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天津同仁堂IPO的“虚实品牌”困局

    [复制链接]

    2022-9-3 18:25:07 49 0

    与北京的同仁堂(600085.SH)“共用”同一品牌称号的天津同仁堂团体股分无限公司(下称“津同仁”)行将迎来闯关A股的症结时辰。
    8月31日,津同仁的守业板IPO请求行将承受上市委的审议。
    此番IPO,津同仁方案发行不超过3667万股、召募7.22亿元,投向“重点种类中成药出产建立名目”、“研发核心建立名目”、“办理信息零碎建立名目”、“营销网络扩建名目”和增补活动资金。
    这并非津同仁初次闯关IPO。
    其实早在2018年,津同仁便请求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然而在审核队伍中坚持2年多后仍是以撤资料而告败。
    2019年至2021年,营业支出分别为7.44亿元、8.18亿元和10.十二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1亿元、1.61亿元和1.91亿元。
    其中,营业支出复合增长率为16.58%,尚未达至近期坊间风闻无关守业板审核规范调剂的“营业支出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的要求,而其上会后果显然也是验证上述风闻的一个视察窗口。
    但津同仁此次IPO面前的争议不止于此。
    津同仁与北京同仁堂相反的品牌名,诱发了两者之间的矛盾。津同仁申报IPO不到2个月的2021年8月,北京同仁堂起诉津同仁并要求其住手使用“同仁堂”的字号,目前该诉讼仍处审理之中。
    另外,津同仁的实控人张彦森、高桂琴在津同仁从国有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的进程也存在一定疑点。
    信风(ID:TradeWind01)留意到,津同仁改制的2007年至2014年期间,张彦森、高桂琴及其相干方所受让的部份津同仁股分系从天津电视台处购得,而彼时天津电视台的副台长之一,恰是如今的张彦森之妻高桂琴,这一操作面前是不是存在利益冲突,显然也是津同仁此次IPO需求面对的拷问。

    老字号之争国际中药市场目前共有3个同仁堂,即北京同仁堂、津同仁和南京同仁堂。其中最有目共睹的即是北京同仁堂、津同仁。
    到底谁才是正统,始终以来都存在争议。
    事实上,这三家同仁堂均始于乐家老铺(北京同仁堂),后因北京同仁堂运营不善,当年的乐祖传人乐平泉便用招股形式,吸引从事中药材生意的张益堂入股北京同仁堂,担任制药、卖药。
    跟着北京同仁堂的运营渐上正规,张益堂便选择退股,并在乐平泉的受权下,在天津开设了同为“同仁堂”的药店,并由此造成如今的津同仁。
    两者共用同一品牌名的隐患在张益堂过世后袒露了出来。据张益堂先人参预编写的《话说天津同仁堂》记录,1907年的天津本地部门曾作出裁定,明白北京同仁堂不得在天津以“同仁堂”字号注销在册,而津同仁则不得在外埠使用“同仁堂”字号。
    但是100多年过来,这场纠纷至今仍未尘埃落定。
    2021年8月,北京同仁堂以损害注册商标公用权为由将津同仁告上法庭,要求其住手使用同仁堂字号、变卦企业称号,而且赔付0.50亿元的经济损失等费用;该诉讼已于往年7月在北京常识产权法院闭庭审理,目前暂未有后果。
    在招股书中,津同仁也在竭力论证“同仁堂”的品牌认知度对其影响较小。
    “发行人次要产品均为处方药,次要终端为公立医疗机构。关于公立医疗机构销售的处方药,消费者无奈经过自行判别、购买和使用,需凭处方购买。”津同仁解释称:“执业医师拥有一定的医学常识和临床教训,在医治和药物选择方面通常可以做出专业的判别。经过对 9 家三级甲等病院的32名主任及副主任执业医生访谈,受访谈人均能明白区别北京同仁堂、天津同仁堂。”
    但以上阐述可能无视失去“同仁堂”字样后,津同仁所要面临的剧烈竞争。
    以讲演期内占津同仁支出比重均在3成以上的肾炎痊愈片为例,信风(ID:TradeWind01)经过第三方购物平台搜寻发现,市场中还存在着力源制药、鹿王制药等不少与肾炎痊愈片成效类似的品牌药商。
    这象征着,若患者按照处方在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自行购药时,失去“同仁堂”字样的肾炎痊愈片还能否失掉消费者信赖也许要画上一个问号。
    为了打消此次诉讼对津同仁IPO所带来的潜伏财务影响,张彦森、高桂琴已出具“将领取一切抵偿费用”的许诺。
    但品牌称号诉讼对发行人的影响可历来不止简略的侵权抵偿,更有可能波及到继续运营才能。
    例如一旦失去“同仁堂”招牌,津同仁是不是还能维持以后的市场位置和增长趋向,是不是需求付出更多的新品牌推行费用,都是潜伏的不肯定要素。
    要知道,津同仁2019年至2021年的销售费用已累计高达十二.69亿元,占三年营业支出之和的比重已接近5成。

