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看了台湾给本国恐惧片起的译名,我笑到连佛祖都不敢收我(组图)

    [复制链接]

    2022-8-15 13:19:17 73 0

    看了得多台湾片商给本国电影起的译名,我总感觉王建国和银传授混进了翻译团队。
    你看到的菜不是真的菜,你认为本人看得懂的英文也不是真的英文,只要逐字逐句重复浏览,假相能力大白。

    谐音梗是台湾片商在翻译片名时最爱玩的货色,按李诞的说法,这是在偷懒,要扣钱。但抵不住它真的可笑,而且极可能在市场层面援救一个渣滓片名,好比:

    试问:在一个热到不行、百无聊赖的夏日,你偶尔途经一家电影院,是“羊崽”仍是“羊惧”更能吸引你取出钱包。我想没有半晌犹疑,你会选择看“yangju”。直到买票看了一个半小时,半途睡着好几轮,片尾字幕慢慢升起,你才猛然想起进来的初衷:“我yangju呢?”

    你受骗进来杀,留下了一句“傻叉”,但下次看到这样的片名你仍是忍不住赞赏一句:“到底是甚么骚脑袋瓜子能力想出这样的屌片名?”

    △豆瓣译《怨鬼之家》
    台湾片商风趣起来,品德根本跟他们也没甚么瓜葛。假如你看了足够多的台湾恐惧片译名,你终究会发现本人看的实际上是一部《天堂笑话总编集》。
    最新篇章泛起于上个月,韩国鬼片《뒤틀린 집》直译过去是《歪曲的家》,豆瓣条目老诚实实照搬了这个片名。

    你过后也没多在乎,沉思着一部流水线烂片给个直译都算客气,直到你看到台湾译名——

    邪门也斜门,歪曲的是房子,也是看到这个片名的每集体,谁看了不说一句“邪他妈给邪开门”。字不克不及太多,语义要丰满,谐音梗讲求的就是一词多义。

    △豆瓣译《它在身后》
    看以前没人知道为何“It Follows”能翻译成《灵病》,往往看彻底片才通晓,原来海报上每个大字就已经是已经电影症结情节的残缺注解。
    当一部电影的片名真实乏善可陈,到底如何革新能力让观众找上门?这是一门很深的学识,但台湾片商选择了出浅入深——只要敢剧透,鬼片能力上抢手。好比西片《鼩鼱的巢穴》,海峡两岸就存在微小的译名差别。虚伪的豆瓣信达雅:拗口无余,信息缺乏,“鼩鼱”怎么读还要观众查字典。

    真实的大俗大雅:化用诗句,巧用谐音,将影片爆点间接展示。

    假如你略加注意,还会发现“厉阴宅”三个大字在台湾鬼片海报上阴魂不散。





    △越南鬼片,豆瓣译《鬼压床》,评分4.4
    它是台湾鬼片海报鼓吹口号界的财产明码,AKA恐惧水平计量单位、2010年后鬼片起名模板。你极可能没听过甚么《厉阴宅》,但若没看过《招魂》(豆瓣译名),你“恐惧片喜好者”的名号我看有点水份。

    为何要把《招魂》叫做《厉阴宅》?只因最恐惧的电影就该配上最狠的片名。若要耍狠斗恶,只需随意一翻就明确,阴、厉、邪、厄、怨、咒、刑早就写入台湾恐惧片命名模板。随机摆列组合,温子仁恐惧宇宙就向你冉冉展开。

    △豆瓣译《刑罚》

    △豆瓣译《致命感应》
    看过《招魂》,不成能不知道《安娜贝尔》,小小人偶衍生系列一拍就是三部曲。
    当三部曲步入终章,小可恶安娜贝尔落叶归根,普天同庆,台湾片商难掩心中冲动,大手一挥:《安娜贝尔回家啰!》

    浅浅玩梗,博君一笑,途经电影院时跟敌人稍稍调侃,钱包曾经从口袋掏出来。而若论译名争议,近10年争议最大确当属鼎鼎小名的韩国丧尸片《釜山行》(豆瓣直译)。
    列车驶向釜山,梦安魂于九霄。直译《釜山行》自有留白的情理,但如果单看这个名字基本就看不出是甚么题材,根据台湾片商的恰饭秘籍,丧尸片的名字固然要超直白。

    相似的恐惧片译名逻辑早在2005年就有体现,彼时有部被烧脑恐惧片喜好者奉为神作刚刚上映——《万能钥匙》(豆瓣直译)。
    但虚头巴脑的片名显然没有冲击力,略加改变,《毒钥》就成为了写入台湾影迷DNA的经典片名。

    “毒”与“尸”皆是同理,若标题未能体现电影精华,观众凭啥扫码购票?

