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周智宇
编纂 | 张晓玲
3月,特斯拉柏林工厂,马斯克萧洒地跳起了他的魔性舞步。但是没过量久,他就开始烦恼:它们就是在烧钱!
煊赫一时的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在2022年的这个夏天,遭受了供给链间断、产能滑坡,可能连坐了四年的寰球电动车销冠宝座,也要丢掉了。
去年,特斯拉以94辆车蝉联寰球电动车第一。往年初,特斯拉定下了150万辆的销售指标。但是事与愿违,上半年,比亚迪曾经靠64.79万辆销量,超过特斯拉的56.47万辆,成为新的寰球电动车之王。
全年来看,特斯拉极可能完不可150万辆的指标了。另外一边的比亚迪,正全力朝更高的指标冲刺。
与此同时,则是特斯拉的股价较4月的高点跌去了40%;比亚迪市值飙升超过了万亿。
应战不止于此,包罗公众、通用在内的传统车企也高呼,要在2025年超过特斯拉。
新动力的开展如顺水行舟,逆水行舟。过来三年顺风逆水、登顶首富、车火人红的马斯克,又面临一个大坎。
在寰球电动车市场,特斯拉虽然后人一步,但不到100万辆的年销量,毫不足以抗衡传统老牌车企,也缺乏以撑持特斯拉的将来帝国。
产能和销量,仍然是困扰特斯拉以及一切新兴车企的中心。
窘境
特斯拉似乎再次堕入了“产能天堂”的危情时辰,时时传出裁员、强迫到岗等动静,马斯克还说,对美国经济“有超级蹩脚的预料”。
二季度,特斯拉交付新车仅25.47万辆,环比一季度的31万辆,降落18%,这也是近两年初次泛起环比降落。4月份,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仅交付15十二辆。
特斯拉能称王,马斯克能成为世界首富,离不开2020年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释放。在2021年,特斯拉寰球交付量中一半来自上海工厂。
这也使得马斯克对往年新建成的柏林、德州两个超级工厂寄与厚望,但愿借此完成寰球产能进一步晋升。
根据原有方案,跟着3月特斯拉柏林工厂的投产,其海内市场适度依赖上海工厂的现状,将会很大水平上减缓。前者的供给重心将彻底放在欧洲市场,后者则能更好地应付中国市场微小的终端需要。
但这一过程其实不顺利。5月份,柏林工厂的周产能才冲破1000辆,这比预约指标晚了两个月;大洋此岸,特斯拉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工厂也处于相似的窘境中。
“两座新工厂亏损数十亿美元,像极了烧钱的大熔炉”,马斯克说,供给链间断限度了这些工厂的出产才能,由于有些零部件来自中国,遭到疫情等要素影响,无奈及时供给。
特斯拉的电池出产也遇到不少费事。出产传统2170电池的工具被困在了中国的港口;自产的4680产能晋升迟缓,只能转向与供给商协作,但这些产线铺开还需求时间,反过去掣肘了整车出产。
目前,特斯拉在寰球投入使用的超级工厂有四座,其中上海工厂、加州工厂是出产的主力,算计产能为105万辆/年。至6月底,上海工厂月产能已攀升至7万辆以上,加州工厂的产能则不乱在4万辆以上。
而新的德州、柏林两个工厂,年布局产能算计100万辆,但目前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每月奉献的产能也不外万辆而已。
如斯计算,四座工厂可出产的新车数量每个月约为十二万辆。虽然特斯拉在8月份会对上海工厂进行降级,但届时产能每月仅能晋升3000辆。
此前马斯克在事迹会上预估,2022年全年的产销指标是150万辆,较2021年同比增长50%,但上半年仅实现56.47万辆,1/3强。
这象征着要实现指标,特斯拉下半年需求交付的新车数量,将超过93.5万辆,似乎是个“不成能实现的工作”。
眼下包罗通用、丰田在内的车企,也均因“缺芯”和供给链的冲击,二季度销量骤减。机构也预计,至2024年以前,半导体充足等要素都会继续影响汽车行业。
反观比亚迪,靠着自研芯片和电池,虽然在4-5月份时也受疫情影响,产能利用率泛起下滑,但很快就恢复了。近四个月产量维持在每个月10万辆以上,6月达到历史新高。
特斯拉想要在下半年产能跃升,从比亚迪手中夺过寰球销冠的宝座,看起来很难。
沉浮
在寰球新动力浪潮中,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无疑是目前走得最远的阿谁。
经过特斯拉,马斯克在19年里推翻了传统车企的开发、制作流程,又用与苹果相似的产品思惟,让本人比竞争对手更快翻新。
特斯拉在中国的新权势学徒们也乐于偷师。像蔚来等造车新权势,即是摸着特斯拉过河,先是靠高端车型关上市场,再推出更高价的车型,用意翻越范围的大山。
如今特斯拉也用本人的亲自阅历告知了新权势的学徒们:即使跨过百万产能,也不外是个全新的开始。更何况,“蔚小理”等造车新权势,仍是在10万辆/年的生死线徘徊。
汽车工业的范围经济铁律绕不外去,去年寰球汽车销量TOP10的门坎是250万辆,这也是特斯拉等造车新权势但愿达到的。强如马斯克也不能不再次困于“出产熔炉”之中。
在资本市场和产业视察者的眼中,特斯拉对于自动驾驶、储能反动的故事当然美妙,但构建这所有的根底依旧是特斯拉的销量、范围。当特斯拉的销量再也不是老大,马斯克的光环也会褪去。
尤为是近一年以来,传统车企“大象回身”的举措显著放慢不少,无论是丰田、本田,仍是BBA,都给本人制订了要在2025年或2030年完成电动车转型的小指标。不少车企把2025年每一年交付200万辆纯电动车,设定为本人电气化的初步指标。
就在6月底,马斯克的“铁粉”、公众团体CEO迪斯再次向马斯克发动应战,称马斯克眼下在产能爬坡和扩产之间精疲力竭,公众必需捉住这个时机,迅速遇上特斯拉。迪斯称,“到2024年,咱们能够处于当先位置”。
包罗美林美银等在内的机构则预测,至2025年,特斯拉在美国新动力市场的位置可能会被通用和福特超出。他们的理由,是过来十多年里,特斯拉并未遇到过剧烈的市场竞争,产品线更迭也不敷快。
宏大的产品范围和齐备的产业链根底,是终年攻克销量榜的传统车企们的中心竞争力。特斯拉遭受产能掣肘,阐明它的供给链依然很软弱。
更何况,在电池技术、资料研发等汽车技术不停更迭确当下,即使是后行者马斯克也不敢打包票,特斯拉的技术线路就是将来新动力世界的主流。
在特斯拉19年历史上,已经屡次身处窘境,往年上半年乃至全年从王座跌落,对特斯拉而言并不是生死存亡的危机,但马斯克一定会有挫败感。
想一想过来两年的他是如许风光。2021年PK掉贝佐斯,登顶寰球首富,特斯拉市值攀上8.6万亿人民币,与苹果、微软、谷歌等比肩;还一边发射火箭,一边收购推特,杰克船长和海后的诋毁案里也有他。
转瞬间,特斯拉就跌落神坛,堕入费事。裁员、强迫员工坐班、产能受限,风云接二连三。
在百年汽车工业史里,弯道超车的故事其实不稀有。将来3-5年里,新老权势的比武、市场的深度洗牌,属于新动力汽车的故事才刚刚提笔。
而要成为真实的王者,马斯克、王传福们需求的不单单是光环、销量,更是技术改造和对产业链的掌控。
毕竟,没有谁能够一路顺风,永踞王座,哪怕他是马斯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