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D版
发表于 2021-5-15 19:14:09
LZ说的挺好的啊, 有些大文言不必说的那末文艺, 有鼓动性。
我是部份赞同LZ观念的, 缘故如下:
1。 澳洲矿业没了, 制作业没有。 办事业也就那样。除了游览, 教育,地产 还有甚么? 美国日本能够砍了地产保制作办事。澳洲筹备为何这么做?
2。人口增长仍是澳洲将来20年的次要问题。解决好了人口密度我们能够转型办事业。可是目前还不是时分。人口密度还没达到办事业的最根底前提。
3。合并议会, 简化审批。 PLANNING 反腐、 这几年这些外部调剂可是为了当前的地产牟足了劲。
4 君不见澳洲大兴土木, M4 M5 NORTH WEST CONNEX. METRO。 你认为多收收烟草税。 放几个TOLL 就发出本钱了? 君不见解铁线四周少量的预计变卦土地用处。 筹备靠卖地发出本钱。可别说土地都是公有的国度不妨事,你没看到政府的开发必需的CONTRIBUTION。 而真正得多的高层地还真不少是政府一切的。造地铁时分就拿回来了。 当初CASTLEHILL。 showground将来地铁站你本人看看真正好的地是谁的。当前西部地铁的BAY高科技园区是谁的? 政府也就让旁边公家业主顺路沾点光就是了。 再一个变卦用处后多少土地税?
我是真看不出政府是要砸本人饭碗的意思。 给你调控下, 别政府地还没卖完就透支老黎民的购买力。 我看悉尼墨尔本等人口密度达到了东京,纽约,北上广。 密度饱和无奈再依托人口红利的时分, 澳洲政府就会砍掉地产。可当初还差的很远。
大奶妹做空说的也不错。可是澳洲可是鼎力支持美国缩表。毕竟不少澳洲钱跟美国借的。这本钱会转嫁给消费者。给澳洲地产会有一记耳光,然而记住美国缩表是美国,不是澳洲原意的。澳洲政府能咋办? 谁让人家是老大。忍忍过两年找时机吧。
多军也不用太开心,澳洲只是不肯意保持地产,而不代表将来的地产在终端消费者那会涨涨涨。政府的用意是,价钱不大涨的状况下,如何让地产持续活泼。这样稳赢的是政府。就是大家说的软着陆。
当初不买的人不代表没钱买。北上广的小敌人不是也买了房子。只是买房这个事件是个群体效应。要买大家一同买。所以也别急唱旷地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