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泸定地震中的电信人:翻近90度陡坡,指标震中!

    [复制链接]

    2022-9-10 09:25:22 25 0



    图源:四川电信
    9月8日,迷蒙的山雨笼罩着石棉县王岗坪乡跃进村,这是李凤林最不肯意看到的天气。这象征着,后续的抢险救灾任务将更为艰巨。
    李凤林走出村委会的院子,发现了得多昨晚错过的细节。村委会的围墙已彻底坍塌,一辆九成新红色SUV停在墙根下,前窗玻璃被垮塌的砖墙砸了个大洞。高空上湿渌渌的,李凤林和共事在院子里搭起蓝色的帐篷,为后续的营救做筹备。


    9点19分,他发来现场的图片和视频,并告知《IT时报》记者,进入跃进村的路仍旧没通,全部村庄也还没通电。所幸20多名重伤村民均已转移就诊。
    9月8日,周建林还在泸定县得妥镇据守着,他驾驶应急通讯车9月5日连夜从成都抵达这里。得妥镇是周建林的阵地,他在这里确保救灾指挥部和本地群众的通讯疏通。
    向震中疾驰
    9月5日中午十二点52分,四川省泸定县产生6.8级地震,间隔震中200多千米的成都也有显著震感。
    地震产生时,周建林正在中国电信四川机动通讯局履行24小时备勤。地板晃动的时分,周建林很快反映过去,拿上车钥匙一路小跑,关上应急通讯车的后备厢,反省车载设备,一切举措零打碎敲。
    十二点55分,电话响起来,电话那端,要求周建林当即返回泸定灾区保障通讯。目的地只要两个字:震中。这时候,间隔地震产生刚过来2分钟。
    拾掇了几件集体用品,备足了足够2人3天吃喝的干粮和水,13点05分,周建林和搭档启动应急车,驶出机动局大门。手机地图显示,假如一路顺畅,他们将在4小时后到达泸定。
    车子行驶到雅安的时分,周建林终于肯定了此行的目的地——得妥镇镇政府。下了泸定高速,车子自愿停了上去。越过各式各样的应急抢险车,周建林看到路口堆满了落石,救火员正在奋力清算这些大石块。


    受损的通讯路线
    各式各样的抢险车辆汇成一片,不少人在打电话。周建林的手机也响个不断。他接起电话,把路况信息传递出去,又在手机上搜寻震中的动静。但由于通讯网络受损,网上能查到的信息颇有限。
    泸定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是出川进藏的必经之地。周建林和第一批抢险队伍走的都是离震中比来的S2十一国道,所经的地方都是平地,泥石流和滑坡产生的危险很大,路途碰壁的可能性高。


    周建林登程后不久,四川电信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梯队抢险成员接踵从各个任务现场登程。13点26分,第二梯队从康定登程,返回甘孜。13点34分,第三梯队从成都登程,奔赴泸定抢险。14点20分,第四梯队从宜宾登程,返回雅安石棉。14点43分,第五梯队从汶川登程,返回泸定磨西。


    登程后没多久,离周建林100多千米外的汶川,第五梯队抢险队员李凤林收到S2十一国道碰壁的动静。因而,他抉择从康定绕行,沿S434国道,经燕子沟返回磨西镇。当初回忆起来,他很庆幸做了这个抉择。起初他得知,S2十一国道间隔磨西古镇2千米之处,由于路途损毁,前去营救的车辆不能不停在路边,一切营救人员只得借助绳索翻越近90度的岩壁,进入磨西镇。
    半个小时后,路途恢复,周建林持续向前。离得妥镇越近,路上的碎石越多。周建林看到,一些路段显著被清算过,滚落的巨石被搬运到路边,排成一排,一些路段的栏杆上还残留着被巨石砸出的凹陷,有些干脆歪倒在一边。清算过的高空上残留着一些小石子,车轮时时从碎石上轧过来,车身显著波动起来。


