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
华为的“寒气”文胜利刷屏,任正非次要提到这几点:
将来十年应该是十分苦楚的,寰球经济会继续衰退,将来3到5年内都不成能转好,寰球没有一个地域是亮点。华为从寻求范围转向寻求利润和现金流,包管度过将来三年的危机。把活上去作为最次要纲要,该收的收,该关的关,把寒气传递给每集体。全部文章寒气逼人,即使在3、40度的严冬之下读罢依旧心底拔凉,给人的觉得是,之前你只是感觉本人有点难,当初连高富帅都在大喊“活上来”,你是不感觉低估了情势的严厉水平?
有些人就慌了,A股先跌为敬,次日超过4000只股票上涨,昨天指数重复攻守,开盘指数大涨近1%,但上涨个股仍是接近6成,决心缺乏、情绪旁皇可见一斑。
掐指一算,从2001年的“华为的冬季”开始,这曾经是任正非第6次的“酷暑论”,总之,每当内部环境有点打草惊蛇,外部有点志自得满的时分,任正非都会抡起“冬季论”的小皮鞭,以完成他所说的“没有创痕累累,哪来的皮糙肉厚”,实属陈词滥调了。
那问题就来了,为啥任正非前5次“冬季论”大家感触不深?这得看时间。
2001年、2004年、2008年、20十二年、2016年这五次,经济根本都是回升期,寰球化在深化、大家支出也都在回升期,最重大的2008年,由于4万亿安慰苦楚感不强,那些年最大的危机,是能不克不及保住8%的增速,往年的指标是5.5%,还得玩命庸才可能达标。
所以过后,这被以为是一家公司的问题。
但这一次大不同。
疫情、和平、脱钩、制裁、通胀、异样气象……往常想不到的事都一同来了,难度系数陡然加大,少数人都没阅历过,跟2008年以前比拟,得多人背上了大额的房贷,支出、待业都不如从前,原本就焦虑万分,这时候候来个大佬推波助澜,灰心情绪想不传递都难。
但这次任正非的“寒气论”,大少数人只看到了“要挟论”,但没看到“办法论”,其实,任正非的这套实践,最少曾经实行了两年,这怎么能看出来呢?
机密就藏在华为的财报里。
2020年,华为的营收8914亿,净利润646亿,都只要3%摆布的增长,最吓人的目标是运营现金流,从上一年的914亿下滑到352亿,跌幅61.5%。
对华为这个体量的公司来讲,这个下滑幅度至关风险。
但到了2021年,华为营收6368亿,下滑幅度达到28.6%,但净利润达到了十一37亿,下跌75.9%,运营现金流597亿,下跌69.4%,这两个目标都很醒目。
支出少了28%,净利润为啥能减少75%呢?
神秘也没啥,其中574亿来自于卖资产,次要卖了光荣和超聚变两家公司,剩下的增幅从哪来呢?
