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不少新媽媽常為了這件事擔心, 這裡轉一篇兒科醫師的文章給大家參考, 但愿對大家有幫助, 別再以訛傳訛了:
文/郭盈秀;採訪諮詢/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黃亮迪
在正常狀況下,嬰幼兒出世後24小時內,會先解出胎便。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黃亮迪說明,胎便通常顏色偏綠、暗綠或墨綠色,但若沒有在24小時內解出,重生兒有多是得了患上「后天性巨結腸症」,主因是某段大腸沒有神經,糞便無法藉由正常腸內蠕動作用排出腸道,于是在大腸尾端堆積。
‧1歲以內安康寶寶排泄狀況
從一出世開始,重生兒的排泄狀況天天都在變化。老手父母假如想得知寶寶是不是安康,黃亮迪醫師建議可從糞便的狀態、次數、顏色和滋味開始理解,而這同時也是醫師看診時的詢問依據。
1.狀態
6個月前:這時期嬰幼兒的糞便呈糊、稀狀,整體來說是軟便的狀態,一般为整坨或是散狀的,但形狀比較不残缺。
6個月後:之後寶寶的糞便硬度比小孩儿的稍軟,但已經比6個月前還成型一些。這時期的糞即可能有條狀或顆粒狀,條狀便便的排泄狀況有些時候要懷疑有便秘,而顆粒狀便便重量稍重一些。
2.次數
母乳寶寶:喝母乳的嬰幼兒排便次數彈性很大,有可能7~8蠢才1次,也可能1天就有7~8次。黃亮迪醫師補充,這是因為母乳容易被消化和排汇,并且母乳很少發生便秘的情景。
配方奶寶寶:正常的狀況下,均匀最少每1~2天要解便一次,通常1天至少1次、至多2~3次,假如超過3次以上,可能代表寶寶有腹瀉情況。黃亮迪醫師補充,假如寶寶時常2、3蠢才解一次大便,建議檢查看看是不是為配方奶成份不適應,過敏或腸胃道功用的問題。
3.顏色
0~1個月:犹如后面曾提到,由於胎便偏綠色,而寶寶在24小時內幾乎都會開始解胎便,大約會持續4天摆布,经常大小便會一同排泄,所以此時的墨綠色大便屬正常安康的現象。
1~2個月後:當胎便已漸漸地排出,加之後來開始喝奶,大便的顏色逐漸轉變。黃亮迪醫師表现,寶寶大便的顏色,與腸道內菌叢狀況和攝取食品種類相關,加之和消化系統中協助合成脂肪的膽汁交互作用後,天然會形成如
黃綠、黃、褐、墨綠等色交雜,這些皆屬正常。
4.滋味
在正常的狀況下,寶寶的大便滋味是很臭的。黃亮迪醫師表现,這是因為寶寶以奶為主食,奶水富含蛋白質,因此排出的大便含蛋白質被消化之後的產物而至。他舉例,有的母乳寶寶大便滋味帶點腥味,這可能與媽媽前一餐是不是吃海鮮有關,由此可知,媽媽的食品攝取也會影響寶寶的攝食狀況。
如果大便有異常的臭味,也有可能代表寶寶安康有問題,建議就醫檢查。黃亮迪醫師表现,根本上,只有寶寶的整體狀況沒問題,排便的狀況都在平安範圍內,通常都屬於安康的狀態。
‧3種常見排便狀況
黃亮迪醫師表现,腹瀉、便秘和台語俗稱「剉青屎」,是3種常見於寶寶被父母親認為異常排便狀況,說明如下。
1.腹瀉
个别來說,通常會形成腹瀉的缘故有二:一,因生病而拉肚子;二,腸胃炎或不潔的餵食所導致。
黃亮迪醫師說明,5個月之前的寶寶,體內還存在母體給予的抗體,除非碰觸到内在的致病原,否則較不易生病;5個月之後的嬰幼兒,體內抵制力降落,但活動力卻更旺盛,對外接觸的機會大增,無形中也进步受感染的機率。假如餵食過程中沒有多加留意,不谨慎吃進某些病菌,將可能破壞腸內安康,導致腹瀉。