    18点30分,周建林到达得妥镇。同一时间,李凤林仍行驶在海拔3700多米的高原上。车子刚刚驶过康定,天色渐渐暗了上去,眼帘所及的地方,只要被两盏车灯照亮的一小片路面。在暗中中行进,想要看清路面的状况变得艰巨。所幸,暗中中听觉变得灵活,李凤林始终留意分辨四周的响动,依托回音判别是不是有落石。
    离他车很远之处,远远缀着几盏白色的尾灯,像是指引,又像是警示。它们的轨迹很一致,都朝着震中而去。
    这里的通讯“生命线”通了
    当周建林驾驶应急通讯车驶进得妥镇镇政府所在院子的时分,由于电缆受损,这里的通信仍处于间断形态。
    院子里,提前到达的救灾队伍曾经支起蓝色的救灾帐篷,运送救灾物质的车辆也在陆续抵达。不远处的哀鸿安顿点里,不少人站在旷地上说着话。
    得妥镇镇政府是得妥抢险指挥部的驻地。由于通讯碰壁,指挥部的救灾任务停顿迟缓。信息渠道简直全被斩断,这里的信息传不出去,里面的信息也进不来,镇上的救灾信息全靠人工传递。
    看到他们到来,指挥部任务人员很快乐。周建林没多应酬,停好车,就繁忙起来。他纯熟地关上后备厢,把4G基站天线搬出来。一旁的共事默契地将各部件组装起来,在车辆尾部固定好。


    车顶的卫星天线很快吸引了四周人的眼光。不远处的居民安顿点里,远远走来一群人。人们围着周建林,不断地诘问:“何时才有信号?”“我急着跟家人报安全”……
    “不要焦急,很快。”这样的场景,周建林在以往的救灾任务中见过得多次,他也很焦急。亲历过5十二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周建林比谁都明确,越快恢复通讯,救灾信息越快传递出去,救灾任务就可以更无效发展。
    基站组装好之后,周建林拿出卫星电话,拨通了上海电信卫星办理处的电话,请他们协同把卫星路线落地。接着,他钻进车里,进行最初的零碎调试。


    到达得妥镇镇政府25分钟之后,18点55分,周建林在任务群里发送了一条动静:得妥镇应急通讯已守旧。
    通讯网络恢复后,广场上的气氛显著起了变动,每集体都变得繁忙起来,各种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周建林看了一眼,又钻进了应急通讯车里,查看监控屏幕,在确保数据疏通的条件下,对通讯品质进行优化。
    19点20分,李凤林顺利到达磨西镇,比他预想的提前了1~2个小时。此时,电信后行部队曾经到达磨西火线指挥部,守旧震中应急卫星通讯,并紧迫抢通康定新区至磨西的光缆传输,恢复磨西通讯。李凤林和共事孔令志、刘剑长久地交接了任务,随后,他们和他辞别搞,转战得妥湾东村。


    据守,直到最初
    当周建林忙完手头任务的时分,时间曾经来到9月6日早晨1点多。辞别搞了夏日,入秋后的得妥镇,夜间气温只要10度摆布。
    难以入眠的乡民们在院子里席地而坐,静静看着手机屏幕,和远方的亲人敌人聊着天,搜寻着地震的动静。微凉的夜色里,一个个亮起的屏幕把大地变为了星空。


    周建林坐在车里,隔着车窗,默默看着这一幕。这时候,他才想起要给家人报个安全。电话那头,妻子没多语言,只说了一句“留意平安”。放下手机的时分,他瞥了眼手机上的通话记载,这一天拨出去打进来的电话加一同,大约有上百个。
    灯光照不到的角落,戴着黄色平安帽,穿戴红马甲的电信施工人员蹲在路边,一手拿着牛奶、一手拿着肉干,加紧时间增补能量,等着下一次抢险工作的到来。


