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鹿财经,作者 | 张勉,编纂 | 陆达摘要:
1.坊间风闻,雷军曾让黄汪“抛下所有,一同干一件小事。”而这件小事,就是成立华米科技,研发小米手环。而紧贴本钱价,仅售79元的第一代小米手环一经推出,迅速引爆市场,上市一年后销量超1000万台——2017年,据IDC统计,华米出品的智能可穿着的出货量已超过了美国老牌厂商Fitbit,位居寰球第一。对此,小米功不成没。
2.但是,好景不长,自2021年起,华米科技的出货量、营收增幅、毛利率纷纭放缓乃至倒退——中心缘故是,时至今日,穿着装备关于消费者而言依旧被定位于智能手机的增补品,消费者会更偏向于认可手机品牌衍生出的智能硬件产品,而非独立的某个品牌,关于华米而言,想要更好开展的“脱米”行为,反倒给本人出具了更大的困难。
3.接上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华米仍将是以可穿着装备销售为中心的公司,而在大安康业务起量并奉献范围营收以前,如何均衡与小米的瓜葛,不让本人落入“无米之炊”的地步,在市场竞争加剧的穿着装备市场里稳稳地站住脚根,才是黄汪最亟待解开的困难。
8月25日,华米科技公布截至6月30日的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华米科技第二季度净亏损1.069亿元,而上年同期则为净利润9260万元。
几项首要的目标里,华米科技在二季度都呈现出了不同水平的下滑——装备出货量为630万部,与上年同期的十一50万部比拟下滑了45.2%;营收十一亿元(约合1.655亿美元),同比下滑39.6%;毛利率为17.9%,而上年同期为22.0%。
关于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办理层目前预计净支出将在十二亿元至15亿元人民币之间,而2021年第三季度为16.1亿元人民币。
当华米科技在2018年2月顶着“小米生态链穿着第一股”的光环登陆纽交所时,它仍是站在智能硬件风口最前沿的科技企业。尔后,跟着黄汪主导下的“去小米化”过程不停减速,华米在搀扶自有品牌的同时,亦深陷“脱米综合症”的影响之中——上市至今股价跌去八成并进入摘牌序列、营收增速逐年放缓,再叠加智能硬件自身的“退烧潮”,华米科技仍然前路漫漫。
多轮守业,直至遇见“贵人”小米
黄汪,1975年生人,1992年考入中国科大物理系,1995年进入系微电籽实验室,跟随易波教师从事相干名目钻研。
1997年,大学结业的黄汪面临待业和进修两大选择,一开始,他方案在中科大持续读研,但是一则招聘广告摆荡了他的志愿,那则广告上,用硕大而醒目的字体写着:华为招聘,年薪10万。
在阿谁年代,年薪10万已经是已经妥妥的高薪,因而黄汪分开了学校,和同窗一同筹备应聘华为。
同许多段狗血剧情同样,终究,同窗止步于门外,而黄汪则胜利进入华为。
一年当前,黄汪感觉这份任务并非本人想要的,因而他选择了辞职,并从深圳回到了合肥。
在一些地下报导中,合肥被称为是黄汪的福地,而1998年,也恰是他与这座城市相互成绩的起头。
那一年,黄汪兴办了第一家公司“华恒网络技术无限公司”,与一批科大校友们一同进行基于Linux的嵌入式硬件方面的任务。从嵌入式Linux开发板、MP4播放器到平板电脑、PDF浏览器,对于嵌入式零碎的所有,黄汪都在尝试。
在十几年的教训积攒后,黄汪抉择将产品品牌化,于2009年成立了智器,并将重心迁徙到安卓平板下去。
在阿谁安卓平板横蛮成长的年代,智器不只推出了国际第一款的平板电脑SmartQ5,还一度跻身国产平板销量前列。
但是,跟着小米、华为、联想等强势品牌纷纭入局,叠加一样“科班出身”的纽曼、昂达、蓝魔、台电等品牌在中低端市场的贴脸竞争,国产平板电脑市场在短时间内进入了红海期,又在很快到来的“退烧潮”里堕入泥潭,智器也没能例外。
