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短剧围猎银发族:有人刷爆银行卡,有人手机被设成青少年形式

    [复制链接]

    2024-10-21 13:32:03 32 0

    前不久,“爷爷沉浸刷手机,3岁孙子单独去河边溺水身亡”的动静让大众深感痛惜,也诱发社会对部份老年人沉浸网络的思考。

    跟着短视频、直播的迅速开展,一些“网瘾白叟”两眼一睁刷剧到熄灯,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扫码做工作,打赏主播豪横买单、疯狂购入保健品……他们非但被各种短视频、短剧“拿捏”,还很容易掉入大数据织成的“信息茧房”,带来各种问题。
    在刊发完“依法破解老年人失能困局”系列报导后,法治经纬版从今日起开设“依法破解老年人网络沉浸”专栏,推出系列报导。敬请关注。
    短剧之风,卷至银发赛道。
    近两个月,中老年剧在短剧榜单中纷纭屠榜:WETRUE短剧热度榜中,《闪婚老伴是寒门》上线后延续五日霸榜第一,抖音话题量已超23亿;《闪婚五十岁》《老炮儿之上阵父子兵》的抖音话题量也分别达6亿、3亿摆布。
    中老年题材的爆火,转变了短剧行业的业内观点:小鲜肉变为“老霸总”,一样能成为“流量明码”。
    这正对了广东人林涵85岁外婆的“胃口”,白叟对短剧中的离谱剧情乐此不疲,违心天天花几个小时观看。江苏人方灿65岁的父亲也是个“短剧迷”,天天在沙发上随便一躺,就可以延续刷上几个小时,他同时在看5部短剧,手机上有上百个短剧小顺序。
    刷短剧不只“劳神”还“伤财”。林涵外婆以前对网络领取无所不通,却为短剧“添加银行卡”充值刷光了账户里的2000多元;方灿父亲则经过短剧小顺序累计充值近4万元。子女们想把钱讨回,可零碎显示“曾经观看”或“系成年人付款”并回绝退款。为了戒断家里白叟的短剧瘾,他们无法给白叟的社交软件用上了青少年模式。
    受访专家指出,部份小顺序短剧“打一枪换一个中央”,令不少消费者尤为是互联网常识不健全、网络消费辨识才能弱的老年群体深陷其中,在“9.9元买不了吃亏”的洗脑式营销中,终究破费了若干个9.9元。标准微短剧市场秩序、打击诱导消费圈套、及时下架违规内容,仍需监管部门久久为功,更需各视频平台压实主体责任。
    狗血剧情先惨后爽
    情感共识让人上头
    “参见董事长!”一群职员齐刷刷地朝着一名穿戴培修工服的中年女子(实际身份是团体董事长)鞠躬。为了给本人的二婚老伴突围,他亮明了身份,一旁刁难老伴的“恶女人”得知本人欺侮的是董事长太太,震惊得一头栽在了地上……
    这是林涵外婆比来正在看的“老年霸总”短剧,其讲述了作为团体总裁的50岁男配角与45岁女配角闪婚后的恋情故事。林涵感觉这部剧的剧情“很无脑”,看了不到一集就选择退出播放,但外婆却认当真真追完了整部剧。
    杨华是某一线城市大学的一位教师,往年刚退休。近段时间,她也迷上了这部短剧。“女配角年老时没能穿上婚纱,人到中年再次踏入婚姻殿堂时穿上了。我也有类似的遗憾,这份遗憾在剧中失掉了知足。”
    “贴近中老年人糊口的情节足以吸引这些观众。”在北京从事短视频编导任务的刘壮以该剧为例剖析道,剧集使用“暗藏身份”作为症结矛盾点,男配角前后假扮出租车司机和董事长司机,在95集的体量中,男配角的身份直到近90集才被女配角通晓。为了“先惨后爽”,剧情无需讲究逻辑,如女配角身为男配角公司的大堂经理,殊不知道老板的长相,男配角公司的高管也不意识本人的董事长等。
    “以往对中老年群体有较多描写的影视作品可能是‘年代戏’,以‘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反应时期变动。也就是说,针对这一群体的影视作品多走理想主义线路,浪漫的偶像剧、逆袭的‘爽剧’往往属于年老人。而短剧正好能填补传统影视作品在这方面的空白,间接将镜头聚焦于中老年人,给出共同的‘情绪价值’。”刘壮说。
    林涵也留意到,相较于之前盛行的青春校园、偶像恋爱等题材,当初的短剧确实有了更多“适老化”的题材。一集大略3分钟,但剧情十分拖沓,大多有七八十集,有得多反转。这些剧情大多只是遵守一些诸如“婆媳矛盾”“儿女不孝”“失散认亲”“老年霸总相亲”等新生、反转的“烂套路”,但这却正对了外婆的胃口,从早上起床乃至躺床上就拿起手机开始刷短剧。
