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聊中国科幻,别只意识刘慈欣

    [复制链接]

    2023-2-5 06:50:19 21 0

    从2022年底开始,“科幻热”肉眼可见。
    先是艺画开天制造的动画版《三体》在B站上线,播出几集后口碑争议极大;随后真人剧集《三体》在腾讯视频和CCTV8开播,目前豆瓣口碑仍然维持8.1的高分,该剧也少有地成了春节期间返乡年老人与父母辈的独特话题。
    而《漂泊地球2》的春节档热映更是添了一把火,该片在初一至初七票房成就23.95亿,观影总人次达到5000万以上,目前其长尾效应仍在持续。


    家喻户晓,《三体》和《漂泊地球》均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原著,复旦大学中文系传授严锋有句出名评语“这集体人多势众把中国科幻晋升到世界程度”,而严锋在2022年年底的第二届“读客科幻文学奖”颁奖仪式现场进一步评说道:“人多势众也不彻底是坏事。”
    《三体》连载距今已有17年,获雨果奖成为滞销书距今也有7年,在“刘慈欣景象”和影视改编终于开花后果的助推下,科幻看似成为了抢手题材,实际上根本只聚焦于他一人。凭借《北京折叠》获奖的郝景芳热度好景不常,江南的《上海碉堡》得胜后更无人问津。《中国科幻10年行业讲演》显示,2022年科幻小说中有近70%的销量来自《三体》系列。
    固然,刘慈欣“中国科幻文学第一人”的位置已经是已经公论,他的作品被IP化、被公众熟知,也合乎市场法则,影视观众没有义务被动去“按图索骥”理解作品的文学源头。


    不外,在中国科幻文学漫长而艰巨的谱系里,刘慈欣的横空出生亦有前人铺路,在他创作旺盛的同时期,他也其实不孤傲。
    科幻从“史前”开始和许多艰深类型文学方式同样,科幻小说最先也是从东方引入的“来路货”。少为人知的是,鲁迅是在国际传布这一类型的前驱,他曾从日文转译儒勒·凡尔纳的两本著述《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起初读者们更相熟的译名分别是《从地球到月球》和《地心纪行》。


    鲁迅翻译《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
    一样参预到科幻小说初创期翻译与创作的还有梁启超、茅盾、林纾、许地山等等出名人物,但彼时国度激荡,作家们也以观照理想为主,空想文学没有开展的土壤。
    科幻文学的第一次低潮衰亡于建国后,文艺界一样学习前苏联,“迷信空想小说”这个词即是译自俄语。受苏联影响,过后国际认定科幻从属于科普,而科普从属于儿童文学,所以科幻小说的定位就是“儿童科普读物”。
    1954年,25岁的郑文光撰写了《从地球到火星》。这虽然只是一篇情节简略的短篇,却在全民憧憬迷信的社会气氛中,于北京地域诱发了天文观测热潮,大批家长在孩子的要求下带他们去古观象台看星星。


    郑文光(左)和叶永烈
    1959年,童恩正实现了《五万年之前的主人》,同年19岁的叶永烈在大学校园里埋头创作科普小品,他随后成为丛书《十万个为何》最年老和写得至多的作者。这些作品虽然流传很广,但也带有光鲜时期烙印,它们根本不波及成人世界,也少有作家会去专门创作。


    作家肖建亨曾说:“无论哪一篇作品,老是鹤发苍苍的老传授或戴着眼镜的年老工程师给孩子们上起课来。误会——答案揭开;奇遇——而后来个参观……参观记、误会记、解开答案的方法,就成为了咱们大家都想躲开,但却无奈躲开的创作套子。”
    变革凋谢后,中国科幻文学迎来了第二次低潮。叶永烈的《小闭塞遨游将来》、童恩正的《珊瑚岛上的死光》等作品接踵颁发,反响哄动,后者还被改编成为了我国第一部科幻电影。有统计显示,1981年颁发的科幻作品有三百多篇,约为1976年到1980年这五年的总和,科幻作者的队伍也从1978年的三十多人扩张到二百多人。


