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拯救洋码头:欠款2亿,员工只剩50人,追求并购

    [复制链接]

    2022-9-20 21:35:04 37 0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Tech星球,作者 | 习睿在和Tech星球沟通前,洋码头开创人曾碧波刚刚开完一个半小时的会,过后已经是已经深夜将近11点。
    守业十二年,繁忙至深夜关于曾碧波来讲是常态。但异于一般人的勤快和坚持,并未能减缓洋码头的窘境,就好像一艘大船朝着过错的标的目的飞行,将永久达不到起点。
    过来十二年,洋码头阅历过国际跨境电商最巅峰的时代,公司迅速壮大,员工人数一年翻了一倍还多。但这两年,这家公司逐步隐没在大众视野中。
    假如不是开创人的地下信以及发声的卖家,大略没有人会留意到这艘曾经快要搁浅的船。
    融资过10亿,具备不乱盈利的跨境电商公司从高峰跌落,洋码头曾经没有了不乱的办公场地,有2亿元卖家欠款待还,开创人曾碧波乃至卖房卖车,但资金仍旧不敷周转。
    洋码头降生于2009年,随后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入了高速扩大的十年,那是守业者的黄金时期,热钱滚烫,消费旺盛。降生于2010年前的洋码头,没有阅历过经济周期的浸礼,这家公司及他的掌舵者其实不分明,当市场向下时,需求做好哪些筹备。
    过来一周,Tech星球就此访谈了洋码头开创人曾碧波,也分割了多位卖家和公司员工,试图回答,洋码头是如何走入了至暗时辰。
    曾碧波向Tech星球坦言,形成明天这一场面的缘故,不是过来开展中的继续亏损,而是在资本运作过程当中的塌实心态,以及对资本市场的过错判别。他感觉本人应该赴中国香港或者美国上市,而不是谋求在国际上市,这一战略影响了资金的周转。
    欠2亿货款、总部退租、员工只剩50人,公司每个月仍盈利
    一家公司的办公场地和所处的地舆地位,是公司开展情况的注脚之一。
    洋码头的总部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江场三路93号十二层,这是上海市北高新翻新园区里房钱最贵的写字楼。很少有人知道,洋码头在巅峰时代还将13层给租下,但也很快退租。
    “以前这栋楼进出都是佩戴着洋码头工牌的年老人,他们公司是这栋楼里人至多的”,市北高新园区的保安告知Tech星球。
    但当初,这里曾经再也不属于洋码头。
    Tech星球9月15日实地探寻时发现,洋码头已经的总部大门紧闭,只贴着两张告示。一张来自物业,下面写着“因洋码头长时间拖欠房钱、物业费、水电费,现已提起诉讼,故住手该场合使用”,另外一张来自洋码头公司,下面写着“为紧缩不用要的开支,我司启动总部办公地址迁徙方案,过渡期间,洋码头将采用近程居家办公。”
    曾碧波向Tech星球确认了纠纷的存在,他抵赖公司拖欠了6个月房租。
    “我以为市北高新应该给洋码头免租政策的,由于上半年疫情。疫情期间两个月都不办公,没有人在公司,全部栋楼也租不出去,只要洋码头要租。”曾碧波解释道。
    危机进一步袒露在大众背后,源于洋码头在大众号公布的地下信。5000字的地下信具体解释了,洋码头是如何一步一步堕入危机,以及但愿卖家们可以信赖平台,持续运营。
    事实上,洋码头平台上的卖家早就意想到了问题。
    货款拖欠的景象,从去年年中就曾经泛起。卖家王星就是其中的一个,从去年年中开始,洋码头累积欠王星16万货款,至今这笔钱都没有到账。
    去年,洋码头向王星解释,由于疫情,再加之公司筹备上市,有股权架构调剂,所以资金周转难题。此前协作4年所累积的信赖,让王星选择了解和等候。
    但直到去年年底,王星才发现他并非个例。信赖在这刻被一点点瓦解。
    随之而来的是客服愈来愈搪塞的回复,对接的经营人员接踵到职,王星无奈再获取洋码头的更多动静。终究,他选择从德国追到上海,但愿拿回16万货款。
    像王星同样被拖欠货款的卖家有1000名摆布。这象征着,洋码头均匀欠卖家每人20万。曾碧波向Tech星球透露,截至往年5月,拖欠货款累计达到2亿,还有3000多万元的卖家店铺包管金。
