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对长端利率危险办理需要继续上升,推进了海内国债期权买卖的进一步活泼。海内国债期权产品发扬了首要的避险功用,但我国的国债期权市场仍然空白。虽然国际买卖所国债期货和银行间市场利率衍生品正在飞速开展,但目前已有的债券对冲工具所能发扬的作用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无奈知足投资者更多元、更精密的危险办理需要。因此,有须要放慢推进国际国债期权合约上市,进一步健全我国债券市场的危险办理体系。
国债期权曾经成为海内金融市场首要对冲工具
海内金融市场的主流期货种类个别都有配套的期权产品,两者相反相成,以知足市场的多元化危险办理需要。在利率衍生品方面,通过近四十年的开展,海内场内利率期权市场曾经较为成熟,市场范围超过了场内利率期货,占领了寰球场内利率衍生品市场的大半江山,是十分首要的利率危险对冲工具。按照国内清理银行的数据,截至2021年9月,寰球场内利率期权名义未平仓金额为45.35万亿美元,占场内利率衍生品范围的57.35%。在场内利率期权中,短时间种类是主流,截至2021年9月,名义未平仓金额为44.77万亿美元,占利率期权范围的98.7%,其标的资产是一年下列期限的利率期货,标记产品是CME团体的欧洲美元期权。国债期权则属于长时间利率期权,是指挂钩买卖所的国债期货合约,规则买方有权在将来某一时间以特定价钱买入或卖出国债期货标的的场内规范化产品。目前较为活泼的国债期权种类是CME团体的10年期美国国债期权和5年期美国国债期权,其对应的国债期货合约也是寰球规模内最为活泼的利率期货种类。
在次要兴旺经济体经济继续复苏、通胀显著攀升的配景下,多国央行都开始放缓扩表,乃至间接步入加息通道,致使利率颠簸显著,对利率危险办理需要的上升推进了利率期权买卖,特别是长时间种类的进一步活泼。国内清理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场内利率期权日均买卖量名义金额为1.2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0.44%,其中长时间利率期权日均买卖量名义金额为十一10亿美元,同比增长82%。长时间利率期权买卖活泼度增速显著超越场内利率期权总体增速。
与海内国债期权市场日渐壮大比拟,我国国债期权市场一片空白。跟着国际债券市场的开展,利率危险办理需要将更为多元化,完美场外债券对冲工具的产品体系、上市国债期权的须要性逐步凸显。
第一,上市国债期权能够补救现有产品缺乏的地方,有助于进一步完美利率衍生品市场功用。目前,国际债券市场对冲工具次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买卖所市场的中金所国债期货,另外一类是银行间市场的利率调换、利率期权、债券远期、债券借贷等。买卖所的债券期货和银行间的利率调换、债券远期等不含期权的衍生品只能办理资产价钱绝对程度的繁多标的目的变化危险,而无奈像期权工具同样办理多种标的目的的资产价钱变化危险。因为在给定行权价的状况下,期权价值反应了时间、远期利率以及标的资产颠簸率的信息,故期权除了能够办理价钱繁多标的目的变化的危险外,还能够办理资产价钱大幅颠簸的危险。虽然国际银行间市场曾经推出挂钩LPR利率和利率调换的期权种类,但更可能是用来对冲中短时间利率的颠簸危险,市场仍然不足对冲长时间利率颠簸危险的工具。因此,有须要推出国债期权,来帮忙投资者更好地办理债券价钱中长时间的颠簸危险。
第二,国债期权拥有一些共同劣势,能够丰硕投资者的买卖战略,更好地知足其多元化、精密化办理利率危险的需要。不同于期货工具只要独一的市场价钱,期权合约一般为根据履行价钱间距,在基准价钱的上下各支配若干个履行价钱的合约,这样就使得投资者能够在若干个明白的价钱区间内,更精密地办理利率颠簸危险。例如CME团体的国债期权合约,就是在平值期权上下各挂出30—100个合约,供市场选择。另外,投资者还能够经过对行权价、到期日、买权或卖权、看跌或看涨等因素进行灵敏支配和组合,来构建丰硕的买卖战略。更能够利用期权工具盈亏非线性的特点,将最大亏损管制在期权费程度,使战略做到亏损无限。这些都是期权工具灵敏性的体现。国债期权上市后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共性化、定制化战略的选择,可以更好地知足市场多元化的需要,而这些都是期货、调换等线性构造工具无奈完成的。
第三,上市国债期权是完美买卖所利率衍出产品体系的首要一环,有助于改良债券市场的定价效力,并为场外利率衍生品提供定价参考。综观国内金融市场,期权和期货产品均是不成或缺的首要衍生工具,两者功用无奈互相替代,而是互相配合、互相联动,经过套利套保等买卖行动增进彼此的活动性,并进一步进步债券市场的定价效力。另外,国债期权属于场内工具,其地下竞价和集中清理的买卖机制使得市场参预志愿更高,价钱造成也更精确、更通明,可以为场外期权类利率衍生品定价提供更权威的参考。因而可知,若能填补国际国债期权的空白,则有助于进一步完美我国债券市场的危险办理体系,晋升债券市场避险工具的定价和使用效力,更好地发扬债券市场办事实体经济的功用。
综上所述,放慢推进国际国债期权上市有侧重要的理想意义,有助于保护我国债券市场的久远开展。(作者单位:建信期货)
本文源自期货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