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已经的双11女装销冠,当初不想加入618,活得久比当第一更首要

    [复制链接]

    2022-7-6 15:15:15 18 0



    茵曼是一家女装品牌,借着互联网批发的西风开展壮大,已经拿下2013年天猫双十一的女装销售冠军。那一天,茵曼的销售额卖到了1.26亿元,全部天猫的GMV(买卖总额)不外350亿。当晚,茵曼开创人方建华和阿里巴巴掌舵人马云、张勇(逍遥子)连线,独特见证了阿谁数字的不停攀升。次年,茵曼作为独一的女装品牌代表案例,被写进了阿里巴巴IPO的招股书。
    时隔八年多,2022年618前夕,方建华发了一篇文章——《往年618“躺平”,不玩了》。他呐喊平台也好,品牌也好,丢弃层层促销套路,也不要再盯着GMV了,阿谁一再被冲高的数字面前,是愈来愈高的退货率,疲乏的商家、消费者,和疫情之下本就艰巨的营商环境。
    过来十多年来,女装赛道风波幻化。它是电商平台角力的必争之地,也曾是互联网品牌的造富瘠田;到了直播电商的藩王割据时期,女装又托起了薇娅、雪梨们最后的野心。时期掀起了一浪又一浪,茵曼和其它不少“淘品牌”同样,已经立于潮头,但同时也面临着起初者的追逐、超出。
    当初,方建华曾经不想做第一了,怎么把本人留在场上,不被挤出局的同时还能活出本人的特色,才是他关怀的问题。
    下列是他的讲述——
    文 | 曹默涵
    编纂 | 赵磊
    经营 | 绘萤
    “躺平”的618,艰巨的生存账发那篇文章的时分,咱们都在等疫情完结。真实是没有方法了。
    天天一睁眼,啥事都没干,就是七八十万的本钱,线下直营店的房钱、员工的工资、库存仓储的费用等等,都要咱们掏。
    那时分上海还未恢回生发生活秩序,咱们在那里的店铺还在煎熬,全国规模内共有100多家线下门店关门开业,有没关的门店延续两个多月销售额为0,积存了不少库存。线上销售一样有得多城市发不了货,光上海一个城市的销售额就占了茵曼全部线上大盘的10%。
    在这类状况下,618来了。
    主观环境摆在那里:疫情继续的时间过长,大家的支出多少都遭到些影响,消费者的决心和才能都在降落。就算消费,也都是集中在刚性需要上,柴米油盐这一类,非刚性的就不太想买了,毕竟出门的时机少,社交的场所和需要也少,能够把衣柜里的衣服先翻出来缓缓穿。
    平台为了安慰消费,拿出了史上最鼎力度的促销计划。好比天猫发的平台券反对跨店满300减50,双十一力度都没这么大。但到了品牌这里,平台在反垄断之后没之前那末拼了,投入都在膨胀,你会看到从去年双十一到往年618,不论是天猫、京东仍是唯品会,根本上看不到他们做少量的广告投放,那给品牌的补助也不如之前,促销的本钱其实都是咱们本人承当,这象征着加入大促的利润会进一步紧缩。
    当初服装行业还有一个“癌症”,各大平台的退货率都十分高,有些平台退款和退货的比重干到了60%,也就是说,卖100件衣服只要40件能收到钱。这和跨店满减有一定的瓜葛,消费者为了凑单,可能随意买一件衣服之后再退掉,可能跟你品牌的品质、版型都不妨事。往年茵曼总体的GMV虽然同比去年涨了30%,但斟酌到退货和退款,最初只能剩下几个点。
    这些叠加在一同,就让人有了躺平的设法。但临到618,我就感觉不克不及再躺平了,不克不及挥霍每一个次危机。不外有一点算“躺平”,我和咱们的经营团队说,不搞那末多营销弄法了,一切优惠折扣要简简略单,每一个件衣服直降多少钱,一看就懂。