    她还见外婆追过一部“身为世界首富的45岁保洁姨妈与27岁霸总相恋”的短剧。故事讲述了霸总带保洁姨妈去见父母,后果霸总父亲已经追过保洁姨妈,霸总母亲和她是死对头,保洁姨妈被各种刁难耻辱,最初不能不亮明身份,终于和男主相爱相守。
    “外婆年岁大了,关于社交软件上的关注、保藏等功用并非很纯熟,她可能有意间点了一部短剧,尔后就常常收到各种短剧的推送。”林涵感觉,外婆的社交软件像是被短剧“围猎”了,而外婆也何乐不为地沉浸在“换汤不换药”的短剧中,坐着、躺着都要拿起手机看,一看就是延续好几个小时不劳动。
    方灿则这样描述沉浸短剧的父亲——“退休在家无聊,天天就刷视频,一个个平台换着刷”。方灿引见,父亲本来只在一个短视频平台上看短剧,这个平台会保举不同的短剧,看了几集后,就会跳出一些短剧平台的链接,而后让父亲下载或是转到另外一个社交平台的小顺序上看。如今,父亲的手机上布满了各种软件。
    “我爸原本就有老花眼,加之手机屏幕小,字幕也小,他天天延续盯着看好几个小时,估量老花眼度数也加深了不少。”方灿说。
    短剧小顺序套路多
    白叟容易被骗充值
    短剧晋升暴光量的症结在于投流,而投流能晋升付费率的中心则在“钩子”,也就是剧情剪辑出的短视频投放素材。
    “这是大部份短剧中都有‘打脸’情节的缘故——这种情节先把惨点、虐点‘拉满’,调动观众情绪,为后续剧情制作情绪落差,先抑后扬。”刘豪举例,好比某部短剧中的试婚纱情节,有店员、店长指摘男女配角“不配”,又有女配角的同窗以高管夫人身份造成比较,而后再由级别更高的经理站出来替男配角“打脸”这些“反派”。这一情节同样成为该短剧投流的首要“钩子”,在不少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平台上都能见到。
    年老人会被“钩子”吸引,中老年人愈甚。
    林涵发现,外婆看短剧都是先被这类视频吸引,想要看上来就要付费,不知不觉就看完10多部付费短剧,收入也由一开始的1元、3元变为19.9元、39.9元不等。“我发现的时分外婆曾经花了2000多元了,由于她账户里没有多少钱,加之我发现得早,才没有更大的损失。”
    方灿就没有那末侥幸了。
    “父亲刷短剧刷爆了他的银行卡。”方灿回想道,一开始,她认为父亲顶多花几十元看短剧,直到有一次父亲说本人的银行账户里没钱了,方灿这才去查看父亲的消费记载,稀稀拉拉全是短剧充值记载,简直每笔都是39.9元。她赶快往下翻,发现父亲从去年年终开始充值,至多一个月花了3500多元,一年半内充值累计达3.9万余元。
    父亲看到账单后一样不敢置信,本人日常的小额收入居然累加到了数万元。“他告知我,本人平时一集一集充值解锁,起初顺序上给他推了一次解锁选集、一次解锁全站短剧1天等充值选项,声称这样更优惠,他听信后就一次性充值了。”方灿引见,起初,当父亲阅读其余顺序时也会“依样画葫芦”地根据保举选择相应数额的充值办事,“他说本人就是不停地解锁新剧情,由于真实太想看前面的反转了,不能自休,并且感觉每次真没花多少钱”。
    部份商家“精准收割”的乱象也由此显现。
    方灿留意到,一些短剧以高价吸援用户付款,在对方领取时默许勾选续费选项,使用户在观看时自动续费,且后续剧集均以原价扣费;或者设置多种付费选项,混杂单集、全剧、平台的概念,“关于一些白叟来讲,基本无奈明晰计算本人追剧所破费的金额”。
    记者点开某短视频平台搜寻“短剧”,便有分属于不同短剧小顺序的短剧弹出。记者随机点开几部短剧发现,若要观看选集,则需求转跳到短剧所属的平台小顺序中。看完几集后,便会弹出“充值解锁剧情”的提示。在其中一款短剧小顺序中,“新人”可享用诸多福利,仅1元便可解锁新剧试看,同时也有“限时优惠”,即9.9元即可以观看选集、19.9元可享“全站短剧收费看一天”、39.9元可享7天收费看等。当“新人”身份再也不,用户就需求领取原价,即49.9元3天会员以及69.9元7天会员。
    记者阅读多个短剧小顺序发现,要充值解锁剧情,必需先购买不同平台相对于应的虚构货泉,再使用虚构货泉兑换相应的集数或会员。但是,不少虚构货泉表明“因政策限度,充值仅限固定金额”,因此只能根据指定的数额购买,其实不能自定义充值的数额,而往往兑换单集短剧或包月、包年会员所需的虚构货泉数又与充值指定的数额不合错误等。这样上去,用户用于购买虚构货泉的数额,总会大于实际购买短剧集数或会员需求的数额。
    好比,记者点击某平台49.9元3天会员的充值选项,该顺序“保举充值”504个钻石,实际领取72元,再用其中499个“钻石”兑换3天会员。而要充值69.9元一周的会员,则“保举充值”100元购买700个钻石,并用699个钻石进行兑换。
