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李约瑟困难”的谜底,可能藏在中国科技绘图史中

    [复制链接]

    2023-3-2 15:12:46 26 0

    在中国大众心目中,阿谁著名的英国人李约瑟,简直成为了中国现代科技史的代言人;“李约瑟困难”(中国现代迷信技术曾长时间比东方遥遥当先,为何近代迷信却没有在中国泛起?)近几十年来更是诱发了诸多求解和讨论,甚而又爆出这到底是不是个“伪问题”的争执。
    十几年前,我在一次会议间隙与已经负责过中国迷信院天然迷信史钻研所所长的席泽宗院士聊及这个话题,听他发了句感叹:李约瑟以一部《中国迷信技术史》博得了微小的国内名誉,主观上也促成为了“咱们本人人”对相干钻研任务的注重。的确,起初陆续见有多部“咱们本人人”写的中国现代科技史著述问世,只管,它们皆非李著那样的鸿篇巨制。近日颇感不测的是,一部填补相干钻研畛域空白的《中国科技绘图史——从远古时代到十九世纪》,竟又是一名“老外”写的。
    《中国科技绘图史:从远古时代到十九世纪》,(美)葛平德著,李丽 曹茂庆译,广西迷信技术出版社2023年1月第1版。


    这是对中国科技绘图悠长开展史进行详实钻研的第一部专著。作者葛平德(Peter J. Golas,1937—2019),是美国著名的科技史学家。他专事钻研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和科技史,曾在丹佛大学讲解中国历史长达35年。书以前言,开篇即道:
    在东方的思想意识和著作中,一度少量充斥着对中国迷信技术成绩的轻蔑之辞。当初,这类状况曾经改动,人们广泛意识到,这些畛域的成绩恰是中国人民及中华文化的汗马功劳之一。在技术畛域,受李约瑟及其卷帙浩繁的著述——《中国迷信技术史》启示,超过两代人在学术上辛苦耕耘,空虚了中国人的创造禀赋和普遍的技术翻新能力这一精彩篇章,这在20世纪中叶之前简直难以想象。
    《中国科技绘图史》梳理了从汉朝之前的铭文到宋元明清几代历史上的科技绘图的演化脉络,特别波及《天工开物》《农书》《耕织图》等首要中国典籍中的科技绘图,讨论了画家们的绘画在农业、工业、修建、天文、军事等畛域中所暴-露的技术改革。另外,经过与同时期的欧洲、日本、朝鲜比拟较,分析了中国科技绘图的特征及缺点,进而揣测现代中国的文明特质和社会开展。作者坦言,就此书写作目的而言,最首要的问题莫过于:中国人描画技术的办法到底如何影响了中国科技的总体开展?
    葛平德的目光是犀利的。在导论中他就提出了一集体们似乎从未当真思考过的问题: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如何描画技术?他发现,在前古代时代的汉语中并无“技术”这个词,于是也就没有“技术”这个概念。那些咱们偏向于视为描画“技术”的图象,只是一个更大的图象种别的组成部份,通常被中国人称为“图”。那些图会被视为承当传递普遍的专业常识和技巧的载体,而这些常识与技巧只要在拥有某种“实际”用处的意义上才是“技术性”的。图的范畴极为普遍,并且没有任何总体性的“技术”概念,这就是为何中国人虽然创作了少量的技术插图,却从未在任何根底上开展出“技术性图纸”这一特殊种别的概念。


    而在过来的几十年里,至关多的学者以为,图象在咱们的思惟过程当中所起的作用,比咱们已经意识到的要大很多。换句话说,视觉思惟(即对图象的处置)往往和言语思惟(即对文字的处置)同样首要,乃至更加首要。最后,对艺术心思学感兴致的学者率先进行了这些钻研。但从科技角度来看,状况也一样如斯。中国科技插图简直没有增进那种愈来愈准确的科技思惟,而一旦机器达到一定的繁杂水平,这类思惟就可以够增进科技的提高。
    在葛平德看来,现代中国很大一部份的技术性图绘其实不以转达技术信息为目的,或者说不以转达技术信息为次要目的。技术性题材的插图似乎历来没有成为剖析现无机器功用的伎俩,更遑论创造新机器了;在传统时期,中国人也从未感觉有须要去尝试了解机器运转面前的实践根底。
    因此,葛平德得出论断说:中国科技绘图中广泛存在的缺点最少在一定水平上妨碍了科技翻新。
    似乎很分明的是,最少在帝制晚期,中国人更喜爱把他们最佳的思想投入到哲学、艺术以及其余美学和学术钻研中,而相对于无视了科技。中国的科技插图见证了这一点。
    责编:咕噜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6

    帖子44

    积分190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