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华为汽车的靴子什么时候落地?

    [复制链接]

    2022-10-5 21:10:40 52 0



    作为一个十万亿级的市场,智能电动汽车产业正引得群雄逐鹿。比亚迪、特斯拉、“蔚小理”之下,赛力斯、哪吒等已成“新权势第二军团”,华为、百度借本身科技基因频频发力,丰田等传统车企则竭力坚守。在这场剧烈的竞争中,谁会折戟沉沙,谁又将成为秦楚?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投资时机?为此,市界推出《群雄争霸新动力》特别专题,并约请业内大咖参预上市公司竞争力论坛系列对话,与你一同深化讨论行业热点话题。
    作者丨林夏淅编纂丨刘肖迎
    在当下智能电动汽车赛道上,华为显然是绕不开的一个存在。
    但他是谁的对手?行业内尚无一个明晰的判别。
    在明白表现“不造整车”的现阶段,华为也许志在成为下一个博世(国内头部汽车供给商),奈何普遍而深挚的终端产品业务根底,让市场对华为造车一直抱有更多的期待。以广汽董事长“灵魂论”为代表的观念,也暴-露了不少整车厂商对华为怀有的深深警戒。
    华为确当务之急,显然是在尽量短的时间里,最大水平地施展本人在造车和卖车方面的“魅力”,取得更多整车厂的信赖与协作。
    最新数据显示,作为华为深度参预的两款车型,问界M5先是用87天完成单款车型累计交付量破万的最快纪录,问界M5和问界M7又在往年8月完成了单月交付量破万的新成就。
    增长迅速是事实,问界在8月曾经挤入了新动力车销量前十,但这样的成就仍是间隔余承东“全年卖出30万辆”的期许至关边远。短时间内无论是华为本人仍是外界,恐怕都难以肯定其不造车的信心。
    01 华为向左,余承东向右
    在造车这件事件上,余承东和华为少见解传递出不同的观念。
    始终以来,华为对外的一致口径都是“华为不造车,但会帮忙车企造好车”,而2021年9月时任华为轮值董事的徐直军在媒体沟通会上透露,“余承东曾对这个抉择表现不服,他可能就想造车,但他只要一票。”
    徐直军还表现,“造车不挣钱,不造车的挣钱反而更多”,此外华为车BU过后的总裁王军也曾地下表现“目前真的没有斟酌(造车),零部件业务做得足够好,为何要造车?”
    在这面前是暗藏在整车企业之后,汽车行业内寰球Tier 1(汽车一级供给商)巨头不为人知的超强赚钱才能。
    所谓Tier 1,指的就是整车企业的一级供给商,他们在传统燃油车时期占领产业链内至关大的话语权,间接向奔跑、宝马、福特这种整车厂供给总成、模块等,也一定水平参预整车厂的研发和设计,代表性企业包罗德国的博世、大陆和采埃孚,还有英国的安波福和加拿大的麦格纳。



    2021年博世团体支出78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510亿元),息税前利润3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24亿元),麦格纳支出36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60亿元),净利润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7亿元),都是Tier 1厂商中对比头部的代表。
    比较之下,特斯拉虽然在2021年泛起发作式增长的事迹,创下53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32亿元)的支出和55亿美元(约合352亿元)的净利润,但在此以前始终到2019年,特斯拉阅历了长达十余年的亏损。
    国际市场规模来看,除了比亚迪和上汽团体,其余上范围的传统车企支出范围根本在1000亿元摆布,净利润则在30亿元至70亿元之间,均远不如国内上的Tier 1巨头。
    更不要说国际的造车新权势——“蔚小理”2021年支出范围不外两三百亿,且净利润一直处于亏损之中,光是2022年上半年就算计了96亿元。
    2022年喊话“活上来”的华为,显然很难在当下进入这样一个需求少量后期投资,且可能继续多年亏损的新动力整车行业——2022年上半年,华为支出3016亿元,同比小幅增加了5.87%,但净利润只要150.8亿元,同比增加51.97%,比拦腰砍断愈甚。
    就这样,华为“帮忙企业造好车”的线路,成为了一种短时间内更加保险也更加轻资产的选择,不信服的余承东也只能承受公司的抉择。
    为彰显信心,华为2020年公布了一份文件,提及了代号为【2018】139号的决议,内容就包罗“华为不造整车,聚焦ICT技术,帮忙车企造好车”,还以严峻措辞表现“当前谁再建言造车,搅扰公司,可调离岗位,此外寻觅岗位。”
    值得留意的是,2020年这份文件里,还进行了另外一个回味无穷的组织架构调剂——将智能汽车解决计划BU(下列简称“车BU”)的业务管辖瓜葛从ICT业务办理委员会调剂到消费者业务办理委员会,同时重组消费者BG,任命余承东担任智能终端和智能汽车部件业务。