    1979年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飞向人马座》出版,郑文光在书中任意描画:“飞船正绕着一个看不见的货色疯狂旋转。黑洞,那里连光都无奈逃脱。远方一颗蓝巨星的外表物资向黑洞倾注,造成火热的等离子流旋涡……就期近将坠入深渊的一刻,飞船忽然减速,笔挺地冲出旋涡,就像被雨伞甩出的水滴!”
    不难发现,此时一些作品不只跳出了少儿科普的范畴,乃至有了几分“硬科幻”滋味。这类改动对应着过后文艺界对于科幻文学“姓科仍是姓文”的论战,一些有威信的迷信家如钱学森,都对新状态的科幻小说进行了批评。论战随后被拉进了范围更大的“反精力净化静止”,被定性为迷信与反迷信之争,一切刚衰亡不久的科幻出版机构登时口若悬河,作家纷纭封笔,科幻文学的这次振兴也就半道夭折。
    1983年4月,一名编纂告诉郑文光杂志社将要复刊,他原定头版连载、已排好版的长篇小说《战神的后嗣》无奈如期颁发。两人商定次日去杂志社取回文稿,但郑文光没有泛起,当天早上他突发脑溢血瘫痪,半年后逝世。
    关停风云里只剩下一棵独苗——位于东北一隅的《迷信文艺》,起初改名《科幻世界》。


    杂志社失掉的指令是要持续办上来就得自傲盈亏,这在市场经济还没推广的80年代难度可想而知。编纂们用民主投票的形式选出了新主编杨潇,她抉择接任是听了先辈童恩正的专程挽劝:“你想当三流作家,仍是办一流杂志?”
    1984年底,杂志社账上只剩6万多块钱,为了达成第一要务“生存”,杨潇想了几个“傍门子”。她牵头出版过后盛行的“儿童识字卡片”,美编担任绘图,赚了几万元。起初又针对母婴市场发起编纂编写了四册丛书《晚安故事365》,也就是睡前故事集,几年上去赚了将近80万元。
    为了送书,杨潇会本人蹬三轮来回于印刷厂、杂志社和邮局。这类飒爽作风乃至帮忙中国科幻走出了国门,1989年杨潇受邀返回圣马力诺加入世界科幻协会年会,临行前她才翻开世界地图查找该国地位,带两本英汉词典只身返回,并在会上提出了由成都举行1991年年会的请求。
    第二年为了省钱,杨潇一行三人坐火车从北京登程,绕道俄罗斯,用八天八夜时间穿梭亚欧大陆到达荷兰海牙,持续争夺主办权。此事让组委会惊呼“科幻”,科幻大会顺爽利地国际。
    科幻大会同年,杂志改名《科幻世界》,1993年又改版肯定以中先生作为次要受众,定阅量终于冲破了三万册的生死关。用作家郑军的话说:“大陆科幻事业的第三次低潮,能够从1991年举行科幻大会算起,也能够从1993年改版面向中先生算起。这两次事情大大恢复了科幻文学在中国的影响力。”
    “四大天王”与一本杂志1991年那场科幻大会的参预者中,有还在大学校园里的韩松。他凑不齐去成都的路费,杂志社编纂便写信给其实不意识的武汉大学校长齐民友,齐民友特批了400元让韩松去,而过后韩松在外企任务、支出最高的同窗一个月工资也才600元。
    《科幻世界》不只办了大会,还从1986年起每一年举行“河汉奖”,王晋康曾评估道:“(河汉奖)其实只是该杂志的奖,按‘出身’论层次是很低的,但它在中国科幻界的位置无人能撼动。我常说,没有他们的坚持,中国科幻的复苏最少要推延十年时间。”


    1986年举行的首届“中国科幻小说河汉奖”发奖大会 | 微博科幻世界
    1997年《科幻世界》第二次承办国内科幻大会,除了作家还有多名宇航员到来,韩松感慨“状况已大纷歧样”,他们看着俄罗斯宇航员和中国演员同台演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上万名青少年来了……长龙同样的队伍让人震惊。我在旁边看着,真的呆若木鸡。”这次会议被中外近百家媒体报导,年底被央视列为年度十大旧事之一。
    总之从90年代开始,《科幻世界》用刊载小说、奖项征稿、线下流动搭起了国际简直独一的科幻舞台,也是在这个平台上,涌现出了一批“重生代”科幻作家。
    数次因不成抗力间断,中国科幻文学的一大特征就是断代明晰。郑文光、叶永烈、童恩正那代个别被称为“中生代”或者“中兴时代”,“重生代”的特点之一是王晋康提出的“中心科幻”实践,指一篇科幻小说应该有一个与迷信无关的核,也就是一个好的科幻构思,这是中国科幻文学走向成熟的开始。能够看到,重生代代表作家的许多成名作品都是环抱一个有创意的精髓点子展开的。
    在读者反馈缓缓累积的进程里,重生代科幻作家有“四大天王”之说。最先开始颁发作品的是韩松,高中时代投稿一投即中。在那以前,他的中学教师曾怂恿他写文参赛,却因他写作思绪的失常规而连声说:“要不得!要不得!”
    1991年韩松的代表作《宇宙墓碑》不只被《科幻世界》推崇,还通过一系列机缘偶合被推选到台湾《幻象》杂志组织的世界华人科幻小说征文,失掉首奖。这篇刻画分布在各个星球宇航员墓碑的小说,曾经体现出韩松的一些创作特质即视角共同、氛围诡异、颜色悲惨。


