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不凡十年,我的K线|史丹利胡照顺:花园式工厂里有化肥的“减碳法”

    [复制链接]

    2022-10-14 06:29:34 38 0

    “十年前,化肥出产基地还可能有些‘一塌糊涂’,但当初却是花园式的工厂了。”
    史丹利(002588.SZ)副总裁兼董秘胡照顺算得上是化肥行业的“先辈”。自2005年进入公司后,他亲历了行业开展黄金期、转型阵痛期,以及目前正在探究的绿色开展阶段。
    “咱们在低碳环保方面的尝试,要从出产端、产品端、物流端以及农民的施用端上进行剖析。”胡照顺向银柿财经一一细数了史丹利目前取得的效果。在他眼里,化肥行业的“减碳”次要应从升高出产能耗、进步产品排汇率等动手。
    节能初探:引入高塔造粒技术
    化肥,被称作是“食粮的食粮”,包罗氮肥、磷肥、钾肥等单质肥以及复合肥。国际化肥行业开展起步较晚,最先进入市场的是单质肥,然后才是复合肥,并且复合肥的原料也是由单质肥厂商供给的,还需再进行二次加工。单质肥望文生义,营养和功用繁多,容易施用过多,发生挥霍,复合肥则拥有营养含量高、副成份少且物感性状好等特征。
    在国产化肥史上,是史丹利打响了复合肥的“第一枪”。“华丰化肥厂(史丹利前身)是国际第一家复合肥出产企业,1992年建厂的时分,复合肥市场还处在培育期,企业范围对比小。”胡照顺引见,过后史丹利看中了复合肥的开展后劲,抢占了出产的先机。在史丹利的发家地——“中国肥料之城”山东省临沭县,一批企业效仿史丹利,如雨后春笋般泛起在乡镇。
    进入2000年后,在出产工艺改良、食粮价钱市场化等要素的推进下,化肥行业迎来了一个疾速开展的机会,2005年,我国成为寰球最大的氮肥出产国。
    但阿谁时分,因为农民仍是习气于施用单质肥,我国化肥的复合化率(复合肥施用量占比)依然较低,并且复合肥品质与进口产品也有差距。为了迎头遇上,史丹利在2003年选择和上海化工钻研院协作应战高塔复合肥出产技术,首开国际高塔熔体造粒复合肥的先河。
    “原来单条出产线只要2万吨/年~5万吨/年的产能,有了这项技术后就可以扩展至20万吨/年的范围。”胡照顺说,更首要的是,和滚筒造粒、蒸汽造粒比拟,高塔造粒的投入产出比能够达到99.8%,原资料挥霍得更少,并且综合能耗还能够降落50%摆布。
    以如今的“低碳”概念来看,这也许是史丹利在出产端节能环保的最先理论。
    高塔造粒技术的运用进步了产质量量,还让史丹利的销售支出从3亿多元跃升至30亿元摆布。高塔造粒技术装备投入资金大,史丹利瞄准了上市契机,在20十一年胜利登陆深交所。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史丹利当年营收达到45.69亿元,同比增长57.50%。
    这个上市时间也正值国际化肥产能多余问题凸显、行业环境净化遭到注重的阶段。胡照顺回想,过后部份化肥厂出产环境依然存在“脏乱差”的问题,乃至使用煤炭烧锅炉出产,车间粉尘漫天。
    2015年是行业变动的时间节点。这年年终,农业部下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为计划》。伴有而来的还有更加严格的环保督察。从2018年开始至今,史丹利在出产零碎环保革新上曾经投入了上亿元,重点用于清洁动力革新、车间粉尘除尘。“比拟于四年前,排放目标很显著降落了,车间环境也有很大改良,当初是花园式的工厂了。”胡照顺感叹道。
    产品研发:从加工商到“养分师”
    “2015~2016年这两年,行业增长曾经到‘天花板’了。食粮价钱上行后,老黎民也被动增加了化肥的用量。”胡照顺表现,过后,临沭县不少小化肥工厂深陷“开张死亡潮”,史丹利开始谋求转型降级,在寻觅“活路”的过程当中走上了绿色开展之路。
    在胡照顺看来,新型肥料的研发对化肥行业的减量增效相当首要,这恰是史丹利转型的策略标的目的之一。
    因为复合肥营养比例老是固定的,其实不能知足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的多样化需要,一样存在挥霍的问题。缓释肥、水溶肥、公用肥等新型肥料逐步透出市场前景。据理解,这种化肥更多的是面向玉米、果树等经济价值更高的作物。
