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浙南往事:文成珊溪最远的村子,千秋坑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2022-11-28 06:21:25 20 0

    千秋坑的“前世今生”
    ——松坑村
    作者/包芳芳
    松坑原叫“千秋坑”,解放初党的总支部驻在松根,分支部驻在千秋坑,故名“松坑”,村庄位于文成县南面,东与文成县珊溪镇仰山相连,东北与泰顺县南補溪旗联云接壤,北与珊溪水库相邻,间隔镇政府驻地21千米,是珊溪镇最远的一个村子。进入村子映入视线的是满山满眼的绿,还有村口残留的泥墙,阔别尘嚣的古朴和静谧,让我感觉本人是闯入者。


    ▲千秋坑
    车子行驶至村子内,首先看见的是一条开阔的溪坑穿村弯曲而过,本地人叫这条坑为“千秋坑”,间隔珊溪水库一千米。“千秋坑”是飞云江下游的一条干流,全长10余千米,起源于平溪坳,流经松源、松坑、松根、垟青、下段垟头、东湾坑,注入飞云江。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立的珊溪水库吞没了东湾坑、下段垟头、垟青、松根部份。
    “千秋坑”流经松坑时全长4千米多,两岸平整,合适耕作寓居,明朝早期,梅氏从景宁大涤迁移至此开基,地名叫茜洲,后因拗口俗称千秋坑村,曾属泰顺县,于1946年划归文成县时,始改称仰山乡松坑村,由桥头、三座屋、下处、水碓垄、新屋、双坑源、箬阳岭脚、外端、岭脚、下叶七、清潭面等十一个天然村组成。至20十一年撤销仰山乡归属于珊溪镇。


    ▲千秋坑
    “千秋坑”内一群鸭子时而下游,时而上游,在水里悠闲得意地追赶着、嬉戏着。定睛一看,坑内还有货色在腾跃,激发一圈一圈水晕,是鱼,见有人来,它们又躲进了水里,再去寻时,曾经不见了踪迹。村内的屋宇临溪而建,村民们枕水而眠,一条村道沿河延长,村道旁几棵古枫在山风的吹拂下一个劲儿地飘舞,地上曾经会聚了金黄的一片;一棵古枫长得有些妖娆,部份枝干间接歪斜于水面,落叶漂零,秋风萧瑟,叶子的黄、水的绿、天空的蓝、山的静,让这里成为了一道无奈语言的景色线,所有是那末静谧。视野越过连片的稻茬,一名白叟挑着一担水,身后随着迟缓前行的鹤发老婆婆,他们正往家的标的目的走去。


    ▲松坑村田园风光
    松坑村共有14个姓氏,以陈姓、林姓为众,村内曾有好几座清朝木质修建,大都曾经破败。这个村形似峡谷长廊,一天只要半个太阳。平缓的地方最宽不外公里,而最窄仅百余米,以稻田为主。村民原以田间耕作为业,间有做篾、做木、弹棉、打铁等手工业者。现留在家中的村民较少,大都外出打工。听村干部说,村里老党员和群众曾加入过攻击炮台解放珊溪的行为,不由让人肃然起敬。


    ▲千秋桥
    同溪水和村子相伴的是一座石拱桥,本地人叫“千秋桥”,桥下是两个弧形的拱洞,最奇特的是桥墩,利用自然岩石做成,构造共同,外型好看。桥于民国二12年冬由村民集资建造。据本地白叟回想,很小的时分就有这座桥了,最后桥的栏杆是泥土所砌,他们孩童时代还在栏杆上追赶嬉戏。当今,桥和石碑保留完好,为该村地标性修建,也是文成的桥梁文物。


    ▲千秋桥石碑
    松坑村的村史开展与“千秋坑”有着密不成分。古时自东湾坑飞云江埠头至桂山乡的平溪坳,沿坑边有一公约1.5米宽石头路,至松坑村时有多条分路衔接,那些分路保留尚好的有千秋岭、朝头阳岭、箬阳岭、平溪坳岭,岭上有枫树有亭能够乘凉,是互市必经之地,上世纪七十年代也还有直达商店“黄公子店”。