因为平板电脑占领了公司少量资金,公司泛起现金流异样紧张的状况。“过后咱们团队几位高管都典质本人的房子和车子,而后去银行存款,然而起初曾经贷不到了。”黄汪回想起那段艰巨的时光时提到,他也曾典质本人在合肥的房子来给员工发工资。
尔后,黄汪抉择再来一次转型,他把指标定在了智能手表等穿着装备上。
2013年,黄汪正式推出了一款名为Zwatch的智能手表产品,恰逢小米抉择投资100家智能硬件企业,以“投资+孵化”的方式,规划智能硬件市场。单方暗送秋波,终究走到了一同。
坊间风闻,雷军曾让黄汪“抛下所有,一同干一件小事。”而这件小事,就是成立华米科技,研发小米手环。
2013年十二月,小米公司和合肥华恒电子联结成立华米科技。尔后的一年时间里,黄汪专一于研发小米手环,与此同时,原智器中心团队停掉了2015年一切的平板电脑新品及智能手表新品的研发。
不夸大地说,为了小米手环,黄汪亲手雪藏了“智器”,然后者也自此再未醒来。
借势小米,华米迎来横蛮成长
好在,小米没有孤负黄汪。
售价仅79元的第一代小米手环一经推出,迅速引爆市场,上市一年后销量超1000万台。尔后,借着可穿着装备大发作的潮流和小米弱小的线上销售渠道,成立仅4年,华米出品的小米手环的出货量就超过4500万台。
到了2017年,华米科技的营收已达到20.489亿元,其中82.4%来自小米手环。当年第一季度,据IDC统计,华米出品的智能可穿着的出货量已超过了美国老牌厂商Fitbit,位居寰球第一。
彼时,黄汪承受采访时表现,“Fitbit是2007年在硅谷成立的一家公司,华米是2013年底才成立的,过来十多年积攒的技术和对商业的了解还有对产品的定义才能才使得咱们在这样短的时间内疾速地超出竞争对手。”
黄汪只字未提小米,但谁都知道,华米可以隔着太平洋干掉Fitbit,靠的恰是小米。
尔后,小米更是一路护航华米科技直至2018年2月赴美胜利上市。
与此同时,华米科技的营收数据也不停走高——按照华米科技的年报,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 华米科技的营收分别为15.56亿元、20.49亿元、36.45亿元、58.十二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2394.6万元、1.68亿元、3.40亿元、5.75亿元。
但是,看似甘美粘合的表面之下,黄汪其实始终在主导着去小米化的过程。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别把本人困死在胜利的牢笼里,上一次的胜利教训就是这一次的画地为牢。”
中心配景是,华米科技虽然赚得盆满钵满,但在外界看来,它仍然只是一家小米手环的“代工厂”。黄汪亟需开脱这一固有印象。
2015年9月,华米科技在小米产品以外推出了旗下自主品牌Amazfit,并前后公布了自主品牌的手环、手表等产品。同年,华米还和李宁独特协作公布两款智能跑鞋,内置华米的智能芯片——某种水平上,这也能够视作为华米进一步向外拓张生态的尝试之一。
与此同时,2015年至2018年四年间,小米手环为华米奉献的支出占比也在比年降落,分别占到其同期总支出的97.1%、92.1%、82.4%和59.7%——缘故次要在于华米加大了自有品牌Amazfit、Zepp的投入。
后者效果也对比明显,华米科技自有品牌产品的营收占比,逐步从2015年的不到3%,增长至2021年的46.50%。另外,自有品牌也奉献了华米2021年超过一半的毛利润。
事实上,小米生态链企业开展到一定范围时,各奔前程甚至“去小米化”,简直是必定。
缘故很简略,小米生态链公司的营收能完成短期内发作式的下跌,但这类下跌是以就义毛利率为代价的——家喻户晓,性价比是进入小米生态链的严重条件,但在这类协作模式下,小米仍然要优先保障本人的利润,而企业想要获取小米的反对,就必需要升高本人的毛利率来配合。
