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一部绝不避忌的纪录片,镜头上流水线工人的遭受,既严酷又实在

[复制链接]

2023-3-10 07:00:30 137 0



“富士康诗人”许立志,生前曾创作了193首诗歌,用字字带血的词句,控告了看不就任何但愿的流水线糊口。
“沿着流水线,笔挺而下,我看到了本人的青春,汩汩活动,如血般地……”
“双手犹如机器,不知倦怠地,抢,抢,抢,直得手上怒放着繁荣的,茧,渗血的伤。”
(视频素材源于:大象放映室)
字里行间,都能捕获到他的迷茫和失望。
终究,他也选择用死亡来完结这样有望的糊口。
但是,不论是诗歌,仍是他的死,所诱发的影响不外是一时的。
如他同样的90后,仍旧川流不息地投身到了工厂,扎根在了流水线上。




2016年,纪录片《18岁的流水线》把镜头对准了流水线上的年老群体,记载下了他们迷茫、苦楚的糊口。
理想带给观众的冲击,比诗歌来得更为间接和严酷。


也因此,在时隔5年后,这部纪录片又惹起了不少观众的留意。
时至今日,依然有不少的年老人在透过镜头,去理解这个宏大却在一切眼光下隐没的人群。


纪录片的导演,过后还只是大一重生,叙事才能和伎俩不免显得稚嫩和生涩。
但这其实不阻碍许多人透过影片,再次深思一个亘古不变的问题——
学习和不学习,差异究竟有多大?


01 流水线上的糊口和恋情
纪录片《18岁的流水线》的客人公,是东莞某代工厂的一群90后流水线工人。
因为集体或家庭的缘故,他们早早地辍了学,初中没结业就进了工厂,扎根在流水线上。
流水线,其实就是一条不停后退的履带。履带的两边,他们或坐或站,一刻不断地操作着手上的产品。


由于出产音响的全部流程都在一条履带上,他们连上厕所都成了一个问题,要末分秒必争,要末间接忍到上班。
凡是一个环节停下,前面的任务也随着停摆。届时,要接受便不只有下属的怒火,还有工友的埋怨。
而这样的任务形态,除了8个小时的固定工时,往往还需求加班加4、5个小时。


沉重的任务,紧凑的时间,曾经足够“磨人”。
但比“磨人”更惨的,是一不谨慎就把本人弄得创痕累累。
在修理毁坏的音箱时,杨鹏不谨慎被划刀划伤了手指,鲜血登时涌了出来,滴滴落在地板上。


只是,关于他来讲,这曾经见惯不惯的事件了。
他的情绪没有由于受伤而有所崎岖,只是地捏着伤口去找领导荡涤和上药。贴了一个创口贴,就又回到了工位上,持续手头的任务。
杨鹏来自四川,1995年生人,过后只要21岁。


由于父母的缘故,他从初中停学后便进入工厂打工,算起来有5年的时间了,是工厂里的“白叟”。
刚来的时分,他的任务还不是修理,而是被过后“白叟”推到了最苦的工位。一天上去,他的手累到连碗都端不住。


直到他同样成为“白叟”,这才挪到了修理的工位上。
5年的时间,让20出头的杨鹏,有了和春秋不符的沉稳和忧虑。
沉稳,是由于任务;而忧虑,则是一次失败的恋爱。
以前,前女友的父母感觉广东和四川相聚太远,不赞成他们持续上来,杨鹏不能不和前女友完结了恋爱。


如今,他和厂里的女工李梦诗走到了一同,蜜里调油,吃一份木桶饭也颇为开心。


但一谈及两人的将来,杨鹏老是充溢忧虑。他不肯定李梦诗的父母,是不是也会由于地舆问题,让两人分手。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比起杨鹏,小2岁的李梦诗关于将来,还有更多的构想。
她甚么都想尝试,画画,音乐,舞蹈;她也想分开工厂,找一份更好的任务,给本人换一个更好的环境。
她还想着,假如能够,就带着杨鹏分开这里。


构想很好,很浪漫,但理想很无法,也很有情。
没有安居乐业的手艺,没有拿得出手的学历,他们分开也许也只是从这条流水线,展转到另外一条流水线。
将来,似乎也只是一个高不可攀的绮梦。
02 看不见的前路
杨鹏所在的电子厂的拉长梁新华说,大部份的90后流水线工人,一半是为了赚钱,另外一半是为了好玩。
而像杨鹏这样在一个工厂,一熬就熬了5年的人,则是少之又少。
来自云南的申才金,彼时只要19岁。