    △豆瓣译名《贝尔科试验》,比拟之下我更喜爱《办公室大狂杀》
    总的来讲,上述恐惧片片名与其说是翻译,得多时分更应该了解为:结合影片剧情、以市场为主导向的再发明。
    所谓“大俗即大雅”才是本地译者最看重的事件,首先让你get到这是部恐惧片,偶然玩点梗吸引眼球,剧透也被纳为伎俩之一,总之就是千方百计都要你走进影院。

    △豆瓣译《恐惧游轮》
    不论对或不合错误,乡民皆早已承受上述一切逻辑。当你带着看笑话的心态看这些译名,看很多了有时还不能不抵赖,台湾片商给引进恐惧片起名的水准,极可能曾经到了更初等级。好比前不久有部叫做《Men》的恐惧片在豆瓣建了条目,这是一部讲述女性恐怖的科幻恐惧电影。
    试问假如你给这部电影做译名,会怎么译?初建设条目者编纂的片名是《人》,虽能避嫌但也失其本意,这也致使影片豆瓣短评区吵来吵去,最初才给换成为了更合乎原意的《男人》。此时便不能不说台湾片商精明,一个《们》就解决了一切问题。字体构造“人在门前”与海报井水不犯河水,读音上既跟原英文片名谐音,又把对于性别的议题藏在了这单字之间,可谓妙手。前几年还有部抢手恐惧片,豆瓣照搬了香港译名《小丑回魂》。

    而台湾这边却稀有地来了个对原片名《It》的直译——《牠》。

    一个“牠”,悬疑感和暗示性整个拉满,比《小丑回魂》高到不知道哪里去。可见,台湾片商想译名时其实也讲求个详细问题详细剖析,该改编时就改编,该直译时就直译,所谓市场逻辑还真不是一句两句说得清。把眼光拉向更大的翻译环境,台湾给除恐惧片外的进口电影翻译片名,其实也始终饱受争议。经典之作亘古未有,翻车的更是不乏其人。甚么“神鬼”、“安慰”式翻译,都被泛博人民群众讥嘲了快半个世纪。

    但乏味的是,假如你用一些对比迷信的形式在对岸爱用的平台进行反向搜寻,你会发现对岸对大陆译名的讥笑也从没停过。

    两边皆是谎言四散,杜撰出的片名要多少有多少。其实你有你的信达雅,乡民也有他们的乡间野趣;你有你的“优雅永不外时”,乡民自有他们的“古见同窗是沟通鲁蛇”。只能说一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相互诽谤便大可不用。若是不谈任何主义,我反而更观赏台湾无拘谨的风趣感。

    △脏比双拼!僵尸炒大肠!
    译名是个过于宏大的议题,波及文明、风俗、市场等多方面斟酌。但如果只放大到恐惧片这个冷门种别,吸引观众购票欲才是霸道,全面寻求信达雅反而不是好主张——最少做不可好生意。当咱们在探索两岸对恐惧片的译名差别时,也不难发现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屈等比较。
    因为家喻户晓的缘故,我们这边其实不存在恐惧片的“民间译名”,你能看到的要末是字幕组的草根翻译,要末由豆瓣群众自发上传。

    本图片截于2019年,因为“马大姐”真实太扯,终究仍是随港台改为了“恐惧大妈”。而一个需求关照全国观众爱好的平台,想在片名上整点花活固然没那末容易。因此所谓的简中恐惧片译名(除了初期),基本无需市场考量,简直清一色全是直译。草根打民间,后果有意义。
    那当咱们议论台湾恐惧片译名时,到底在议论甚么?我觉着最少得说有些艳羡之情。但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其实概括起来就一句:幹哦,這些屌片名真的有夠搞笑!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7

    帖子25

    积分107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