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华人对澳洲医疗有诸多吐槽,我也来吐一吐(组图)

    [复制链接]

    2024-9-20 17:26:40 26 0

    咱们都应该明确,世上没有美中不足的医疗体系。所以吐槽澳洲医疗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再正常不外,彻底能够了解。
    然而,假如把澳洲的全民收费医保说成是“笑话”,尤为是跟中国医疗比照之后把澳洲医疗贬得一文不值,这样一边倒的音调究竟是来自全方位的体察理解,仍是糟心预先的一时宣泄,就很费思量了。

    我在澳洲7年,屡次亲自体验公立医疗,看过全科,看过专科,做过体检,也住过病院,整体觉得是十分良好的,尤为是急诊手术那次,真正感触到了甚么叫“毫无后顾之忧”。
    中国国际的读者可能还不大理解在澳洲是怎么看病的,所以我想大略引见一下。在澳洲的敌人感觉有哪里说的不合错误的,也欢送指出。
    (一)
    在中国看病,咱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上病院,尤为是三甲大病院。但在澳洲纷歧样,澳洲是分流处置的。
    咱们知道看病分门诊和急诊。澳洲病院是没有门诊的,门诊都扩散到大大小小的诊所,有点像中国的社区病院。只要急诊,病院才会接纳。
    门诊去小诊所,急诊去大病院,这是澳洲医疗最根本的规定。
    (二)
    诊所分全科诊所和专科诊所,都是公家运营的。
    普通的小毛小病就去全科诊所看全科医生,其实就是中国病院里的“普通外科”、“普通内科”,感冒发热拉肚子均可以找他们。
    有的全科诊所看病需求预定,有的间接上门就能。
    假如预定好了,就定时赴约,前台确认当时,医生都会准时出来叫嚷病人;间接上门的,就去前台挂号,而后在候诊室等候,就我的教训而言,候诊10分钟到1个小时都是有可能的。
    全科医生的诊断时间大略在3到15分钟不等,开反省单和药方个别都很悭吝,能不反省就不反省,能不开药就不开药。我和家人看过几十次全科医生,医生被动要求咱们验血的不超过3次,给咱们开药的次数不超过50%。
    (三)
    全科医生免费有个术语叫bulk billing,也就是跟政府医保一致结算,不要患者本人掏钱。好比医保报销规范70刀,医生免费70刀,那医生看完病就间接向医保要钱,医保会把70刀转到诊所账上,患者是不必耽心钱的事件的。
    然而近几年澳洲物价飞涨,所以医生免费进步,但政府结算的规范没有变动,所以得多全科医生就勾销了bulk billing,要患者自掏腰包当前本人去医保报销。好比医保报销的规范是70刀,医生免费100刀,那患者就先付100刀给诊所,而后去医保报销70刀,最初公费就是30刀。
    Bulk billing诊所的大幅增加,是近些年来澳洲医疗最大的槽点之一,一来要本人掏钱,二来进程变繁琐了。我也感觉,物价涨了,最低工资涨了,但医保报销规范长时间维持不变,这不敷公道。
    不外,假如花时间好好谷歌一下的话,每个区域都仍是能找到承受bulk billing的诊所的,有时分只是那里的医生分歧情意罢了。我当初看的医生就仍然不必花一分钱。
    (四)
    全科医生等闲不开反省,但真的要反省,也是能够全额走医保的。
    我之前在中国曾查出过肝损伤,所以就找全科医生,说我想要复查一下,医生绝不犹疑就帮我开了血检、尿检和腹部B超,也都是bulk billing的。
    然而假如你平白无故说要体检,医生确定是不会帮你开检修单的。
    我是从中国体制内出来的,那时每一年都有自费的体检,不论男女老幼,全身上下都做一遍。但在澳洲,尤为是年老人,并无按期体检的认识和习气,个别要身材泛起情况才会去做反省。
    对集体来讲,按期反省多是坏事。但全民医保的资金也是无限的,不成能动不动就全民应检尽检。所以我当初感觉,50岁下列无病无痛的话,每一年体检一次实际上是一种公共资源的挥霍。
    (五)
    全科医生等闲不开药,头痛脑热得多时分都是让患者回家吃止痛片减缓症状。这也是合乎知识的,由于普通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都是能够自愈的,所谓的抗病毒药、消炎药个别其实不对症,多吃反而会有反作用。
    假如真开了药,是要去药房买的,所以需求自掏腰包。但若拿了医生的方子,是能够享用医保补助价的,详细补助比例有具体的药品目录,这点跟中国是相似的。
    至于哪一个国度补助很多,这需求大数据剖析,我没这个才能。只能从直觉下去说,澳洲医保应该更为小气,详细能够拜见那一年的天价药在澳洲只卖41刀事情。
    此外,每个澳洲人的药品开消都有个年度下限,达到下限当前买药更为廉价(一次不超过10刀),对一些弱势群体(包罗退休人员)乃至是收费的。我没有用过这个下限,但能够想象这对慢性病患者来讲是何等首要的保障。
    (六)
    全科医生感觉本人看不了的病,就会把病人保举给专科医生。
    在看专科医生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就带女儿去看过一次,预定排到了三个月之后。费用也对比低廉,看一次两三百刀是很正常的,医保能够大略报销一半。