    “她一个老太太怎么会懂这些,后来都是由于剧情来到最低潮,但没法持续看上来了,便根据屏幕上的要求点各种按键,最初莫名其妙地领取了。”林涵说。
    发现外婆花了不少钱看短剧后,林涵曾试图捋清这些小顺序的充值规定以便向外婆解释,但她发现不同小顺序有不同的定价和充值规定。
    “这些小顺序会推出各种充值会员流动,不同小顺序的规定、价钱都是纷歧样的。得多平台也会有整剧购买、单集购买的选项,但怎么整剧购买算优惠价,单集购买一集是多少钱,这些都很难搞分明,乃至同一平台不同短剧免费都有差别。”林涵说,这些繁杂的计算规定在她的子细钻研之下都难以捋分明,更不必说老年人了。
    方灿在给父亲梳理账单时也发现,父亲一样被这样的规定“蒙在鼓里”。
    “有得多短剧多是他有意间买了选集的,不少都没有看完。”方灿发现,父亲已经购买过某观看平台的“永远会员”,但当方灿查找该小顺序时,却发现该小顺序曾经登记。他不懂其中的规定,甚么选项让他便利持续长期看上来,他就充钱,他以为一次花的也未几,后果越充越多。
    来自广东的黄学生曾从事短剧投流任务,他告知记者,短剧顺序的充值面板个别是分档位的。假如一个账户已经有过充值,且充值的金额较大,那末就会被打上优质用户的标签,在这当前刷到的短剧就都会是相对于低价的面板。
    公道设置付费下限
    保障白叟合法权利
    “购买的剧集曾经观看了。”在与相干平台及小顺序的客服沟通退款时,方灿多半会失掉这样的回覆。
    “人家说得也没错,确实是看了。回复的是其中几个充值数额对比大的平台。”方灿告知记者,因为父亲所充值的短剧平台有上百个,且不少收入数额只要几百元乃至几十元,“连战争台沟通都难”。
    记者留意到,在各个平台的充值页面,均标明“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在父母或其余监护人监护、指点、赞成的状况下进行相干操作”,而关于老年群体则无相干规则。
    “这也是客服不退款的缘故,我父亲的确是成年人,每一个笔钱也是他本人付出去的。”方灿说。
    为了避免让父亲再持续沉浸和充值,方灿只能手动删除父亲手机上添加的上百个小顺序,但删的速度跟不上他添加的速度。“这些小顺序无孔不入,网络文章、敌人圈的广告等,都很容易点进去,加之短视频平台也始终根据他的爱好推送,天天能接触短剧的渠道八门五花。”
    林涵一样面临这样的困难。“账户没钱了没方法充值,然而短剧仍是戒不掉。”林涵说,与外婆同龄的好友也会在群聊里转发各种各样的短剧节选,一不谨慎就又会点入短剧小顺序里观看。
    无法之下,林涵和方灿都选择将白叟的手机设置成青少年模式,以限度消费额度。
    “青少年模式的确可以禁用一些小顺序,但我爸毕竟是个成年人,有些手机功用仍是要用的。”方灿感觉,用青少年模式来帮父亲戒掉短剧只是权宜之计,但愿平台可以有更合适白叟的防沉浸零碎和领取模式。
    不外,在采访中,不少从业者和受访群众也表现,中老年短剧自身是值得确定的内容状态,不克不及由于多数剧品质低、价钱机制尚待完美,就扼杀了全部行业。老年人在公道的规模内花些钱,可以怡情,何尝不成,但要过度。
    中国传媒大学文明产业办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倡议,短剧小顺序战争台应一致免费模式,强化告诉义务,落实密码标价,优化自动续费机制,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偏心买卖权和自主选择权。
    “倡议相干平台守旧老年人付费模式,解决数字弱势群体激动消费困难。针对老年消费者能够经过屡次提示、大字或明显标识进行告诉以及设置付费下限等形式,建设老年人防沉浸模式。子女也要增强对白叟的陪伴和关怀。”郑宁说。
    她提出,针对因老年人适度付费所发生的系列问题,应进一步推进行业免费的通明化。详细而言,在既有规制体系的根底上,可斟酌多方协同出台进一步措施,如将详细免费形式及规范列入短剧的存案信息要求、要求从业企业向消费者公示某部短剧残缺观看所可能发生的最高费用、阻止经过分歧理分拆或小顺序多级跳转等形式进行反复免费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7

    帖子34

    积分135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