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位前摩根大通买卖员遭美国联邦起诉,被指多年把持黄金白银价钱。
周六,据媒体报导,芝加哥一位联邦检察官向陪审员提到,摩根大通贵金属业务部门多年来波及“幌骗”买卖等欺诈行动,其试图把持金银市场,为该行及其客户谋取利益。
美国司法部欺诈科检察官Lucy Jennings表现:
本案是对于华尔街最大的银行之一底细欺诈的案件,为了追求更多利益,他们作出欺诈行动。
联邦检察官指控摩根大通贵金属部门主管Michael Nowak等在内的三名前摩根大通买卖员违反了《欺骗影响和败北组织法》(RICO),犯下把持贵金属期货市场无关的联邦罪状。值得一提的是,该法案罕用于打击帮派或黑手党,而不是寰球银行。
此外两位被指控的是买卖员Gregg Smith和专门从事对冲基金销售的买卖员Jeffrey Ruffo,检方控告其在2008年至2016年期间犯有欺诈合谋罪、电汇欺诈、商品欺诈等20多项欺诈罪。假如这三名原告被判一切罪名成立,他们将面临数十年的开释。
个别来讲,在买卖中撤单其实不守法,但作为诈骗别人的战略,这是守法的,也就是所谓的“挂单欺诈”,又被称为“幌骗买卖”。“幌骗者”利用高频买卖进行频繁报单、撤单,制作幽灵活动性,以吸引其余投资者“上钩”。至关于诱导成交,进而摆布市场价钱,实质下去看是把持市场。
辩方:需求确凿的证据
Jennings在庭审收场中告知陪审员:
当这一手段见效时,买卖的另外一方就有人输了,就有人被欺诈了。咱们将证实,一切三名原告明明知道这项买卖是过错的,仍是这样做了。
辩方律师则向陪审团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念,他们表现:
检察官扭曲了贵金属市场上买卖形式,检察官挑拣的买卖数据远远不克不及阐明所有,只是为了给人留下买卖员进行的地下市场买卖时存在诈骗的假象。
辩方团队指出,在贵金属买卖市场上,计算机生成的算法能够在百万分之一秒内交易商品,并代表客户履行买卖。虽然一些定单只活泼了几秒钟,但在如斯疾速的买卖中,这就是“永恒的”。
辩方团队还表现,聊天记载或通话录音在内的证据其实不能标明买卖员的设法。这象征着检察官无奈证实原告打算在履行以前就勾销定单。为了博得这场官司,控方必需有确凿的证据证实买卖员多年前买卖时的设法。
症结证人
检察官指出,通讯信息和其余证据将显示其如何合谋来确保买卖对市场发生影响。Jennings表现,政府将找到Nowak以前的上司或与原告一同任务的前买卖员来作证,其中包罗前摩根大通买卖员John Edmonds,他此前抵赖了与价钱把持无关的指控。
另外一个证人多是Corey Flaum,在金融危机期间被摩根大通收购以前,他曾与Smith和Ruffo在贝尔斯登同事。2019年,Flaum抵赖试图把持市场。
检察官指控Smith和Ruffo在贝尔斯登任务时就采取不法买卖战略,曾屡次以不同的价钱买卖多个定单,但这些定单远弘远于真正买卖的定单,联邦政府称之为“分层把持手法”。
数千笔 “幌骗”买卖
检察官在文件中指出,首席黄金买卖员Smith多年来履行了约38000次分层把持买卖;Nowak次要从事期权买卖,2009年9月,他尝试了分层买卖,之落后行了约3600次把持买卖。
检察官表现,这类行动普遍存在,近十年来,摩根大通买卖员的欺诈行动超过5万次。
与此同时,据法庭文件显示,Ruffo被指控诉诉Smith,他需求在哪一个地位进入市场,以执行最少两名对冲基金客户的定单。
CFTC努力于打击欺诈、把持行动 曾对摩根大通开出9.2亿美元天价罚单
近些年来,美国CFTC(商品期货买卖委员会)打击欺诈行为起诉了20多个集体和公司,从在卧室里买卖的日间买卖员,到美银美林和德意志银行的高频买卖员。
并不是每个案件都胜利,2018年,陪审团宣判一位瑞银前买卖员参预大宗商品欺诈的罪名成立;2019年,一同针对一位芝加哥顺序员开发欺诈软件指控被撤销。
2019年9月,摩根大通的15名买卖员被指在过来八年中,经过”幌骗“的手法,以把持贵金属市场和欺诈客户,对贵金属和国债市场的其余参预者形成了超过3亿美元的损失。过后的起诉书中的包罗Michael Nowak、Gregg Smith两位原告。
2020年,摩根大通抵赖存在不妥行动,并赞成领取超过9.2亿美元,以和解美国当局无关该行8年里在金属期货和美国国债买卖中对市场把持的指控。该金额创下美国CFTC(商品期货买卖委员会)史上最大市场把持指控罚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