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这样的孩子的,前几年有个第二语言满分的中国孩子,三年级就不上中文课了,平日妈妈就花个半小时或一小时给他讲中国的各种故事,虽然学校学习德语也一直是满分,但到9年级的时候还是选择用中文高考,然后进入中文学校10年级,11年级请了两个私教。就这样VCE满分。
当然,这样的孩子本身不多,而且一定是那种很好学或者说对于自己选择的目标是很明确的孩子。只能说是借鉴。父母花再多的力道,孩子不愿意学有什么用。
如同我儿子(3岁还澳洲的),爸爸是第一语言中文老师,他在中文学校一直属于高分,但5年级就是不肯上中文课了,我就停掉了,过来一年,他偶尔会说,妈妈,我觉得还是中文比西班牙语好,如果中文能够不写作文就好了。我只能说,如果选择中文作为高考语言,听说读写都不可能逃避的,你长大了,自己慢慢斟酌吧。
很多朋友费解有个中文老师爸爸,语言学的姐姐,孩子居然不在中文上逼一逼,但其实,我个人就是觉的每个人都一样,如果想做某件事情的,只要选择好了,一定是会在阶段上不断前进的,如同说“强扭的瓜不甜”道理是一样的。我只希望孩子大了,自己去选择人生道路和需要学习的科目,不要像我们这代人,父母就是希望我们考上大学,读热门专业,进央企,进500强,等到了50岁,突然发现自己一直就没有喜欢过曾经做了一辈子的职业,父母为我们选择的专业从来就是为了生存而存在的。所以,我和LG就告诉自己,现在社会是信息社会,让孩子们从小有自己的选择,特别到了初中后,完全让他们自己去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父母可以和他们讨论利弊,但不要干涉,因为到了他们这个年龄已经开始认为父母的干涉是阻止他们不是商量,同样道理,他们提出这个要求和祈求的时候,基本上70%的可能性他们已经决定了。我有老大的经验,当年她考大学,一上来选课遗传学和政治哲学,我们对于她的了解她不会喜欢这两门课程,果然,第一个半年的大学就这么费掉了,当时说到选课的时候,讲了一堆道理,我后来直接问了一句“看来你已经选好了,想做就去做吧”。
我不后悔多花的学费,但我们人生道路上也是这么一直付着学费走过来的,我们的孩子只要知道,永远对自己的选择要负起责任就好。
写的太长了。说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