    然而,集体感觉看专科医生的体验实际上是挺好的,值得这个价。医生问诊时间最起码要30分钟,病情、病史、家庭环境、教育环境问得很具体,对小敌人尤为谆谆告诫耐烦解释,没有任何耽心和紧张感。
    中国看专家的确要更便利一些,大病院都有专家门诊能够预定。但多是我运气欠好,我发现这些很容易约到所谓专家,也就是本院按资格选拔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经常也就是花个几分钟开血检尿检再加一堆刺激剂把我打发了,跟普通小医生也并无太大区分。
    至于真实的一线城市大病院大专家,都知道挂上一个号、看上一次病有如许不易。
    (七)
    你可能会问,澳洲看专家要等这么久,小病熬成大病怎么办?这样的例子我也据说过,但网络传布中的“小病”、“大病”都是没有明白定义的,无奈肯定实际状况是不是真有那些匿名网友说的那样重大。
    仍是那句话,轻病慢病就去诊所,重病急病就去病院。病院假如肯定你是重病急病,是不会面死不救的。我亲自阅历的急性阑尾炎手术,上午到病院,下昼做反省,子夜就动刀,并无半晌的耽误。
    我之前有个华人房主,说本人有一次在假期患了急性肾炎没去病院,熬了几天变为了慢性肾炎。医生告知她,像她这类急性病,病院确定是会马上采用措施医治的,就算假期也不会把她拒之门外的。
    但若曾经是慢性病,那去急诊也是没用的,只能找全科医生、专科医生一步步缓缓看。
    我有一次由于女儿呼吸异样带她去急诊,从下昼三四点比及子夜,两头有医生时时时地来查看状况,起初告知我说,你女儿的症状没有达到紧迫的规范,仍是今天去看全科医生对比适合,就把咱们赶回家了。
    事实证实,女儿的确没有得甚么急病,次日再去看全科医生也并无耽搁任何病情。
    (八)
    公立病院的一切看病开消,包罗诊断、医治、反省、手术、药物、耗材、护理、床位、饮食,都是间接走医保的,病人不必掏一分钱。私立病院是根据集体买的保险找保险公司报销,这我没阅历过,也欠好评估。
    我那次急诊手术最初只付了几十块的泊车费。让我对比不测的是,假如要在病床看电视的话,是需求此外付费的。
    在澳洲住院最大的劣势,就是不需求家人陪同,不需求有人全程24小时帮病人挂号、付款、取药、看吊针、叫护士、端饭喂水、把屎把尿,所有都由病院承包。
    在中国阅历过家人手术住院的,都会明确我说的是甚么,常常据说当病人从病院痊愈,陪同的家眷反而由于劳累而病倒了。固然,也能够此外请护工帮助关照病人,但这笔额定开消是彻底公费的。
    我父亲逝世前在中国长年住院,每个月扣除医保的报销当前,还需求公费一万多元,他仍是事业单位退休的。
    (九)
    看到这里,你可能疑难更大了,假如澳洲医疗像我说的那末好,为什么还会据说这么多的吐槽?
    我感觉这里可能有两个缘故:
    第一个缘故,有些吐槽针对的都是集体的烦懑阅历,并不是对全部医疗零碎的不满。
    医护人员程度错落不齐,这在哪一个国度都是同样。看到一个不靠谱的全科医生,给出了不靠谱的诊断,或者碰到一个不靠谱的护士,扎中了不靠谱的血管,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每集体终身中遇到的医生护士都是无限的,我的99%满意率无奈代表整个,你的99%不满率也不克不及代表整个。由于几回集体阅历就对几十万澳洲医护人员定性,这实际上是挺武断的。
    第二个缘故,是对澳洲医疗体系设计逻辑的不睬解和不顺应。
    这里的吐槽次要包罗:医生不开药,病院不收治,手术要等候,专家要排队。
    且不管在中国“医生都开药,病院都收治,手术不要等,专家不要排”是不是都能成立,我感觉澳洲医疗体系的这些缺陷都是由于一个主观事实——医疗资源的无限。
    医生不开药,是由于药物滥用的反作用危险,也是由于每一个张药方都会用到医保补助。
    病院不收治,是由于患者病情没有达到收治的规范,需求把床位让给病情更紧迫的求治者。
    手术要等候,也是由于患者并无到非做不成的境地,需求把时机让给急需上手术台的病人。
    专家要排队,是由于专家的稀缺,成为专科医生需求10到20年的学习和造就,一直都赶不上人口的增速。
    正由于医疗资源的无限,所以资源的支配才需求分轻重缓急。
    请留意,轻重缓急的规范是由医生抉择的,而不是由病人本人抉择的。每个病人都会认为本人病情很重,最佳需求马上治疗,一刻也等不得,但在医生看来,在医疗体系的主观排序看来,可能并非这么回事。
    (十)
    所以,澳洲医生的“有为而治”对比对于中国医生的“有药就开”,澳洲病院的“非急莫入”对比对于中国病院的“有病乱入”,面前都是病人的就医期待和资源的调配逻辑不同。
    我集体是对比认同澳洲医疗体系的理念和逻辑的,包罗:
    1. 承受门诊扩散、急诊集中,置信小诊所医生的诊断才能。
    2. 抵赖自限性疾病的自愈周期,少用抗生素,不必刺激剂。
    3. 尊敬医生和病院的专业判别,不客观夸张病情,不等闲动用专家。
    4. 了解医疗资源的无限性,听从轻重缓急的分配。
    假如你也赞成以上这些观念,那就可以安静承受澳洲医疗体系的种种缺点。否则的话,中国的医疗体系如斯合你情意,飞回去看次病也不是甚么难事吧。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6

    帖子30

    积分126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