此前,华米CFO邓成曾披露,小米的指标是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因此小米手环5的毛利率比上一代产品还要低,再加之其出货量比华米自有品牌大得多,所以难免会拖累华米的毛利率。
也就是说,假如企业想要晋升本人的毛利率和盈利才能,或者进入中高端市场,那末有且只要一条路,那即是脱离小米。
只不外,去小米化的过程一般为温和且匀速的,一方面,大少数企业早已深度与小米绑缚,其实不具备立马单飞的实力,另外一方面,小米品牌的荫庇,还是企业开展不成多得的良机。
华米科技一样如斯。在一段时间里,黄汪一边推进自有品牌的建立与推行,一面也在持续与小米的协作,2020年,在第一阶段合约到期后,华米选择了与小米持续续约。
拐点降至,华米单飞不顺
根据黄汪的构想,也许走过一段安稳的过渡期,华米科技就将迎来属于本人的巨头时辰。
但是,好景不长,按照华米科技2021年年报显示,华米自主品牌的增长率似乎泛起了失速的问题——2021年,华米较2020年出货量增加近1000万台。
与此同时,华米营收增幅也继续放缓,乃至跌至正数——从2018年到2021年,华米的年营收增幅分别为77.9%、59.4%、10.7%和-2.8%。2021年,华米全年营收为62.5亿元。
被拖累的还有好不易增长起来的毛利率——2017~2019年,华米科技毛利率都维系在25%摆布,却在过来两年降至不到21%,分别为20.7%与20.9%。
另外一重危机在于库存,2019年底、2020年底、2021年底,华米的库存金额分别为8.94亿元、十二.18亿元、十二.49亿元——斟酌到为小米代工的产品根本都根据定单出产,不太可能会泛起大范围库存的状况,不难判别,这些库存应该次要为其自有品牌的库存。假如斟酌到库存减值的问题,对华米而言一样压力不小。
而最新公布的2022年二季度财报,似乎也在证实,这些问题并未失掉基本性的扭转。
事实上,虽然华米押中了可穿着装备安康畛域的赛道,但它并无如愿获取先发劣势,且从理想角度讲,穿着装备关于消费者而言,至今也依旧被定位于智能手机的增补品,这也就象征着,消费者会更偏向于认可手机品牌衍生出的智能硬件产品,而非独立的某个品牌,关于华米而言,想要更好开展的“脱米”行为,反倒给本人出具了更大的困难。
事实上,参照智能手机市场总体走低的事态,为了争夺到更多的潜伏用户并留住更多的存量用户,下一步“生态之争”将多是各家的重心,再按照小米前不久公布的Watch S1 Pro等装备,不难看出,小米一样在推动“智能手环手表化、智能手表高端化”,而跟着小米进一步加码穿着装备畛域,届时,当往日的“贵人”成为本人的间接竞争对手,黄汪面临的应战也将更为微小。
与此同时,华米科技其它的业务线也并无过量的起色,以大安康业务为例——2021年7月13日,华米科技公布了智能可穿着芯片“黄山2S”、专一于安康的智能手表操作零碎ZEPP OS、30秒测血压的Pump Beats血压引擎,以及便携式MRI核磁共振等技术,用意在大安康业务方面大展身手。
但是,在华米科技用户黏性不敷、技术也没有一骑绝尘的条件之下,这些技术想要疾速成熟,一方面是要有高额的研发投入作为撑持,另外一方面也需求源源不停的数据佐以研发,而这二者又重度依赖于硬件装备的销售,终究又要转圜到与华为、苹果、小米的间接与直接竞争下去,从这个角度下去看,指望大安康业务撑持,对华米而言一样阻力重重。
此外,按照财报数据,2021年,华米科技研发投入5.15亿元,研发费用率8.24%,较2021年略跌了0.16个百分点,显然,华米科技要想打技术牌改良以后场面,还有很大的晋升空间。
总而言之,接上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华米仍将是以可穿着装备销售为中心的公司,而在大安康业务起量并奉献范围营收以前,如何均衡与小米的瓜葛,不让本人落入“无米之炊”的地步,在市场竞争加剧的穿着装备市场里稳稳地站住脚根,才是黄汪最亟待解开的困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