    增长率的隐忧一样作为百年轻店,民营企业性质的津同仁无论在支出范围仍是药物品种上,比拟于北京国资旗下的同仁堂都是“小巫见大巫”。
    2021年,北京同仁堂营业支出、归母净利润分别达146.03亿元、十二.27亿元;而津同仁的同期营业支出、归母净利润分别为仅为10.十二亿、1.91亿元。
    津同仁旗下药品以肾炎痊愈片、血府逐瘀胶囊和脉管复康片为主,三款药品2021年算计奉献支出8.90亿元,占比达88%;比拟之下,北京同仁堂的中成药品已达400余种,涵盖心脑血管、补益、清热等多个品类。
    津同仁还面临着增长瓶颈。讲演期内,津同仁的营业支出复合增长率仅为16.58%,一度诱发深交所对其业务是不是具备生长性的质疑。
    “结合次要产品市场范围及竞争格式状况、主营业务支出及扣除非常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变化状况、复合增长率状况、与同类产品及竞品的竞争优优势、行业政策变动等要素,进一步阐明主营业务是不是拥有可继续性及生长性”深交所指出。
    事实上,这一复合增长率也与近期市场风闻中亟待酝酿的守业板审核目标存在差距。
    8月29日,无关守业板酝酿审核新口径的风闻在坊间风行一时,而新的审核口径将聚焦发行人的翻新性和生长性,例如提出“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5%”,或者“算计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营业支出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等新要求。
    按上述风闻,津同仁16.58%的营业支出复合增长率显然与之存在不小差距。
    不外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对比对于上述规范进行上会审核的可能性其实不大。
    一名北方的投行人士对信风(ID:TradeWin01)表现:“目前政策还拥有不肯定性,仅用上会企业后果来视察这一政策也纷歧定可行。”
    值得留意的是,8月30日顺利经过守业板上市委审议的贝隆精细科技股分无限公司的讲演期营业支出复合增长率为16.64%, 亦可不知足上述“规范”。
    也有剖析人士指出,无论风闻是不是落地,津同仁的这一复合增长率在守业板IPO中依然略显为难。
    “相对于对比低的复合增长率阐明发行人的生长性和中心竞争力可能仍是对比无限。”北京一名投行人士表现。

