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对话「梦想绽开」科技CEO熊文:VR行业正在逐渐过渡到VR+AR的MR时期 | 36氪专访

    [复制链接]

    2022-9-26 15:22:19 20 0

    原标题:对话「梦想绽开」科技CEO熊文:VR行业正在逐渐过渡到VR+AR的MR时期 | 36氪专访  
    文 | 周鑫雨 邱晓芬  
    编纂 | 苏建勋  
    2021年下半年的“元宇宙”概念的衰亡,让MR(AR、VR)行业再次站在风口。  
    IDC数据显示,VR/AR市场总体出货量达58.6万台,消费市场出货占比继续晋升,各大厂商也在消费级VR/AR装备商继续发力。  
    但是,6年的VR行业曾疾速阅历了“高楼起,高楼塌”。2016年,Oculus、HTC VIVE、索尼Morpheus等消费级VR装备密集公布的同时,行业技术却异样疲软,产品佩戴发生的眩晕感没有被解决,而内容生态的不残缺又成为了用户增长的阻力。  
    成立于魔幻的2016年,北京梦想绽开科技无限公司相对于寂静了5年,又在2021年迎来了发作点。这是一家由爱奇艺外部孵化、独立经营,并专一于虚构理想技术、产品和内容研发的科技企业,前后推出了奇遇系列多款VR产品。IDC数据显示,2021年,奇遇系列以27.4%的比例位居中国VR线上电商出货量Top2,Q4又以22.5%的市场份额位居国际第一。  
    从成立到当初,梦想绽开CEO熊文始终在验证一件事:“选择VR行业是正确的。”硬件技术的开展和内容生态的完美,让他其实不耽心2016年泡沫会重演。近期,36氪在梦想绽开总部和熊文聊了聊他对VR行业的了解,以及对将来的判别。下列是36氪和熊文的对话:  
    VR+AR:硬件的3.0时期  
    36氪:作为内容平台的爱奇艺规划VR赛道出于怎么样的斟酌?  
    熊文:关于爱奇艺这样的公司,乃至是关于明天一切在挪动互联网畛域的平台来讲,都躲避不了这样一个趋向:用户会把时间调配将从以手机为中心缓缓转移到VR等头戴式装备。按照用户时间调配的变动趋向,其实一切内容平台都会去斟酌转型。  
    其实从挪动互联网有个显著的法则:内容平台和终端其实存在博弈瓜葛。得多人都说终端是内容的入口,但其实关于用户自身来讲,他们要的并不是硬件,而是内容。所以经过终端硬件去更好地获取内容,对用户来讲是最无意义的办事。  
    在爱奇艺过来的这些年里,无论是在智能手机仍是电视端上,都与硬件品牌有长时间的协作。而对爱奇艺来讲,它曾经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内容散发平台,就有须要在下一个时期在硬件畛域有所规划,具有一个协作严密的硬件入口。从策略下去看,这是一个公道的选择。  
    从奇遇3开始,「梦想绽开」的开展进入策略2.0阶段。图源:企业供图  
    36氪:从奇遇1到奇遇dream pro,整条产品线有怎么样的改造?为何公司说从奇遇3开始就进入了策略2.0阶段?  
    熊文:VR行业的开展有两根主线:一根是硬件自身的迭代,另外一根是内容或者说是内容场景的迭代。这两条线之间会互相作用。  
    从这几年的开展来看,能看到硬件开展的一些法则。首先画面显示愈来愈明晰,分辨率从初期的2K到当初主流的4K。其次是新的交互形式的发生,从三自在度的交互提高到六自在度的交互。实质上,显示和交互技术的开展推进了VR行业过来五六年的提高,这是在硬件方面。  
    展开全文    而在内容方面,最严重的变动是从以“视频”为中心逐渐进化到以“视频+游戏”为中心,再到当初缓缓变为“视频+游戏+社交”。  