    只管还有新华社主流媒体人的社会身份,始终到2010年代韩松都能时时有精彩作品问世。他的第一部长篇《2066之西行漫记》(起初改名《火星晖映美国》)在9·十一事情前一年,就预言了纽约世贸大厦会被恐惧份子的飞机炸毁。40万字的《白色陆地》从远古写到十万年后的将来,中国科幻的首要元勋吴岩在作序时写道“《白色陆地》也将被列为近20年最优秀的主流文学作品之一”。


    2010年起韩松接踵出版《地铁》《高铁》《轨道》三部曲,让这些交通工具成为人类文化的承载者和视察者,长时间关闭行驶会让人类改动性观点,长出尾巴、鳞片和腮,甚至改动时空法则。2016年出版的《病院》则聚焦“医患瓜葛”,却一样有“宇宙就是一座病院”的怪诞感。某种水平上,韩松的小说是科幻作家里最凑近理想也最凑近纯文学的。


    王晋康则是大器晚成的代表,由于被10岁的女儿逼着讲故事,他“懵懵然上了科幻这条贼船”,颁发处女作《亚当回归》时曾经45岁。而在全部90年代,他每一年都能颁发2-4篇短篇小说,获取9届河汉奖后被动退出评比给年老人时机,堪称科幻振兴的中流砥柱。
    进入21世纪王晋康退休,有更多时间专职创作,有《水星收获》《新安魂曲》等短篇代表作,还将初期短篇改写生长篇如《类人》《豹人》《生命之歌》等,造成了一集体类与本人发明的“类人”冲突的作品序列。同时也有《蚁生》《十字》《与吾同在》等集大成的长篇小说问世。
    何夕也在90年代初就锋芒毕露,以每一年1-2篇的速度成为《科幻世界》的中心作者之一。他1999年复出后才换成当初的笔名,并奉献了《异域》《家乡的云》《六道众生》《伤心者》等生涯代表作。相较而言,何夕其实不胜在迷信构思或者哲理深意,而更长于用兽性描摹打动读者。


    1994年,何夕获奖 | 微博科幻世界
    作家董仁威有个很直白的评估:“何夕最共同的是言情类科幻。”而这些“言情”又往往产生在宇宙大配景下,便能兼容情感故事的可读性和科幻小说的庄严感。
    何夕改名那年,“四大天王”的最初一名刘慈欣才登上科幻舞台,随后7次获取河汉奖,把本来的作家格式从“群雄逐鹿”改写成为了“一超多强”。
    其位置的奠定自身也离不开2006年《三体》开始连载。2007年《科幻世界》第三次举行科幻大会,韩松回想过过后的情形:“(科幻迷)在省科技馆前的广场上,集团操个别排成大队,扮演《三体》中的人列计算机。这时候刘慈欣曾经成为了偶像。”
    《科幻世界》连载长篇其实属于破例,这面前有位不能不提的伯乐姚海军:“以前出刘慈欣的书正常也就四五万册销量,假如中国最佳的科幻作家都只能卖几万册,那中国科幻就没有但愿,这是《科幻世界》不能不承当的责任。”


