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来自微信大众号:白菜咸鱼(ID:gh_363871fccec6),作者:徐菜钰,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L4无人驾驶面临的落地应战愈来愈严厉,Argo AI官宣开张,国际L4公司疯狂寻觅落地场景,你对L4的信仰还在吗?
L2+落地风潮正热,国际乘用车量产如火如荼,工程师纷纭埋怨加班、内卷、技术生长少,L2+量产真的是自动驾驶的将来吗?
本期,与7位阅历行业变卦的同行一同,聊聊:L2量产vsL4技术 ,作为从业者的你,怎么样选才是“对”的?
2013:国潮守业早期,大家在做L2仍是L4?
国际自动驾驶守业潮,从事自主技术研发的公司,次要分两类:百度等拥有人工智能基因的大企业、Pony.ai等新兴守业公司。
1. 国际自动驾驶的人材摇篮:百度
2013年,百度成立深度学习试验室(IDL),开始规划人工智能,并非血汗来潮的心动——谷歌关于百度而言,始终是“他人家的小孩”。从市值到业务模式,从运营理念到翻新观点,两家公司之间的比较剖析,从21世纪初至今都未曾停歇。
自动驾驶这个章节也不例外,百度无论是理念、线路仍是人材,都紧贴谷歌步调:
谷歌早在2009年终,就机密成立了自动驾驶名目。2010年10月,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第一次面世后,便成为了公司的“民间头条”——这是帮忙谷歌树立翻新与高科技形象最无力的“武器”。以军事竞赛名目为终点的谷歌无人车,成立之初便面向L4及以上的全自动驾驶,而且以机能优先,不束缚本钱。
2014年7月,由IDL主导的“无人驾驶汽车”名目正式破土而出。彼时,国际自动驾驶对口人材贮备少之又少,百度是绝对的开辟者。外部挖掘大数据/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优秀工程师,内部引进人工智能大牛:同年,曾在谷歌任职的吴恩达受邀参加IDL。自此,百度自动驾驶走上正规——
肯定了高精地图、感知、定位、决策与管制四个板块,技术研发与测试都有序推动着。但此时,百度对自动驾驶的态度不算清朗,这只是IDL旗下的一个子名目。
2015年十二月,一辆无人驾驶的百度车子,完成了经京新高速与北四环、从中关村软件园到奥森来回、且拥有多种场景切换的直播实测。
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下列称L4事业部)正式成立,从钻研院到独立事业部,这一举动,标明了百度将无人车从钻研进化到商业的信心。
谷歌在无人车名目暴光后,就与传统车厂开始了纠葛,与特斯拉的技术线路之争,多年来始终是行业里最炽热的议题。一样从L4无人车起步的百度,是逾越式线路的拥戴者吗?回看过后国际汽车行业,L1到L2的前装市场,被多数几家国内领头的Tire1紧紧驾驭,也有少许无意识的车企曾经开始思考,如何从adas降级到更智能的“L2+”了。
但传统车企想要依托本身气力实现智能化降级,何其难题。一方面,大象掉头难。这些厂商的产品研发链路残缺巩固,人力架构趋于安稳,要想调转船头,以新的势头在自动驾驶上发力,表里部面临的阻力都十分大。
另外一方面,虽然L4下列的自动驾驶技术一直面向toC,依靠于主机厂去完成量产。但更多的考验,是在高精度地图,及基于大数据训练的算法程度上。而国际具有话语权的OEM,不足高新科技研发基因。能够说,过后L3级别的自动驾驶量产市场,是一片蓝海。
体量与财力兼具的百度,基本不需求做L2/L4这道选择题——2016年9月,智能汽车事业部(下列称L3事业部)从百度地图团队脱胎而出。公司对L3事业部的定位是:着眼量产车,为汽车厂商提供辅佐驾驶的零碎解决计划,帮忙更多车企平安/温馨/经济地走进智能时期。同时,L3事业部也承当着百度自动驾驶的商业使命。
