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碳阻迹晏路辉:中国公司做碳中和,不止花钱,还能挣钱 谈碳

    [复制链接]

    2022-8-1 21:14:09 30 0

    「谈碳」, 36 氪环抱“双碳与ESG”议题推出的专访栏目,咱们会寻觅业内大公司“双碳业务”的症结角色、明星企业 CEO、学界产业代表等人物,针对碳中和策略、可继续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等话题,进行一场深谈。 下列是「谈碳」第八期,36 氪独家专访了碳阻迹开创人兼CEO晏路辉。8 月 1 日,碳阻迹宣告实现B轮亿元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至此,碳阻迹面前曾经聚齐了高瓴、经纬、红杉,成为双碳畛域的明星企业。 借融资契机,咱们与晏路辉再次对话。在疫情、微观经济瞬息万变的2022年,企业如安在保生存、求开展的同时,还能统筹碳中和?更首要的,企业如何聪明地将碳中和从本钱化为效益,企业减碳的上上游数据扩散问题如何解决?晏路辉给出了他的解法。作者丨邱晓芬
    编纂丨苏建勋
    每当“资本寒冬”的叫嚣声越大,企业逆周期的才能便愈发首要。
    8月1日,碳排放办理软件和征询解决计划提供商「碳阻迹」实现B轮亿元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老股东高瓴创投和经纬创投继续加码。这是一年无余后,碳阻迹实现的第二笔融资。
    2021年5月,当高瓴领投的A轮融资披露后,碳阻迹开创人兼 CEO晏路辉当天手机收到了一千多个未接电话;乃至有行为力超强的投资机构,几位高管间接带上公司公章登门造访。
    彼时,是成立十年的碳阻迹第一次融资,由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指标,晏路辉“撞”上了行业出圈的关口,碳阻迹同样成了双碳畛域内煊赫一时的明星企业。
    一年后的眼下,只管由于疫情、微观经济等要素,各行各业被寒冬笼罩,但投资机构关于碳中和行业的追捧仍有热心。36氪得悉,不少明星机构如今曾经“All in 新动力/双碳”,有的机构看一条新动力赛道的投资人就多达十几位。
    碳阻迹成为双碳守业公司中的佼佼者屡见不鲜。作为国际最先一批做碳排放办理的公司,碳阻迹已成为百度、阿里、腾讯、字节、美团、京东在内十二00多家客户的碳中和办事商,旗下业务涵盖SaaS 产品、征询、培训等。
    行业在迅速开展,除了在融资上抢下当先的身位,碳阻迹以为,行业关于政策、客户的了解,也需求疾速迭代。
    作为指标,“碳中和”当然首要,可如何完成这一指标,企业则需求按照本身情况不停变动,好比小公司要保生存,在减碳上的投入肉眼可见膨胀,但起着主导作用的大公司们,在寒冬中仍旧要将碳中和变为长时间主义的抉择,并走出“静止式减碳”的误区。
    聪明的中国公司,商业嗅觉永不落空。国际已有不少公司,曾经将减碳从原来的本钱核心,变为一项可以发生收益的模块。
    令晏路辉印象粗浅的是,一家协作近十年的某大牌化妆品供给商,近些年就由于具备了更优秀的CDP评级(即一项被寰球认可的ESG评级体系),在同行竞争中取胜,额定获取了品牌方的定单,“用几十万的办事,换了一笔数亿元的新定单”,晏路辉对 36 氪表现。


