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时报网】27日,捷克众议院批准芬兰和瑞典参加北约。另外,匈牙利政府监管部门正式批准一项与俄罗斯的严重核电协作名目,准予其数周内开始开工。德国内政部长贝尔伯克近日向乌克兰包管,如有须要,德国将来几年将在俄乌冲突中持续反对乌克兰。
捷克众议院批准芬兰和瑞典参加北约
27日,捷克众议院批准芬兰和瑞典参加北约。随后,相干请求将由捷克总统签字,获批后标记着该国正式赞成芬兰与瑞典的入约请求。
央视旧事报导,在对芬兰参加北约的投票中,捷克众议院列席会议的152名议员中有134人反对,有4人支持。在对瑞典参加北约的投票中,列席会议的151名议员中有135人同意,4名议员支持。捷克总统发言人奥夫恰切克表现,总统泽曼从一开始就反对这两个北欧国度参加北约。
新华社27日报导,土耳其、芬兰、瑞典常设联结机制初次会议26日在芬兰南部城市万塔举办,预会方统一赞成往年秋天持续举办专家级会议。据芬兰内政部公布的动静,土耳其、芬兰和瑞典三国的内政部、外交部、司法部、国防部、情报部门等多个部门的专家加入了此次会议。
预会方探讨了落实三方往年6月签订的备忘录的详细步骤,统一赞成三方常设联结机制往年秋天持续举办专家级会议。
在往年6月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办的北约峰会上,土耳其、芬兰和瑞典签订一份备忘录,确认土耳其赞成反对芬兰和瑞典参加北约。土方平安关切在备忘录中也有所体现,即芬兰和瑞典将不反对库尔德工人党、叙利亚库尔德武装“人民维护部队”以及“居伦静止”。芬兰和瑞典赞成解除向土耳其出口国防装备的限度。另外,三国赞成建设一个常设联结机制,以跟进落实备忘录,增强独特平安畛域的协作。
报导称,芬兰和瑞典正式参加北约必需失掉北约现有的整个30个成员国批准,算上捷克,到目前为止,已有20多个国度予以批准。
俄将为匈扩建2座核反映堆
继乌克兰扎波罗热核电站之后,又一座核电站正在牵动全欧洲的眼光。
法新社27日报导,匈牙利政府监管部门正式批准一项与俄罗斯的严重核电协作名目,准予其数周内开始开工。名目规则由俄罗斯帮忙匈牙利在波克什核电站兴修2座核反映堆,合同价值十二5亿欧元。
按照单方协定,协作资金中的100亿欧元来自俄罗斯的存款,其他25亿欧元由匈牙利领取。
俄匈两国这份核电协作于2014年签约,但动工时间数度提早。尤为是在俄乌冲突发作后,欧洲反俄恐俄情绪低落,欧盟对俄罗斯也施加了多方面制裁。此前,芬兰勾销了与俄罗斯在汉尼奇维核电厂的协作名目,俄方称“极度绝望”。
只管核能畛域其实不在欧盟对俄制裁之列,然而匈牙利批准与俄罗斯协作的核电名目动工建立,被视为欧盟外部对俄政策不合日趋扩张的首要表示。同时,匈牙利政府也备受欧美主流言论的质疑甚至责备。
对此,匈牙利方面表现这是确保外国动力平安和增进低碳减排的首要一步。匈牙利外长西亚尔托在社交媒体上表现:“如斯一来,咱们将可长时间确保匈牙利的动力平安,维护国民不受动力价钱剧烈震荡的影响。”
近一年来,受石化动力供给紧张、天气异样等要素影响,欧洲多国电力价钱飙涨。但不同于欧盟少数国度,核电在匈牙利动力构造中的占比始终较高。
目前,波克什核电站具有4座VVER-440核反映堆,于上世纪80年代投入经营。这座采取苏联技术的核电站,迄今供给了匈牙利全国约40%的电力。
按照俄匈两国协定,俄方将为匈牙利供给2座更先进的VVER-十二00核反映堆,其能够让波克什核电站发电量翻倍,方案在2030年以前建成投产。匈外长西亚尔托称:“这是一大步,一个首要里程碑。”
另据俄新社报导,保克什核电站位于匈牙利中部,是匈牙利独一的核电站。目前保克什核电站的4个核反映堆出产了匈牙利近一半的电力,两座新的核反映堆将大幅进步保克什核电站的供电才能。
俄乌冲突发作以来,欧盟追寻美国对俄施加多轮制裁,但制裁惹起的反噬效应令欧盟处境愈发慌迫。受动力危机影响,匈牙利此前已宣告进入动力紧迫形态,并阻止动力与木材出口。匈牙利国会主席克韦尔·拉斯洛表现,欧盟对俄罗斯实行制裁的行动是“彻底过错的”,只会使欧洲本身的经济遭遇重创。
德国外长称俄乌冲突可能继续数年
综合中新社、德新社报导,德国内政部长贝尔伯克近日向乌克兰包管,如有须要,德国将来几年将在俄乌冲突中持续反对乌克兰。
贝尔伯克对德国《礼拜日图片报》记者说:“可怜的是,咱们不能不以为,乌克兰明年夏天仍将需求盟友提供新的重型武器。”她说:“咱们会在财政和军事上反对他们——只有有须要。”
报导还称,贝尔伯克正告说,这场冲突“可能会继续数年”。但她抵赖,德国人当初感触到了动力战“酿成的结果”。
另外,她还明白回绝了德国一些政治人士提出的要求,即批准“北溪-2”自然气管道名目,以便俄罗斯能提供更多自然气,从而防止往年晚些时分德国产生自然气危机。
据悉,欧盟在俄罗斯人的游览签证问题上依然存在不合。法国和德国表现,欧盟应持续向不附属于政府的俄罗斯人发放签证,特别是先生、艺术家、学者和专业人士。一些波罗的海沿岸国度和芬兰则持相同意见。
(编纂:李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