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从买买买到卖卖卖,“壳王”郑永刚的瘦身之路

    [复制链接]

    2022-10-12 06:26:10 29 0

    来源:远川钻研所


    在娱乐界,有一个对于谢霆锋的段子是这么说的,80后以为他是一个摇滚歌手,90后感觉他是一个演员,而在00后眼中,他是一个厨子。
    其实,这样的类比也能够套在一些国际服装企业上,好比雅戈尔,你认为他是做西装的,其实人家的重心早就扑在炒股和房地产上,做了20多年投资,赚了400多亿,开创人李如成还曾自豪地说:“甚么主业不主业的,赚钱就是我的主业。”
    和李如成同样,一样在宁波发家的杉杉开创人郑永刚也是一个爱搞副业的商人,在70后的眼中,他是卖西装的,而在80后和90后,尤为是老股民眼中,他是江湖中大名鼎鼎的“壳王“,同时也是一名锂电大佬。
    2020年底,62岁的郑永刚再出山,执掌曾经31岁的杉杉股分,过后的杉杉虽然谈不上遇到甚么生死时辰,但在负极畛域,被领头羊贝特瑞拉开差距,同时又被后起之秀江西紫宸紧追不舍也是不争的事实,从市值上看,江西紫宸的母公司“璞泰来”曾经是1.8个杉杉。


    郑永刚,杉杉控股无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另外一方面,郑永刚似乎始终置信,做生意不克不及在一条路上走到黑,所以要不断寻觅第二增长曲线,不断地转型,用他的话说,“企业是有周期的,假如不变,最初只能败掉,鹤发人送黑发人”。
    在这样的运营思绪指引下,杉杉前年宣告斥巨资收购LG旗下的偏光片业务,但因为这两年消费电子行业不景气,这块业务目前不温不火,前景也尚未可知,但这对郑永刚来讲都属于惯例操作,毕竟“赌性”是刻在宁波商人骨子里的。
    01萧洒的厂长
    郑永刚虽然在家排行老二,但始终梦想着当老大,乃至有过一句名言:“我之前是宁波的老大,当初是上海的老大”,这类“当老大”的心思也贯通了杉杉的前世今生。
    1989年,郑永刚被支配到甬港服装厂当厂长,为了解救这家资不抵债的小厂,他抉择进军利润和技术壁垒都对比高的西服市场,用进口面料典质借来的几万块钱,在央视黄金档投了一条广告,也让“杉杉西服,不要太萧洒”的广告语传遍五湖四海。