    ▲ 方建华在本人的大众号发文,表现茵曼在这个618要“躺平”。图 / 微信大众号截图
    前几年一到大促,就有一大堆的公式,盖楼、拉人、积分兑换,大家都跟风去做,茵曼也做过,但最少我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是看不懂的,算不明确。往年消费这么疲软,你再这样搞,更是劝退消费者。
    当初618完结了。往年的竞争其实不剧烈,说白了,这两年得多商家都挺难的,得多品牌可能都曾经撑持不上来了,咱们线上还放弃了增长,这和我的预期差未几。但线下确实实比我想象的要蹩脚,库存压力在增大。茵曼春夏货品的售罄率,不到60%,一些春天新品只能压到秋季去卖,畅销的衣服也要找一些网上的达人帮咱们卖掉。
    去年双十一,大家都看到了李佳琦一夜卖了106个亿,但这不克不及代表全部电商行业的繁华,由于原来在品牌战争台本人直播间的销量转嫁到李佳琦身下来了,你只是看到了头部主播的销量是多大多大,但他们并无把全部盘子做大,只是把盘子里的资源从新散布了一下。
    到了往年618,平台也没有过来那末强调GMV了,尤为是天猫,甚么销售数据都没晒,排名也没了。这也是我最冀望看到的变动。平台过来比拼GMV,那是江湖位置的意味,但你要知道,最初比拼的仍是用户评估、体验、客单价和回头率,这样才会让电商愈来愈安康,而不是自觉地冲销售额,最初可能甚么都没失掉。
    事实上能觉得到,消费者对大促的依赖愈来愈弱了。我本人历来不在618或者双十一买货色,物流压力那末大,我喜爱平时买。往年疫情影响,物流不顺畅,一些需要就在线下解决了,我在网上只买了一件衬衫和一套切菜神器。消费者感性了,平台也随着变得感性了,好比当初大促晚上8点就开始,之前老是要让人熬到十二点当前抢货。我感觉这也是一个好的景象。
    咱们作为商家,仍是但愿不要让大促成为常态化的销售,不要在大促以前卖不动,都挤在大促出货,日销仍是要不乱,这样能力代表一个品牌的实在水准。我感觉大促的效应,可能一年会比一年弱,是继续衰减的,这是我集体的判别。固然,咱们也是旅居在平台上开展,仍是要随着平台的节拍来,不然你就没饭吃了。


    ▲ 方建华晒出本人往年网购的两件货色。图 / 微信大众号@茵曼老方
    从横蛮成长到苦楚转型茵曼算是吃到了互联网平台红利,从2008年创立,最先就是做网络批发服装品牌。2010年咱们第一次做双十一没有教训,零碎崩了,超卖了过万单,过后顾客只有群起投诉,茵曼旗舰店分分钟被扣分、关店。那时打出来的折扣是全场5折,商家的毛利也很低,大家鼓足了劲,只想冲击GMV,咱们也不例外。
    2013年双十一,茵曼一天卖了1.2个亿,拿了那年的女装销售冠军,一战成名。然而咱们备货备了4亿多,现金流的压力十分大。打第一位是要付出代价的,过后得多人还不知道这个牌子,只看到阿谁数字和冠军,但其实咱们是就义了盈利的。


    ▲ 2013年,茵曼双11流动现场。图 / 茵曼民间网站截图
    我没感觉那是茵曼的高光时辰。当你取得成就的时分,有成绩感是好的,然而你不要适度兴奋,由于前面的应战马上就要来了。事实上,在那之后平台流量的红利就摸到了天花板,咱们不能不往线下开展。
    早在20十一年,茵曼就在线下开过20家店,没甚么人知道。开了一年之后,咱们又暗暗地把这些店关掉了。到了2015年,咱们东山再起,一切人都不看好。过后一名同行开创人还和我打赌,说线下确定做不起来,但我过后就坚持以为,品牌一定要走线下,不走线下就是早死和晚死的问题。
    咱们转型线下这条路,一开始走得很艰巨,线上和线下彻底是两个体系。
    线上没有空间的概念,一个店铺里能够放1万件样式的衣服,但到了线下,你店铺的面积、地位抉择了你的房钱,你的货品消费者能够试失掉、摸得着,它有陈列的讲求。所以说,线下更重视系列和搭配,以及视觉上的形象包装,而线上更重视一件单品能不克不及成为爆款。
    咱们这些品牌在线上的劣势就是性价比,得多传统品牌、国内大牌都还没进入电商市场,不像当初都来了。那咱们刚做线下时也用了线上那套货色,但很快就发现咱们卖的衣服件数比线下传统女装品牌多,然而销售额拼不外人家,客单价和连带力比较上去也差太远了,消费者到咱们这里来,可能一集体买两件,到他人那里买4件,薄利多销的路子走欠亨。
    所当前来咱们仍是得走品牌化的路,把茵曼从一个网络原创品牌转型为棉麻女装品牌,主打穿戴的温馨度。我倒没有感觉说Zara和HM这些快时尚对咱们冲击很大,茵曼始终走的是棉麻文艺风,咱们将来就是想做到这个格调的天花板,而不是要做一个Zara,也不是要做一个优衣库,定位都是纷歧样的。


