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冲涼玩具塑化劑問題響警號,台灣消基會(類似消委會)驗出多款中國製的冲涼膠玩具,包罗最常見的黃色鴨仔,塑化劑含量竟超越當地及國際標準62至380倍,赶上熱水及番梘沐浴乳等油脂性物質,即可釋出塑化劑,幼兒透過皮膚或將玩具放入口時可攝入。本港專家呼籲家長為平安計,應防止給幼兒玩此等冲涼玩具。
台灣消基會昨日发布兒童冲涼玩具塑化劑化驗結果,20個樣本中有5個驗出含塑化劑(見圖),當中超標最嚴重的是中國製造的「鴨子十二隻裝」,DEHP含量高達整件產品的36.051%,DBP含量亦達2.009%,嚴重超越當地標準380倍。該產品標示的製造廠,是位於汕頭澄海區的Yi Fa Toys。
現時國際間玩具及嬰幼兒用品塑化劑含量的平安標準,次要是把6種塑化劑分為兩大組「DEHP、DBP、BBP」和「DINP、DIDP、DNOP」,兩組總含量各不克不及逾0.1%。台灣標準更嚴,6種塑化劑總和不逾0.1%。
遇熱水沐浴乳容易釋出
5件問題玩具中,4件標示中國製,當中黃色鴨仔冲涼玩具在本港亦極常見,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传授黃港住不諱言,此等玩具塑化劑含量達38%屬相當高,因塑化劑赶上熱水和番梘或沐浴乳等均容易釋出,滲入沐浴盆的水中,浸在其中的幼兒可透過皮膚攝入,若兒童洗澡時將此等玩具放進口中,更會间接攝入塑化劑。
「雖然攝入多少塑化劑,仍要視乎冲涼盆的水有多少,和玩具釋出塑化劑濃度,但因有一定潛在風險,家長最佳不要讓兒童玩這些冲涼玩具!」黃港住說。
消基會引述醫學钻研指出,塑化劑是「環境荷爾蒙」的一種,屬可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可无能擾破壞兒童原有內分泌系統的均衡及功用,使男性雌性化及或减少女性罹患乳腺癌機率,令女童减少性早熟風險。
----------------------
请各位妈妈谨慎留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