在量产车的解决计划中,作为四大图商之一的百度,在高精度地图的挖掘及数据运用上有绝对的竞争力。终年在大数据及深度学习畛域的积攒,使得百度能在与车企的自研战中抢得先机。
百度L4孕育着中国无人驾驶的将来——地平线/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许多明星公司开创人都出自这里。百度的技术思绪与商业化步调,对国际无人驾驶事业影响深远。
L3事业部撑起了中国辅佐驾驶量产市场的一片天——毫末智行CEO顾维灏、现实汽车视觉算法担任人侯文博……百度L3的同窗们在各个量产场景上发光发烧。
这是国际第一批自动驾驶兵士。百度对中国自动驾驶而言,毫不只是一个参预者。

(图:百度“无人驾驶汽车”)
2. “众星捧月”的Pony们
在百度L3、L4两个事业部炽热打铁的这年,国际衰亡了一批自动驾驶守业公司,这些公司开创人配景斐然:百度美研最年老的T10、商汤北京研发担任人、百度IDL中心成员、海归计算机视觉大牛……
他们极具Geek精力,根本连续Waymo的开展线路:专一L4算法技术研发,指标是凋谢场景下的Robotaxi/Robotruck落地。
许多优秀的工程师们投身到L4无人驾驶技术研发。他们无比置信这样一个蓝图:研发无人车、路途测试、数据迭代、技术成熟产品面世、量产L4汽车、出行进入Robotaxi时期。
过后的Waymo,包罗刚被通用汽车收购的Cruise获取的资金都是数亿美元,首轮融资仅在千万美元级别的Pony们,十分分明地知道,自动驾驶技术有如许炽热,本人的能量毫不止是做出明天这个demo。
投资圈的青眼、媒体圈的吹捧、海内自动驾驶圈的停顿,让当下的咱们都无比置信,自动驾驶的将来一定在L4。那是一个万亿美金的市场,最少孕育N家百亿美金估值的企业——每集体都感觉本人在那家企业里。
自动驾驶处于最狂热的“淘金时期”,人们置信这是引领将来的科技,崇奉L4~L5的“全自动驾驶”。无论是名牌大学的结业生,仍是AI界小着名气的技术人材,这个年代,择业只需求斟酌随着谁干,能拿多少钱。简略而又充溢干劲的年老人们,开始填满中国自动驾驶的人材库。
2019:行业开展停滞,从业者该何去何从?
高歌猛进的自动驾驶乐章在2019年戛但是止,大洋此岸对于自动驾驶技术与商业路途的质疑之风吹到了国际——
承接L4变现的百度L3事业部,由高速场景起家,第一场商业会谈失败后,转向停车场景;停车商业化再度受挫,加之高层人员出奔,百度将L3与L4两个事业部合并。
在2018年便陆续公布L4技术demo、无人车的Pony们,融资忽然停住了,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致使这些老成持重的优等生们很难推动本人的事业。
L4遇阻,量产不受宠,似乎是到了“行业寒冬”。从业者们都惴惴不安,咱们该怎么办?
最早过上寒冬的多是猎头们——L4科技公司依然在招聘,他们对人选配景及任务阅历的要求都十分高,面试经过率极低。但薪资却涓滴没有引诱力,如斯优秀的候选人连30%的涨幅都难以完成。赚不到钱的猎头们,纵使对自动驾驶再多热心,也不能不回身,在其余行业中养活本人。
有些工程师转行回互联网了——短视频与电商忽然爆火。字节、快手、拼多多等互联网大厂财大气粗。比拟于融不到资的L4公司,不乱盈利且方兴未艾的大公司,更拥有吸引力。许多算法工程师分开自动驾驶,回归互联网业务。
还有人去做无人机、机器人了——技术上,似乎再多的车、再多的里程数、再优的算法模型,L4技术依然看不到起点。无人车的落地,除了科技公司的致力,还需求政策搀扶、OEM反对、出行网络经营加持……更具落地可能性的无人机、家用机器人,吸引了一批失去决心的工程师们。
固然,依然有信仰者据守自动驾驶——这是一项新技术,阅历起崎岖伏是必定的事件。这也是一个产业链繁杂的新行业,软件是中心竞争力,但硬件、经营都影响终究落地成果。两年时间无奈落地,毫不代表行业就此完结。依然有很大一批人据守在自动驾驶的开发线上。
2020:自动驾驶,最佳的落地场景是?
