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博望财经,作者 | 宁成缺“这世界上只要一种病,那就是穷病。”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卖假药的张长林曾说过这样一句很扎心的话,虽然严酷却无比理想。
在大病背后,普通家庭抵挡危险的才能很弱,一张病危通知书的面前是层层叠叠的高额医治费用,能够须臾间捣毁一个普通家庭。
而此时此刻,大病众筹就成为不少身患重病却家境清贫的患者最初的但愿。乘着互联网的红利,以轻松筹为代表的网络互助平台衰亡,不只在短期内吸引了少量流量,还获取了资本市场的青眼。
但微小的流量暴光和市场期待面前,轻松筹也面临着诸多灾言之隐。好比,商业和公益的天秤,轻松筹一直难以均衡。
与此同时,暴力裁员、高管到职、融资停滞也在无时无刻困扰着轻松筹。
独创线上大病众筹模式,轻松筹站稳下沉市场
保险是人类文化所发明的独有契约模式,但我国的保险行业开展其实不充沛,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横蛮成长期。
在传统保险市场上,存在着用户流程体验差、信息不合错误等、营销太生硬等痛点,这致使在寰球第二大的保险市场上,我国保险深度(保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在2020年只达到5%,还不到英法等国的一半。
可“互联网+”模式的泛起,完善击中了传统保险市场上用户的痛点,互联网保险行业也迎来了背阴开展。
成立于2014年的轻松筹率先凭借线上大病众筹模式跑了出来。大病众筹模式是利用挪动互联网平台亲友验证信息、社交传布筹款的翻新门路,帮忙以三四线城市为主的大病患者第一时间解决医疗资金问题。
仅2015年,轻松筹医疗救助版块就上线2.3万多个名目,筹款金额1.8亿元,共有380多万人次参预捐款。
2019年,轻松筹更名为轻松团体,旗下有5大业务板块,分别是轻松保、轻松互助、轻松筹、轻松公益和轻松安康。目前轻松筹的累计筹款金额达到了360亿元,注册用户6亿人,且深度规划上上游安康产业。
资本市场也对轻松筹抛来了橄榄枝。企查查数据显示,自2014年成立以来,轻松筹曾经进行了4轮融资,算计融资金额为5900万美元,根据最新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4.17亿元。投资方包罗腾讯投资和IDG资本。
近几年来,在疫情的暗影下,公众安康认识的晋升和对安康险的需要也泛起陡增,叠加网络互助遭到政策利好,轻松筹紧紧地占领了下沉市场,只有提到大病众筹,公众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轻松筹。
商业模式造人诟病,轻松筹纯靠“卖保险”?
虽然做的是公益,但商业的实质仍是赚钱。可谈到盈利这一块上,轻松筹却显得相形见绌。
大病众筹和网络互助虽然能会萃人流,却奉献不了太多营收。拿轻松筹来讲,在大病众筹业务上不收取用户的任何费用,并全额补贴筹款过程当中发生的办事费用、审核费用等,仅是为了维持财务安康向筹资人收取2%的手续费,宣称用以领取资金通道费用。
而轻松筹的“老对头”水滴筹为了迅速博得了用户的好感与口碑,更是间接开启了0手续费时期。
所以,关于轻松筹和其余互助平台来讲,大病互助只是用来吸引流量,而营收则不谋而合地寄但愿于保险业务。
2016年8月,轻松筹拿到保险经纪牌照,上线了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轻松e保”,总体定位从社交众筹转变成安康保障办事。次年,水滴筹也正式获取了保险经纪牌照,同月上线了保险销售平台水滴保。
明明是众筹平台,却仍然要靠“卖保险”来获取支出,这样的商业模式不只造人诟病,还常常使轻松筹堕入公益与商业的艰巨均衡。
为了开展旗下保险业务,轻松保始终以“收费”为卖点诱导消费者。好比,广告上说的是“收费领65000元重疾保障金”,但实际生成的保单是800元;“收费支付保险”的面前,是首月领取一元,次月起就自动扣款142元。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相似的投诉案例曾经高达近千条,投诉集中在无故扣费、诱导投保、退保难、理赔难等方面。
