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净利润缩水,红利再也不,华大基因增长前景不清朗 看财报

    [复制链接]

    2022-8-9 15:47:45 56 0

    图源自视觉中国
    华大基因,老是身处旋涡。
    在近日的一场线上“打假”风暴中,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生物学家饶毅公布6篇文章炮轰华大基因副董事长、华大控股CEO尹烨,先是指出其科普内容存在少量过错信息,随后质疑尹烨的博士学位是“水博士”,并直指尹烨带货的益生菌产品是“假药”,还屡次将矛头指向华大基因,称其为“自带干粮的国内技术民工”。
    成立于1999年的华大基因,有着“高科技”标签,是处于基因检测前沿生物科技赛道的明星企业。但饶毅在多年前就地下质疑“华大是否在造福老黎民、华大如何做学术”。
    华大基因以后堪称四面楚歌,言论危机以外,财务表示方面,在阅历了2020年的事迹高光之后,又走上了下坡路。这既有疫情之下新冠检测政策红利的退色,也在于华大基因的根基性业务“基因检测”的退步。
    日前,华大基因(300676.SZ)公布财务预报,预计2022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5.8亿元至7.2亿元,同比降落33.7%至46.59%。依此推算,2022年Q2,华大基因完成净利润2.5亿元至3.9亿元,同比降落30.36%至55.35%。延续两个季度,华大基因净利降幅在30%以上。
    对此,华大基因摆出两大缘故——新冠相干业务支出较上年同期较高基数有所降落,惯例业务同比略有降落。
    事迹下滑,净利润缩水,对华大基因来讲,是短时间内的常态。2021年,华大基因录得上市以来初次营收、净利同比双降,营收同比降落19.42%至67.66亿元,净利润同比降落30.08%至14.62亿元。
    到了2022年,“降落”还是华大基因的症结词,不只体当初事迹上,也表示在股价上。截至发稿,华大基因报61.78元,较上市以来高位257.89元降落76.04%,较疫情以来高点197.81元降落68.77%,市值仅255.72亿元。


    图源自雪球
    作为基因测序畛域的龙头企业,华大基因在上市之初也曾发明增长神话,并在新冠疫情期间完成二次飞升,但这些都不克不及覆盖华大基因以后面临的窘境:新冠疫情相干业务后继增长已现疲态,惯例业务开展近些年又止步不前,公司股价更是一蹶不振。
    潮水将退,暴利产业熄火
    2020年终,新冠病毒检测需要忽然发作。出于防疫目的,同时也嗅到了微小商机,华大基因这家老牌基因检测企业迅速投身新冠检测事业,率先破译新冠病毒序列,72小时内便完成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初步研发。
    从核酸检测到抗原自测,再到“火眼”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验室建立,华大基由于新冠病毒检测开拓了“一条龙”办事,投入微小,报答颇丰。
    这一策略决策关于过后的华大基于是言,不只让公司从长达两年的“基因数据外泄”风云中抽身,再获资本青眼,也让公司另辟蹊径,重获事迹增长。2020年成为华大基因的“翻身”之年,营收同比增长199.8%达83.9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56.43%至20.9亿元。
    也是在这一年,华大基因的营收支柱从生养安康基因检测业务迭代为精准医学检测业务,后者支出占比66.24%,同比晋升45.85个百分点,而生养安康基因检测业务支出占比从上年的42%降至14.03%。与此同时,来自疫情红利的感染防控根底钻研和临床运用办事支出占比也获取晋升,从2019年2.89%晋升至2020年的7.98%。
    2020年华大基因净利润增速远高于营收增速,这象征着新冠检测业务在过后利润率更高。但这一“顶梁柱”的发作力其实不耐久,2021年,华大基因事迹变脸,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计划支出同比降落39.2%,其寰球“火眼”试验室数量年内仅减少不到20家,扩大速度放缓。
    到了2022年,华大基因事迹持续下滑。
    一方面,核酸检测价钱最后在百元以上,跟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推动,国际新冠病毒检测试剂也进入集采名单,尤为是北京开启大范围采检之后,单人单检价钱曾经下调至每人19.7元,多人混检每样本价钱为3.4元。核酸检测费用不停走低,这一往日的“暴利”行业跌落云端。这仅是红利减退的开始。
    另外一方面,新冠检测赛道玩家竞争剧烈,政策也在不停优化调剂。试剂集采以外,日前,国务院应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对于进一步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后果全国互认的通知》,强调不得要求群众反复进行核酸检测。有资本市场相干人士就此判别,这让“逐步不富有的核酸检测行业雪上加霜”。
    不只华大基因在这波核酸检测涨潮中事迹“摆烂”,同业选手中,也有一些与华大基因境遇相反。
    数据显示,乐普医疗预计2022年半年度完成净利润十二.08亿至13.8亿元,同比降落30%至20%,其中新冠检测相干业务营收同比升高80%;科华生物预计2022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3500万至5000万元,同比降落89.56%至92.69%。
    目前,就新冠检测而言,华大基因将眼光瞄准了海内,截至2021年末,已与30多个国度和地域的卫生主管机构建设了协作瓜葛,累计在海内启动“火眼”试验室近100个。海内当然是一条前途,但疫情最终会过来,“火眼”试验室次要用于各国应急抗疫,事实上,将来的增长空间无限。
    需求确定的是,即使华大基因正在阅历红利食尽后的下滑阵痛期,但其财务数据仍优于疫前。华大基因于2017年7月落户守业板,始终到2020年Q1,其单季净利润大部份时间都在1亿元下列,赚钱才能其实不与其名声相婚配。
    华大基因上市之初延续斩获了18个涨停板,市值冲破千亿大关,一时间被封为“基因界的腾讯”,但好景不长,低迷的事迹基本撑不起资本的期待,2017年至2019年,华大基因营收增速逐年放缓,盈利才能江河日下。