2020年终,外行业寒冬耗尽物质的企业们,不能不开始思考“赚钱”这个问题,一切人都在疯狂脑暴——自动驾驶该如何落地?
1. 商用车是一个好场景吗?
相较于乘用车,面临着人力本钱下跌、司机充足、交通变乱等诸多痛点的商用车行业,是否对自动驾驶技术有着更为迫切的需要呢?
且与Robotaxi“取代人力”的盈利模式不同,在以后的商用车畛域,仅仅“减缓人力”压力,就能为企业发明收益。技术标的目的不同,且运用场景丰硕,商用车畛域吸引来了一众参预者。
支线物流畛域——2019年,智加科技与一汽解放成立姑苏挚途,独特开发自动驾驶卡车;图森实现中国初次L4级别高速公路无人驾驶队列测试。矿山场景下——易控智驾于2019年开始在矿区进行无人驾驶实在测试,并在2020年终,完成投入十二台车辆进行功课。
港口畛域——2020年主线科技与天津港、中国重汽联手打造的无人驾驶电动集卡完成了初次功课,并在同年9月宣告将再也不配备平安员。无人配送小车场景下——2019年,京东第四代无人配送车已在北京多所高校投入使用。
但工程师们似乎不太青眼这个“务虚”的事业——首先,商用车的技术难点共同,与乘用车不同的本钱计算、大型卡车的管制困难等,通用性不高。其次,港口矿山等关闭场景,繁杂度远不如乘用车。最初,体量与市场都局限的商用车企业,薪酬待遇都不如乘用车高。
一些商用车的工程师不由感慨:“技术的冲破需求顶尖的人材,但咱们业务场景体量无限,给不起顶尖的薪酬,将来也没有乘用车那末性感,对咱们来讲搭建团队是个困难。”
2. 蔚小理们开始组建自研团队,乘用车是对的场景吗?
2020年7月,现实汽车打响L2量产招聘的第一枪:少量从百度等自动驾驶公司招募研发工程师——蔚小理们(泛指自主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的OEM)似乎曾经摸到自研的绳索,有才能来做这件事了。
有别于深陷寒冬自动驾驶公司,有着明白落地场景的蔚小理们,给了工程师们一份“很难回绝”的人为:以算法为例,P5职级现金包60万,P6职级接近80万。
到了年底,新权势们的热心更为炽热:长城为靠山的毫末智行凋谢少量算法hc,融资后待遇不低于现实汽车程度;蔚来汽车同步搭建自研团队,P6总包接近百万,P7乃至能拿到150万——这是寒冬里第一支熊熊燃起的火炬。
猎头Jenny说,“过后我挖了十分多百度IDG的人出来,他们T5职级的薪资范畴是年包45~55万,现实汽车间接一口价80万,蔚来汽车乃至给到部份年老高潜100万。给60%的涨幅是常态,优秀的人选索要薪资翻倍,也不是甚么难事。我觉得很难回绝,但即便这样仍是遇到过一些冷静的人,的确拜服。”
在OEM领头的乘用车畛域,薪资水长船高,大家对这个行业的决心开始攀升。自动驾驶这艘大船没有漂浮,它只不外在缓缓掉头。
2021:量产年代,需求怎么样的人来做怎么样的事?
L4是最具光芒的落地场景,L2量产是目前养活行业的最佳选择。但人材是无限的,L4与量产的人材争取在此刻达到高峰:蔚来汽车开出“天价”offer、人人惊叹的Auto X“超离谱”薪酬包……
但是,第一批投入量产的工程师们,曾经开始面临业务与人际的困难。在这个量产年代,从事L4研发的大家,又在怎么样的处境中呢?听听他们怎么说——
1. 量产公司有怎么样的困难?