    ▲ 茵曼定位主打棉麻文艺风。图 / 茵曼民间鼓吹照
    咱们团队已经也跟我提过,但愿能做N个格调、N个系列,最初都被我否决了。我不是不允许试错,有时分也会让他们尝试一两个系列,比及碰得头破血流的时分,他们就会回过头来,对咱们本人的格调更为坚决。
    好比说年老化。茵曼的定位是25到35岁的女性,但团队的人感觉当初的消费者愈来愈年老化,他们要做18到25岁的人群,我过后也让他们试了,但做完当前,他们发现年老的消费者对价钱更为敏感,其实不买账,反而会把咱们原先次要春秋的消费者弱化掉了。
    由于18到25岁的人群大部份都是在大学外面,或者刚出校门,这个春秋的未婚女青年更在意丑陋而不是温馨,她们不那末在意质量,更看重某一样式。而茵曼是主打温馨棉麻,实际上是在已婚已育有了小宝宝之后,才会更重视面料的温馨度,那这些是需求在线下能力更好体验到的。所以咱们线下的货色线上都卖,然而线上会更多一些样式。线下对衣服的质感要求会更高。
    茵曼掩盖不了全国一切的女性消费者。好比南方市场,到当初仍是茵曼的空白。南方和北方的时节、温度纷歧样,消费者的穿衣习气、爱好也有很大的差异。
    我已经去西南出差,过后去看了两三家门店,货铺得彻底不合错误,像衬衫这类彻底不合适南方卖的货铺到南方去了。虽然衬衫是茵曼卖得最佳的一种品类,但南方人在冬季很少穿衬衫,大多只穿一件打底衫和一件卫衣,里面再套个大羽绒服就行了,到了有暖气的室内,间接把外套一脱。
    我给本人定的KPI是每一年要去线下看100家茵曼的门店。你只要本人去实际感触了,你一切的决策才不会是在办公室里拍脑袋。


    ▲ 方建华在茵曼线下门店。图 / 微信大众号@茵曼老方
    第二个就是渠道,怎么能力去铺更多店,咱们用的模式是,不必你定货,是我品牌方的货,我铺货给你,卖不完退回给我,这样就加重了加盟商库存的压力,打破了原来传统的定货会模式,原来得多加盟商订了一堆的货,外表上看赚了钱,最初赚了一堆库存,这类需求高利润,但咱们的利润没那末高,对精密化办理的要求对比高,需求及时反馈各种数据,好比毛利、售罄率、转化率。
    所以我对加盟商有个要求,最少也要80后、90后,相对于来说他们更顺应咱们这类新业态、新批发的弄法,没有固有的思惟,也更爱学习。咱们会帮忙加盟商去开店选址,包罗一个店铺的灯光怎么打,动线、陈列怎么摆放,都有得多讲求,要包管品牌只要一个格调。
    从线上到线下的转型真的很苦楚,但你总得走出新路。我不太喜爱“内卷”这个词,任什么时候候都无机会,任什么时候候都卷,哪一个时期不卷呢?只是到最初会看,你是被人家卷走了,仍是你卷得他人走了,看谁在裸泳,谁还在沙滩上。事实上,和茵曼在同一个时代横蛮成长起来的“淘品牌”,如今90%以上都死掉了,假如只是做风口上的猪躺着吃红利,那早晚有一天会掉上去。
    活得久比做第一首要2020年终发作的疫情,是全人类的一次难关。咱们每集体的糊口、任务、精力心态和企业运营形式,都在产生变动。详细到服装这个行业,全部供给链都遭到了不小的压力。
    从往年开始,原资料棉花、羽绒的价钱都水长船高。好比棉花,一下子涨了20%。此外作为一个休息密集型行业,休息力的本钱每一年也以10%的速度在晋升,可用的工人愈来愈少。这类时分,企业的效力相当首要。不想把压力用涨价的方式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你就要做一些精密化办理,来应答本钱的回升。
    从国内到国际,疫情、和平、贸易冲突,太多不肯定要素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生存。越是这类时分,作为运营者越要思考本人该做甚么,不应做甚么。
    在疫情下守好现金流是最首要的,最起码账上的钱要可以发得起一切员工半年到一年的工资,半年是最低要求。不克不及够马上发生销售额的投入,要马上砍掉。好比,咱们以前做了十分多有效的销售渠道,长期只要投入少有产出,咱们就要及时砍掉,把精神聚焦到次要的渠道下来。