由于父母在家务农,他早早停学随着老乡到工地打工。一个月在日头下挥洒汗水,只拿到了不到5000的工资。
申才金感觉工地太苦,赚钱也未几,便随着其余老乡到广东惠州打工,之后又展转到当初的电子厂,打螺丝。
不外,他打算在2016年完结后,便辞去当初的任务,打算找一份轻松又赚钱的任务。
然而,他尚无详细的方案,也只是走一步,看一步。
任务之余的时间,申才金喜爱看普通人逆袭的小说《完善世界》,也喜爱在狭小的出租屋里,遥控微型的无人机。
他说,刚开始无所不通,揣摩了很久才让无人机飞起来。


但是,由于空间过小,下限过低,无人机经常一碰到天花板,就掉落在地上,收回逆耳的“啪嗒”声。
似乎是在讥嘲他的人生,永久困在原地,冲不收工厂逼仄的牢笼。


和申才金同样,同龄的女工杨玉金也看不到本人的前路。
她不喜爱工厂,早前辞过职,为了挣钱又硬着头皮回到了工厂。


由于家里穷,她想赚钱给家里盖房子。
她似乎很乐观,对一勺白菜,一勺下饭辣椒的工厂伙食,也会满脸笑意地期待着;引见本人的焊锡任务时,也是带着笑脸。
只要说得手上时常被焊点烫到,为此不能不缠满胶布时,她才表露了一点冤屈:
“很烫的。”


任务了大半年,她攒下了一些钱,便打算辞职回家过年,年后也不打算回来了。
她满怀欣慰地数着剩下的日子,并开始把一些行李寄回家。
但这份期待,被导演的问题有情打破。
“那边(湛江)盖房子要多少钱?”


她似乎打算用苦笑往返答,但终究仍是没有忍住,低下头掩面呜咽。
也许,是无论如何致力攒钱,也攒不敷盖房子的钱的香甜;
又也许,是看不到前路的迷茫和不甘。


03 玩乐只是一时,糊口的苦还在前面
申才金和杨玉金是为了赚钱,才早早出来打工。
和他们不同,来自四川大凉山的毕子依林和黑来拉夫,进工厂不为了赚钱,只为了好玩。
初中结业后,毕子依林考上了高中,但艳羡外出打工的同龄人衣着鲜明,有钱萧洒,因而便选择了停学,和大一岁的黑来拉夫南下广东,进了当初的工厂。


“读书是一种甚么样的感触?”
导演看着嬉皮笑脸的他们,忽然问了这个问题。
“不想读,只想出来耍。”


他们被动保持了出路,其实不会为此感到惋惜。
为了耍好,他们才进了工厂;也为了随时能耍,他们选择做了暂时工。
有钱了,就分心去耍;没钱了,就再回到工厂。
而他们口中的“耍”,实际上是带着有好感的女孩子去唱歌或者打扑克。
比及氛围差未几,他们就去开房。一晚上当时,各自回到各自的糊口。
春秋不外18、19岁,便像是留连花丛而片叶不沾身的新手。


他们只顾眼前的玩乐,纵情地浪费着生机蓬勃的青葱岁月。
正如前文许立志的诗中所写,流水线上汩汩活动的,是他们的青春。
他们也不是没有想过前路和将来,不是想做老板,做领导,就是想干点小生意。


只不外,没有学历和技艺,没有资本,这些梦想恍如是海市蜃楼。
事实上,关于他们的将来,另外一部纪录片《打工》给出另外一种谜底。


23岁的权广彬出来打工的时间,曾经长达9年了,从东莞、深圳展转到了如今的惠阳,在工厂里当培修学徒。


每个月拿着4、5000元的工资,站着干十一个小时的活儿,上个厕所也被限定在10分钟以内,时时时还要彩色班轮着倒。
但是,将近10年的打工生涯,他却没能攒下多少钱,也没能找到一个女敌人。
“工资低,女孩子看不上。”


工厂里找不到女敌人,他在网络上意识女孩,却又受骗走了700多元。
关于变化无穷的糊口,权广彬有了改动的设法,要末去学技术,要末跟父母拿点钱,在老家开个小店餬口活。
权广彬还在等着时机,他的工友贾能乔则曾经筹备回家了。
搭伙饭上,贾能乔说起了本人的之前。


初中还没结业,由于认同小孩儿说的“读书无用”,13岁的他便随着父亲去了矿山,起初才南下广东进了工厂。
“假如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时机,你会持续读书吗?”
彼时24岁的贾能乔,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却是绝不犹疑地点了摇头。
“会!”


