPO赚钱”的VC们,有哪些人真的能比及穿梭周期的那一天?又真的能在长时间主义的庇佑下赚回现金呢?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林欣禾的时分,他先是笑说我问错了问题,起初他又说,“是否真的有决心,就问问本人敢不敢持续买入股票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