    曾在央视黄金档循环播放的杉杉牌西服广告
    郑永刚起初回想,杉杉西服刚进入上海时,店门口就排起了长龙:“一开始一套西装卖十二0元,我让人去物价局,查了没有这项限度,很快加价到240元一套,仍是不敷卖,价钱再翻倍[1]。那时做西装,利润率比当初做房地产利润都高。”
    仅仅三年,杉杉靠西装做成为了国际最大的服装企业,郑永刚也变得有些心高气傲。1992年,国际评比十大服装品牌时,商务局但愿杉杉参选,郑永刚感觉假如本人不加入,评比就没有权威性,因而和商务局的领导开玩笑,说能不克不及让其余九家给他交钱[2]?
    跟着生意越做越大,服装大佬们也开始有了别的设法, 好比雅戈尔开始涉足房地产开发,杉杉则玩起了资本游戏,参预有后劲名目的融资,而后在IPO之前进出,赚得盆满钵满,宁波银行,万国证券(申银万国的前身)面前都有杉杉的影子。
    杉杉本人也在1996年上市,成为国际服装第一股上市之后,资本的涌入让杉杉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股价在三年时间内翻了三倍,但是,跟着中国复关入世进入倒计时,对服装这样休息密集型行业来讲,无疑是如临大敌。
    曾以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身份出国游历的郑永刚,见识过欧美服装产业的成熟:“ZARA到你家门口怎么办?你能和他媲美吗?不成能[4]!”
    郑永刚判别,杉杉的服装生意要走下坡路了,要想防止“鹤发人送黑发人”的命运,就必需要重整旗鼓,而这时候一个国度863名目进入了他的视野。
    02冒险的金融家
    1999年,中钢旗下的鞍山热能钻研院间隔冲破过后最早进的两头相碳微球负极技术,只差临门一脚。
    只是在这个紧要关头,国度拨付的1000万元课题估算有些顾此失彼。1999年3月,过后的钻研院院长王维刚飞赴上海,与总部刚搬家至此的郑永刚见了一面,席间,王维刚提议由郑永刚持续投资推进课题落地。郑永刚不懂技术,但敏锐地察觉到了这项资料的“钱景”。
    过后在寰球规模内,两头相碳微球被日本大阪煤气与日立化成垄断,每吨价钱高达50-70万元。
    面对王维刚的提议,郑永刚自掏8000万元,随后让人带着碳素钻研所的效果返回国际各家电池厂进行验证。在得出“技术没有问题”的论断后,犹豫不决用三个“小指标”将碳素钻研所连人带货打包到上海[2]。
    2001年,上海杉杉在碳素钻研所的根底上成立,成为国际首家量产两头相碳微球的企业。利用国产化的本钱劣势,上海杉杉将这一资料的售价压到了37万元/吨摆布,打到日本大阪煤气封闭产线。
    在这之后,郑永刚又陆续收购了铜箔、正极、电解液企业,将杉杉从一家服装公司转变为了过后市场稀有的全能型锂电资料企业。
    2005年,从鞍山热能钻研院跳到上海杉杉的冯苏宁团队,实现了新一代人造石墨负极FSN-1(以冯苏宁的姓名简称命名)的研发,低收缩性、高能量密度的特征完善契合了消费电子关于高机能软包电池的需要。
    两年之后,苹果在大陆选择供给商,杉杉透过ATL(宁德时期董事长曾毓群的老东家)的瓜葛,借机成为人造石墨负极龙头。
    只管终局又是一个中国制作“赢麻”的故事,但在过后,跨界锂电对郑永刚而言依然是一场豪赌:
    一方面,因为业务膨胀,杉杉在服装行业的老大位置被雅戈尔取代,根本盘有所摆荡;另外一方面,虽然技术冲破了,但由于范围无限难以掩盖本钱,杉杉锂电业务始终在亏损,直到第六年才完成微利,而这六年多时间,杉杉的股价从每股34元跌至每股3.4元。
    直到金融危机片面席卷服装行业,消费电子与服装行业实现了周期轮替,杉杉在锂电资料上的一体化规划才展示出价值。
    而那时的郑永刚曾经离任杉杉董事长的地位,将更多精神转移到杉杉控股上,实际上就是一边为杉杉寻找下一个风口,一边在资本市场上乘机而动,好比投资奥特莱斯、参股商业银行,规划充电桩和光伏,建立游览景区,尤为是把炒壳玩玩到了极致,申通快递2016年借壳艾迪西上市更是他的自得之作。
    郑永刚本人也说:“我但愿我是从服装进来,从金融出去,我但愿成为一个金融家。”
    这样金融家的糊口,郑永刚过了十多年,但起初的十多年,杉杉在负极畛域的先发劣势在追逐者的发力下逐步隐没,已经引认为傲的一体化规划也由于种种缘故而自愿保持。
    03瘦身的领头羊
    杉杉的负极技术最后极具劣势,2001年量产的两头相碳微球技术与国际同行间接拉开了代差,直到2005年,天津铁城电池资料公司才成为第二家可以量产一样产品的公司,而此时,杉杉的负极技术曾经更新到了人造石墨负极。
    不外杉杉的技术壁垒并不是无懈可击,两头相碳微球属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技术,价钱虽低但机能较弱;新的人造石墨负极虽然机能优秀,但价钱却高出了一大截。在这两种之间,就降生了一种名叫改性自然石墨的资料。
    比拟于人造石墨负极需求石油焦、针状焦等石油化工副产物来制作,改性自然石墨间接取材自然石墨矿石,而中国国的石墨储量位居寰球第二,且开采本钱很低。
    2002年,和杉杉简直同时成立的贝特瑞引入业内大牛岳敏,冲破了自然鳞片石墨球形改性的技术,一举成为国际改性自然石墨负极龙头[6]。
    虽然机能与不乱性比不上人造石墨负极,但价钱只要人造石墨负极的一半摆布,加之国际过后电池产品以低端圆柱和方形为主,自然石墨负极虽然有易收缩的缺点,但有固体外壳的包覆,其实不算显著优势。
    到2007年,国际锂电负极行业造成了贝特瑞和杉杉两极,因为低端市场出货量较大,贝特瑞在市占率上一度超过杉杉,比亚迪、力神、比克均是贝特瑞的客户。不外到这一步,贝特瑞和杉杉都还处于僵持形态。
    真正拉开差距是在20十一年,日本3十一大地震间接影响了日立化成、JFE钢铁、日本碳素等次要负极企业的产能,本来依赖日来源根基资料的韩国电池企业三星SDI和LG化学,以及日系电池厂松下、村田开始摆荡[7]。
    贝特瑞产品的超高性价比让东亚街坊们直呼“真香”,2013年,两家韩企的自然石墨负极主供切换到贝特瑞,松下与村田的定单也从外国企业转向贝特瑞。
    在低端市场打不外贝特瑞,在高真个人造石墨负极市场,杉杉又被老大哥ATL“背刺”。
    两家公司自2007年苹果投标绑缚之后密切无间,跟着ATL聚合物锂电池出货量的增大,杉杉人造石墨负极本钱逐步降落,开始进入其余智能手机和高端消费电子供给链。
    本来消费电子的浪潮和行将到来的新动力汽车浪潮,将成为杉杉的历史机遇。可在20十二年,一家名叫璞泰来的锂电资料公司改写了行业格式。
    这家公司的开创人之一是ATL的前研发副总裁陈卫,根本能够算ATL“体系”内守业。公司成立之后前后涉足了电解液、负极、隔阂与锂电装备畛域,起初被业内戏称为“CATL御用供给商”。
    而这家公司负极业务的根底,就是杉杉人造石墨负极团队的中心人物冯苏宁。为撬动杉杉的墙角,璞泰来给冯苏宁抛出了一份极具引诱的offer,年薪乃至超过梁丰与陈卫两个开创人[8]。