    “之前是咱们出产甚么,农民用甚么。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为之后,是农民需求甚么,咱们出产甚么。”胡照顺将处于精密化运营过渡阶段的史丹利描述为“养分师”,即量体裁衣推出不同配方的新型肥料。
    以玉米为例,西南地域的春玉米和黄淮海地域的夏玉米对肥料营养的需要就有所不同。胡照顺解释道,两地土壤肥力不同,再加之种植时节也不同,就施肥总量的氮、磷、钾配比而言,夏玉米的磷元素含量低于春玉米,而钾元素含量则高于春玉米。
    因此,史丹利在产品研发上推出专门配比的肥料,这对出产工艺管制才能的要求就更高了。胡照顺解释道,传统复合肥的单条出产线产能20万吨,新型肥料单条出产线产能则在1万吨~2万吨,范围小,但出产工序更加繁杂,“在原料配比上要包管大元素、微量元素平衡”。
    这抉择了新型肥料出产装备本钱投入更高。“化肥行业自身也有特殊性,农产品价钱受国度微观政策和市场环境影响,价钱变动间接影响农民的种植志愿。”胡照顺称,既要包管化肥产品价钱的可承受水平、又要包管成果好,这两点是转型中对比大的应战。
    史丹利2016年的财报模糊透显露转型过程当中的难题:“2016年,是复合肥行业运营较为艰巨的一年,因为食粮价钱降落,种植业需要不旺、原资料价钱继续低迷等要素影响,行业总体效益有所下滑……环保督察力度不停加大,复合肥企业运营压力陡增。”
    结合史丹利近几年的财报来看,“煎熬”了三年多,直到2019年,新型肥料才开始在营收上占领一席之地。“像水溶肥、公用肥这些新型肥料排汇率高,且挥发性低,更合乎绿色环保的开展理念。”胡照顺说。
    田间地头:农民是精准施肥的症结
    新型肥料的面市只是“一小步”,农民是不是承受在自家田地上使用才是症结,而产品排汇率的进步间接和施用端挂钩。
    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复合肥还是史丹利营收的主力,而新型肥料的营收占比为15.74%。胡照顺曾跑过全国多地乡村调研,许多中央的种植户仍以中老年报酬主,而这种人群对新事物的承受进程都相对于较慢,只能用疏导的法子。
    “向农民推行新型肥料,而且让他们学会精准施肥,这是转型的第二个标的目的。”胡照顺看重各地种植小户的影响力,经销团队会优先向他们进行引见,还会赠送相应的施肥配套设施,好比滴灌装备、喷雾器等。
    除此以外,史丹利还有一项“为土壤诊治”的办事——蚯蚓测土试验室收费为种植户提供的土壤样本进行检测剖析,结协作物成长状况,给出专门的施肥计划,还会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指点。
    银柿财经理解到,目前试验室曾经采集了全国近2万多份土壤样本,次要来自种植户、科研机构以及政府耕地修复拜托办事等。
    但像这样下沉到田间地头去做生意,会带来运营本钱的回升。史丹利如何消化本钱压力?据悉,目前,史丹利次要仍是以试点形式进行新型肥料的推行,且经过引入国外成熟的试验室检测零碎,完成自动化检测,从而管制本钱。
    除此以外,史丹利还尝试从物流端“降本”。“化肥是大宗出产材料,运输都是大批量的,万吨级别的,这也是不小的收入。”胡照顺引见,史丹利目前曾经在全国开辟建设了十二个出产基地,有吉林扶余市、河南遂平县、湖北当阳市等,曾经掩盖到了次要的农业种植区。
    胡照顺增补道,因为我国农业种植区相对于扩散,化肥从出厂再到田间地头,运输环节也是对比多的。“咱们正在致力紧缩渠道的层级,产品出厂后间接到终端卸货。”胡照顺表现,史丹利曾经勾销了省市级代理商,终端要拿货间接找县级代理商,“这个进程既升高了本钱,又增加了物流环节的能耗。”
    本文源自银柿财经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中级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5

    帖子47

    积分214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