从乙方到甲方的算法工程师阿牛,感觉OEM是史无前例的应战。
那会得多猎头分割阿牛,由于过后他的公司是为数未几有做量产名目的,所以是新权势车企的首选。猎头们吩咐他,蔚来汽车青眼年老高潜,其余更看重教训,以他的小范围的量产名目教训,提前筹备,当真温习,拿下几个丑陋的offer应该不是难事儿。
此前在乙方任务的阿牛,深知OEM才是自动驾驶里具有话语权的角色。甲方不只具有产品定义权,还具有恣意修正定义的权益——
“做过多产名目的人,应该都能领会,被甲方挑挑选拣的味道吧。”阿牛感慨道,“我也了解为何这是甲方市场。主机厂做了几年?守业公司才几年?咱们买个货色都得货比三家,更何况是自动驾驶这类,事关产品与生命平安的小事呢?胡乱挑拣,不深化理解,岂不是拿本人企业的名誉在玩闹?”
“在乙方真实是太憋屈了,大到产品定义,小到资料选型、管制器种别,终究抉择权都在甲方,我好像一个没有感情的技术工人,一个有现实的工程师,如何忍耐这样的任务呢?”阿牛果决跳槽到了甲方,进入OEM前的他,空想着本人美妙的职业——
但入职后,他最大的感触居然是混乱与无助。后来两个月,他天天也不知道本人要干吗,就始终在做布局、做布局、做布局。症结是,刚做好布局,下面就又变了。当任务指标跟身旁的团队始终在变时,“你是很难置信这样一家公司能做成事的。”他这么说道。
“咱们公司的根底设施乌烟瘴气,这真的很影响咱们的研发过程。有一些要配合开发的货色,都找不到人!有些团队还没leader,有些团队压根没招到人。”发展任务之后,他的怨气愈加显著,“而且真的很卷,当初在这里,基本没法分心做技术,你还得跟他人抢活能力出头。”
固然,起初缓缓好起来了。“做量产,技术程度很首要,但架构与流程的梳理是根底。架子搭好后,你对这个房子的将来,仍是充溢想象的。”阿牛很庆幸,本人陪公司走过了最难的时分。“我十分期待咱们的产品上车、销售、走进千家万户。”
工程师小白最大的感触是:科技公司讲下限,量产公司讲上限。
小白结业后就跟随师兄参加了守业公司,“那时分老板说咱们要超出Waymo,成为寰球第一的自动驾驶企业,这听起来很像画饼。但环视周围,你身旁是中国最顶尖的工程师们,超出Waymo这件事好像也不是很虚无。”
起初师兄去了一家车企,小白随着跳槽了,后来他十分不习气车企气氛的:“从前我感觉我经过键盘敲打的是中国科技产业的将来,但当初我看着那就是一行代码”——量产公司的第一要义的产品,研发并非公司的焦点,只是名目流程里的一环,再厉害的工程师,也要听从于名目的交付时间。
小白回想了一次评审会,“Leader跟其余部门一个共事吵起来了。他出于技术角度给的计划被否了。共事说你的设法没错,然而咱们做的是产品,不是自动驾驶。“你们要做的是包管运转的上限,上限,请你务虚一点!”共事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不少震撼。做自动驾驶,跟做智能汽车,这是两回事。”
在这里,小白的技术生长不如从前,但他有了一些新的意识:“过来在守业公司,大家虽然没有明白的kpi,但要做成甚么样,心里都无数。”
“在这儿,目标就得本人定。车子是要卖出去的,咱们似乎永久会被车主们挑刺的,量产这件事,做不到最佳,只要更好。这对咱们来讲,是个挺大的应战了。是技术战,但更是心思战。”
从事自动驾驶招聘多年的HR小蓝感触到,大家的要求都愈来愈高了。
最开始的时分,放开看、放开聊、放开谈。当初有的业务方,居然要求人力团队点对点去找人,间接说想要哪一个公司干过啥名目的人。过后业务大哥对小蓝说:“你可能不太明确,但这个事,只要聪明干不了,必需得有教训啊。”
2019年之前,她在科技公司干招聘,那会业务最想要的就是学历好的聪明人,需求从0到1去开辟技术线路,很注重人选的思惟才能。但2020年去主机厂后,发现交椅级别来的都是以前有过胜利阅历的大牛;Leader级别需求的都是有框架认识,有量产教训的人;招到前面时,才说coding好、上手快的,就能来干活了。这里的招聘,对每个级别每个位子的人,都有十分明晰的定位与要求。
