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前海人寿高管个人缺位,免职风云惹怒监管,资本大佬姚振华被约谈

    [复制链接]

    2022-7-16 06:32:50 28 0


    撰文 / 史思同 李逗
    编纂 / 孙月
    宝能董事长姚振华又摊上事儿了。
    7月15日,前海人寿披露了一份银保监会的监管意见书。在这份措辞严峻的文件里,监管直指前海人寿公司治理存在问题,暂时股东南大学会违规召开,应当即进行整改。并表现,监管部门已对公司实际管制人姚振华进行了约谈,责令其当即矫正违规问题。
    4天以前(7月十一日),宝能团体官网突发布告宣告,旗下公司前海人寿召开暂时股东南大学会、董事会暂时会议,决议免去沈成方的公司董事、总经理职务,免去陈琳的公司监事职务。
    一时间,前海人寿堕入了“三无”地步—— 无董事长、无总经理、无监事长。而银保监会下发的监管意见书,让这场“权力的游戏”骤然产生了转机。
    银保监会指出,经核对,该公司对召开上述会议不知情,会议未根据公司章程和监管要求向全体董事和监事发送通知,且未提前通知监管机构。
    其实,早在去年3月张金顺辞任后,前海人寿董事长职位就始终空缺。更早以前,前海人寿董事长的位子,本来是实控人姚振华长时间负责,但姚振华已于2017年被禁入保险业十年。往年,姚振华又因波及7亿元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被广州市中级法院通报了“失联”。
    更首要的是,宝能系的债权窘境,正在日趋凸显。2000亿元有息负债压顶下,宝能系很早就提出卖资产求生,却始终未见有新举措。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以外,上到监管层、公司高管,下至普通员工,都在关注着宝能团体以及资本大鳄姚振华的一举一动。
    高层震荡的“三无公司”
    一家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三驾马车”——董事会、高管层和监事会“一把手”整个缺失,这样的奇葩景象就产生在前海人寿。
    此次被免去董事、总经理职务的沈成方,现年56岁,负责前海人寿总经理曾经4年。加盟前海人寿以来,沈成方始终分管策略企划、产品精算等中心部门,历任前海人寿总精算师、副总经理、反洗钱责任人、履行董事,并于2018年8月份获批出任总经理。原董事长辞任后,沈成方还同时专任前海人寿代理董事长职务。
    沈成方算是前海人寿历史上负责总经理时间最长的人。沈成方以前,前海人寿曾在三年内改换了三任总经理,包罗孙伟光、傅杰、刘宇峰等,三人的任职时间短则不到一年,长的也未超过三年。
    与沈成方同日被免去监事职务的陈琳,也在前海人寿监事长的职位上干了整整十年。20十二年4月,她经核准负责前海人寿监事会主席,此次被免去监事职务,也象征着其监事会主席职务也将随之而去。
    而在去年3月份,前海人寿董事长张金顺曾经辞职。如斯一来,前海人寿成为“无董事长、无总经理、无监事长”的“三无”公司。同时,前海人寿董事会中,除了五名独立董事,仅剩一位董事。
    不外,此次暂时股东南大学会及董事会暂时会议的合法性曾经被监管否定。银保监会的监管意见书称,上述会议违反了《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原则》及公司《章程》,保险公司召开股东南大学会、董事会、监事会等会议,应提前通知监管机构及公司全体董事和监事;同时,暂时股东南大学会作出决议,间接干涉公司正常运营,不合乎《银行保险机构大股东行动监管方法(试行)》及《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原则》中的相干规则。因此,银保监会责令前海人寿当即整改,并向监管讲演整改后果。
    7月15日,前海人寿公布布告称,公司收到监管部门《监管意见书》。公司坚定落实《监管意见书》各项要求,切实执行企业主体责任,依法独立自主运营,维护公司资产、资金平安。