    9月6日早上6点多,长久补眠后的周建林曾经在镇子里转了一圈,对各个点位的信号进行了丈量。“各个中央的信号都挺不错的,”周建林的声响从电话里传出来,听得出他对本人的任务很满意。
    常常处于风险地步的人,一切的紧张和不安老是来得慢一拍,往往要在放松上去后才后知后觉。“仍是有点风险的。”想起路上遇到的飞石,周建林给记者发了一条微信。


    坐在车里,顺手关上任务记事本,周建林看了眼屏幕,在簿本上记下几个数字。忽然,车身轻微地晃动起来,像来时路上车子碾过石子的抖动。他明确,这是一次余震。
    此时,驻守在磨西镇的李凤林正为一场首要的流动做筹备。他抱着电脑,紧盯着屏幕数据。
    9月6日16时,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应急办理局、四川省地震局在震中泸定县磨西镇联结召开旧事公布会。经过视频,震中以外的人们得知:截至9月6日14时,此次地震共形成66人遇难,其中甘孜州遇难38人,雅安市遇难28人,另有15人失联。
    翻山越岭,抢通“孤岛”
    在磨西驻扎2天后,9月7日,李凤林接就任务,返回更一线的石棉县王岗坪乡跃进村。
    在媒体的形容中,石棉县王岗坪乡跃进村被描述为一个“孤岛”。村庄地处半山腰,山体滑坡重大,一切进村的路途都已损毁,电力、通讯彻底间断。过来几天,泸定震中地域接踵被点亮,只要这里,依然悄无声息。


    上午十一时,李凤林从磨西登程。比及车前的石子路彻底变为泥路,李凤林知道,离目的地近了。挖土机委曲挖开了一条能供一辆车通行的路,路面上曾经看不出本来的痕迹,路边的栏杆被泥土冲撞得井井有条。


    车子行至一半,曾经不克不及前行,少量营救车辆都停在这里。
    “搬吧。”李凤林招呼共事下车,把一切装备打包。卫星电话和工具线缆装进黑色背包,KA卫星便携站和4G基站装进更平安的硬壳背包。村里没有通电,他们还必需背上油机和汽油,没有背带,就用尼龙绳索绑在身上。临登程前,李凤林的共事把车上能找到的手电筒都装进一个塑料袋子里,拎在手上。
    一切进村路途都已损毁,想要进入跃进村,需求先走旱路,再走山路。分开应急车的时分,李凤林望了眼山脚下的大岗山水库,水面上稀稀拉拉全是快艇,几十艘快艇在这里穿越,运送物质和营救人员。


    1小时后,担任运输的快艇把他们放在暂时搭建的码头上。从这里开始,他们需求背侧重物爬山。让李凤林感到庆幸的是,7日一终日都没有下雨,“要否则更风险”。
    摆在李凤林和共事背后的,是一面简直90度的山坡,杂草丛生的山体遗留着地震的痕迹,不少中央的植被曾经隐没,泥土裸露在里面。
    9月的山里天亮得特别早,晚上6点多,太阳开始落山。临到7点,李凤林简直看不见前行的路。队员们把手电筒关上,为后面的人照亮。依托手电筒的亮光,走在第一个的队员用脚贴着草根把杂草压在脚下,硬生生为前面的人踩出一条路来。


    即使如斯,背着几十斤的重物往上爬仍然艰巨。爬山进行到一半的时分,李凤林觉得身后的背包似有千斤,直直地往下坠,带着他脚下的泥土也往下滑。1个多小时后,20点20分,李凤林和共事瘫坐在跃进村卫生院的院子里。
    长久劳动后,他们在卫生室里找到一张乒乓球桌。把卫星天线架在桌上,启动发起机,通电。晚上20时51分,4G信号顺利守旧。
    至此,“孤岛”跃进村再也不是孤岛。


    作者/IT时报记者 范昕茹
    编纂/ 钱立富 挨踢妹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四川电信 采访对象
    来源/《IT时报》大众号vittimes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中级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8

    帖子131

    积分395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