在肆意萧洒的青春逝去后,他开始意想到本人处在了一个为难的阶段。
钱没有,也娶不到老婆。
他也开始堕入了迷茫和自我疑心的地步。
“怎么混得还愈来愈不如之前了,没有之前那末开心,没有之前那末高兴了。”


当春秋下跌后,他们开始意想到,已经想当老板当领导的梦想,是那末的虚无缥缈。
前路也是如斯的渺茫。
04 流水线外的另外一种人生
《18岁的流水线》里,无论是熬日子的杨鹏,仍是想要分开的申才金,都喜爱讲普通人逆袭胜利的小说《完善世界》。


而逆袭网文可以备受追捧,也恰是由于有许多像他们同样的普通人,渴想着有朝一日逆袭本人的人生。
可跟着春秋增长,他们中的愈来愈多的人发现,小说最终不是理想。
只是,流水线上的工人们,就真的没有改动命运的可能了吗?
并不然。
权广彬和贾能乔的搭伙饭上,另外一桌的技工张徒弟,则给他们示范了一个前途。


高中结业后,张徒弟也选择了进厂打工,但他并无甘心只做普工,而是学习了技术,靠技术吃饭。
虽然进厂比权广彬晚,可张徒弟的职位和工资,都比他们高了不少。
说到这些,他的脸上和语言都充溢了自信和沉着。
毕竟纯熟掌握一门技艺,历来不必愁本人找不到任务,谈不拢想要的薪资。


旁边的普工权广彬和贾能乔,却还在将来的糊口而踌蹰。
这一刻,学习和不学习的差距,体现得酣畅淋漓。
权广彬的老乡兼同窗杨东,也意想到了技术的首要性。
很久以前,他就开始利用业余的时间自学电工常识。不论多累,都没有中断过。


由于将来,他筹备转到修建行业,做个小的包工头。
说到之前保持学习,杨东颇为悔恨。那时,由于感觉大先生也找不到任务,本人不如早几年进入社会,攒点起家资本。
谁知,甚么都没有赚到。
在糊口的重压之下,他又从新开始了学习,也才知道只要读书,能力开辟本人的视野,眼界也不会如斯狭隘。


江求昆,权广彬最要好的初中同窗,在24岁的这一年,也终于明确了学习的首要性。
以前,他老是四处飘,一份任务很少能坚持干3个月;
如今,他再也不苛求平步青云,而是打算学习开挖掘机、铲车,前面再学习图纸,一步步从底层往上爬。


为此,他对来年充溢了斗志和向往。
在他眼里,被动学习技术,是底层工人们逆袭人生的最好形式。


结语:
在这两部时间相差3年的记载片里,两位导演简直都会问一个问题——
假如有选择的时机,会持续读书吗?
大少数人都会绝不犹疑地摇头,回答:“会!”
由于此刻,他们早已看清了,学习和不学习之间横亘的差距。
但有人说,假如真的要他们回去读书,其实他们仍旧读不上来,尤为是在尝过了自在自由的糊口之后。


由于让他们扎根流水线的,不是没有好好读书,而是他们不足学习的毅力和自律。
也正由于如斯,他们早早地选择进入社会打拼,就像忠于玩乐的毕子依林和黑来拉夫。
即使有从新选择的时机,他们也会再度保持。
依然放弃着毅力和自律的,只管由于各种缘故而早早停学,他们也会早早地意想到学习的首要性。


即便没有一早察觉,在吃遍甜头后也终会心识到学习的首要性,偏重新捡起学习。
就像一句老调重弹的话,咱们无奈改动环境,但咱们能够掌握本人的人生。
只有放弃毅力和自律,持续学习,再付出致力。
咱们终将能够抉择,本人想要的糊口,想要的人生。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中级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9

帖子48

积分228

图文推荐

  • 67岁男子被控2项谋杀得逞(家暴)罪名

    上周,蓝山地域一户人家有两名女子被捅刀,警方起

  • 墨尔本北郊车祸涉事女子负有枪伤,左近有一

    9月1昼夜间,Epping 区产生枪击和车祸,警方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