    咱们所说的“1.0时期”和“2.0时期”,是以交互方式的改革为划分依据的,交互模式的不同抉择了运用场景的不同,用户的感触也是彻底纷歧样的。三自在度交互所代表的产品和场景是1.0时期,而六自在度的交互就是2.0时期。  
    36氪:还会有“3.0时期”吗?  
    熊文:咱们置信还会进入到3.0时期。仍是在交互层面下去看,首先会有新技术发生,也就是从VR变为MR的阶段。以前VR的体验都是全关闭/全沉迷式的,用户戴上头显之后就看不见里面了。MR技术象征着头显上的RGB黑白摄像头数量会变多,同时响应速度会变得很快,用户在体验时既能选择沉迷在虚构环境中,也能经过摄像头看到理想世界,而且还能在下面叠加虚构物体,也就是在VR的根底上具有AR的功用。  
    我置信这类双模式的产品也会成为3.0时期的特点。  
    既是文娱装备,又是出产工具  
    36氪:对奇遇而言,从VR转向MR的应战点在哪些中央?需求补齐哪些才能?  
    熊文:从VR到MR无非两个方面:一个是硬件技术,一个是内容生态。  
    从技术层面而言,应战确定存在,但这相对于来讲是一个天然的延长。由于咱们看到的MR产品,都是依靠于原本的VR根底之上进一步再往前开展的。咱们以前用于定位的有4颗摄像头,但那是4颗灰度摄像头,自身曾经具备了看外界的才能,不外由于它是灰度的,看不到黑白的世界。假如要开展到MR,咱们当初就需求再把摄像头进一步变为黑白,并且咱们但愿它对理想的复原度要更好。因此从技术下去讲,咱们要做的并不是是划时期的腾跃。  
    更大的应战在于内容生态的改革,由于原本的VR内容生态曾经有了对比成熟的体系,好比全沉迷。但AR又是一套全新的内容生态,咱们需求把它们整合在一同,去拓展更丰硕的运用场景。  
    不外AR内容生态也并不是彻底从0开始开展。原来的IOS和安卓零碎其实曾经有相似于AR的内容生态,好比你拿苹果摄像头拍月亮,屏幕上会显示出一个异样明晰的月亮,这其实就是一种AR运用。咱们当初要做的就是把VR和AR技术整合到一个硬件上。  
    36氪:那在技术上,MR会减少哪些部件?  
    熊文:直观的表示就是摄像头更多了。奇遇都是规范的4个摄像头,假如市面上泛起2个摄像头的装备,严格意义上都是过渡性的产品。比及MR技术成熟,摄像头就会变得更多。  
    36氪:那在运用场景上会有怎么样的改动?  
    熊文:关于VR而言,全沉迷的体验实质上最合适文娱/文娱+社交场景,更偏toC。而AR提供真假结合的场景,实质上是一种出产力工具,经过在理想中提供虚构信息减少效力。  
    当VR进入MR阶段,最大的变动就是装备的属性从文娱为主导,过渡到文娱+出产力工具,产品的用处会更加丰硕。好比说,咱们既能够用MR装备打游戏,或者在元宇宙中社交,也能够用它来散会,或者做一些文旅产品。  
    36氪:假如作为一个出产工具,AR的运用场景是不是很难冲破细分畛域?  
    熊文:假如当初单纯做AR,就会见临太垂的问题。在家庭文娱场景中,AR的功用就相似于“戴在脸上的投影仪”,运用场景是很窄的。但若和VR结合,运用场景就会被裁减。  
    “当初少量的AR眼镜都在走VR之前走过的弯路”  
    36氪:去年爱奇艺曾经提出了“可量产版孔阵波导AR光学技术计划”,为何AR眼镜没有立刻投入出产?  
    熊文:咱们外部其实始终在钻研AR技术,包罗光学、计算、交互等等。当初之所以没有推生产品,由于咱们感觉当初还不到时分。  
    在我眼里,当初少量的AR眼镜都在走VR之前走过的弯路。好比在产品状态上,VR次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最后级的“手机盒子”;第二种是用一根线连着PC的头显;第三种是一体机。  