    从往年年终开始,失去耐烦的卖家们开始时时泛起在洋码头总部,而且愈发频繁。关于卖家的欠款状况,曾碧波很分明,“欠款50万以上的不超过100个,欧洲有两个卖家,的确范围对比大,快600万。”
    不只是卖家,有部份洋码头用户也向Tech星球表现,在洋码头APP里的余额提现超半个月都未到账。有的金额数百元,有的上万。
    已经是入驻企业范围最大的洋码头,如今成为最令园区保安“头疼”的公司。“三天中间就得去十二层保护秩序”,保安向Tech星球埋怨,“每次警察都来调处。”
    员工范围也在缩减。2020年9月,洋码头创建10周年,公司从巅峰时代的700人骤降到300人。往年年终,这一数字徘徊到100,而当初员工只剩下50人摆布。
    不仅是员工数量。受疫情影响,从往年4月开始,洋码头实施薪资减半政策。即便曾经停工三个月,这一政策仍在履行。
    开创人曾碧波并无躲避这一问题。但他表现,洋码头对月支出1万元下列的基层员工不打折,办理层以七折为主,总监级别打半数,“公司目前一半摆布是基层员工。”
    作为已经红极一时的跨境电商平台,洋码头迎来了至暗时辰,但曾碧波其实不以为洋码头正在倒下。“50集体就曾经够维持公司运行了”,曾碧波向Tech星球表现,“咱们当初公司仍是正常运行的,每月仍是盈利的。”
    已经活泼着七八千卖家的洋码头,当初有还有500多家卖家在持续卖货。关上洋码头APP,直播版块仍然有买手在卖豪侈品包。
    延续两年盈利5000万,疫情后融资数亿,大举扩大
    洋码头是为数未几吃到过疫情红利的互联网公司。
    2019年,洋码头初次完成全年盈利。曾碧波表现,洋码头应该是国际首家完成盈利的跨境电商平台。
    提及2019至2020那两年,曾碧波仍是很兴奋,“2020年刚开始的时分,进口是很爽的,由于老黎民出不了国,只能从平台上消费,2020年流量特别大。”
    仅仅2年,洋码头的买卖额接近70亿,盈利近5000万,“全部跨境进口行业,只要咱们一家是赚钱的,其余都在亏钱”,曾碧波绝不粉饰关于本身商业模式的骄傲。
    在此以前,洋码头四年亏损了近6个亿。
    “你说6年烧8个亿,钱多吗?对中国做电商来说,一点都未几”,曾碧波坦言,“洋码头这么多年把平台烧到利润来,在这个行业里,咱们做的算不错了。”
    曾碧波回想,在2015至2017年是行业竞争最剧烈的3年。跟天猫、京东、考拉海购、小红书疯狂竞争的时分,洋码头烧了得多钱,“跟考拉竞争是很残暴的,都是贴钱亏钱卖的。”
    而卖家货款混用问题,也就是从行业混战时开始的。
    曾碧波坦言,2015年至2018年,平台亏损了不少钱,的确用到了平台卖家的资金。但他其实不以为这给明天的场面埋下了伏笔。
    “平台的模式有个投入期,有变现期。在投入期,品牌、流量、零碎、基建、供给链的全部进程都需求投入。积淀之后,2019年进入收割期”,曾碧波向Tech星球解释道,“商业模式是可以把钱给赚回来,可以把卖家的货款出借的。绝大部份电商都是终年亏损,最初赚钱了债债权,解决历史问题。”
    2016年,洋码头经过向卖家收取佣金的方式开始商业化。佣金收取比例也从3%晋升至当初的8%-10%。这也是洋码喽罗前最次要的营收来源。
    在曾碧波看来,只有经营不乱,洋码头靠收佣金也能成为一家继续赚钱的电商平台。
    “2018年,平台零碎就开发完美了,后续不必再投入研发本钱。2019年上线的海淘直播带来天然流量,不需求再买流量;公司一年的人力本钱在五六千万”,曾碧波计算着公司的本钱,“我躺在那赚钱,平台曾经进入收割期了。”
    2020年,不到一年半时间里,洋码头拿到三笔来自资本市场的融资,每笔金额都超亿元。而在此以前,这家公司曾经快3年没有融资了。
    延续盈利的洋码头开始踊跃规划。在洋码头2020年的方案中,新批发名目的发力指标是,3年外在100个城市开1000家线下门店。2021年3月,洋码头片面启动奢品民间直营,从第三方平台成为“供货商”。
    业务大举扩大,曾碧波想赚更多的钱。不外,这类设法并无成为理想。
    十二年“海淘老兵”,为什么走到了悬崖边?