应该是涨价。
广汽埃安的老总就吐槽过华为,“华为是一个对比大牌的供给商,可能它的产品对比好,但捕风捉影地说,它的价钱是不受管制的。假如咱们想跟华为协作,你会发现,你的议价才能是根本上没有的。”
这些操作面前就是华为在转向,应该从2020年下半年起,寻求利润和现金流就成为了公司确当务之急。
这也是没方法的事,华为的营收靠三驾马车,由于制裁,最次要的终端业务支出不停下滑,2021年,这块业务支出2434亿元,同比下滑了49.60%,往年上半年,这块业务支出1013亿,同比下滑了25%,一年半没了75%。
在未被制裁时,华为手机出货量曾位居寰球第一,但往年上半年,华为手机出货量的市场排名已滑落至前五以外,在统计中被归为“others”,对华为的支出奉献也由此前的超过50%降至33%。
华为手机的销售份额已被苹果和三星大幅挤压,次要缘故就是由于芯片问题,华为手机5G功用受限。这类市场位置的极速变动,也凸显了没有中心技术的为难。
套用一句话说,前些年靠运气挣的钱,当初凭实力还回去了。
可做比较的是华为的ICT根底设施业务,这个业务包孕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不像手机芯片,华为在这个畛域有短缺的技术贮备,5G的才能人所共知,制裁也没用,他们组建了交通、煤炭、电力等等18个军团,集中资源做to b业务,往年上半年,这一块的增幅达到27%,在任正非的方案里,这是华为安居乐业的根底。
有无不受制于人的中心技术,这才是活上来的底气。这大略就是制裁之后华为最首要的领会吧。
好比造手机,华为依旧是走捷径的思绪,在用户痛点下工夫,在中心部件上则依托外采,后果被打到七寸就抓瞎,指望华为本人或者国产厂商短时间根本有力向7nm、5nm、3nm迈进。
但在造车这件事件上,华为显然是以主导者的身份泛起,最少车规级芯片少数还在28nm以上,这个级别被卡脖子的几率就小得多了。
能够看到,在终端业务上,汽车不只要填手机的坑,还被寄与厚望,将来的现金流大奶牛。
24日,余承东在给协作火伴站台时说,“本人家的宝马、保时捷都不开了。身旁有敌人筹备买宝马X5、GLS,乃至迈巴赫的,当初都找他买问界M7了”。
即使如斯,在任正非的方案里,“智能汽车解决计划不克不及铺开一个残缺阵线,要增加科研估算,增强商业闭环,研发要走模块化的路途,聚焦在几个症结部件作出竞争力,残余部份能够与他人衔接。”
这是啥意思呢?
典型的膨胀,保持对范围和速度的痴迷,转型到迟缓但更扎实的节拍,最少将来三五年,这是无效的生存规律。
过来这些年,咱们看到太多公司死在冲锋的路上,加杠杆、扩范围,看起来风光无两,但遇到点打草惊蛇,千亿市值的公司兑付不了几千万的债权曾经不是陈腐事。
这里有微观环境的缘故。
得益于过来这些年的债权拉动,钱多了得多,公司怎么增值呢?最简略的方法就是买买买,上市公司沉浸于收购重组或者蹭概念,甚么热做甚么,主业几年一变的公司不在多数。
假如买买买能够解决增长问题,那违心扎扎实实打根本功的人就少了,毕竟大家都在竞争,急着挣快钱。
惋惜当初环境变动太激烈了。
比来得多银行在拼命放存款,利率不高希望意存款的人少,下面又有要求,所以压力不小,大家为啥都不肯意借钱了呢?由于投资掩盖不了本钱,利息再低也是钱啊。
这最少标明,债权拉动在短时间内是有力的,大家相熟的阿谁增长模式失灵了。
那怎么渡过任正非说的这漫漫十年衰退期呢?
其实华为曾经给出了一个谜底:
砍去不用要的业务、保持对范围的执迷、钱花在刀刃上、中心技术抓在本人手里。
寰球化的倒车越开越快,想回到从前还需求各国老大的鼠目寸光,但奈何大家的格式纷歧样。
十几年前,大家争执的一个问题是,18亿亩耕地的红线究竟有无须要保存,市场派的观念是不需保存,想吃甚么间接推销就行了,把巴西大豆用船运到中国都比西南大豆廉价,那为啥还要本人种呢?
但通过这两年的阅历,大家也都看到了,现实中的市场是不存在,天下大乱不成预知,食粮平安还得靠本人来。
科技畛域也是同样,好比芯片,几年以前彻底没想到这个畛域会有如斯剧烈的博弈,有钱也花不出去。
想把命脉抓在本人手里还得有投入,好比研发,咱们最大的10家芯片公司研发/支出比均匀是14%,看起来不低,但像英伟达终年放弃在20%摆布,像中芯国内,去年花了41.2亿搞研发,而行业老大的台积电花了283亿人民币,所以追逐也不是件容易事啊。
本文系网易旧事·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