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钻研顛覆傳統 養女兒貼心 父母可增壽
兒有婆媳問題 雙親死亡風險进步
20十一年 08月07日
【甯瑋瑜、沈能元、娛樂核心╱台北報導】今天是父親節,但一項最新钻研顯示,兒子生得較多的父母會进步死亡風險,以致少有1名兒子家庭為例,父母親死亡風險,各約减少4成、6成;但女兒多的家庭,父母親的死亡風險都能升高,例如最少有1名女兒,父親死亡風險可降2成。學者認為,這與女兒較貼心有關,且兒子可能帶來婆媳問題,减少父母壓力。
這項钻研是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進行,蒐集台灣、中國內政、衛生單位等民间資料,樣本數達9734人、其中台灣約有5600人,結果顯示,在重男輕女、強調養兒防老觀念的華人社會,台灣或中國都看不出兒子可延長父母壽命,尤为是台灣有女兒家庭,父母親死亡風險均可升高,養女增壽效應比中國明顯,而無子女者未列入钻研。該钻研已登载在公共衛生領域極具權威的《盛行病學與社區安康期刊》上。
在台灣部份,钻研團隊從1996年至2007年對追蹤家庭剖析,發現不論是老大為兒子、最少有1名或2名兒子家庭,父母親死亡風險都會减少,如老大為兒子的父親,其死亡風險高出3成5、母親减少約1成3,最少有1名兒子死亡風險方面,父親减少約4成,母親减少約6成。
女樂陪年邁父母
在生养女兒對父母壽命剖析,則發現生較多女兒有讓父母增壽成效。在女兒多於兒子家庭,父母親死亡風險各可升高約2成2、3成5,最少有1名女兒家庭,父親死亡風險可升高約2成,但母親風險則略增。
钻研人員認為,女兒較貼心,多會照顧年邁、生病父母,而兒子在婚後易帶來婆媳問題,對父母形成壓力,尤为是與媳婦同住者。
媳竟阻擋兒捐腎
對此,衛生署國民安康局局長邱淑媞說,國內男、女重生兒比呈現失衡,天然狀況下,本來就是男嬰多於女嬰,比例應是1.06比1,估計去年有3千多名女嬰被墮胎,上述钻研與社會重男輕女冀望相同,「正式宣布有女兒也很好。」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林東燦表现,女兒貼心,出嫁仍常與父母互動,而兒子在外拼事業,且婆媳問題難解,確可能讓父母心煩,該钻研推論公道。
曾進行多起活體腎臟移植的移植醫學會理事長、泌尿内科醫師李伯璋說,臨床上遇病患要捐腎,女兒捐贈意願也多比兒子高,他曾遇病患兒子要捐腎,但因媳婦嗆「你敢捐,我們就離婚。」沒捐成。
安養照顧業者余志松說,他曾遇因車禍失能老婦住進安養院,兒子多年未聞問,出嫁女兒卻常來看望,但也曾看過不少孝順兒子。
2成仍想生兒子
藝人丁國琳說,母親40幾歲生下她,她則年近40歲時生女,「難怪我爸媽都很高壽,因有我這個女兒。」未來會好好把女兒養大。藝人聶雲說,得多結了婚的兒子和媳婦與父母處不來,女兒照顧外家情景則很广泛。家有3兄弟的民眾林宗賢說,兄弟都很孝順,不覺得養兒子欠好。家有4姊妹的民眾李美女說,父親始终對沒生兒子很遺憾,會拿此钻研告訴他,「有女兒才棒。」《蘋果》昨民調則顯示,有3 成7受訪者表现想生女兒,認同女兒貼心說法,2成仍想生兒子,4成無意見。
[ 本帖最初由 alyssa 于 20十一-8-10 16:45 编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