    回顾过往十二年的守业历程,曾碧波以为,本人做过最初悔的抉择就是在去年选择回国际上市。
    “确实是我策略上的失误”,曾碧波坦言,“咱们就应该谋求在美国或者中国香港上,把策略持续连续上来。”
    延续两年完成盈利5000万,融资数亿。疫情带来的进口红利,让曾碧波感觉本人成了真实的“码头哥”,他恍如看到了率领团队上岸的光辉局面。
    “2020年,咱们太顺了,手里有得多现金,就有点塌实了”,曾碧波告知Tech星球,“同行都没有像咱们这么扎实,效力这么高,商业模式横扫天下,咱们批发贸易多,微博、重庆市政府都来投我。再加之寺库在美股上市,市值表示其实不好。”
    在2020年9月,面对媒体诘问关于上市的看法时,曾碧波还在克制本人的向往,“资本市场是如虎添翼、瓜熟蒂落,急不来。投资人急也没用,上市有他的外在法则。”
    但不到半年时间,洋码头仍是启动了上市方案,筹备冲击守业板。只管曾碧波早就预见到了上市过程当中的潜伏本钱,但他仍是抉择奋力一搏。
    曾碧波从一开始便想在海内上市,但错过跨境电商黄金时期,只能选择回国上市。这致使其不能不花大代价拆红筹构造,即撤除VIE架构。
    从抉择拆红筹构造开始,洋码头采用了一系列的举措。最为首要的是,洋码头将资金托管至第三方平台。“过后咱们将少量的资金,放第三方托管的领取结算零碎里来撑持平台海内卖家的正常结算,所以这一下资金损耗得对比厉害”,曾碧波告知Tech星球。
    此外一方面,一家大股东在去年抉择退出,同样成为洋码头损耗资金的重头。“由于这家股东不肯意在国际持股,也不肯意在国际上市,所以咱们退了一个亿。”
    曾碧波回想,拆红筹构造花了大略1.5亿元,再加之退股、还银行存款等等,为了上市,洋码头先后花了近3亿。但他以为,只有能顺利上市,这所有都在他的接受规模内。
    直到2022年的疫情,完全打乱了曾碧波的方案。
    “2020年咱们对市场的判别仍是很乐观的,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这个市场的情势彻底不合错误”,曾碧波剖析,“2021年,全部抖音生态突起,国产品牌开始起来,用户渐渐地不买国内品牌。一年时间,进口再也不红火,出口反而很火,再加之海疫情彻底超越咱们的预期。”
    2022年的疫情,给洋码头从供给链、物流到消费者需要端,都带来了影响。
    在供给链端,洋码头始终采用的国内直邮的物流模式,在海内建立海内仓。疫情期间,国内直邮定单的航班数量大幅降落。曾碧波回想,以前一周能有超40趟航班把定单配送到国际,当初一周只要2至3趟航班,每周基本没有货能发还国际。
    洋码头始终在机场清关,但进口物质要配合防疫,全部定单的履约速度时效特别差,泛起少量消费者勾销定单。而在用户端,洋码头近30%-40%用户来自上海,但往年上半年,上海用户根本再也不海淘。
    “当初来看,去年的步子迈得太大了,咱们原本在2020年的势头很好,2021年咱们能够收割行业,变为抖音最首要的策略协作火伴,把一切的买手直播保送到抖音去”,曾碧波反思。
    “从逻辑下去讲,过后选择上市的判别是有依据的,但当初来看仍是不敷郑重,对市场危险的判别仍是偏老练的”,曾碧波坦言。
    上市成为不成能实现的指标。还没“上岸”的洋码头,迎来的不是敲钟时的喝彩,而是失去耐烦的卖家们。
    追求并购,洋码头向何处“泊岸”?
