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寰球第一的手术机器人,在中国挣了多少钱?丨焦点剖析

    [复制链接]

    2022-8-26 15:34:53 37 0

    作者 | 周有辉
    编纂 | 彭孝秋
    比来一段时间,某则对于手术机器人的旧事诱发热议。但究竟对于手术机器人费用为什么这么贵?在中国开展得怎样?很少有人子细探索。
    事实上,国际临床遍及度最广的手术机器人是达芬奇(外企),一台就接近2000万元。所以使得只要资金雄厚的大病院,抑或高端医疗好比辑穆家病院能力少量引进。此外在患者端,机器人手术尚无归入医保,价钱对比低廉,因此公众对其还对比生疏。
    达芬奇机器报酬美股上市公司直觉内科的拳头产品,其开创人莫尔最先从战地近程手术试验、飞机管制等技术中获取启示,翻新性地组合现有的工程技术,在理论中一步步找抵达芬奇的商业模式。
    某种水平上,直觉内科开创人莫尔之于手术机器人行业,就犹如乔布斯之于手机行业。
    从1995年开始,莫尔接连做出了三家手术机器人上市公司,最初还兴办了软组织手术机器人Auris。2019年,Auris被强生以34亿美元的价钱收购,莫尔同样成为了强生医疗装备的首席开发官。如今,强生是直觉内科最无力的应战者之一。
    详细到产品,手术机器人可大抵分为三种——腔镜、骨科和血管染指。其中腔镜机器人是市场范围最大的一类,可普遍运用于内科手术,包罗泌尿内科、妇科、胸科及普内科手术。腔镜机器人占得手术机器人总体市场的60%以上,2021年的市场范围接近70亿美元,这也是达芬奇的劣势畛域所在。


    2020年寰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范围分类占比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2000年正式研发上市后,在专利壁垒和先发劣势下,直觉内科始终凭借20年的专利维护期统领市场。
    也因此,直觉内科的营收和利润表示都远超同行。按照2021年年报,直觉内科营收57.10亿美元,毛利润达到了44.43亿美元,净利润18.07亿美元,寰球市场份额达到了60%。目前,中国已成为直觉内科的第二市场。
    那末,在中国,达芬奇到底挣了多少钱?入华十六年,达芬奇这条鲶鱼是不是让国际手术机器人产生量变?以及起初者的开展状况如何?
    一、入华十六年,无对手
    2007年,中国第一台达芬奇机器人在解放军总病院装机,高长青院士组织了中国第一支机器人心脏手术团队,实现了首例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
    三甲病院、院士配置间接为起初进行的机器人手术定下基调(固然达芬奇在国外也只掩盖中高端病院,当初办理层正忧愁要不要下沉)。进行机器人手术的内科医生不只要有丰硕的临床教训,还要承受机器人公司的相干培训获得资质,能力发展手术。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关于达芬奇来讲,首例手术的实现只是逐渐拓展中国市场的巨大一步。
    2008年,外资公司美中互利正式引进达芬奇机器人,并获取中国国度食物药品监视办理局的注册批准。值得一提的是,美中互利是辑穆家病院的母公司,辑穆家则是最先进入中国的外资病院。
    达芬奇的销量量变产生在20十一年。
    过后,国际上市公司复星医药与美中互利公司合并各自的医疗器械业务,成立合资公司,复星医药由此获取达芬奇机器人在国际的八年独家代理权(起初复星把代理权转让给了和直觉内科成立的合资公司直观复星)。2014年,复星医药还参预了美中互利的片面公有化。
    直至去年十一月,达芬奇依然是国际独一一家获取腔镜手术机器人资质的公司,换句话说,复星医药代理手术机器人的业务没有对手。达芬奇在华的销售价钱要比其在寰球市场的均价贵一倍,病院根本没有议价空间。
    达芬奇在病院端销售的产品次要为两个系列——Si和Xi,对应装备终端售价分别为250万美元和360万美元。
    但能让达芬奇挣得盆满钵满的缘故不止于装备的一次性支出。作为公用手术器械,达芬奇“规则”机械臂每用10次需强迫性改换,改换1个需破费约2000美元;每台机器保护费用每一年就高达8~17万美元。
    早在2014年,达芬奇奉献的耗材支出就成了直觉内科最次要的利润来源。
    不外,达芬奇在国际最大的开展障碍仍在患者和监管两端。
    在患者端,假如算入耗材本钱,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所发生的手术费用和开机费用,比拟传统的腔镜手术费用减少了5~25%。在中国,目前除了上海和浙江有小范围试点,广泛尚无把机器人手术归入医保,价钱要素升高了患者的承受度。