    为何说回味无穷呢?由于车BU定位为“帮忙车企造好车”,和原先的ICT业务板块内的经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同样,都是To B的定位。
    但架构调剂后,车BU和智能终端业务都由余承东担任,而余承东此前但愿造车的志愿表示得较为显著,从公布会上高调的全方位鼓吹到华美入驻门店,华为以后在问界M5、M7投入的资源,远超越Tier 1厂商通常波及的范畴,更像是在为自家产品“呼喊”。
    业内人士告知市界,智能电动汽车时期Tier 1厂商通常相对于低调,也很难用客户进行鼓吹,由于客户不但愿让本人看起来需求依托他人的技术。
    从这个意义上看,华为显然不是一家低调的Tier 1厂商,乃至不是通常意义上的Tier 1厂商。
    02 如何造?
    华为目前的造车模式有三种,各有着重,也各有优缺陷。
    第一种是零部件供给商模式,指的是华为向车企提供包罗鸿蒙操作零碎、域管制器在内的软硬件,其2021年年报显示,华为已和30多家主流车企品牌建设深度协作,HiCar反对车型超过100个,累计反对车辆数超过1000万台。
    这类模式触及规模虽广,但也最为传统,华为的施展空间相对于无限,余承东曾在2022年粤港澳车展上表现,“传统零部件销售模式,曾经无奈顺应明天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时期的要求”。
    无意思的是后两种。
    第二种是HUAWEI Inside模式,指的是华为为车企提供包罗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激光雷达在内的自动驾驶解决计划,车企在协作车型的车身打上HI标识,目前长安、北汽和广汽已与华为展开这一模式的协作,代表车型为北汽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长安阿维塔十一、广汽埃安。



    这类模式下,华为拿出以自动驾驶汽车解决计划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技术深化水平最高也最内核,但能够想象,这个过程当中华为和传统车厂必定阅历一段磨合,产品的终究交付时间也会拖得对比久。
    以北汽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为例,2021年4月开始预售,当年9月表态,但交付日期从2021年四季度一再提早,终究于2022年7月实际交付,而守旧华为高阶辅佐驾驶功用的版本,更是要比及2022年第四季度能力见到。
    过后有媒体征引北汽蓝谷外部任务人员的解释“鸿蒙车机零碎‘无缝流转’功用无奈完成,是该车型延期交付的次要缘故。”
    三是华为智选模式,指的是华为深度参预产品定义、整车设计并提供销售渠道,代表车企目前只要赛力斯(原小康股分),车型包罗赛力斯SF5、问界M5和问界M7,目前问界车型曾经进入华为旗下超过600家门店和十二2家用户核心。
    和“拖沓”的极狐比拟,问界M5在2021年末公布,2022年3月启动交付,问界M7更是在2022年7月4日公布后,短短51天就开启首批交付,被描述为新动力车型中最快交付纪录。
    值得留意的是,从表面、内饰、座椅、油耗到销售渠道方面,全都拉满“华为感”的问界两款车型,在智能化方面下的工夫,事实上只停留于鸿蒙操作零碎带来的智能座舱车机体验,并未波及第二种协作模式(HUAWEI Inside)所涵盖的自动驾驶解决计划。至于智能驾驶方面的才能,余承东在公布会上只描述为“够用”。
    更简略了解,就是华为把不同才能放在了不同的“篮子”里,而不同协作模式也是在验证不同篮子的变现才能。
    其中第二个篮子装了智能驾驶解决计划这个终极杀手锏,车企大略率按需购买,第三个篮子装的是华为的设计、品牌、渠道几方面才能,有报导称,每卖一辆问界华为大约赚10%。
    在验证第三个篮子才能的过程当中,协作方是谁其实其实不那末首要,之所以选择赛力斯,一方面是对方违心,另外一方面小康相对于无限的出名度其实有一个益处,就是不会成为验证华为相干才能时的搅扰项。
    这是有依据的——“抠车标”在车友圈其实不少见,往往是合资或协作单方中车主不待见的一方称号被抠下,好比华晨宝马中的华晨。而当初淘宝上也曾经有华为车标在售,从买家秀看,大多客户都把“赛力斯”车标抠上去换成为了HUAWEI。