    钛媒体App制图;数据来源:Wind
    疫情前,华大基因的营收主力是生养安康基因检测业务,但这项业务自公司上市以来,简直没有太过亮眼的表示,如今也其实不受市场关注,将来开展预期无限。
    红利以外,主业遇增长瓶颈
    假如没有疫情“黑天鹅”突袭,华大基因的增长恐难认为继。
    华大基因旗下有四大产品业务板块,分别是生养安康根底钻研和临床运用办事、肿瘤防控及转化医学类办事、感染防控根底钻研和临床运用办事、多组学大数据办事与分解业务、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计划。其中,生养安康根底钻研和临床运用办事是华大基因的根基性业务,而出世缺点防控也是基因检测技术最为成熟的落地场景。
    基于高通量测序仪等翻新型自主检测平台,掩盖孕前、孕期、重生儿及儿童各阶段,华大基因发展与生养安康相干的根底钻研和临床运用办事,详细包罗重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重生儿后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检测、孕期养分检测、人体氨基酸检测等18类医学检修产品。
    但这一使人目眩纷乱的业务,却未能起到提振公司事迹的作用。
    2017年至2019年,该业务支出比重始终在总支出的一半摆布徘徊,可是业务却在2019年创下-14.56%的增速,并在接上去的两年简直与2019年持平,维持着上市以来的最差成就。按照华大基因公布的2022年上半年事迹预报,这一业务预计降落。华大基因将来的增长若要靠生养安康检测撑持,恐怕会让股民揪心。