    ▲ 茵曼于2018年举办十周年庆典。图 / 网络
    茵曼当初的销售额,按线上和线下分,大略是六成比四成,假如没有疫情,当初应该能做到五五开。线上的渠道外面,天猫淘宝的份额占了30%,抖音20%,这是咱们最次要发力的渠道,其中抖音的增长势头更凶悍一些。大家都意想到这是一个流量很大之处,潜伏的消费者也会萃在这里,但它的生态相对于天猫来讲也不不乱。
    抖音如今的电商生态,有些横蛮成长的意思。它是按每秒钟来计算你的流量转化的,确定每个商家都想抢流量。但咱们视察上去,内容和直播要高度地完成人、货、场婚配其实不容易,商家在外面可以赚钱的不是太多,还都以投入为主,有可能你投放了流量也起不来,但有些内容很好的达人,不投流也能做得很好,你就得去学习。
    我很早以前说过,“你不懂的终究会覆灭你”。你为何吃亏?就是你不懂,所以要不停学习。但同时,也要分明本人的界限,有所为,有所不为。我给本人的定位是终身只做好一件事就够了,所以说我只做服装,而且只做女装,其余甚么都不会。大学从服装设计专业结业后,我始终做女装。
    咱们也筹备过男装,然而最初都保持了。过后团队做了一些版式,我看彻底不行,面料、版型、工艺都达不到我的要求,也欠好看。我感觉凭借我的认知,和目前团队的基因,都做不了这块。
    女装和男装的供给链体系、版型彻底纷歧样,它是一个分工十分专业化的品类。我根本上没有看到男装做得好、女装也做得好的企业,在寰球简直都没有这类案例。好比优衣库的特色是做根底款,没有倾向哪一个性别,它能够童装、男装、女装都做,也没有春秋的区别,由于它做的都是根底款。
    再好比咱们没有跟薇娅或者李佳琦协作过,大主播彻底靠价钱驱动购买,得多商家本人的旗舰店可能都不打折,然而到了大主播那里,可能就要压价,主播会要求拿到的价钱比旗舰店低,这样的话原本是你品牌的用户,可能间接到他们的直播间了。他信赖的是大主播,而不是信赖品牌。
    每个品牌在每一个个开展阶段可能有不同的设法和定位。假如你是一个新兴品牌,靠李佳琦、薇娅播一场,一下子关上了出名度,确定是有帮忙的。但若你是一个很出名的牌子,提价就是饮鸩止渴,对全部品牌反而是一个挫伤。
    回顾做茵曼的这十几年,我后悔的事件多了去了。原来咱们做了一大堆的品牌,10多个,起初都把它砍掉了,感觉把握不了,先后交了几个亿的学费。
    被砍掉的品牌,确定都是我的问题。团队的精神不敷,我的精神不敷。咱们缺的不是资本,缺的仍是才能,团队的才能、组织的才能。当初咱们团体大略近千名员工,分心做好现有的品牌就行了。
    以前两次冲击IPO都放置了,事实上当初还在踊跃存案,将来还有上市的打算。但这个过程不是我能主导的,我只要把公司运营好,内部的环境,咱们都把控不了。
    2015年,咱们喊出了“千城万店”的标语,用5年时间在1000座城市开10000家茵曼的门店。事实上没有想象得那末快,到当初全国只要500多家店。起初咱们的设法变了,缓缓来,开100家就把100家做好。
    往年这么难,茵曼仍是要去线下开100家门店,公司拿出1500万现金补助进去。为何?由于这类时分大家都躺平,也确实有得多品牌封闭线下店铺,得多购物核心撑不上来了,只能升高房钱。我感觉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之前凭借咱们的品牌影响力,可能基本进不去某些城市繁荣地段的购物核心,或者拿不到最佳的铺位,但这个时分是有可能的。
    仍是阿谁观念,不挥霍每一个场危机。前一段时间遭到各种限度,甚么都做不了,但当初状况好起来之后就不克不及再躺平了,不克不及再等候了,仍是得被动反击。


    ▲ 茵曼线下门店。图 / 茵曼民间网站
    文章为逐日人物原创
    侵权必究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中级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7

    帖子93

    积分281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