    通过几年的开展,大家很容易发现,前两种计划是不行的,由于其中有一些很理想的应战。首先是请求凋谢装备的计算权限很难,苹果IOS、安卓ROM,这些底层权限都紧紧握在厂商手里,假如他们不凋谢,咱们的一体机就没法做。其次是散热问题,手机为了做轻薄个别都采取主动散热,但VR对它的CPU来讲是高负载,主动散热基本解决不了。最初是分辨率问题,普通手机或者PC分辨率达到2.5K曾经不错了,但对VR来讲才是最低规范。  
    回到AR,当初市面上许多产品依然需求和手机配合,但因为计算权限,许多手机并不兼容,用户的体验感就会很差。所以当初还不到技术成熟的时分,但这无妨碍咱们在AR钻研上做一些症结技术的贮备。  
    36氪:近期得多车企都推出了“车载AR眼镜”,您感觉这个运用场景是“实现式”吗?  
    熊文:我感觉AR跟车的结合不该该像当初这样,否则坐车上和坐沙发上看电影有甚么区分?我以为AR与车结合最起码的规范有两点:  
    第一,装备和车应该是一体化的,由于车自身有本人的感知才能,它有静止的形态,对四周的环境有所感知。同时你头上的AR装备也有感知体系。这两个体系应该在底层上做融会,不然车运动和车运转毫无区分。  
    第二,关于车内这样一个场景必需有定制内容,在车上的体验必需得比沙发上好。不然花几十万买一辆车,就给点电影,显然是不敷的。  
    36氪:比来许多厂商都在谈苹果将来在MR上的规划,您又是怎么看的?  
    熊文:得多时分苹果的确有才能定义规范,要抵赖苹果是一家很厉害的硬件公司,它有很弱小的硬件才能和供给链根底。  
    然而我感觉咱们在VR行业待了这么多年,其实苹果对硬件和软件的认知和设法根本上仍是和咱们统一的,没有让我感觉特别诧异之处,包罗行业大道动静说苹果要做MR,我感觉这个很荒诞不经。  
    苹果的参加关于行业来讲实际上是利好,可以让更多人对产业发生兴致,也会有更多用户去关注这样的产品。但我感觉苹果来做MR,依然很大可能会做一体机,同时它也会去跟iPhone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拓展更多的运用场景。  
    36氪:当初行业内大家竞争的都是甚么?价钱仍是体验感?  
    熊文:永久是两点:一是硬件的体验,二是内容。VR开展到当初,我感觉关于用户来讲均匀使历时长要超过PC、游戏机之类的装备,泛起代替性趋向,能力证实VR真正有一个很大的市场。  
    要区分的是,VR要替代的不是详细的某一个装备,而是理想世界。经过VR发明出一个新世界后,你回归理想那刻仍是会用得手机,所以它们之间不是代替瓜葛。  
    然而从用户角度来看,一天只要24小时这个规定是无奈改动的。因此各种新产品面世后都面临着抢占更多用户市场的困难。假如VR能在24小时里抢占到5个小时,我感觉这个行业就曾经获取了至关的市场范围。  
    36氪:那奇遇将来在进步用户使历时长上有甚么战略吗?  
    熊文:用户时长靠补助是无奈始终减少的,只能获取短时间成果。从久远下去看,咱们仍然离不开三件事件:视频、游戏和社交。  
    VR装备实质上就是带有社交属性的装备,由于你进入Second Life之后确定也不但愿只要一集体。咱们就但愿把场景从原来的繁多呈现逐渐变得更为拥有互动性质,好比参加Live House或者一些上演,就可以把社交和视频结合起来。在游戏上咱们也能看到显著的社交化趋向,单机游戏曾经愈来愈不是主流了。  
    我置信将视频、游戏和社交结合后,用户使历时长能从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再逐渐往回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6

    帖子36

    积分170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