    图/视觉中国
    “三巨头”缺失的前海人寿,曾以彪悍的格调闻名于保险界。自20十二年成立以来,前海人寿就以高速增长的保费和整体营业范围让业界惊叹,借助万能险开道,摧枯拉朽,停业当年保险业务支出就达到2.72亿元。
    随后前海人寿一路放弃高速增长,保险业务支出从2014年的33.74亿元迅速增长至2016年的220.45亿元,同时净利润也从1.33亿元增至40.99亿元。
    但是,2016年之后,前海人寿的盈利才能就开始大幅下滑。保费范围方面,2017年至2021年,前海人寿完成保险业务支出从320.36亿元增长到718.41亿元;但同期净利润却从14.05亿元大幅降落到2.46亿元,整体呈现出节节溃退之势。
    往年一季度前海人寿更是泛起巨亏。一季报显示,前海人寿净亏损23.23亿元,保险业务支出也从上年同期的510亿元跌到了十一0亿元,同比降落幅度高达78.53%。
    另外,自2020年第三季度起,前海人寿的危险评级曾经延续6个季度为C,长时间低于监管B级红线,沦为偿付才能不达标公司。同时,前海人寿偿付才能短缺率进一步下滑,往年一季度末,前海人寿中心、综合偿付才能短缺率分别为66.39%、十一0.17%,较2021年末分别降落十二.77个、19.93个百分点。根据最新的偿付才能监管规则,前海人寿综合偿付才能短缺率低于十二0%将成为监管重点核对对象。
    股东构造方面,前海人寿共5家民营股东,宝能旗下的深圳市钜盛华股分无限公司持股51%,为第一大股东,其他四家挨次为深圳市深粤控股股分无限公司、深圳粤商物流无限公司、凯信恒无限公司、金丰通源无限公司,分别持股20%、19.8%、4.6%、4.6%。
    而这5家股东中有四家股东约70%的股权都处于质押或解冻形态。其中,第一大股东钜盛华所持的前海人寿整个51%股权中有约6成为质押形态,深粤控股、粤商物流所持整个39.8%股权均被质押。
    “宝能系”危险几何?
    此次被监管约谈的姚振华,恰是大名鼎鼎的宝能系开创人,一度在资本市场纵横捭阖、呼风唤雨。
    宝能团体,曾因“宝万之争”而名声大噪,给外界的印象仍是财大气粗的资本玩家。宝能团体成立之初起,这家不间接从事运营的公司,对外一连投资了67家企业。2006年,其以1.1亿元拿下了深圳国有企业深业物流团体的管制权,开始向其余行业延长。通过短短几年开展,尤为是借助金融杠杆,宝能系的业务幅员迅速扩张,业务规模包孕了地产、物流、保险、批发、金融、食物等行业,还曾梦想成为万科的“主事人”。
    没想到的是,宝能不只没能胜利入主万科,还被监管层间接拿掉了旗下前海人寿“万能险”这个金钵钵。2017年2月24日,保监会出动人马,对前海人寿进行现场反省,罗列“六宗罪”,抉择撤销董事长姚振华的任职资历并公布了对其禁入保险业10年的处分。
    姚振华迫切需求为他的万亿帝国,寻觅下一个支点。他很快就投身到了造车大潮,但愿借此实现一个金融大佬到实业大佬的华美回身。2017年,姚振华提出以10亿元注册成立宝能汽车,要用10-15年时间将宝能汽车打形成为拥有弱小竞争力和国内影响力的汽车团体。
    除了“造车梦”以外,姚振华还曾方案规划食物团体和手机业务。但是,这些业务和“新动力”汽车有一个独特点,都是需求巨额投入的业务。在无序扩大和集约型开展的策略规划下,宝能的债权雪球开始越滚越大。

