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拼命呼喊也卖不出去,人人都在看它笑话

    [复制链接]

    2022-7-7 09:15:54 22 0

    原标题:拼命呼喊也卖不出去,人人都在看它笑话  


    早就知道房地产行业已不是当年的黄金屋,但没想到会沦落至此。  
    比来,南京某楼盘名目竟然推出了一项“西瓜换房”的业务。  
    怎么个换法呢?按照鼓吹海报,购房者能够用西瓜来冲抵房款,1斤西瓜能抵10块钱。  
    要是有本领弄到1万斤瓜来,那末一套房能够少出10万块。  


    由于这个概念听起来过于荒诞,得多人乃至认为是恶搞的。  
    太离谱了,吃了这么多年的西瓜,都没想到它还能派上这类用场。  
    怪不得瓜摊老板当年要跟刘华强拼命,原来是怕影响本人换房。  


    按照售楼方的说法,西瓜换房是一项“助农流动”。  
    不只能帮农民防止售卖过程当中的畅销等危险,还至关于为他们买房提供补助。   
    不外泛博网友早就曾经嗅到了不合错误劲。  
    “西瓜抵了10万块之后,剩下的钱还不是得本人出?”  


    21世纪经济报导的记者更是绝不留情地在报导中写到:“这仅是楼市营销的一个噱头。”  
    没想到啊,这辈子还能遇到房地产公司追着求我买房的时分。  
    近来,无关房企“促销”的奇葩旧事愈来愈多。  
    之前的鼓吹语一个比一个“矮小上”,当初忽然搞得像是家门口超市的停业大酬宾。  
    跟南京以瓜换房差未几同一时间,无锡某楼盘推出了水蜜桃抵房款流动。  
    单价18.88元/斤,最高可抵188888元。  
    大白色的海报上的农民伯伯笑到见牙不见眼,觉得马上就要走上人生巅峰。  


    而半个月前,河南两个楼盘分别推出“小麦换房”“大蒜换房”流动。  
    比拟瓜果系列,食粮蔬菜系列还要更为“豪放”一些。  


    不只允许蔬菜换房,并且出价还比市场收购价高出不少。  
    好比 往年河南小麦收购市场价约为1.5元/斤,而房企给出的价钱是2元/斤,差价五毛。  
    而大蒜换房的差价,更是达到了每斤3.5元。  


    “内甚么,山东南大学葱、丹东草莓、新疆哈密瓜曾经排队在等了。”  
    再斗胆一点,乃至有人调侃,还不如用大粪去换房。   
    “这样食粮是否省上去了?人吃了新的食粮,再产出更多的粪,再去换新的房子。”  
    “这样一来周而复始,全部房地产市场就盘活了。”  


    B站up主@我叫孙火旺  
    只管打着“助农”旗帜,但稍一揣摩就知道,房企多半并非真为了收那点蔬菜瓜果。  
    一是关于普通的乡村家庭来讲,基本就没有那末大的产量。  
    有网友算过一笔账,说自家小麦大略年产1500斤,“要达到16万的额度需求种地53年”。  
    而冲抵之后,普通农民家庭还有无余力领取剩下的房款,也要打个问号。   
    关于“手里没粮”的人来讲,实际操作中也有得多空间。  
    有记者去采访“小麦换房”的置业参谋,对方表现“购房者本人去市场收购再来售楼处换购,售楼处也不排斥”。  


    而“以瓜换房”楼盘的销售人员,更是表现没有西瓜也无所谓, 照样能够商谈减免房款。  
    “但要看付款形式。”  


    得多网友指出,所谓农作物换房其实就至关于变相打折,“终究目的仍是劝人买房子。”  
    “小麦换房”“大蒜换房”的两家楼盘同属一个开发商。往年前5个月,这家开发商的销售总额同比增加48.6%,对应销售增加47.3%。  
    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置业参谋特意强调名目可在往年年底交房,不会泛起烂尾问题。  
    就差直说劝“快买”了。  
    房地产版“以物易物”的流动,也的确长久扑灭了一部份人的买房热心。  
    征询电话显著多了起来,“大蒜换房”楼盘乃至曾经收购了90万斤大蒜。  
    只惋惜因为遭到言论争议,到最初只得草草完结。  
    而“西瓜换房”楼盘由于流动细则还没出来,名目至今都没正式启动。  
    销售量下滑其实不只是几家楼盘的问题,房地产市场正在继续降温。  
    中新经纬的报导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际三四线城市住宅销售同比上涨将近50%。  
    万科董事长郁亮6月28日在股东南大学会上发言,称“短时间来看市场曾经触底。”  
    房产专家表现:太乐观了,远远没有见底。  


    北青网的报导截图。  
    行情好的时分,各大房企天然能够自矜身份,“酒香不怕巷子深”。  
    但面对愈来愈艰巨的去库存牙利,也不能不纷纭亲身下场呼喊。  
    “农作物换房”完结了,但房企更多千奇百怪的促销招数曾经在路上。  


      
    第一招,买就送。  
    超市能购物满200送一打鸡蛋,咱就不克不及买房送猪?  
    是的,江苏某楼盘在半个月前推出了“买房送佩奇”的流动。   
    购房者能够享用“六重好礼”,其中包罗一头 两百斤的土猪。  


    斟酌到大少数人家里都没有足够空间能够养一头活猪,还贴心用括号小字标注了“包杀”。  
    堪称是把兽性化办事做到了极致,倡议顺便再送个大冰柜放猪肉。  


    比送猪肉更常见的一个操作,是送消费券。  
    大略从4月开始,有部份城市推出了购买新房后可按面积申领消费券的政策,最高能领到2、3万元。  
    协作商家个别是装修、家具之类,也算是隔靴搔痒。  
    但怎么说呢……这就像是老式商场一楼的珠宝店办收费抽奖。  
    “祝贺您学生/女士,您抽中了咱们的一等奖,一折购物券。”   
    “咱们这款玉石原价2万元,当初您只需花2000元就可以带回家。”  
    无论是满1000减500,仍是满500减250,剩下的钱还不是得本人来出吗?  