但2022年开始,觉得又有点小变动。首先是看到得多企业锁了hc,开始不进人了。咱们公司也开始收紧薪资了,除非是特别厉害的大牛,不然都卡30%涨幅。有好几个量产教训挺丰硕的人都被pass了,业务大哥说,这些人只无能活,没啥思考,仅有的hc要给更优秀的人。
一路走来,我感觉这些技术公司,刚起步时都是广纳英才,欢送所有“聪明”的工程师;到两头阶段便看中“对口”,需求有教训的人来解决问题,得多公司没有量产定单,间接停在了这一步;而再到前期,便会“卷”起来,P7下列的岗位就像流水线招聘,更需求高阶、片面且优秀的人来做业务冲破。
刚入职新权势的业务Lead小刘说,我当初天天要学着如何办理团队。
小刘本来在一家守业公司,带四五集体,做过多产名目,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范围的公司。面试的时分,他就感触到,面试官十分看重名目协调才能,以及对加班的看法。参加三个月后,他感叹,在大公司做业务领导,光有技术真是不敷。之前能够标榜本人是“技术工”,但当初似乎更像个“生意人”——他花了挺多时间来搞明确公司的任务流程:
自动驾驶在公司里并非甚么特殊的部门,大家都是为了产品上市办事,要在开发流程中去做事,本钱跟效力的第一准则。本人的业务delay了,会紧缩到上上游部门,乃至影响到新品上市。严格把控的交付时间,使得团队习气性地选择已有的、不乱的技术计划。“我也想有技术冲破,我毕竟是个技术任务者,但时间基本不允许,你能了解吗?”每次评审会完结,小刘都得叹这么一口吻。
当初,产品定义、商务沟通、团队协调……这些事物占领了小刘大部份精神。“我连搞技术都没精神了,哪有时间去带新人?我招人只有进来就可以干活的。”做量产并非技术钻研,小刘面试过一些同窗,大谈本人的技术憧憬,他以为这样的人不合适量产公司。“这里不需求有架子的蠢才。拿钱干活,用本人以前的技术积攒,在这里换取对业务的了解,还有产品研发的办法论。想不明确这些事的人,在咱们团队会十分十分苦楚。”
“我也听到过,有上司吐槽我,说我PUA,给团队的压力太大了。其实我也没方法,纵使我是他们的领导,但也只是公司的一枚螺丝钉,任务内容跟压力都不是我能够把持的。”他感觉,等上司们跳槽,就会知道,在这类低压环境下学到的货色,可以让他们“横行”自动驾驶量产公司的。
架构残缺的大公司高效出效果,但正在搭建团队的新公司更熬炼全局才能。
工程师阿梁待过两家量产公司,对第一家,他屡屡提起,都是吐槽——“一个没有胜利产品教训的领导,没有抓重点的才能。每个季度都换一次架构,每次换架构都把大家的任务指标打散了。”早期说先搭根底平台跟工具链;起初又说产品定义更首要,大家坐上去散会探讨好再行为;眼看着赶不上外部交付时间了,说招募供给商购买计划。“领导与员工都不懂的公司,是做欠好业务的。”
第二份任务,阿梁尤为看重领导的履历,选择了一家相对于成熟的公司。领导、任务指标与流程都很标准,但他又有了新的纳闷:加班太重大了,大家疯狂干交付,没有时间去做根底设施,这样业务怎么走得远呢?共事劝他:“阿梁,你又不是第一次干量产了,怎么还不懂呢?交付是生命线,保住了命,能力开始思考实验办法工具链数据平台等等的,领导做过这些,对他有一些耐烦,给他一些时间吧。”
产品跟业务的进度稳步推动,始终在加班的阿梁又有一个新发现:近半年,公司没有人提升,反而是空降了得多“教训咖”。“好像阶层固化了。”他感觉公司对每个团队、每个职级都有十分明白的要求与期待,很难经过致力来达到提升的要求,并且加班太重大了,大家没有额定的时间来思考,来做集体生长。
“像蔚来小鹏这类,早年就开始搭建自研团队的车企,通过几轮调剂,当初的架构曾经很不乱的。进去的确能够攒量产教训,能够很快有本人的名目阅历。但似乎没法拓宽本人的职业宽度了,每个位子都有适合的在干。”他如斯说道。“想要技术宽度的同窗,我仍是倡议去正在搭建团队那些新公司。”
2. 还有人在做L4吗?