    图/视觉中国
    2021年以来,宝能团体不停传出裁员、欠薪、停缴社保、拖欠供给商货款的动静,次要集中在还处于烧钱阶段的宝能生鲜和宝能汽车板块。也恰是从这个时分开始,外界才开始真正意想到宝能存在的少量债权危险。
    2021年6月,宝能逾期领取中国华融信托存款利息8900万元;2021年7月,宝能应领取给民生信托21亿元的债权守约。与此同时,自2021年8月以来,宝能系旗下诸多理财富品难以兑付,投资人频频向无关部门举报。
    为了尽快回笼资金,宝能曾在2021年10月披露了一份千亿元的资产发售包,在发售的8个重点专项资产包罗总部深圳宝能核心、旧改名目、前海优质名目、物流园资产包名目等。但债务人们等了许久,也没等来资产胜利转让的好动静。过后,姚振华颇为乐观地判别,“宝能有才能、有实力在两到三个月内完全走出窘境。”
    但是,还债时间一拖再拖后,得多投资机构曾经等不迭了。债权纠纷闹得消息最大的要属广州银行。往年3月,由于不克不及偿还广州银行7亿元的存款本金+1429万利息,广州银行一怒之下将宝能告上了法庭,以至于法院下发了宝能董事长姚振华“失联”的布告。次日,姚老板不能不在央视镜头前回应“着落不明”风闻,“宝能只是碰到了一些临时性的活动性难题”。
    往年3月底,姚振华在董事长办公会上称,公司活动性窘境曾经取患了阶段性停顿。但外界看到的理想状况却是,企业运营状况仍未见恶化。
    宝能旗下多家企业被履行、失信被履行以及限度高消费等情况频出,且所涉金额宏大。其中,钜盛华自去年以来被履行25次,履行总金额十二7.05亿元,股权被解冻7次,算计被解冻股权数额4.2亿元;宝能汽车团体被履行13次,被履行总金额63.65亿元;宝能地产股分被履行十一次,被履行总金额153.52亿元。
    宝能系上市公司中炬高新往年1月份披露的文件显示,截至2021年十二月末,宝能团体有息负债算计为1918亿元(包孕银行存款、信托存款、理财富品及发行的公司债券),对外担保余额308亿。
    而此次姚振华被监管约谈,无疑对宝能债务人的决心会发生不利影响,债务人也因此会更为关注宝能的现金流和资信状况。
    民营保险公司治理困难
    实际上,民营保险公司的治理困难,始终遭到监管的高度关注。不仅是前海人寿存在公司治理“三无”困境,另外一个民营资本大佬实控的保险公司,也泛起了相似的问题。
    往年6月份,资本大佬张峻手下的富德产险,也在同一天撤职了董事长、总经理两位重量级高管,成了既没有董事长也没有总经理的保险公司。而在被免职以前,两位高管已分别在各自岗位任职10年及7年之久,堪称富德产险元老级人物。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以为,除了任职届满、事迹不达预期等要素外,企业高管被免职面前可能的缘故,往往还与公司实际管制人产生变化,或实际管制人的用意调剂无关;另外一方面,也可能波及公司因较为重大的行业监管问题,而被监管要求进行次要担任人调剂。
    事实上,关于保险公司股权治理方面的问题,监管早已做出明白规则。2021年10月份,银保监会正式公布实行《银行保险机构大股东行动监管方法(试行)》,明白指出严格标准束缚大股东行动,严禁大股东不妥干涉银行保险机构正常运营等行动,并对相干问题作出了详细的规则。
    为晋升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程度,银保监会还推出了《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为计划(2020-2022年)》,发展专项整治和“回头看”,2022年是最初一年。
    往年3月,银保监会无关部门担任人引见称,推动公司治理轨制建立以来,公司治理取患了初步功效,违规行动在一定水平上失掉遏制,共清退守法违规股东2600多个,处分违规机构和责任人算计1.4亿元,处分责任人395人,催促外部问责处置360家次,问责集体5383人次,严峻打击了资本造假、股权代持等凸起问题,造成无效震慑。集中分四批次向社会地下81家严重守法违规股东名单,进一步强化了市场束缚。
    银保监会表现,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以晋升中小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质效为重点,完美公司治理评价体系,标准大股东行动及关联买卖,健全三会一层履职评估和监视制衡,探究差别化监管,不停推进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变革取得新功效。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9

    帖子37

    积分177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