    也许是由于惯例的礼物,曾经无奈发生显著成果了。  
    广西玉林的一个大招,间接冲破了许多人关于“买房促销”这件事的想象力。  
    买咱们的房子,给你一个将来——  
    来,这边干脆送,工,作!  
    按照光明日报的报导,玉林近半年来为了放慢“人口进城”的进度,接踵公布了一系列政策。  
    其中包罗向进城购房且未待业的新市民保举3个以上待业岗位,薪酬不低于玉林最低工资规范。  


    不都说往年的结业生难找任务吗?买个房,住宿问题、任务问题、通勤问题都解决了。  
    真实不行去房地产公司下班,一个完善的闭环就此降生:“进城买房后,我成了房产中介,劝人买房。”  


    外表看,这的确有点病急乱投医的觉得。  
    但反过去也能阐明本地房子的销售压力的确十分大。  
    按照经济视察报的报导,假如根据上半年的流速来算,玉林的去化周期(商品房的销售周期)曾经达到了10年以上。  
    这一数据的公道规模大略在8-十二个月摆布。  
    再加之去年下半年,多家大型房企以及玉林外乡房企都泛起了名目复工、烂尾的状况,进一步冲击了本地人买房的决心。  
    就连乡镇公务员都开始“进村卖房”。   
    村里举行各种大型流动,需求“见缝插针”地鼓吹购房补助政策;  
    每周末还得支配大巴车,带着周边村民进城组织看房会。  


    在房地产总体乏力的环境下,“鼎力卖房”的其实不只要玉林一个中央。  
    往年以来,得多城市都公布了无关放宽购房限度的政策。  
    根本能够概括为,“你去买房,剩下的问题我来解决。”  
    本人贷款太少?不妨事。  
    天津、江西赣州、河北沧州等13城实施了“一人购房全家帮”。  


    职工公积金本来只能用来给本人买房,当初还能给父母和孩子买,因而又被称为“全家总动员套餐”。  
    怎么说呢,幸而我爸妈没有公积金,要否则我还得钻研一下。  


    全家动员之后仍是不敷?也不妨事。   
    咱不只房款能分期,首付能够分期。  
    6月29日,河南济源将居民购买首套房的首付比例降为20%,并激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对首付分期收取。  
    但最长不宜超过一年。  


    除了钱以外,得多城市的限购政策也产生了变化。  
    好比无锡滨湖区,连在校大先生都有购房资历。  
    只有你在本市没有住房,拿出学校出具的在读证实或其余无效证实,就有资历在滨湖区购买一套新建商品房。  


    武汉则规则从6月20日起到往年年底,本市户籍居民在限购区域已有2套住房的能够新增购买一套。  
    在一众城市中,最使人捉摸不透的是南京。  
    从“片面勾销二手房限购政策”,到从新恢复限购,先后只用了不到半天。  
    5月20日, 南京房协大众号发文“购买二手住房时无需提供购房证实”,被看作是对本地二手房限购政策的勾销。   


    后果 两个小时后就删除了文章。  
    有记者去 存量房办事窗口征询任务人员征询,过户是不是还需求购房证实吗?   
    任务人员表现5月20日下昼有两个小时是不需求购房证实的,起初被暂时“叫停”了,他们也不分明到底是甚么缘故。  
    这一系列的“促销举动”,的确不克不及说是不致力。  
    只惋惜无论是送这送那,仍是升高门坎,似乎都曾经无奈感动普通人的心。  
    广东龙华区某楼盘头几天在网上招聘“充场看房团”,要求 应聘者需求“30-45岁,穿戴装扮要富态”;  
    每人一天十二0元,只为了营建一种售楼处炽热的氛围。  
    而在武汉“放宽第三套限购”的旧事,也有得多网友半开玩笑地玩梗:  
    “但我是差第三套房的人吗?我差的明明是第一套房。”  
    人们早就曾经过了宁愿节衣缩食,也要把钱砸在房子上的阶段。  
    前几年咬着牙攒首付,后几十年咬着牙还存款。  


    攒钱仍是得攒的,但贷款得握在手里。  
    要不要把它变为房子,乃至预付将来不成预知的支出,是比从前更值得掂量的事件,  
    我看也不用太过耽忧,会有人被“小麦换房”“西瓜换房”之类的话术忽悠了。  
    大家精着呢,都在忙着捂紧本人的钱包。  
    面对玩命呼喊的房地产公司,只要一句话回应——   
    “求求你放过我吧,我是真的没钱了。”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真的买不起↓↓↓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中级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4

    帖子42

    积分204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