另外,黃亮迪醫師補充,个别稀糊狀的大便狀態仍屬輕度的腸炎,但若排便到有疑似黏膜物出來乃至有血絲時,極多是腸內膜脫落,代表罹患較嚴重的腸炎。
2.便秘
寶寶便秘的缘故,大都是源自於其腸胃對於配方奶的不適應。黃亮迪醫師表现,通常母乳寶寶比較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假如有便秘,有多是后天腸胃有問題之故(如后天性巨結腸症)。
3.剉青屎
俗話常說「小孩受驚嚇會剉青屎」,但從醫學的角度來說明,次要缘故有二。一,受消化系統中膽汁所影響,而帶點綠色;二,含鐵的食品易氧化變黑,當寶寶吃進去成份含鐵質的奶水的愈多,大便的顏色就會愈青、愈黑、愈深。黃亮迪醫師表现,這正好能提示父母多注意餵食寶寶的食材內容物。
‧理解不安康的便便特徵
在照顧過程中,許多老手父母也缓缓發現寶寶的各種狀況,由於是第一次碰到,经常不是搞不分明狀況,否则就是手忙腳亂,一面還擔心會不會因此疏忽某些徵狀,而延誤帶寶寶就診的機會。黃亮迪醫師特別針對幾個常見的異常、不安康大便特徵,說明如下,也但愿能提示父母多注意。
1.灰红色大便
假如發現嬰幼兒的大便偏灰红色,多是因為「膽道閉鎖」或「重生兒肝炎」,即膽汁無法順利排出;假如積存在體內,會形成黃膽、膽汁瘀積症及肝软化,最嚴重可能導致死亡。黃亮迪醫師提示,當發現寶寶的大便顏色偏淺時,最佳要留意並儘快就診。
2.含血的大便
除了含血以外,假如大便有偏紅的徵狀(如磚紅色),也要特別留意。黃亮迪醫師說明,寶寶假如大便含血,多是因為腸炎、腸胃道出血或腸套疊。假如腸內有后天性的息肉,也可能會有血便的情況。
3.黑色大便
假如發現寶寶大即是黑色的,多是因為吃了較多的含鐵易氧化食品,但也多是因為上消化道出血後,血液在體內氧化時間過長而變色而至,建議儘快就醫檢查以確定病因。
‧3大原則‧照護寶寶腸道安康
想讓寶寶健安康康地正常排便,素日的糊口照護相當首要。黃亮迪醫師提出下列3項原則,提示老手父母務必多注意。
1.餵食的容器&環境
由於嬰幼兒的腸胃道依然很软弱,因此能儘量減少接觸感染源的機會最佳。首先,從最凑近寶寶的餐具和用餐環境開始。餐具每次用完都要荡涤乾淨、做好消毒,用餐環境要固定、整潔,以避免以及寶寶不谨慎吃到病菌而失掉腸胃炎。
2.餵食的規律性
黃亮迪醫師強調,嬰幼兒和成人的食品一定要分開處理和盛裝,并且更首要的是小孩儿不要用本人吃的食品亂餵寶寶。他表现,食材種類、質地不同,本應分開處理;並且每次餵食時要規律,固定時間、分量,讓寶寶自身和腸胃道都能夠適應與承受,才比較不易拉肚子。
3.照顧者的問題
寶寶是被動的,因此為人父母更需求做好功課與準備。例如每個月齡別階段,各有適合的食品種類與質地;素日須營造專屬的飲食環境,讓寶寶養成「在這裡好好吃飯」的好習慣;防止讓寶寶沒洗手就亂抓或亂摸食品後,送入口中……這些看起來微乎其微的細節,其實都能減少寶寶腸道受感染的機會。
原文網址: 從大便談寶寶腸內安康 | 媽媽寶寶 | 雜誌櫃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 ... gl=au#ixzz2PpGRBc3Y |
|