    (图源网络)
    某种水平上看,这应该是华为“不造整车”与“造整车”两种观念博弈后的后果,之所以在问界车型上“留一手”(自动驾驶技术),一方面是需求给采取HUAWEI Inside模式的协作方一个交待,另外一方面华为也的确需求时间验证第二种模式能否行得通。
    在传统燃油车向智能电动汽车转型的这个阶段,诸如博世等Tier 1巨头,或多或少都遇到了本人的窘境,其中人材外流是一个对比明显的问题。
    例如目前国际智能电动汽车相干畛域的地平线、知行科技、禾多科技等公司,开创人都来自博世原办理和技术团队,他们深知Tier 1巨头的强项和弱势,但愿捉住国际微小的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培养下一个时期的博世、大陆或安波福。
    这类状况下,华为深挚的技术积攒拥有一定劣势,能为整车厂商输入的解决计划其实也有得多,假如能压服更多整车企业进行协作,那末后续成为一个智能电动汽车时期的Tier 1巨头,也并不是不成能。
    问题在于,假如整车厂不买单呢?那也许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03 华为的Plan B
    事实上,任正非也已经斩钉截铁地说过“华为不做手机”,这是记载在《任正非全传》中的原话。
    但在这之后,华为在GSM获取胜利后趁势开始研发3G,而研发3G业务必需有手机终端,华为没有,也没有厂家违心卖终端给华为,用任正非的话说,“咱们这才自愿开始本人来做”。
    历史老是惊人的类似——明天华为仍然表现不造车,乃至比过后更加斩钉截铁,除了前文提到的正式文件,任正非也地下明白亮相“华为永久不会造车”。
    但文件会过时,并且无效期只到2023年,从发文日(2020年10月26日)算起,还有不到400天就到期了,任正非的态度也可能产生转变。
    就像已经由于卖不出本人的3G网络装备而下信心造手机,如今的华为首选的仍然是“供给商”的身份。但若卖不出本人积攒的一筐子技术,或者与整车厂协作不畅,无奈充沛释放本人的技术完成变现,那末将来从下游向上游延长,染指整车业务也是一条无可防止的门路。
    如果真的有下场造整车的那一天,华为的实力如何呢?
    包罗电池机电电控在内的三电零碎,以及包罗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能源在内的智能解决计划,无疑是车身架构以外,对智能电动汽车而言最为首要的部份。
    而纵观华为现有的规划,会发现一个无意思的景象——车BU曾经推出以鸿蒙操作零碎为根底的HarmonyOS智能座舱、集成式智能热办理零碎和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等产品,经过与整车厂的协作,这部份才能正在逐渐失掉市场的检修。



    (华为官网组织架构截图)
    数字动力业务板块则发扬了在电力零碎方面的多年技术积攒,推出了业内首款多合一电驱动零碎DriveONE,且曾经前后搭载于问界M5和问界M7,也是问界相对于内核的一大卖点。
    除此以外,华为的云计算部门能够提供车联网方面的技术撑持,海思为华为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提供芯片反对,终端BG则能够提供销售渠道方面的资源歪斜。
    总的来讲,除了ICT根底设施业务波及的三个板块,华为现有的其余五个业务板块,均可认为华为造车保送不同的能量。
    固然,华为还需求一个操盘造整车的主体,有观念以为问界车型假如停顿顺利,后续华为可能参股乃至收购赛力斯。
    这类可能性虽然从华为方面无从考据,但赛力斯的投资者显然是抱有这类期待的——其股价从2020年末8元/股的低点,一路飙升至问界M7公布前夕90.5元/股的最高点,市值也从十二0亿元摆布涨至级1355亿元(以后回落至1000亿元摆布),翻了十倍不止。
    根据长时间关注新动力汽车板块的神农投资基金经理陈宇的观念,目前智能电动汽车的开展仍处于一个十分初期的阶段,某种水平上,明天的特斯拉只至关于智能手机时期的诺基亚,而真正具备发作性技术的产品可能要最少十年后才会泛起。
    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为仍有一按时间试错、调剂,终究抉择以何种姿势参加这场可能推翻咱们糊口形式的新战局。
    (除独自标注来源外,以上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2

    帖子40

    积分170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