在量产公司做L4的大木说,咱们组3集体,量产组30集体。
早在18年,在互联网公司做cv的工程师大木,就接到过得多猎头跟HR的电话,那会自动驾驶企业到处收揽cv工程师,无论有无教训都要。但他感觉行业太新,风口没几年就过来了,不如互联网公司安妥,就回绝了。
21年,大木转行到自动驾驶企业,参加了一家守业公司,从事L4业务研发。几个礼拜后,由于逃离互联网而兴致勃勃的大木,逐步意想到:无论是卡车仍是乘用车,大家好像都开始在量产名目上发力了,量产业务组的人数简直是L4的十倍。
22年中旬,互联网公司的收紧政策愈加显著,年初奖刚发完,大木的老共事就跟他要了内推链接,但两个共事的简历都没有HR筛选,最初部门入职了一个学历十分丑陋的算法专家。大木去打听了一下当初的招聘规范,比拟去年定点去挖互联网头部几家的优秀同窗,往年有两道铁门坎:职级、高潜,曾经不太需求普通的同窗了。
L4组的业务压力也比去年更大了,但公司对内对外都始终在强调量产,大木感觉压力大、参预感也弱,想找时机死水去量产组。跟领导提诉求,领导说你先干着,相熟相熟,年底再看适不合适转过来。把简历给猎头,猎头说当初都看名目教训,你这彻底没有,在本人公司积累积累再看里面吧。
大木时常想,假如本人2018年就转行过去,到2020年就能遇上那波高薪挖人潮,完成“财产自在”了。又有人说,量产公司缺失的研发基因,总有一天要找补回来,这是他的下一次时机。
始终做L4的乔治深信,Robotaxi依然会是自动驾驶里最有看头的。
乔治对L4十分有决心:“子细钻研,你会发现L4并无“死”,当初只是风口变了,但L4仍然会是最症结的赛场。寒冬冻死了小草,大树在春季依然会从新抽芽,Robotaxi没有停滞,只不外场上留下的玩家其实不多了。得多企业需求经过量产来养活本人,不然基本晋级不到下一轮。”
他说,“并且这个场子,不该该只看玩家,也应该看看场地,看看任务人员——愈来愈多中央开始反对车辆测试与经营,有些中央给企业的测试权限在步步降级,相干的法规也是在完美的,是迟缓的,但并无‘终止’。”
“咱们应该反思,此前是否太不尊敬技术开展法则了?一个如斯繁杂,且波及生命平安的产品,居然喊出三五年就要商用的标语?这是一件起码要以‘十年’为单位来看事件。我会在Robotaxi里始终做上来。而且我也置信,还在做Robotaxi的人,总有一天会再次闪耀的。L4,这一定是自动驾驶里估值与市场最大的场景。”
写在开头
L4技术做的是探究,需求一帮“蠢才迷信家”来发明重生事物。与其说是“公司”,不如说这是“将来科技的摇篮”,顶尖的人材、扁平通明的轨制、翻新的技术气氛,这里有对技术敌对的土壤。
L2量产做的是产品,需求“齐心合力”的员工让机器运作起来。流程化范围化的业务、繁杂的人际与利益瓜葛、成熟的技术实践与要求,这样的“科技工厂”能造就出最优秀的工程师,让科技产品深化千家万户。
目前行业的资金与人材都流向L2,但这一定是起点吗?无论是OEM仍是出行,都需求更低的本钱、更新的能源。关于曾经配备L2零碎的主流厂商来讲,更高阶的智能驾驶势在必行。
L4仍是L2,择业没有彻底“正确”的选择,只要最“合适”本人的路。欢送分割咱们,聊聊你的设法与选择。
(文中人名皆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大众号:白菜咸鱼(ID:gh_363871fccec6),作者:徐菜钰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念,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受权事宜请分割 [email protect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