    (机器人与腹腔镜手术费用对比,单位:万元 来源:医疗器械国内翻新学院)
    在监管政策一端,2018年之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国际属于甲A类器械。这象征着,只要软件、硬件同时过关,具备至关资质的病院能力引进达芬奇。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代里,除了辑穆家这类资金和人材完备的高端民营病院,达芬奇要进入资源更集中、利润更丰厚的公立病院,必需拿到卫计委配额,配额面前的逻辑是医疗团队、人员配置达到一定程度。销售难度可想而知。
    变量产生在2018年4月,达芬奇机器人从甲类调剂为乙类,手术机器人的注册、审批与监管周期自此大大缩短。
    细观达芬奇装机量的变动曲线能够发现,显著回升就是在2018年之后,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延续三年的装机量,都同比增长超过40余台,2021年一年的净增长更是超过了90台。
    截至去年年底,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中国的总装机量超过270台,过来三年的装备销售额就可达75亿元,毛利超过60%。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装机状况及预测)
    因而可知,虽然在2020年之后,达芬奇的专利陆续到期,但因为内科医生的使用习气和多年的技术积淀,达芬奇的统治级位置依然难以撼动。
    二、紧追的国际玩家
    利润丰厚却被外资巨头“卡脖子”,这一局面曾经在得多畛域中演出,能否完成国产代替是市场广泛关怀的问题。
    和芯片、工业软件、新动力等一众高端技术同样,手术机器人要想冲破国产代替,一样离不开产业的开展法则。
    始终以来,直觉内科公司解决的困难只要一个——内科手术的微创化,并用一款明星产品加以解决,而微创也是内科手术过来数十年开展的一条主线。
    内科手术绝大少数都是用工具切割和补缀,在微创手术泛起以前,内科手术根本和血腥、死亡紧紧绑定。上世纪六十年代,大开腹手术是解决腹部疾病的独一办法,即使发现病人体内只要黄豆大小的囊肿,也必需关上腹部,能力将其切除。
    直到1980年,德国人席姆创造了腹腔镜。他从任务罕用的内窥镜中获取启示,革新内窥镜让其承当剪切、抓取和灼烧的功用,只有在病人身材上开一个小孔,就可以用内窥镜探入体内切除病灶。更小的创口大大增加病人的苦楚和愈合时间。


    传统腹腔镜手术 来源:IC photo
    席姆也因这套反动性的做法被称为腹腔镜手术之父。回抵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上,其实质并非机器人而是机械臂,更切当地说,是更加精准的腹腔镜手术工具。
    在国度卫健委公布的大型医用装备配置布局名单上就可以看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学名是内窥镜手术器械管制零碎。望文生义,达芬奇的作用是延长内科医生的手、眼和大脑,帮忙其更好地实现腔镜手术,而不是彻底代替。机器最直观的劣势可分为三点。
    一是扩展医生的视察视野。传统内窥镜探入病人体内造成的是二维图象,而达芬奇能够造成3D平面图象。
    二是机械臂更为灵敏,能够加重医熟手部震颤。病人体内空间至关狭小,因此就要求内科医生操作更为精准。达芬奇机器人则经过算法无效滤除了人手的颤动。
    三是能够坐着进行手术,大幅增加了医生在因长期站立而致使的疲劳。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手术场景
    因此,沿着腹腔镜手术的开展登程,国际的手术机器人也从各自劣势,紧随达芬奇其后。
    从2021年10月开始,就陆续有山东威高-妙手S、微创手术机器人-图迈、姑苏康多机器人三款腔镜机器人获NMPA批准。这些公司的策略打法是中国企业罕用的“性价比”线路,自研并设计产品构造,完成近似机能的同时大幅升高本钱。例如妙手S的价钱就仅为达芬奇的一半。
    走设计差别化线路的有北京术锐公司,区分达芬奇的多孔机器人,术锐胜利研发了单孔手术机器人,实现临床实验。术锐把内窥镜、手术工具集成到一个机械臂上,只需在病人身上开一个孔就可以实现手术。
    另外,目前投入临床使用的手术机器人都没无力反馈功用。假如无力反馈,医生能够感知力和静止信息,区别安康组织和病变组织,还能防止因使劲过大形成缝合处的二次损伤。因此,解决力反馈缺失被达芬奇“追寻者”们视为接上去技术赶超的症结点。
    国产机器人获取批准仅仅是一个开始。达芬奇从试验室到做成产品、进行产业化,用去了14年。跑通“剃须刀”的商业模式,也是在产品大范围铺开后才得以完成,而国际公司所对标的达芬奇Xi也不外是对方八年前的产品。
    国产手术机器人的冲破,依然需求不短的时间。
    欢送关注36氪华南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中级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42

    帖子59

    积分252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