    改制往事疑云津同仁早已不是当年的天津同仁堂,张益堂先人也再也不是津同仁如今的话事人。
    建国后,津同仁经过公私合营改制为国有企业天津市医药团体无限公司(下称“天津医药”)的子公司。
    直到2002年启动的改制浪潮,又一次让津同仁从国企身份回归成一家民营企业,这期间的操盘人恰是张彦森、高桂琴夫妇。
    张彦森过往履历很是传奇,作为一位往日的杂技演员,曾下海兴办了餐饮等各类企业。
    《话说天津同仁堂》曾如斯记录:“他叫张彦森,40多岁,农民的儿子,原是文明零碎的干部(天津市杂技团的演员),自1995年下海经商前后创立了文明艺术开展公司、广告公司、餐饮公司等,并涉足进口贸易、房地产开发等行业,说也奇怪,他创立的每家公司都成为这一畛域的佼佼者。”
    从杂技演员到民营企业家,张彦森可以入主津同仁与往日的天津医药总经理刘振武密不成分。
    津同仁改制期初的2001年,彼时的津同仁母公司天津医药外部人员其实不赞同内部股东持股比例太高,但刘振武据理力争,并表现:“开展才是硬情理,只有同仁堂可以尽快开展起来,就不用太在乎采用甚么方式,占多大股分。任何一方都不绝对控股,更无利于相互制约、更无利于发扬股分制的劣势、更无利于迷信决策。”
    在刘振武的反对下,天津市财政局2002年赞成天津医药将津同仁归入股改规模,并排汇天津电视台、张彦森、张彦明兄弟等人独特发动设立津同仁。
    据接近津同仁股改人士透露,早在2001年,天津电视台、张彦森等人便曾经以现金支票的形式实现了对津同仁的注资。
    不只如斯,张彦森还参预到了津同仁的运营流动中,制订了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的指标。
    在设立之初,天津医药、张氏兄弟、天津电视台对津同仁的持股比例分别为40%、39%、16%。
    数年后的2007年至2014年期间,张彦森又从天津电视台手中购得后者持有的整个16%的津同仁股权。
    更症结的是,张彦森的受让价钱简直均以净资产评价价原值成交,即摘得这一“老字号”的过程当中,并未发生任何溢价。
    2007年,张彦森受让天津电视台所发售的津同仁3%的股权时,以0.05亿元的净资产评价价所成交;而在7年后的2014年,张彦森再次以1.50亿元的评价价从天津电视台购得津同仁13%的股分。
    尔后,天津医药等股东也悉数将所持有的津同仁股权转让给张彦森夫妇,而成交价钱均为同期的净资产评价价。
    通过前期的增资和股分调剂,张彦森夫妇截至申报前终究管制了津同仁59%的表决权。
    值得一提的是,从天津电视台对津同仁的入股到起初挂牌发售股权期间,同为实际管制人的张彦森之妻高桂琴刚好在天津电视台负责副台长职务,期间还负责津同仁的董事。
    而另据接近津同仁股改的人士透露,2001年津同仁设立时,恰是由张彦森联结天津电视台等股东参预其中。
    “夫妻档”在改制历程中的“公私混同”运作,高桂琴在这其中到底表演了怎么样的角色,无疑是回旋在津同仁改制历史上空的一朵疑云。
    一方面,高桂琴在改制期间在天津电视台负责的公职身份,本就拥有一定的敏理性,作为往日的副台长,高桂琴不只没有在改制之初“避嫌”,天津电视台还在其任职期间将津同仁股权转让至张彦森,这期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利益冲突。
    另外一方面,张彦森方面仅以无溢价的评价价原值屡次受让这家“老字号”药企,期间的公道性、公允性也被市场合关注。
    事实上,早在津同仁改制之初的2002年,其事迹便已百尺竿头。据《话说天津同仁堂》记录,津同仁在2002年实现改制确当年便扭亏为盈,完成利润0.08亿元,并在次年完成了上亿元的销售额和0.18亿元的利润。
    在运营事迹继续向好的配景下,天津医药、天津电视台何以按评价价草草退出了对津同仁的持股,也许同样成为了一个历史迷案。
    与简直“零溢价”受让津同仁纷歧样的是,张彦森在参预同为老字号“狗不睬(天津狗不睬包子饮食公司)”改制时,就付出了更高的代价。
    2005年,因为改制投标未对受让方前提做出细化限度,狗不睬的地下改制遭到浙江同方、浙江佑康等多家竞争者的参预,而彼时仅为0.15亿元的挂牌底价,通过上百轮竞价后,终究由张彦森方面以高达1.06亿元的全场最低价摘得。
    更多IPO信息,关注

    本文不构成集体投资倡议,也未斟酌到一般用户特殊的投资指标、财务情况或需求。用户招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念或论断是不是合乎其特定情况。市场有危险,投资需小心,请独立判别和决策。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中级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42

    帖子48

    积分221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