    8月31日,曾碧波召开卖家会议,90分钟时间全盘托出洋码头的现状,并提出但愿经过“债转股”的形式来解决历史货款问题。
    半个月过来,找洋码头磋商“债转股”的卖家其实不多。“大可能是张望为主,卖家也在看咱们下一步的举措在哪里,看融资的停顿”,曾碧波告知Tech星球。
    实际上,对洋码头曾经不抱但愿的卖家们其实不认可这一计划。“咱们就想拿回本人的钱”,卖家王星告知Tech星球,“变为股东了,那其余卖家就是找我来要货款了。”
    只管曾碧波怪本人太置信资本,但眼下,能救洋码头的也只要资本。
    并购多是当初曾碧波以为最切实际的解决计划。“把咱们的资产、品牌、业务、资源融入到一个更大的平台体系,而后把债权清仓,我感觉这个可能更理想一点”,曾碧波告知Tech星球,“仍是要确保业务失掉好好开展,在运营的卖家失掉有序的资金结算,以此来获取更好的资本运作的空间,把历史问题解决。”
    无论是卖家会议上,仍是面对媒体,曾碧波都透露目前有四、五家机构正在对接,包罗互联网电商巨头、国企以及传统国内贸易公司。
    实际上,从2015年开始,洋码头就想归到巨头名下。京东、阿里以及拼多多都是其游说的对象,但巨头都未对洋码头发生兴致。
    在曾碧波看来,海内买手、卖家是洋码头当初会谈的最好砝码。而长达一年的货款拖欠,简直已将卖家的信赖损耗殆尽。
    “假如从一开始洋码头违心和咱们侧面沟通,我之后仍是会持续在洋码头上卖货的,由于平台的确蛮好的,要否则也不会做那末多年”,王星向Tech星球坦言。
    但当初就算能拿到货款,王星将来可能也不会斟酌再跟洋码头协作,“这曾经不是平台的问题了,是对人绝望。”
    洋码头上的卖家并不是仅在一家平台经营,关于他们而言,失去洋码头是损失部份支出。而关于洋码头而言,卖家是平台最有价值的资源。将来,洋码头还能凝聚多少卖家是个未知数。
    “只有给我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我就可以还完一切钱 ”,曾碧波对洋码头仍然抱有决心,“当初咱们的业务在复苏,正在发生利润。上海也停工了,也有资方对咱们感兴致。毕竟洋码头积攒了品牌零碎、供给链资源,以及3000多万的用户。”
    曾碧波预算,去年洋码头估值超40亿,其集体加之团队占股百分之二三十,“哪怕估值当初只要10亿,咱们释放15%股分,就可以填补上资金窟窿。”
    在曾碧波眼里,2亿的货款并非甚么解决不了的大数目,眼下的危机也并不是无解,作为十二年的海淘“老兵”,洋码头只是临时遇到难题,他深信,“洋码头不会倒下”。
    (备注:文中王星为化名。)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2

    帖子31

    积分146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