    2016年璞泰来高管薪资,图源:璞泰来招股书
    来到璞泰来后不久,冯苏宁很快实现了新一代人造石墨负极G1的开发,机能片面超出杉杉的FSN-1。凭借机能更佳的负极资料,江西紫宸的出货量很快遇上杉杉,并在营收和利润上完成了反超。
    根据郑永刚的周期论,负极行业此时已经是已经一片红海,该抽身返回下一个旭日行业。只不外惋惜的是,这次听凭杉杉再怎么撒网,新的业务也没有一个能打。


    负极行业的竞争非常剧烈
    曾以“巴顿将军”自比的郑永刚拔剑四顾心茫然。从2018年开始,杉杉开始了卖卖卖之路,剥离了服装业务,之后又把奥特莱斯卖给了唯品会,去年5月,将支出和毛利率不停下滑的正极资料企业“湖南杉杉”51%的股分都卖给了巴斯夫,从新回到了锂电负极的赛道上。
    参考材料:
    [1] 郑永刚:企业家的本分只要一个|40年40人?浙商口述史,浙商
    [2]《掌门人说》郑永刚,亚商团体
    [3] 杉杉系,新财产 2017年07期
    [4] 郑永刚:产业是我回乡的通行证,征税20多亿,杉杉靠实体经济回馈宁波,中国经济网
    [5] “壳王”郑永刚将杉杉系市值推上600亿,雷达财经
    [6] 负极+偏光片双翼共展,一体化规划减速,浙商证券
    [7] 千亿负极市场的轮盘转:杉杉起大早,紫宸赶晚集,鹿鸣财经
    [8] “负极双雄”——璞泰来与杉杉的进退之谜,华尔街大鳄
    [9] 锂电负极二十年复盘与瞻望,方正电新
    [10] 从入伍军人到身家百亿,他如何把濒临破产的企业做到行业第一,冯仑风马牛
    [十一] 揭秘杉杉控股的三生三世,中国企业家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9

    帖子41

    积分185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