轻松保公布虚伪广告,和消费者玩文字游戏的行动也惹起了银保监会的不满。早在2019年,银保监会就暴光了轻松保的“诈骗投保人”问题。
银保监会指出,轻松保“首月0.1元”“首月3元”“会员日补助”等外容,实际是将全年应交保费扣除首月0.1元或3元的保费后,将残余保费均摊至后十一个月,消费者并未失掉保费优惠,上述行动属于虚伪鼓吹、诈骗投保人。
而最蹩脚的是,轻松团体其余业务开展其实不顺利。旗下轻松互助宣告正式关停。按照最新一期均摊公示显示,轻松互助的均摊人数高达1734.8万。与此同时,轻松e保也并未取得现实的事迹表示。
这也在一定水平上反应到了轻松筹近些年来的融资停滞上。按照企查查显示,轻松筹的融资脚步停在了2017年,近几年未有新资金进入,而轻松筹的估值却急剧升高,从最高点的20亿美元下滑到风闻中的10亿美元。
轻松筹的融资脚步停在了2017年,但作为最大竞争对手的水滴筹却已在资本市场胜利上岸。与此同时,中心高管的接踵到职也让轻松筹的将来蒙上了一层暗影。
2020年10月26日,刚入职满一年的轻松团体CEO张科因集体缘故提出到职;两个月后,联席CEO钟诚也被曝到职……公司中心高管到职,或多或少都阐明公司的运营存在问题。
审查机制成痛点,轻松筹面临内忧内乱
除了商业模式分歧理以外,大病众筹平台的审核机制也是行业痛点。
自卑病众筹降生以来,时时时就会产生筹款失信事情。好比,德云社相声演员吴鹤臣事情、罗一笑事情、女大先生轻松筹骗人圈钱事情等,让用户对大病众筹平台削减了泛滥质疑。
而之所以此类事情频出,一个首要的缘故就在于企业没有资历强迫审核用户集体信息,所以只能经过其余方法进行核实。
水滴筹开创人沈鹏曾表现:“咱们会有三重审核,第一层本人审核,第二层由内部保险公司或考察同盟公司进行考察,第三层是经过相干会员公示,让全民参预做风控。”
但很显然,在急迫的商业化心思下,轻松筹等众筹平台并无增强风控,做到深度审核。毕竟做信息核实的本钱过高,并且审核严格无益于公司做大,也难以做出更美观的数据,无益于获取更高的融资,与本身商业利益相悖。
因为大病众筹链条存在破绽,也滋长了一些灰产行业。有一些“灰产”从业者以帮忙病人筹款为名收取高额佣金,有的乃至拿走捐款的70%作为“办事费”,只给病人剩下点零头。
想要完成良性开展,轻松筹等众筹平台需求先解决审核监管破绽和先集资后审核的机制问题。
9月14日,媒体人伟子在社交媒体发文称,13日“轻松筹忽然暴力解雇几千员工,工资没发,抵偿没谈,连个解雇缘故都没说清”,并配上了少量相干截图。
但侥幸的是,互联网保险的盘子够大。按照胡润钻研院公布的《2020中国互联网保险中介办事平台Top10》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互联网保险的市场占比份额已达全部保险行业的30%摆布。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曾经进场管制。2020年9月,银保监会颁发了《不法商业保险流动剖析及对策倡议钻研》。文中指出,“比来一段时代横蛮成长的网络互助平台,实质上拥有商业保险的特点,但目前没有明白的监管主体和监管规范,处于无人监管的为难地步。”
文中还间接点名部份平台:“互相宝、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量宏大,属于非持牌运营,涉众危险不容无视,部份前置免费模式平台造成积淀资金,存在跑路危险,假如处置不妥、办理不到位还可能诱发社会危险。”
能够见得,将来行业会往更为良性的标的目的开展,增强患者配景考察,完美公道的办事机制,修复行业信赖,此时轻松筹确当务之急。
如今市场竞争日趋剧烈,不只有水滴筹这样的劲敌,还有领取宝、滴滴、苏宁等巨头接踵入局,起初者如斑马社、夸克同盟、人人互助等一大批网络互助平台都对这块市场虎视眈眈,作为已经的行业后行者,轻松筹要想持续守住本人的地盘,其实不容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