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dci
发表于 2021-5-15 16:49:45
接下來我們看看《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漢.司馬遷《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 齊中大夫病齲齒,臣意灸其左手陽明脈,即為苦參湯,日嗽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得之風及臥開口,食而不嗽。
這個故事是在說,有一個人牙痛,然後淳于意去灸他的陽明脈。當然中國歷代大腸經上灸牙痛,有好幾個穴道是能够用的,還有胃經的足三里。不過我也沒有灸過,因為古時候說的灸好像比較野蠻,是要把皮膚燒一個洞的。牙痛跟皮膚燒一個洞的痛比拟,已經有一痛了,我想我大略不會想再加之另外一痛。「即為苦參湯」,用苦參湯漱口,就是用苦參這一味藥煮湯來漱口,雖然這也不太难受,因為苦參很苦,但用苦參湯漱口的確是有用的,所以假如有人願意享乐不願忍痛的話,苦
42
參湯漱口是能够用的一個办法。苦參這味藥,它是一個涼腎的藥,因為牙齒究竟是屬於腎,到藥局裡面買幾片苦參煮藥水來漱口,漱著漱著就沒有那麼痛了,一天漱掉五、六碗,很快會消痛。在美國,因為牙醫師很難約,或許苦參湯是一個好用的救急办法。 但,苦參湯,因為是歷史記載中比較早提出的一個治牙痛的方,到後來也引發了一些問題。怎麼講呢? 因為苦參湯其實代表了中醫牙痛觀念的一個轉折,苦參它退火、清熱、消炎、止痛,治牙痛聽起來是沒有錯的,可是在宋代的時候有一個沈括、沈夢溪,他寫過一本《夢溪筆談》,裡面就說他得過一個病,覺得腰痛的不患了,坐一坐要站起來都累的不患了,有一個軍官看到他腰痛成這樣就問他是否用苦參在刷牙,連一個軍官看到他腰痛都能猜到他用苦參在刷牙,或許那個時候用苦參刷牙是很盛行的,就好像現在的舒酸定一樣。後來這個軍官就解釋給他聽,說:苦參是一個寒涼的藥,天天拿它來刷牙,腎就越來越虛寒,所以會腰痛,然後沈括就換了一個刷牙的東西,腰痛就行-了。因此,雖然苦參在一時之間能够清熱消炎,但拿它來刷牙還是不太好的,這是一點。 宋.沈括《夢溪筆談》: 余嘗苦腰重,久坐,則旅距十餘步然後能行。有一將佐見余日:「得無用苦參潔齒否?」余時以病齒,用苦參數年矣。日:「此病由也。苦參入齒,其氣傷腎,能令人腰重。」後有太常少卿舒昭亮用苦參揩齒,歲久亦病腰。自後悉不必苦參,腰疾皆愈。此皆方書舊不載者。世之摹字者,多為筆勢牽制,失其舊跡。須當橫摹之,泛然不問其點畫,惟舊跡產循,然後盡妙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