    ▲千秋桥
    对于“千秋桥”的建设还有一段故事。由于洪水的缘故,村民通行难题,1924年春原称千秋坑村的陈子来和雅坪村的程守梯慷慨解囊首事,发起左近群众助工捐资,在“黄公子店”下游,以坑地方大石头作为桥墩,风雨无阻,用时半年建成为了一座两孔的石拱桥,定名为“千秋桥”,桥长80米,宽6米,高9米,横跨在干秋坑上。
    白叟们回想,之前的松坑(还未通公路以前),人来人往十分热烈,瑞安下去的船要通过东湾坑(东湾坑在建设珊溪水库时被水吞没),人们从东湾坑埠头或者珊溪埠头将货物一路挑下去,有带鱼啊、虾米啊……一些海鲜和糊口用品都会通过松坑,村里人就会顺道去买,过后村内还开着碾米店、索面店等一些小店,想来那时的村子一定是十分热烈。村内还有四个水碓,由于水碓多,本地一个天然村就叫水碓寮,是毛氏、何氏寓居之处。利用地舆劣势在溪坑上筑一道堤坝,引溪坑水制造水车轮能源替代人力,水碓次要用于春米、捣茶籽。由于有水碓村里还办起榨油厂,方圆几十里的山茶子、桐子等运到那里榨油,生意十分发达,直到八十年代通公路,榨油厂才缓缓衰退上去。村内还办有碗窑,遗址位于碗剩山。碗剩山西面是飞云江干流松坑溪,东面背靠骑峰岗,南侧为马坳山,北侧为三面岩。窑为明朝碗窑,占高空积约600平方米,现是一片杂木野草、竹林、庄稼园地。至今,高空还分布得多白、青碗瓷片。窑拥有垫饼、圆筒形匣体。有人发现一条窑床中还有残缺的碗。该碗窑址的发现丰硕了文成的窑址材料。


    ▲被洪水冲毁又重建的矴步
    古时的跨千秋坑上,建有多条矴步,易被洪水毁坏。每逢洪水,只能望而生畏。村内还留存一条矴步,为清朝修建,南北走向的堤梁桥(俗称矴步),松坑水东往西流,原石碇45步,除高下两块平坦条石砌成以外,可供两人平行交往,其余都是单块平坦条石砌筑。毎步相距0.26米,总长24.8米,现仅剩36步石矴,单块平坦条石砌成。为维护石矴,河床,河滩用卵石严密砌筑。该矴步是旧时文成通往泰顺的交通要道,是文成为数未几保留善好的堤梁桥,惋惜,2015年因遇洪水,独一的一条矴步也被冲毁,当初虽被重建,但总感觉少了一种滋味。
    见证松坑历史的还有一座明万历年间建造的梅氏宗祠,堂基八丈二方圆,祠位于千秋坑边,坑边栽植三棵枫树至今三人抱不外来。在宗祠里曾办过启蒙学堂,后曾几度搬家到村民家中。建国早期,仙现、仙多陈氏兄弟发起群众,在梅氏宗祠的摆布首扩建了四个教室,并在入口处建了一个小戏台。起初先生数愈来愈多,且由祠堂改建的教室同样成了危房。据村里69岁白叟回想,本人七八岁的时分还在祠堂里上过学呢,那时分先生人数也有100多人,祠堂里孩子们郎朗的读书声音彻大山。1988年冬由政府牵头从新选址建立松坑完小,由于没有通村公路修建资料,资料都得经过文泰公路运到毛山喇叭口再肩挑上去,过后,松坑村要求在仰山乡校读书的先生利用天天下昼放学回家时搬运砖块,高年级小先生每人5块,初中先生每人10块,并发起村民投工投劳,花了一年多时间终于在千秋岭脚建起了彻底小学的校舍,1995年撤销村小后,该小学楼房转为村办公楼。


    ▲“旗门坑”和“将军崖”
    站在干秋二桥头南望,有两座山,本地人分别叫“旗门坑”“将军崖”,对于两山的名字也是有来源的。箬阳水口下有个山形象“马腰”,“马腰”的前面的山坑峡有三片大崖壁,形似骑马大将背上插着的三面大旗,但短少大将,故称“旗门坑”。站在“马腰”向东望双坑源前面的那座大山两头,有块微小的岩石,像是一名未跨下马鞍的武威将军,故该岩石称为“将军崖”。


    ▲柚子园
    怪异的平地下是一片宽阔的柚子园,柚子挂满枝头,就像一个个大苹果挂在枝头,忍人喜欢。村书记颇为热心,抬头钻进果园里,摘了三个送我,细看外皮有些粗拙,他笑着说:“好几个月没下雨了,这果子欠好看,你不要介意才好。”
    我剥开一个,满手都是柚子的幽香,微微扯开柚子的表皮,果肉晶莹,颗粒丰满,吃起来酸酸甜甜。我在想,这一路走来,听来,觉察松坑的历史也如这柚子的滋味个别。分开前,我忍不住回望这田园、古桥、远山的落日,发现所有显得那末安好平和,似乎在落日下,它们也在静静地诉说着“千秋坑”的“前世今生”。
    ? E ·N· D ?
    声 明
    本大众号由文成县文广旅体局与文成作协联结开设
    文章版权归“淡墨文成”大众号一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7

    帖子37

    积分171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