    碳阻迹开创人晏路辉 图片来自受访者
    比拟国外动辄提出“历史碳中和”的老牌大公司们,国际互联网公司的碳中和完成指标看起来和缓许多,根本都对齐在了2030年,傍边包孕得多的中国式差别和翻新。
    好比,规模三的碳排放(即企业上上游发生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因为不是企业本人间接能管制的排放源,所以经常被无视,这一环节在国际失掉了广泛关注。阿里此前乃至还提出了“规模3+”的概念,在2020年完成减碳529万吨的指标以外,又减少了一项,“要用15年的时间,带动上上游生态减碳15亿吨”——是中国一年碳排放量的1/7摆布。
    中国作为制作业和互联网大国,平台气力和话语权微小,产业体系蟠根错节。中国式碳中和翻新也因此有了土壤。
    晏路辉表现,国际互联网公司的碳中和指标,并非简略粗暴寻求完成日期的绝对值,而是会更多斟酌生态协作。好比,会斟酌在零碳园区内践行翻新模式,或者带动更多上上游企业、乃至是用户一同减碳。
    要完成碳中和的中国企业,在双碳指标提出的两年之后,逐步找到了一条更合适外乡,也更聪明的路子。
    下列是36 氪与碳阻迹开创人兼CEO晏路辉的对话实录,略有摘编:
    静止式减碳迷思
    36氪:您感觉行业内碳中和的认知有哪些迷思?
    晏路辉:去年大家会一窝蜂,静止式减碳,也不分明究竟怎么去履行,看他人做了就随着去做,也不斟酌经济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就自觉去做,一些企业碳中和的形式是彻底不本人减排而采用间接去买碳减排量/碳汇的形式,洗绿也对比显著。
    国际大多企业不懂(怎么做碳中和),然而不懂分为两类,一种是有意识的过错,还有一种是客观出错。咱们也会碰到对比保守的案例,好比有企业说要增加100亿吨碳,但中国一年一共才排放100 亿吨摆布。
    这个事件是需求(监管),纷歧定是政府,官方机构也有得多监视组织,NGO 基金会。好比企业提2030完成碳中和,此外一家就提2029年碳中和,也不论本钱,以及最初能不克不及完成。提了之后究竟完不实现?也没有 check 机制。
    36氪:关于企业来讲,假如只是公司把减碳当做本钱核心,那必将会不足能源,如何将其转化为收益核心?
    晏路辉:假如完成碳中和只是靠CCER或者是购买绿电,确定是本钱核心。
    咱们见过的企业根本上都在想怎么经过这件事件,减少本人的竞争力。有些公司像苹果,投了得多风电光伏和林业名目,年收益还有8%摆布,就十分现实,比银行还高。这件事件就从本钱项变为收益项。
    关于大少数中小型的非控排企业来讲,也有这个可能。咱们有一名出名化妆品牌的供给商,单方协作近十年了,由于碳披露评级排名当先,该品牌后续又新增 几 亿定单——用给咱们 几十万的征询费用,赚了几个亿,企业确定很违心的。
    环保或者碳排放,它还不克不及成为商业决策的最次要依据,性价比仍是最次要的,然而低碳的首要性愈来愈强了。好比说咱们俩独特竞争,性价比差未几,假如你更环保,(客户)就会优先选你。
    36氪:企业减排的驱能源是甚么?
    晏路辉:有三类中心的驱能源;第一就是政府强迫性;第二是品牌力,好比蚂蚁森林带来的粘性和用户;第三就是供给链。
    中国公司如安在碳中和上翻新?
    36氪:大的互联网企业一号位,关于碳排放这件事件最关怀的是甚么?
    晏路辉:第一是合规,要合乎国度政策或者投资人、客户要求。第二,我感觉他们也会看竞品,有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确定想提差别化的指标,制作翻新点。
    36氪:中国企业的碳中和翻新有哪些?
    晏路辉:中国企业纷歧定提出“绝对减排”,由于国际大部份企业还处于疾速增长时间,但中国企业会提出带动多少用户来减排,毕竟中国的用户量比国外多得多,蚂蚁森林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另外,国际企业会在上上游做更多举措,中国是制作业大国,好比零碳园区的翻新。像碳中和指标就有得多中国式翻新,好比阿里巴巴就提出“规模三+”的翻新,这是国外没有的。
    36氪:往年大家在碳中和碳办理上的志愿会不会有一些变动?
    晏路辉:确定各方面都会有影响,经济、疫情等等。
    小公司会有影响,可能就会 delay (延期)一下。大的公司(志愿)变动是十分小的,原本这个事件是长时间的,也违心拍很大的资金去做。
    36氪:往年上半年次要增长的客户是来自于甚么样的行业。
    晏路辉:咱们仍是聚焦四个行业,科技、消费、金融和动力,这几个行业都是高增长。金融的话,咱们由于次要是打头部的基金,好比说去年某一线基金,他们本人的碳排放体量很小,然而他被投无数百家企业都要做碳中和,咱们当初帮他建平台,办理到他面前的数百家企业的碳排放。
    36氪:你们往年的业务状况如何?
    晏路辉:去年咱们是2020年的三倍增长;往年上半年也是去年同期的近3倍增长,在大环境上行的配景下,碳阻迹仍是放弃了业务的韧性。