    钛媒体App制图;数据来源:Wind
    究其基本,生养安康检测办事自身并无太高的技术门坎,买得起测序仪,就有了发展相干办事的根底,华大基因很难做到一家独大。无意思的是,华大基因也是孕育对手的“黄埔军校”,如今在产前基因检测畛域与其抗衡的贝瑞基因(000710.SZ)开创报酬华大基因已经的高管。
    除去赛道竞争,生养安康检测办事的开展还有赖于出世人口的变动。此前,贝瑞基因就在财报中表现,在出世人口数量继续降落配景下,该公司医学产品及办事检测数量增速放缓。作为同业选手,这一缘故也合用于华大基因。
    那末在新冠检测和生养安康检测以外,其它业务有可能推高华大基因的事迹吗?目前来看谜底是不是定的。
    多组学大数据办事与分解业务是为以高校、钻研性病院等为代表的科研机构,以及以药企、育种公司等为代表的工业客户,提供包孕基因测序、质谱剖析、 生物数据库办理、数据云剖析等规范化技术办事和全流程零碎解决计划。
    肿瘤防控及转化医学类办事次要是向国际外医疗机构提供基于高通量测序、PCR、酶联免疫、化学发光等技术的检测试剂,以及向国际外制药公司发展致病机理发现、生物标记物开发、药物靶标确认、肿瘤临床研发等业务。
    2021年,多组学大数据办事与分解业务、肿瘤防控及转化医学类办事支出占比各为9.48%、5.61%,增速各为2.56%、8.26%,占比、涨幅均较小,难以摆布公司事迹。
    就在公司增长前景不明之际,华大基因高管尹烨却一步步走上了“科普网红”之路,成为饶毅口中的“假迷信家、真带货”选手。目前,尹烨正经过集体视频号商店、抖音橱窗等多个线上渠道为益生菌品牌“幽美达”、美妆个护品牌“SWEET BUILD”相干产品站台叫卖,但这些产品与上市公司的事迹没有太大关联。
    按照尹烨及华大基因董秘的回复,益生菌产品来自华大精准养分(深圳)科技无限公司(简称“华大养分”),是华大基因控股股东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无限公司的子公司。在2022年,华大基因预计向华大养分推销益生菌类产品,作为公司肠道菌群检测等的增补产品,为做肠道菌群检测的客户提供改良措施,造成闭环解决计划。
    这象征着,尹烨的网红身份关于上市公司并未发生太多的侧面加成,反倒是在过来几天的争议声中,股价不停下挫,公司品牌形象也可能因此再度受损。
    高光转眼即逝,三大争议仍在
    华大基因的开始是荣誉加身,但如今却身陷泥潭,口碑、事迹、股价齐齐迎来大考。华大基因究竟怎么了?
    从1999年代表中国承接人类基因组方案近1%的测序任务,到2003年防治非典时寰球率先发布诊断试剂盒,华大基因在上市前就光环加身,也奠定了其在基因畛域的头部位置。在承当严重科研名目以外,华大基因一路走来却是争议大于确定。
    首先,争议源于华大基因、华大控股董事长汪健的各类出位舆论,诸如坚定支持女性接种HPV疫苗、员工必需活到100岁,等等。此外在2018年,一篇《华大癌变》的文章将这家老牌公司送上言论风口,华大基因从预防重生儿缺点的角色摇身一变为为形成缺点重生儿出世的祸首罪魁。
    “癌变”风云之下,华大基因股价在2018年4月创下46.04元/股的历史最低位,而生养安康检测业务支出则在2019年创上市新低。
    其次,就华大基因自身而言,重营销轻研发的格调也贯通一直。财报显示,其销售费用常常是研发收入的两倍之多。
    2017年至2021年,其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32%、10.29%、十一.33%、7.38%、7.2%,同期,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9.18%、20.28%、22.09%、十二.84%、18.3%。即便是在华大基因支出下滑19.41%的2021年,华大基因的销售费用依然同比增长了14.82%,而研发收入则是同比降落21.38%。


    钛媒体App制图;数据来源:Wind
    不外,在基因测序畛域,研发费用率广泛不高也是常态,2021年,贝瑞基因研发费用率为9.0%,诺禾致源(688315.SH)研发费用率为7.77%。国际的基因测序企业根本都是提供办事,处于产业链中游是总体研发投入不高的首要缘故。这也波及到华大基因作为科技型企业的第三大争议。
    在基因检测产业链,仪器和试剂的出产是下游功课,手握定价权,也有更大的话语权,而提供办事则处于产业中游,重大依赖下游的装备厂商,即使华大基因作为国际基因测序的龙头企业,也免不了被下游垄断企业坐地起价的命运。
    2010年,华大基因利用6亿国开行存款,从美国基因测序仪企业Illumina购买了十二8台新一代测序仪HiSeq2000,建设了面向中上游的竞争劣势。然而在2014年,Illumina的试剂降价,一度致使华大基因当年净利润泛起负增长。
    始终以来,美国的Illumina都是寰球测序市场的霸主,曾与Thermo Fisher瓜分了寰球近90%的市场份额。在国际,Illumina到当初都占有70%的市场份额。
    为了获取行业话语权、抵制下游装备和试剂的涨价。在2013年,华大基因经过旗下子公司收购了美国上市公司Complete Genomics(简称“CG”),实现下游规划。然而,在2017年华大基因上市之际,CG却不在华大基因体系以内,而被装进了2016年设立的华大智造。
    华大智造与华大基因同属于华大控股,是所谓的“兄弟”公司,两家公司的实际管制人都是汪建,他经过华大智造控股、华瞻创迎合计持有华大智造52.3%的股分。
    华大基因作为中游测序办事企业,长时间从下游装备企业华大智造推销基因测序仪,并且,华大智造还曾是华大基因的“贴牌”生厂商,使用了后者请求的标示为“BGISEQ”的商标。关于两者之间的瓜葛,华大基因董秘也曾回应股民称,“华大智造系上市公司的关联公司,上市公司和华大智造独立经营。”两者之间的关联买卖也一度诱发买卖所问询。
    日前,华大智造科创板IPO已获受理,主营仪器装备、试剂耗材等相干产品的研发、出产和销售,是国际与Illumina在站在同一竞争赛道的企业。
    反观华大基因,依然在产业中游苦苦挣扎,新冠检测红利释放曾经步入序幕,一旦疫情完结,华大基因的事迹将面临真正严峻的考验。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丨杨亚茹 编纂丨孙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5

    帖子37

    积分171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