    姚海军进入《科幻世界》前曾自办喜好者杂志《星云》
    姚海军也能够说是全部“第三次繁华”的首要助推者。他在杨潇卸任前被开掘,从担任给读者回信一路做到副总编。在他主导下,“视野工程”三大书系不乱出版,分别是“世界科幻巨匠丛书”、“世界盛行科幻丛书”,和最中心的原创系列“中国科幻基石丛书”,《暗中森林》和《死神长生》的第一版就属于该丛书。
    吴岩曾婉言,虽然重生代让科幻小说从败落走向繁华,但2000年《哈利波特》带起的奇幻文学热“又一下就把科幻吃掉一大块”,国际《诛仙》《幻城》等小说的热度也远超科幻,以科幻出道、转而去写奇幻的出名作家也有好几位。这类配景下,“视野工程”在造就年老科幻读者方面的潜伏作用是不成估计的。
    后《三体》时期除了“四大天王”,重生代作家还有潘海天、赵海虹、郑军、柳文扬等代表,在他们之后涌现的又一批《科幻世界》作者群被称为“更新代”,包罗陈楸帆、夏笳、郝景芳、钱莉芳、长铗、飞氘、罗隆翔等。这是一份无奈穷举的长名单,每名看过《科幻世界》的读者可能都有本人的专属回想。
    起初在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的飞氘曾谈起本人的记忆:“在那些紧张而神经质的日子里,人人都需求一些调整、安慰、逃避,有人在游戏厅里逍遥度日,有人在马路边寻觅做古惑仔的觉得,而我则喜爱在洗手间暗淡的灯光下,坐在马桶上享用看科幻的乐趣。那里就像一个时空驿站,率领我在有数个波涛壮阔的世界中穿越……等我走出洗手间,我又有勇气去面对这个空幻而又厚重、横蛮而又柔和、哀痛而又甘美的世界。”
    《三体》获雨果奖后的事人们曾经很相熟了。酝酿几年后,《2019年度中国科幻产业讲演》显示,2018年科幻原创产业总产值达到456.35亿元,约为前一年140亿元的3.26倍,呈现出发作之势,2019年《漂泊地球》进一步带动了产业开展,2021年总产值达到了700亿。


    《三体》三部曲的英文版封面
    如今再提科幻已远不止文学门类,《三体》恰好踩上娱乐产业以IP为王的时代。而网文和泛滥其余挪动互联网平台也在取代纸媒,成为作品的次要公布渠道。对已经会萃在《科幻世界》这一块园地上的科幻文学而言,这是一种开枝散叶式的分流,也能够算一种不成防止的“断代”。
    一个无奈躲避的事实是,渠道变动自身就会反过去影响作者习气,“难出巨匠大作”是个社会性问题,一方面是“不克不及只要一个刘慈欣”,另外一方面的确也很难再期待泛起下一部《三体》了。科幻题材还有项特殊性是对作者的常识贮备要求较高,王晋康曾婉言重生代科幻作家是个对比特殊的群体,“不乏名校硕博和一线迷信任务者,从均匀学历上看无疑是各类型作家中最高的。”而因为“吊儿郎当”,吴岩则将他们称为“精英阶级的边沿人”。


    在内容状态方面,“硬科幻”的比重也在增加,“更新代”之后的“全新代”作者们更关注“当下”和“近将来”,恢宏而边远的星虚幻想似乎再也不有须要。这是科技迅速提高的必定后果,“科幻小说预测将来”的景象很难再产生,由于往往“将来曾经来了”,因此世界科幻的总体趋向有停滞和败落的迹象。
    然而,不管渠道仍是内容的变动,指向都其实不消极,不外是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示罢了。连《科幻世界》本身也在谋求转型,在2018年这家老牌杂志社总算实现了转企改制,并成立了版权部和IP经营核心两个部门。“咱们的布局是开展成一个文明传媒团体。”杂志的现任主编拉兹曾表现。
    转型之后,《科幻世界》成了《漂泊地球2》的联结出品方。往年成都还将承办新一届的世界科幻大会。已经的作者们有的因种种缘故已再也不写作,如韩松2022年自曝患了“老年痴呆”,长铗转战比特币圈“布道”多年……但也有人仍在活泼,更有新人不停涌入。现在撒出的星火如今在更夺目地闪动着。
    某届河汉奖鼓吹MV里有句台词,能够概括如今的中国科幻:“我注视着眼前这个时期,身后的时期也注视着我。”
    参考材料:
    星空的旋律——世界科幻小说简史. 萧星寒. 古吴轩出版社. 20十一
    中国百年科幻史话. 董仁威.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
    中国科幻小事记(1891-2017). 董仁威
    中国科幻文艺的现状和前景. 文艺实践与批判. 2016年第2期
    您好,这有一份河汉奖记忆请查收. 科幻世界官微
    韩松:《科幻世界》38年来扑灭着千千万万人的想象力. 磅礴旧事
    王晋康:中国科幻小说的开展历程是甚么样的?. 知乎
    四十岁的《科幻世界》,期待一个怎么样的将来?. 极客公园
    新科幻,出西方——近五年中国科幻文学开展概述. 文艺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中级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4

    帖子45

    积分210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