    碳阻迹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微信小顺序搜寻“碳智汇”,普通用户可收费查问3次)
    逾越供给链碳中和的珠穆朗玛峰
    36氪:企业本身碳中和与带动供给链碳中和,二者的难度量级比拟如何?
    晏路辉:不同的行业有差异。企业带动供给链碳中和的难度远远超过本身经营层面的碳中和,乃至是十倍以上。
    个别来讲,碳中和是头部企业后行,他们在数据办理方面有“后天劣势”,然而要推进上上游去进行数据采集,数据监测等任务,仍是会有对比大的应战。所以重点在于怎么去影响到你的上上游一同来参预。
    目前,在带动供给链碳中和上做的对比好的企业少数为寰球顶级企业,好比苹果、欧莱雅、沃尔玛等。
    36氪:供给链碳中和详细的难题在哪些中央?
    晏路辉:最大的应战是,采集数据的过程中,要跨部门协调,需求下游提供数据,这十分十分难。
    以前的状况是,供给商很想配合,然而没有才能,不知道数据在哪,采集不到。曾毓群(宁德时期董事长)在两会外面提了一句话,建设电池碳脚印规范,与欧盟买通建设互认机制,不然宁德时期的电池在 2025 年摆布就可能会不合乎要求。
    一个电池拆解出来这么多的整机,需求下游来配合,假如下游不做的话,厂商本人再怎么致力也做欠好。供给链极为长,环节极为多,自身做碳中和难度就更大。
    假如供给商漫无际际地去做,是做不出来的,好比算一吨塑料的碳排放,假如从石油开采开始算,链路就过长了,所以咱们在原始数据不成获取或获得本钱太高的状况下,会采取碳排放排放因子,好比一吨塑料会发生多少碳,取相对于权威而且尽可能可追溯的行业均匀数据。
    36氪:怎么解决这类微小的数据扩散问题?
    晏路辉:咱们的尝试是,在“碳云”零碎外面出了供给链办理的功用,你能够发约请给到你的供给商,一个表单里填最简略几个数据,好比用多少电、花多少钱啊、损耗多少立方自然气。用这类小的工具做转化,这些下游的供给商能力够在他认知规模以内配合。


    ”碳云“供给商碳办理零碎
    咱们推出“碳排放因子”,也是在简化数据采集流程。像英国、日本,好比买件100 块的衣服,我能算出来一块钱是多少碳,好比条记本电脑,按不同品牌的市场占比和定价计算,造成一块钱=多少碳排放的论断。
    这个事件假如在中国来做,就要找一个通用性、合用性对比强的形式,以后不克不及做太详细的产品,周期和本钱是愈来愈高的。
    36氪:碳阻迹目前“碳排放因子库”的丰硕度是甚么状况?
    晏路辉:当初根本能掩盖到出产、糊口和任务等场景的百分之八九十,当初是大略 15 万的碳排放因子数据。
    咱们过后是成立几个小组,把不同的场景,任务场景,糊口场景、工厂场景花了几年时间整个算出来。咱们次要是做这类让社会晋升社会认知的事,咱们想要阐明一件事件,碳是无处不在的,并且碳是能够被量化和办理的,而且终究可以发生价值的。
    36氪:征询业务跟定制化 SaaS 两边的客户画像是相似的吗?
    晏路辉:有点差异。征询会接触更初期一点的客户,这些客户对行业不理解,所以需求先找咱们做征询。将来,等他们有了成熟的教训,就会选择购买咱们的SaaS,好比百度以前是咱们征询客户,去年买了咱们的 SaaS,SaaS能够帮忙他们办理全部公司,尤为是这些公司要算“规模三”碳排放,这是很难的,波及全部上上游。
    参考浏览:《一家十年前就成立的碳中和公司,突然一天接到1000个投资人电话 丨36氪专访》
    【end】
    【end】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3

    帖子36

    积分167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